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❷ 什麼是著作權中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是著作抄權法中的一項重要的制度,是指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的同意,也不向其支付報酬。在一般情況下,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而使用其作品的,就構成侵權,但為了保護公共利益,對一些對著作權危害不大的行為,著作權法不視為侵權行為。這些行為在理論上被稱為「合理使用」。
❸ 簡述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在保護著作權的前提下,為了平衡著作權人、作品傳播者以及公眾的利益關系,著作權法對著作權人在對其作品行使權利時進行了必要的限制,這種限制就包括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合理使用必須構成以下四個條件:
(一)被使用的作品必須已經發表;
(二)使用作品的目的必須是出於非商業用途;
(三)合理使用不應侵犯著作權人的著作財產權以外的其他合法權力;
(四)合理使用還需尊重被使用作品著作權人的著作人身權,使用作品必須指明作者的姓名、作品名稱、作品的出處等。
(3)什麼是著作權法上的合理使用擴展閱讀: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前款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❹ 哪些情形屬於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我國著作權法在針對合理使用情形有明確的規定,分別是以下情形,大家可以對照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在合理使用的范圍:
合理使用情形1-個人使用: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
合理使用情形2-適當引用: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包括在通過信息網路提供的他人作品中適當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合理使用情形3-時事新聞報道中使用: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以及在向通過網路向公眾提供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發表作品。
合理使用情形4-對時事性文章的使用:刊登或播放已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以及向公眾通過網路提供已經在網路上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提供的除外。
合理使用情形5-對公眾集會上講話的使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播放或者通過網路提供在公共集會上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提供的除外。
合理使用情形6-在課堂教學或科研中使用: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以及通過網路向少數教學、科研人員提供少量已經發表的作品。
合理使用情形7-國家機關公務使用: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發表的作品,包括在合理范圍內通過網路向公眾提供已經發表的作品。
合理使用情形8-圖書館等對館藏作品的特定復制和傳播: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和美術館等機構,為了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可以在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的情況下復制本館收藏作品,包括以數字化形式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合理使用情形9-免費表演:免費表演已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合理使用情形10-對室外藝術品的復制: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合理使用情形11-製作少數民族語言版本: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在國內出版發行,以及通過網路向中國境內少數民族提供。
合理使用情形12-製作盲文版本:將已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以及通過網路以盲人能夠感知的獨特方式向盲人提供已經發表的文字作品,但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以上為著作權法合理使用的情形,由於篇幅限制,介紹得相對比較簡略,如果想要進行進一步了解或者需要具體的案例,歡迎前往維權騎士網站查看版權知識課程,專門針對著作權法的這部分有發給長詳細的解讀,還搭配了具體的生活案例。
❺ 著作權法規定的「合理使用」有哪幾種麻煩告訴我
這是法律規定的對著作權的一種限制情況。著作權法規定的"合理使用"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2)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3)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4)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5)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6)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7)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8)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9)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10)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11)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12)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對於合理使用有什麼限制規定
按實際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對合理使用的限制: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二十二條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❼ 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存在什麼問題。如何解決
。《著作權法》上規定12種這樣的合理使用方式,在這12種情況下,不用經過著作權人的許可,也不用向他支付報酬,就可以使用。比如說第一個,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來使用。比如說一個小孩,他要反復臨摹他人的作品,是不用經過許可和支付報酬的。
第二個,可以說為了介紹、評論或說明某一個問題而進行的適當的引用。
第三類,為了報道時事新聞,在媒體中是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作品。這個要注意,它是為了報道時事新聞,而且是不可避免地來再現和引用。
第四個是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它媒體已經發表的時事性文章。作者如果聲明了不許刊登、播放的要除外。
第五類是媒體刊登或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的講話,因為在公眾集會上的講話,本來就是媒體再來刊登和播放,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對它的宣傳,這也是合理使用的一種。
第六個,比如說為學校的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來翻譯或者是少量的復制,這個量一定要有所控制,不能說同學人手一份,這個是不行的。而且這個教學應該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而且也不能發行,而且還要尊重人身的權利。
第七種方式,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進行使用,比如說法院為了審判案件需要復印某個作品。圖書館、檔案館為陳列或者是保存版本而復制本館的館藏。
第九類,公益性的演出,就是免費地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並且這個表演也是不向公眾收取任何費用的,是純公益性的。
第十類,對室外的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像、攝影。
第十一類,我們漢語言文字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的語言,這個是僅限於我們中國公民、法人的作品,而且是在國內出版發行,目的是為了扶持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
第十二類,就是把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來出版,這也是體現對殘疾人的政策。
合理使用,一定要注意,它有非常嚴格的限定。有時候合理使用往往跟侵權只有一步之遙,尺度要掌握得非常好。
❽ 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使用分別是什麼
著作權合理使用是重要的著作許可權制機制,它是指在特定的條件下,法律允許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權的作品,而不必徵得權利人的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的合法行為。「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從著作權人方面來看,是對其著作權范圍的限定;從著作權人以外的人(即使用者)來看,則是使用他人作品而享有利益的一項權利。」
合理使用應包括五層含義:一是使用要有法律依據。二是使用是基於正當理由。三是不需經作者與著作權人同意。四是不支付報酬。五是不構成侵權,是合法行為。
法定許可使用是指法律明文規定,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特定的方式有償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的行為,並且這種使用應當尊重著作權人的其他各項人身利和財產權。
值得指出,如果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則排除在法定可以使用的范圍之外,即法定許可使用一般受到著作權人聲明的限制。此外,在使用作品時,不得影響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的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
有以下情形:
1為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的教科書(作者事先申明不許使用);
2作品被報社、期刊社刊登後,其他報社可以轉載摘編(作者事先申明不許使用);
3已在報刊上刊登或者網路上傳播的作品,網站可以轉載、摘編(作者事先申明不許使用);
4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制為錄音製品的音樂作品製作錄音製品(作者事先申明不許使用);
5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6廣播、電視台播放已經出版的錄音。
❾ 著作權合理使用有哪些相關法律規定
合理使用是著作權法中的一項重要的制度,是指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以一定版方式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權作權人的同意,也不向其支付報酬。在一般情況下,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而使用其作品的,就構成侵權,但為了保護公共利益,對一些對著作權危害不大的行為,著作權法不視為侵權行為。這些行為在理論上被稱為「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