⑴ 知識產權論文2000字發個,要網上找不到
知識產權,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期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智力勞動產生的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以及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它有兩類:一類是版權,另一類是工業產權。
版權是指著作權人對其文學作品享有的署名、發表、使用以及許可他人使用和獲得報酬等的權利; 工業產權則是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商標、服務標記、廠商名稱、貨源名稱或原產地名稱等的獨占權利。 按照內容組成, 知識產權由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兩部分構成,也稱之為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
所謂人身權利,是指權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離,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權利,或對其作品的發表權、修改權等,即為精神權利; 所謂財產權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認以後,權利人可利用這些智力成果取得報酬或者得到獎勵的權利,這種權利也稱之為經濟權利。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
一是知識產權的獨占性,即只有權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經權利人許可不得行使其權利。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產權,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這種智力成果又不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現。但它又與思想的載體不同。權利主體獨占智力成果為排他的利用,在這一點,有似於物權中的所有權,所以過去將之歸入財產權。
二是知識產權的對象是人的智力的創造,屬於「智力成果權」,它是指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領域從事一切智力活動而創造的精神財富依法所享有的權利。 其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這種智力成果屬於一種無形財產或無體財產,但是它與那種屬於物理的產物的無體財產(如電氣)、與那種屬於權利的無形財產(如抵押權、商標權)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動(大腦的活動)的直接產物。
三是知識產權取得的利益既有經濟性質的也有非經濟性的。這兩方面結合在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識產權既與人格權親屬權不同,也與財產權(其利益主要是經濟的)不同。
四是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和時間性,知識產權的地域性是指即除簽有國際公約或雙力、多邊協定外,依一國法律取得的權利只能在該國境內有效,受該國法律保護;知識產權的時間性,是指各國法律對知識產權分別規定了一定期限,期滿後則權利自動終止。
即獨占性或壟斷性;除權利人同意或法律規定外,權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該項權利。這表明權利人獨占或壟斷的專有權利受嚴格保護,不受他人侵犯。只有通過「強制許可」,「徵用」等法律程序,才能變更權利人的專有權。知識產權的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既不是人身或人格,也不是外界的有體物或無體物,所以既不能屬於人格權也不屬於財產權。
另一方面,知識產權是一個完整的權利,只是作為權利內容的利益兼具經濟性與非經濟性,因此也不能把知識產權說成是兩類權利的結合。
例如說著作權是著作人身權(或著作人格權、或精神權利)與著作財產權的結合,是不對的。知識產權是一種內容較為復雜(多種權能),具經濟的和非經濟的兩方面性質的權利。因而,知識產權應該與人格權、財產權並立而自成一類。
⑵ 誰會《網路環境下知識產權的研究》論文大綱
朋友:
給您幾個好的網址,是有關論文的,很全!
真心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自己找找吧!
祝你好運!
中文免費論文地址集錦
1、藍之韻論文
http://www.21blue.com
門類較全。
2、學生大論文中心
http://www.studa.com/newpaper/
3、蜂朝無憂論文網
http://www.51lunwen.com/main/index.asp
門類很全。
4、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paper/
門類很全。
5、論文帝國
http://www.papersempire.com/
⑶ 高校知識產權保護論文5000字以上
問題抄的提出:講清所研究的問題襲「是什麼」.
選題背景及意義:講清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來研究,即闡述該研究對學科發展的貢獻、對國計民生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等。
文獻綜述:對本研究主題范圍內的文獻進行詳盡的綜合述評,「述」的同時一定要有「評」,指出現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講出自己的改進思路。
研究方法:講清論文所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
論文結構安排:介紹本論文的寫作結構安排。
「第2章,第3章,……,結論前的一章」的寫法是論文作者的研究內容,不能將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區分地摻和進來。已經在引言的文獻綜述部分講過的內容,這里不需要再重復。
(五)結論的寫法
結論是對論文主要研究結果、論點的提煉與概括,應准確、簡明,完整,有條理,使人看後就能全面了解論文的意義、目的和工作內容。主要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學術領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同時,要嚴格區分自己取得的成果與導師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⑷ 在互聯網上發表的論文受到知識產權保護嗎
是的,只要別人使用了,就是侵權。
⑸ 求一個<網路交易中的法律思考>或者《淺談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的論文,排版規范的。100分送上
電子商務與知識產權保護
摘要:在知識經濟時代,由於計算機網路技術和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人們的智能和計算機的高速運行能力匯集和融合起來,創造了新的社會生產力 ;豐富著電子商務等大量的活動,滿足了人們的 社會交往、購物、學習、消費、醫療等各種需要 。電子商務活動就是在網路環境下使一部分商品 流通「隱形化」。在計算機網路上進行談判、簽 合同、訂購商品,乃至最終取得商品的這種商務活動,已經使知識產權保護產生了新的問題。正因為如此,電子商務問題才會引起WIPO的高度關注。
關鍵詞:電子商務、數字產品、知識產權、侵權、法律保護
電子商務依賴的是全新的計算機和電子數據通信手段即Internet,Internet技術給版權保護的客體、版權權利內涵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給版權侵權的認定帶來了新的問題: 知識產權專有與國際「一體化」、 著作法與網上版權保護、域名注冊與商標權的沖突、電子商務中的法律問題、著作法與「復制權」制約。
知識產權專有與國際「一體化」。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已使知識產權的保護面臨 著全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計算機網 絡的應用上。正是由於計算機網路的迅速發展, 導致數據信息共享的需求,並發生了與知識產權 具有的特性的強烈沖突。知識產權最突出的特點 之一就是它的「專有性」;而網路上應受到知識 產權保護的信息則是公開的、公用的,也很難受 到權利人的控制。「地域性」是知識產權的又一 特點,而網路傳輸的特點則是「無國界性」。
目前為解決這些沖突,世界大多數國家主張通過 締結國際公約來進一步強化對知識產權的「專有 性」的保護。1996年12月在日內瓦,WIPO組織主持締結的《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和《世界知識產權 組織表演和唱片條約》中,就針對網路環境,增 加了版權保護的新權利,同時對現有權利向數字 化中應用延伸做出了解釋。在商標保護上,大多 數國家則採取了將馳名商標脫離商品及服務而加 以專門保護;以適應強化商標專有性的趨勢。在 實踐中,網路上的侵權行為的發生,往往是侵權 復製品一上網,全世界任何地點都可能成為侵權 行為的發生地;因而企圖限制網路傳輸的無國界 性是根本做不到的。實際上多數國家和地區,正 採取弱化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加速各國知識產權 法律國際「一體化」的進程,來解決這個矛盾。 但是知識產權法律國際「一體化」需要有一個共 同的標准,世界貿易組織訂立的《與貿易有關的 知識產權協議》(TRIPS協議)就是一例。在知識經濟 中,強化知識產權專有性和國際知識產權法律國 際 「一體化」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潮流;這對 世界發展中國家是一個重大的挑戰。中國作為發 展中國家中的一個大國,必須研究自己的對策。 要抓緊健全和完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努力 適應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化的進程,以便在國際競 爭中,確保中華民族在新世紀立於不敗之地。
著作法與網上版權保護。電子商務活動中涉及最多的是知識產權問題。在 網路傳輸的電子商務中,已涉及版權產品的無形 銷售,產生了版權保護的新問題;特別是已經產 生了,在網上的商標及其商業標識保護、商譽保 護、商品化形象保護等與傳統保護根本不同的新 問題。因此電子商務在網路環境下,已對我國著 作權法和商標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我國著作權法中,對作品的數字化、作品的網路 傳播都沒有作出相應的法律規定。這種狀況,使 網路環境下作品的主體和客體發生了變化。開放 式的作品的著作權主體難以認定,而信息網路作 品、多媒體作品和由工具生成的衍生作品的存在 ,使作品的分類帶來困難。這就影響了電子商務 活動中主體資格的認定。其次使出版、傳播行為 得到擴展。在網路環境下,傳統意義出版的環節 是不存在的,承擔作用的是信息內容提供者和網 絡服務者以及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商家;由於出 版地域的不確定性,給地域的確定帶來困難;因 此必須要研究網路傳播服務提供者和信息內容提 供者以及電子商務的商家的權利和義務。第三, 個人合理使用作品的界線很難界定。特別是在網 絡環境下,經濟利益獲取與作品形式的分離,使 營利與非營利的界線很難劃清。第四,用戶合法 權利的保護受到影響。在網路環境下,存在著用戶對作品被動獲取的條件和環境,極可能使用戶 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所以,為了保護各方著作權 利人的利益,同時有利於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原則和重點應當有所調整; 並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和應用的進展,不斷增加 調整力度。
域名注冊與商標權的沖突。我國的商標法只規定可受保護標識為「文字、圖 案或其組合」,而沒有把在網上出現的某一動態 過程作為商標來保護。在網路環境下的商業活動 ,已使人們感到用「視覺可感知」去認定,比起 用「文字、圖案」認定商標更能適應商業活動的 發展的需要。當前在我國最突出的問題是在網路 環境下,「域名注冊」與商標權的沖突。雖然1997年 5 月國務院部門發布了《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暫 行規定》,但其中只規定了「不得使用不屬於自 己的已注冊商標,申請域名注冊」;並沒有禁止 以他人的商標和商號搶注域名。因而「域名」已 實際上成為商譽、乃至商號的一部分受到了保護 ,並作為無形資產被交易著。目前國際上的一些 條約中,也僅僅規定「國際知名的商標」所有人 ,有權禁止他人以自己的商標搶注域名;而非馳 名商標及商號與「域名」矛盾的焦點之一則是在 權利產生的程序上。這是因為,商標權多是經官 方行政批准注冊產生;商號權卻是依實際使用產 生;而域名專用權則多經非官方組織登記產生。 由於現在技術上仍沒有找到解決沖突的出路,使 「域名」與在先商標權、在先商號權的沖突的真 正解決,要待下世紀去研究解決了。
電子商務中的法律問題。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商業運作模式,將成為 21世紀國際商務往來的主流。隨著知識產權保 護國際化的進程的迅速發展,世界各國也越來越 重視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法律問題的解決。首先是 要解決網上的法律地位問題。電子商務中交易各方簽訂的電子合同必須具有法律效力,使合同雙 方受法律的約束,同時也使其利益得到保護。因 而,對我國《合同法》的實施過程中, 要關注在電子合同簽約、承諾履行、變更和轉讓 、終止、違約等方面出現的法律糾紛的研究工作 ,以利在法律實踐一段時間後,再對其加以完善 和修訂補充,以使電子合同更具有法律效力。其 次要投入較大的成本,集中力量修訂好我國現有 的知識產權法律,特別是著作權法和商標法的修 訂工作。
著作法與「復制權」制約。由於數字化後的作品具有「可復制性」和「獨創 性」等特徵,因而已有作品數字化應屬於著作權 人的一項專有權利,應該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將作品數字化本身就是一種「復制」行為,應受 「復制權」的制約。因此對著作權法修正案(草 案)第十條財產權中的第(一)項「復制權」應 修改為:「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臨摹、拓 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轉換等數字化或者 非數字化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
作品的網路傳播,既不完全是作品的發行,也不 完全是作品的播放,它是一種全新的作品傳播方 式。因此從保護著作權人的利益出發,將作品上 載到互聯網路上向公眾發送是對作品的使用,它 屬於著作權人的一項專有權利,應受到著作權法 的保護。由於我國對有形知識產品的保護力度不夠,所以對數字產品電子商務的知識產權保護更是欠缺。這非常不利於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我國要發展數字產品電子商務,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什麼產品可以數字化,適合全數字電子商務;二是如何保護這些數字產品,防止「搭便車」行為。知識產權制度為解決這兩個問題,提供了最佳方案。在數字產品電子商務環境下,知識產權與電子商務聯系得更為緊密,兩者之間存在著互動關系。知識產權的無形性,使得享有知識產權的知識產品能夠盡快轉化為數字產品。而數字產品的不可破壞性和可復制性,使得數字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護。我國應盡快創造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的環境。一方面是經濟環境,盡快促使知識產品轉化為數字產品,使得電子商務有更多的可交易的產品;另一方面是知識產權法律環境,建立完善的保護數字產品的知識產權制度。
⑹ 寫了論文,如何進行知識產權保護
論文內容屬於知識產權,受著作權的保護。知識產權是智力勞動產生的成果所有權版,它是依照各國法權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以及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著作權是其中的一種。
申請知識產權的方法:
1、說明書、權利要求書,摘要。說明書是你的專利技術的詳細說明,權利要求書概括你保護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大小,摘要就是簡要說明,並不需要作出實物。圖片也可以手繪,只要清楚即可,不需要按照制圖標准畫圖。然後再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上下載一份專利申請請求書表格,填好。
2、拿著這些材料去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申請;或郵寄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受理處;或去國家知識產權局駐各地的代辦處申請。
3、等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發的各種通知書,並答復審查意見通知書。沒有問題就可以授權了
4、如果對專利事務不了解,可以找一個專利代理事務所幫代理專利,當然,需要付代理費
⑺ 求一篇《知識產權的案例和分析》的論文2000字左右
中國知識產權案件審判:「透明」助推「精細」 2007年09月07日 09:36 來源:人民日報 9月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最大的法庭——第一法庭,一起無效專利再審案件正在審理。旁聽席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的100餘名審查員神情專注。 在我國知識產權案件審判中,公眾旁聽已成為常態,旁聽席上時常還能看見外國人的身影。 知識產權審判的「窗口」,還有一扇開在互聯網。2006年3月10日,「中國知識產權裁判文書網」正式開通,截至今年9月5日,共有26633份已生效的民事知識產權裁判文書上網,並以月均近1600份的速度增加。業內人士評價說,文書說理性明顯增強。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蔣志培說,中國的知識產權案件審判,正在經歷一個從「粗」到「精」的飛躍。日益提高的「透明度」,則是催化劑,讓這個「飛躍」提速。 以庭審「精細化」適應「透明」要求 「法官很會抓重點!法庭調查前,他們歸納出『四個焦點』,這樣雙方當事人就不跑題了。」旁聽完案件,專利復審委的審查員杜微科這樣點評。他已不是第一次旁聽專利案件庭審,還曾出庭應訴過。在他眼中,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審判力度在加大,水平也在提高,審判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 參加旁聽的審查員余心蕾也很有感觸。她說,「陽光」下的審判,有利於公眾對司法的監督,增強了司法在公眾中的公信力。 今天開庭的這起專利再審案,蔣志培擔任審判長。庭上,發問、傾聽,他游刃有餘。今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的知識產權案件開庭幾乎每場都有不少人旁聽,法官們已經習慣了在一雙雙專注的眼睛下審案。 增強透明度,是中國知識產權案件審判一直堅持的原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曹建明多次強調,嚴格執行公開審判制度,保障包括外國人在內的社會公眾能夠旁聽。他還要求,選擇有影響的案例,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代表性人士旁聽庭審。 要適應「透明」的要求,蔣志培認為,知識產權案件庭審要做到「精細化」,一要抓事實。原告的權利及范圍,被告是否侵權、程度如何,涉案的技術問題,法官都要查清楚;二要抓程序。讓當事人雙方充分辯論,讓證據說話,程序保障審判的客觀公正;三要抓損害賠償額計算。盡量查清侵權帶來的損害,使侵權人付出應付的代價。 今天這起案件,是最高人民法院今年受理的65起知識產權再審案中的一起。這個數字,已相當於去年全年受理的知識產權再審案件數的88%。蔣志培說,上級法院加大對下級法院的監督進一步保障司法公正,也是知識產權案件審判「精細化」的一個重要表現。 案件「粗審」現象必須改變 近年來,知識產權案件大幅持續上升。2002年到2006年的5年間,全國地方法院受理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年均增長17.06%;2007年上半年,全國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8405件,同比上升22.02%。 新類型案件也不斷涌現,涉及訴前臨時措施、網路著作權和網路域名、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反壟斷等內容。 「這不僅體現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事業的快速發展,也給法官審案帶來挑戰。」蔣志培說。 多年從事知識產權審判,蔣志培認為知識產權訴訟存在「三粗」:一些當事人及代理人訴訟能力不高,對專業技術及相關法律缺乏相應的素養;一些法院審理過程較粗,有的事實審查不夠准確,有的質證不夠嚴密,還有的專業技術知識掌握不夠深入;一些判決文書質量不高,比如,裁判理由說理不夠充分,論證不夠嚴密;事實歸納不夠,證據簡單羅列;引用法律條文不準確等。 蔣志培認為,無論是加入WTO後來自國際上的外力,還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內壓,「粗審」現象都必須盡快改變,必須盡快實現知識產權案件審判「精細化」。好在知識產權的審判隊伍基礎比較好。全國法院單設知識產權庭172個,專設知識產權合議庭140個,共有知識產權法官1667人,審判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當然,精細還有一大好處,那就是不容易作弊。」他補充說。 裁判文書公開讓法官更慎重 一份裁判文書,是司法最終的產品。 蔣志培說,實現知識產權案件審判的「精細化」,除了庭審外,判決書是另一大突破口。文書要精,要敘事清楚、說理透徹,全面展示論證過程,真正保障當事人對裁判理由的完整知情權,並同時上網公開。一句話,要切實體現「辨法析理、勝敗皆明」。 最高人民法院開通「中國知識產權裁判文書網」,提供全國統一的文書公開平台。按照要求,全部生效的民事知識產權裁判文書要及時上網公開,知識產權刑事和行政裁判文書也將逐步實現全面上網公開。 案例,是活的法律。參加旁聽的專利復審委員會審查員杜微科認為,它可以直接告訴公眾法律保護什麼,告訴法律界司法的方向是什麼,更好地體現法律的預見性。 裁判文書公開,對法官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壓力。「只要有這個要求,法官就會更慎重!便於全社會監督。」蔣志培說。 用「精細審判」帶動「精細訴訟」 法官、被告、原告,是訴訟的「三角」。蔣志培認為,首先要推動「精細審判」——審理過程精細,文書製作精細,審判結果公正。通過這種「精細」審判,同步帶動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提高訴訟水平。「如果雙方在法庭上被法官一問,都沒詞,這樣的審判也精細不了。」 同樣的互動,還體現在法院和社會公眾的關繫上。比如知識產權司法文件的起草,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所有涉及知識產權問題的司法解釋,起草過程中都要廣泛聽取各地法院、相關部門、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的意見,並將草案上網公布向社會廣征意見,通過後,也會及時通過媒體或者網路予以公開。 蔣志培說,這種基於「透明度」的良性互動,讓知識產權從「精細審判」走向「精細訴訟」。由此,整個國家的知識產權意識和保護水平都會得到提高。(吳兢) 【編輯:邱觀史】 圖片報道 更多>> 圖:「政壇帥哥」阿披實當選泰國總理 毛澤東演員網選出結果 河南一法官奪冠 圖集:2008年度十大瘋狂
⑻ 網路音像知識產權侵權論文大綱
組織結構創新是企業建立持久性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環節。近10年來,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的管理理論界出現的若干組織結構的創新形式,主要特點是圍繞簡化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把有限資源集中到在企業的核心業務上建立競爭優勢這一思路設計組織結構。然而,這類組織結構創新依賴於企業的外部環境條件。其中,管理咨詢業的發展是企業實施組織創新的一個重要的外部條件。本文著重討論企業的組織創新與管理咨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一、企業的組織結構創新
企業的組織結構,是為實現既定的經營目標和戰略目標而確立的一種內部權力、責任、控制和協調關系的形式。傳統上,企業採用的正式組織結構通常是垂直的、職能化的組織結構。在這種組織結構中,垂直的決策層次劃分形成了鮮明的等級制度,企業內部的所有信息趨於在等級結構中縱向交流,任何一個等級層次上的決策者都可能成為信息進一步交流的障礙;而職能化的部門設置又可能導致不同部門之間各自為政,阻礙相互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當企業規模較小時,這種組織結構的弊端尚不明顯。隨著企業發展,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組織結構的等級層次和職能部門會不斷增加,結構復雜性大幅度提高,結果是組織管理效率降低,決策過程趨於官僚化。
自80年代中期以來,經濟的全球化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企業的外部經營環境。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條件和不斷增加的競爭壓力,企業的管理人員以及管理界的學者積極探索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經營環境的新的組織結構形式。由此出現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質的組織結構形式,包括三葉草結構型組織、虛擬組織、星型組織、扁平化組織,等等。這些新型組織結構形式的一個共同特點,是通過企業的組織重構簡化內部組織結構,尤其是正式組織結構,弱化等級制度,促進組織內部信息的交流、知識的分享和每位成員參與決策過程,使得企業組織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更敏感、更具靈活性和競爭實力。在這些新型組織結構形式中,三葉草結構型組織和扁平化組織更具代表性。
三葉草結構型組織是由英國的管理作家查爾斯?漢迪提出的。他用三葉草的三片葉子比喻現代企業所應具備的組織結構形式。這是一種以基本管理人員和員工為核心、以外部合同工人和兼職工人為補充的組織結構形式。在這種組織結構中,第一片葉子代表從事核心業務經營的核心員工,他們受過良好的專業化培訓,擁有企業建立競爭優勢所需要的核心技能、信息和智慧。第二片葉子是由與企業建立了長期合同關系的組織或個人組成的邊緣性結構,他們為企業提供維持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所需的管理和技術服務。可以說,第二片葉子是基本上由流動性大且日趨職業化的各類咨詢人員或咨詢公司構成。第三片葉子代表具有很大彈性的勞動力,如兼職工、臨時工和非全日制勞動力。他們不斷更換企業,以便把成本和承擔的義務降到最低限度。西方經濟發達國家中大型企業在用工制度上的一種趨勢,是減少長期僱傭的固定工數量,增加「隨叫隨到」的臨時工數量。漢迪認為,盡管彈性勞動力在企業中的工作處於相對次要的地位,但仍是企業取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力量。因此,企業不能把他們完全視為外圍人員,而要通過給予他們某種地位和權利,提高他們自發參與企業活動的熱情。
扁平化組織的出現是近10年來西方經濟發達國家大型企業為了降低生產經營成本,致力於組織結構縮編的結果。為了廢除滋生官僚主義的等級制度,賦予一線管理人員更多參與決策的權力,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很多企業在這些年中,圍繞著削減「肥胖」的中間管理層數量,創建「精瘦」的管理結構進行了一系列結構性調整。在採用扁平化組織結構的大型公司中,每個管理人員的管理范圍增大,對管理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於中間管理層次減少,一線管理人員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他們直接面對市場,行使企業家職能,負有為公司創造和尋求新的增長機會的責任。而公司的高層領導負責確立宗旨和總體戰略,通過授權來界定納入控制和協調的企業家活動,並為企業家活動制定標准。
類似三葉草結構型組織和扁平化組織這類新型組織結構,創新的著眼點是簡化結構,把企業的非核心管理職能逐步分離出去,集中力量增強核心能力和建立在核心能力之上的競爭優勢。在決定企業競爭優勢的諸多因素中,組織管理效率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組織結構簡化後,企業提高了組織協調能力,降低了管理成本,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更加敏感,從而增強了競爭實力。然而,在這些創新型組織結構中,精簡掉的不僅僅是多餘的管理人員或職能部門,還包括企業中不經常發生、處於非核心地位的管理職能。企業從事經營活動所需要的這些管理職能服務,只能通過外購的方式獲得。
二、管理外購的內容
企業外購的做法由來已久,幾乎與企業的發展歷史一樣源遠流長。沒有哪個企業能夠樣樣精通。企業經營需要的投入要素總有一部分是通過外購獲得的。社會大生產過程中各產業之間的投入與產出,通過企業的外購活動鏈接起來。傳統上,企業的外購主要局限於原材料、零部件或機器設備等投入要素上。隨著企業組織結構的簡化,從外部獲得管理資源逐漸成為企業外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管理資源包括多種類型,如管理職能工作、管理方法、重要的管理思想或理念、企業戰略的策劃能力、甚至具有特殊技能的管理人員,等等。它們是增加企業價值最重要的稀缺資源。企業自己長期擁有這些管理資源相對於藉助外購獲得這些管理資源,對企業的發展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長期擁有這些管理資源,雖然滿足了日常經營管理的需要,但卻增加了企業負擔和組織管理的難度。企業必須為不常發生的管理職能工作設置部門、協調這些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長期負擔相應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和退休養老保險。藉助外購獲得這些管理資源,企業的管理成本降低了,但卻更多地依賴外部管理咨詢業的發展。如果市場發育不完善,外購管理資源的交易成本過高,企業只能選擇長期擁有這些管理資源。因此,在企業通過簡化組織結構降低管理成本從而提高競爭實力的過程中,應該精簡哪些職能部門和管理人員,必須考慮企業所經營業務的特點、行業特徵和外購管理資源的交易成本。根據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的企業管理外購的經驗和我國企業深化內部體制改革的走向,我國企業的管理外購在今後幾年中將主要集中在資本運營、經營戰略策劃、組織管理效率、技術管理、企業改制和國際化經營等領域。
資本運營的目的是通過投資、融資和資產重組等手段增加企業的價值。我國的多數國有企業和中小型民營企業缺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效地進行投資、融資和資產重組的能力。企業普遍缺乏資金,銀行貸款這種傳統融資方式由於商業銀行強化了信貸風險管理而難度增加,發行企業債券和上市籌資又受到嚴格國家控制。一些有錢的企業缺乏好項目,在確定投資方向上猶豫不決。因此,針對企業的特點和所處環境,設計有效的融資渠道和方式,尋求好的投資項目或投資方向,是許多企業需要藉助管理外購解決的問題。資產重組涉及到企業的購並、擴張、閑置資產的出售、以及資本結構的調整等一系列活動。企業開展資產重組活動,需要對資產價值甚至整個的企業價值進行細致、准確的評估,對企業的財務賬目進行處理和審計。對於多數企業來說,高質量地完成這些工作,需要依靠外部的專業管理咨詢力量。
戰略性策劃的目的是幫助企業在市場中建立明顯競爭優勢。其主要工作包括制定公司的總體發展戰略規劃,針對某種具體業務制定經營戰略或職能性戰略,如新產品開發戰略,市場營銷戰略,跨國經營戰略,等等。目前,我國多數企業並沒有實行戰略管理,對戰略性策劃的作用認識不足。一些企業的管理人員經常把「戰略」一詞掛在嘴邊,也做了帶有「戰略」字樣的規劃,但流於形式,無法實施。真正的戰略性策劃是要針對競爭對手制定一個操作性很強的中、長期行動計劃。這項工作需要對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進行全面、透徹地分析,需要從創新角度提出戰略方案戰略方案是要實施的,不是空洞的宣傳材料,必須有很強的操作性。這要求從事戰略性策劃工作的人員具備很強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行業知識與經驗。而我國的企業中很少擁有具備這種素質的專業策劃人員。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戰略管理,對戰略性策劃的外購需求會不斷增加。
組織結構設計不僅僅是描繪一張正式的企業組織結構圖,或根據企業的人員配備和職能管理需要增設或減少幾個職能部門。它的目的是幫助企業圍繞其核心業務建立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這種組織管理能力是企業核心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廣義的組織結構設計包括三項工作:一是為企業設計能夠有效控制和協調企業內部權力。責任、資源分配和各種職能活動的正式組織結構;二是為企業構造作為組織管理和決策過程基礎的正式信息交流渠道和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三是為企業建立組織文化和組織管理思想。在實踐中,第一項工作的重點是通過簡化正式組織結構,降低組織管理成本,增強組織結構應付外部環境變化的靈活性,從而達到提高組織管理效率的目的。企業決策過程的運行依賴於管理人員控制和影響信息流量、內容和方向的能力,信息交流渠道是管理人員信息交流能力的關鍵性決定因素。傳統的企業組織管理並不重視由人際關系構成的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現在這種觀點已被認為是一種偏見,在大型跨地區或跨國經營的企業中,以正式組織結構為基礎的正式信息交流渠道不能滿足組織控制和協調的需要,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的作用日益顯著。企業組織文化和組織管理思想的作用是在企業組織管理過程中形成一種具有很強凝聚力的共同價值觀念或信念。因此,第三項工作是組織結構設計中不可缺少的。組織結構設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很強的專業技能、協調人際關系的技巧和同行最好的實踐經驗,企業通常很少具備這些條件。藉助外購形式完成組織結構設計,既可以獲得需要的技能、經驗和知識,又能夠避免因內部權利糾纏引起的矛盾,保證它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技術管理的外購將集中在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相應的管理上。我國大多數企業相對於國外同行先進企業,面臨的最大競爭壓力是技術上處於明顯劣勢。技術人才外流,研發經費少、力量弱,缺少好項目和產品是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從目前情況看,我國多數行業中處於技術劣勢的企業依靠自身力量建立起足以與國外先進企業抗衡的技術實力,至少在短期內是不可行的。引進技術,在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活動上與其他企業或科研機構合作,離不開管理。因此,企業在增加技術引進和開展技術合作的過程中,對技術管理的外購需求也會隨之增加。例如,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電子網路的廣泛應用,企業近10年對IT及其管理的外購需求大幅度增加。在英國,1994年就有近51%的企業或政府機構採用外購方式來滿足自身對IT的部分需求。由於IT是一個專業化很強、技術進步很快的領域,要求企業定期注入高度專業化技能,擁有這類技能的人才往往非常緊缺,工資費用也很高。而且,在大多數企業中,IT只是提高效率的一種附加性手段,對所經營的業務並無根本影響;企業對IT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需求也木是經常性的,長期擁有他們是一種資源上的浪費。通過外購,既滿足了企業對IT的需求,又可以使員工把精力集中到核心能力的建設上。
企業改制是我國經濟轉軌時期國有企業尤其是大中型國有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企業改制的目的是促使國有企業轉變成在市場經濟中具有競爭力的真正意義的企業。我國市場導向的企業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嘗試過多種改革方案。但是,這項工作遠未結束。由企業內部啟動的改制工作,擺脫不了高層管理人員之間或部門之間權利的分配問題。通過外購形式幫助企業制定改制方案,這項工作進行的就可能順利的多。
國際化經營在開放型經濟中有雙重含義。一是走出國門,到其他國家開展各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活動,包括出口、技術轉移、以直接投資形式在其他國家建立獨自或合資企業,等等。二是與進入本國的企業建立各種經濟技術合作關系,包括進口、新技術、新產品和先進管理經驗的引進,以及合資經營或合作經營。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中,國界的概念逐漸淡薄。企業進入國際市場,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競爭行為與國際接軌,並非一定要跨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我國加入WTO,會促使經濟更加開放,企業會更多地直接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我國多數企業既缺少具有豐富國際經營管理經驗的管理人員,又不熟悉國外經營環境。因此,無論企業是否開展跨國經營,藉助外部管理資源解決各種國際商務問題的需求都會不斷增加。
三、管理外購與管理咨詢業的發展
在市場經濟中,管理咨詢業的發展是由管理咨詢市場上的需求和供給發展決定的,二者缺一不可。企業的管理外購是管理咨詢需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企業的組織創新而產生的管理外購需求的增加,對管理咨詢業的發展會產生意義深遠的影響。另一方面,企業組織結構創新活動是否能夠開展起來,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部管理咨詢業的發展。只有當通過外購方式獲得所需要的管理資源是可行的並且成為企業的一種優先選擇方案時,企業才會積極推動組織結構創新,剝離不經常發生的各種職能活動。可以說,企業的組織結構創新與管理咨詢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我國管理咨詢業的發展起步晚,職業化程度低,管理咨詢的價值尚未得到企業的普遍認可。從管理咨詢的供給角度看,在我國的管理咨詢市場中有二個細分的市場發展較快。一個是高收費市場,佔有支配地位的企業基本上是進入中國的國外著名管理咨詢公司,其客戶主要是大型企業,尤其是國外大型跨國公司。另一個細分市場由國內眾多小型咨詢公司和科研機構、大學或政府部門提供的咨詢服務構成。在這個細分市場中,管理咨詢服務的收費較低,咨詢機構通常沒有明確的業務定位和固定客戶群體,但是對當地企業的情況較為了解。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企業來說,外購國際大型管理咨詢公司的高價服務,財力難以承受。所以,發展面向中國企業的管理咨詢業重點應放在中、低價位管理咨詢市場上。
管理咨詢公司如何發展是我國管理咨詢業發展過程中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性問題。我國多數管理咨詢機構缺乏突出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發展方向,為了生存能接到什麼項目就做什麼項目。由於質量不高,很難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客戶關系。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管理咨詢公司的成功是建立在嚴格的職業道德標准、明確的業務定位和具有競爭優勢的核心業務能力上。企業的管理外購一般不是籠統的或包羅萬象的,而是針對某種職能管理需要或解決所面臨的某類重大管理問題提出來的。企業從事不同的職能管理活動,解決不同類型的管理問題,所需要的管理技能往往不盡相同。管理咨詢服務的價值就是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能夠有效解決它們問題的管理技能。我國管理咨詢機構要想快速發展起來,必須走專業化道路,在所確定的管理咨詢業務中發展卓越的管理技能。
管理咨詢市場的培育是我國管理咨詢業發展必須解決的另一個關鍵性問題。管理咨詢業是高度職業化的行業。這種職業化是建立在良性競爭,優勝劣汰的基礎上。聲譽是管理咨詢機構贏得客戶項目的基礎。然而,管理咨詢機構的聲譽不是靠虛假宣傳或人為評估建立起來的,而是在市場競爭中提供優質管理咨詢服務的一種回報。現階段,我國管理咨詢市場發展中存在著競爭行為不規范,信息不完全,行政性壟斷等現象,導致交易成本偏高。企業付出了費用後,並不一定能獲得物有所值的管理咨詢服務。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制定相應行業政策和法規,強化市場有序競爭,規范企業競爭行為,保證從業人員的職業化素質。考慮到我國加入WTO之後管理咨詢市場的發展將更多地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政府需要從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角度加強行業管理。這樣才能保證為企業的組織結構創新和管理外購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市場環境。
論文提要
在目前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如何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是我國面臨的一個艱巨任務,本文根據具體工作中積累起來的一些資料,就企業國際競爭力市場做一系統的研究。
一、競爭與國際競爭
二、我國參與國際競爭所面臨的問題
1、堅持對外開放,引入競爭機制
2、參與國際競爭所面臨的問題
第一、外貿自主權不能落實
第二、國際市場信息不靈敏
第三、技術改造的投入太少
第四、平等競爭的市場秩序尚未建立
三、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l、樹立現代化市場營銷觀念。
2、科學選擇企業介入競爭的目標市場。
3、注重產品戰略,不斷開發新產品。
4、加強信息管理,培養國際營銷人才。
5、加速企業的技術改造。
6、走集團化之路,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
7、努力實現工貿一體化。
8、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一、企業領導要樹立名牌戰略意識
要清除走名牌之路的各種障礙 , 首先是思想障礙。真正的名牌是競爭的產物 , 是優勝劣汰的結果。在市場經濟初期階段 , 企業最大的矛盾是市場佔有的矛盾 , 所以只能是以營銷帶動品牌的發展。 , 而市場競爭發展至今 , 很多企業仍忙於建廠、擴產 , 忙於構築營銷網路 , 忙於尋求更多的合作夥伴 , 但是缺少品牌的正確定位 , 更缺少戰略性的謀劃。
1、品牌定位
樹立名牌意識首先就要選好牌子。選擇一個叫得響、傳得開、記得住、形象好的牌子 , 需要從產品特點、消費心理、文化現象中精心研究和策劃。如去年夏天 , 健力寶集團推出的「第5季」飲料 , 就是很有創造性 , 以新奇特的形象展現出來 , 頗具魅力。正是因為品牌定位做的好 , 產品有了自己的好牌子 , 企業也就有了一個走向市場、佔領市場、走向未來的信譽載體。
2、戰略規劃
企業要從產品的開發、研製、服務、宣傳等各個層面使消費者接受你的產品 , 這就要有品牌的統籌策劃和戰略的全面謀劃來提升品牌形象 , 整合品牌資源 , 從而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忠誠度 , 最終樹立起企業良好的品牌形象。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戰略規 劃。
首先 , 質量戰略是實施名牌戰略的關鍵。名牌戰略的核心是質量戰略。質量是名牌產品的生命。嚴細的質量管理 , 是開拓名牌、保持名牌、發展名牌的先決條件。
其次 , 市場戰略是實施名牌戰略的根本。實施市場戰略一定要樹立市場導向觀念。從產品的開發到營銷 ,必須牢牢扣住市場變化這一主題。 還要根據區域性、文化性、民俗性的差異 , 及時變換產品的包裝、使用性能等 , 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再次 , 創新意識和發展意識是實施名牌戰略的重要取向。必須隨著市場的變化 , 及時更新換代 ,充分發揮自有品牌的品牌效應。一是持續效應。有了較好的名牌 , 就能創造較高的效益 , 就能更好地發展名牌。二是擴展效應。憑借其名牌信譽作為無形資產 , 不斷開發新產品 , 拓展新市場。三是重組效應。以名牌產品為龍頭 , 重組企業結構、產業結構 , 從而更好地發展名牌。因此我認為企業領導人在作重大決策時 ,要考慮到品牌 , 要看到品牌也和有形資產一樣是公司的寶貴財富。同時還需要運用如下方法實施名牌戰略。
二、注冊產品品牌商標是發展名牌戰略的重要步驟
在品牌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尤其令人憂慮的是 , 一些企業的管理者對產品商標品牌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 不去用法律來保護企業的商標使用權。如廣東從化市天馬摩托車公司成立多年 , 產品已在國內和國際市場打開銷路 , 但主要品牌商標「精通天馬」卻一直到去年與外國 公司發生糾紛時仍未辦理注冊。要不是廣州市領導和市商標管理部門的關心 , 幫助其進行商標異議答辯 , 使企業商標注冊成功 , 企業將不僅白白浪費2000萬元廣告費 , 還會面臨能否生存的危險。像這種產品有一定名氣 , 卻由於品牌商標意識不強而導致危及企業生存的事件 , 廣州市每年都發生好幾起。因此企業在制定品牌戰略時 ,一定要把設計、注冊商標 , 擁有自己的品牌當作一件大事來抓。商品未出 , 商標先行 ,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企業無一不是重視商標注冊的。英荷聯合利華公司就擁有在各國注冊的商標證7萬多件 , 美國在華注冊商標2萬件 , 日本是11500件 , 德國是6100件。為此 , 目前尚無商標的中小企業應立即注冊自己的商標 ,已有商標的企業也要有一個擴大注冊國別、增加註冊類別的問題。只有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品牌 , 企業在競爭中才不會落敗。
三、要努力用好自己的品牌
商標注冊後在法律上獲得了承認和保護 , 但這並不意味著企業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品牌。只有商標隨商品一起進入市場被廣泛使用後 ,被消費者所認識 , 經營者再輔以良好的質量、服務、信譽和宣傳 , 一些好的商品和品牌才能被人們認可和接受。然而有些中小企業在品牌 的延伸上沒有注意到發展一品多牌要和自己的主產品相貼切 , 如山東一家酒廠生產的酒叫 「天地緣」品牌 , 圍繞這個品牌衍生了一系列酒的副品牌 , 這本來做的不錯 , 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他們又開始生產紙製品 , 而且用的是同一個品牌 , 這讓消費者在飲用酒的同時聯想到他還生產下邊用的紙 , 這酒的製造過程能幹凈嗎 ? 在這方面我們這些中小企業的領導者應該向國外的企業寶潔公司、聯合利華公司等多學習一下 , 如何用好自己的品牌。
四、要大力宣傳自己的品牌
創品牌不僅要通過媒體大力宣傳自己的產品 , 提高產品知名度 ,而且企業在與消費者進 行溝通過程中 , 也必須隨著階段的不斷變化而不斷變換內容 , 從不同方面表達對消費者的關 愛 , 啟發消費者對你的好感。
那麼對於中小企業來說 , 在媒體的宣傳過程中怎樣分配做認知和做好感的時間 , 這在推廣過程中 ,需要有一個對消費者的判斷。 消費者認識一件事情需要在一個相對時間內重復接受這個事情 , 它就能記住。而好感就不同了 , 他有社會認同和情感因素的影響。所以 ,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 , 應該在一個短時間內專門讓市場認同其品牌 , 它需要利用媒體的組合策略來達成 , 但要讓消費者有好感就要設計品牌和消費者之間溝通過程中的情感交匯點 , 讓其產生心靈的共鳴 , 是利用營銷活動中的眾多行為表現形成的 , 但主要的表現形式也需要利用 媒體均衡時間逐步滲透達成。
五、要取得產品「通行證」,通過「國際化」來強化品牌
為適應加入 WTO 後面臨的挑戰 , 企業必須實施國際化戰略 , 走出一條適應形勢發展並有自己個性的道路。
1、中小企業應執行國際標准
企業要執行行業、國家、國際標准 , 這與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是密不可分的。企業領導應重視各種國際通行的質量體系認證 , 如IS0 9000質量體系認證 ,SA8000標准認證已經成為中小企業出口的條件之一 , 此外還要注意IS014000環保認證、及各種專業性、地區性的產品認證。這是企業產品進入國際國內市場的通行證 , 也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制勝的有力武器。
2、中小企業應掌握WTO規則
中小企業為適應國際化的發展 , 應掌握WTO游戲規則 : 消費起主導作用。在21世紀里 , 人們的消費觀已有極大改變 , 因此 , 要求企業領導者應及時掌握新形勢下的消費觀念 , 及時生產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
3、中小企業應注重技術創新
中小企業應注重技術創新 , 嚴把質量關 , 控製成本 , 提高生產率 , 降低勞動成本 ;拓展新市場 , 提高管理能力 , 來創造和維持競爭優勢。
六、信用原則塑造企業品牌
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秘書長在《信譽塑造中國》一文中指出 :「信譽危機對企業的影響: 缺乏信譽 , 市場秩序必然非常混亂 , 企業也就無法構建與發展。因為市場經濟的秩序 , 首先依賴於職業道德和企業信譽。我國曾在改革開放後的幾年中 , 在一些行業中爆發過職業道德危機。有些人為了獲取利益 , 超越其職業責任 , 依仗職權 , 破壞職業的基本道德准則。90年代之後 , 嚴重的經濟信譽危機又出現了 , 經濟合同的失效 , 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 , 導致經濟信譽梗阻。因此信譽危機嚴重地損害了市場秩序。在惡化了的生存環境中 , 企業和企業家都難以正常成熟和發展。從企業內部說 , 整個社會、市場的信譽危機往往造成企業本身對信譽的漠視 , 這些企業即使在短期獲得了利潤 , 最終也難逃失敗的厄運」。為此 ,「信用原則」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的最基本原則。 沒有誠信何談品牌 ! 筆者認為作為企業更不能把信用當作一種「裝潢品」。信用是一種形象 , 可以用來展示素質 , 但是信用絕不是一種「裝潢品」。在去
⑼ 2000字關於知識產權的論文
知識產來權(英自語:Intellectual property),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期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主要分類有: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版權)等。
廣泛使用該術語「知識產權」是一個在196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後出現的,最近幾年才變得常見。簡稱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