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知識產權保護在我國有關法律都有哪些
與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知識產權保護依照現行法律法規,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制止和打擊。
具體體現為:阻止和打擊假冒偽劣產品,阻止和打擊商標侵權、專利侵權,阻止和打擊著作權侵權、版權侵權等。
作為電子文檔類知識產權的保護,包括文檔、設計圖紙、圖像、音頻和視頻等等。
僅僅依靠上述行政手段是非常不完善、不系統的。
為廣大用戶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1、監控常用的應用軟體
常用的如MS Offices、PDF、AutoCAD、等辦公設計應用軟體;用戶只需在IPPS環境內添加所要監控的程序,就可以按習慣的應用程序使用方式完成設計、瀏覽文件信息。信息文件的加解密操作對於使用者來說是透明的。
2、自動加解密技術
動態加解密即IPPS環境內,用戶寫文件時系統會自動加密並存儲為密文;讀文件時系統自動解密文件以明文的形式打開;中間的加解密過程是由讀、寫的I/O操作驅動,對於使用者來說是完全透明的;避免了由於主動加密而可能引發的一系列安全隱患(如:作者忘記了加密信息文件,或者作者本身就是一個不安全因素)。
3、防止文件信息泄漏
用戶端硬碟保存的都是密文,通過USB盤拷貝、網路傳輸到外部等泄露出去的任何重要信息文檔都為密文,只有在IPPS環境中才能看到明文.同時禁止拷屏、列印、透明安全環境內外之間的復制、粘貼、拷貝、導入、導出、內部通信等操作,嚴防用戶端的主動信息泄露。對於非法流傳到外部的文件,由於外部PC 機沒有授權登錄認證,無法獲得加解密策略的內容,無法獲得加密密鑰,也就根本無法打開已被加密文件。防止所有文件通過人為或外圍設備信息泄漏
4、事故追查和取證
專門日誌審計管理軟體詳細記錄了所有用戶、任意時間、指定應用操作(讀、寫、刪除、改等)的詳細信息;並自動生成各類報表,方便日誌查閱和集中管理以及事後審計和追究泄密責任;有聲音、郵件等多種報警機制供用戶選擇。
② 我國知識產權法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知識產權法主要包括:
1、知識產權法律:如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
2、知識產權行政法規:其主要有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商標法實施條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等。
3、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如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
4、知識產權行政規章,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規定。
5、知識產權司法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國際條約:中國在制訂國內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同時,加強了與世界各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交往與合作,加入了十多項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
主要有: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協定)、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專利合作條約等。
其中,世界貿易組織中的TRIPS協定被認為是當前世界范圍內知識產權保護領域中涉及面廣、保護水平高、保護力度大、制約力強的國際公約,對中國有關知識產權法律的修改起了重要作用。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節、權利的限制
第二十二條、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1、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2、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3、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4、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5、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6、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7、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8、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9、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
10、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11、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12、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③ 我國的知識產權都包括哪些權
知識產權又稱為智慧財產權,是指人們對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權利,通常分為兩部分,即工業產權和版權。根據1967年在斯德哥爾摩簽訂的《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第二條規定,「知識產權」包括下列各項有關權利: 1)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 2)表演藝術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廣播節目; 3)人類一切活動領域的發明; 4)科學發現; 5)工業品外觀設計; 6)商標、服務標記以及商業名稱和標志; 7)制止不正當競爭; 8)在工業、科學、文學藝術領域內由於智力創造活動而產生的一切其他權利。 在世界貿易組織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第一部分第一條所規定的知識產權范圍中,還包括「未披露過的信息專有權」,這主要是指工商業經營者所擁有的經營秘密和技術秘密等商業秘密。此外,該協議還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列為知識產權的范圍。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對象的范圍不斷擴大,不斷涌現新型的智力成果,如計算機軟體,生物工程技術,遺傳基因技術,植物新品種等,也是當今世界各國所公認的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
④ 我國知識產權法主要有哪些
知識產權法律,如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
知識產權行政法規。其主要有著作權法實施條回例、計答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商標法實施條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等。
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如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
知識產權行政規章,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規定。
知識產權司法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⑤ 我國知識產權主要有
知識產權
intelligence property
知識財產的所有權。亦稱智力成果權。
知識產權是對智力勞動產生的創新成果依法享有的權利。知識產權是公民或法人的民事權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
人身權利是指智力成果與完成人人身不可分割的權利,如發明人、發現人或作者的署名權。在中國,知識產權的人身權利是不能轉讓、贈與和繼承的。
財產權利是指智力成果依法獲得產權後,權利人通過行使權利取得報酬或獎勵的權利,如獲得成果轉讓費和領取獎金等。
知識產權有如下特徵:①無形性。知識產權是智力勞動的成果,這種成果是在法律特殊保護下的無形財產。它與有形財產相比,在權利的產生、侵權行為的表現和法律的保護等方面都不相同;②專有性。知識產權具有獨占性和排它性。由於知識產權是智力成果,很容易傳播及同時被多人實際佔有與使用,所以只有通過法律賦予其專有性才能得以保護。知識產權為權利人專有,只能依法確定一個所有權主體;③地域性。一個國家或地區所確認和保護的知識產權只在該國或地區范圍內有效;④時間性。知識產權只在法定的期限內有效,期限屆滿就失效。時間性是對財產權利而言,不涉及人身權利。
知識產權的范圍包括:版權和工業產權。版權是指作者對文學、科學或藝術等作品依法享有的署名、發表、出版、轉讓和獲得報酬等專有權。工業產權是指發明人或設計人對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或商標等依法享有的製造、使用、銷售和轉讓等的獨占權。
知識產權是人類創造性成果在法律上被作為一種財產權對待時的統稱,是一種關於智力活動成果的權利。
知識產權是隨著商品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歷史地產出的一種無形財產權。傳統的知識產權主要由工業產權與版權兩大類構成。工業產權中又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與禁止不公平競爭權; 版權中包括作者權和作品傳播者權。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後,知識產權所包含的內容,已遠遠突破了原有的工業產權與版權,而是擴大到一切人類智力創作的成果,諸如科學發現、民間文學、非專利技術等等。我國的民法通則所涉及的知識產權范圍,也是擴大後的,而不再是傳統的范圍了。
一項科技成果產生的知識產權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就科技成果的技術內容而言,申請了專利的,表現為專利權; 不申請專利的,表現為非專利技術成果權或技術密秘權。就科技成果的表達形式而言,有科技著作或科技論文的著作權等。科技成果實施後,對科技產品則有商標權。對於一項包含計算機軟體的技術發明成果,既可利用專利加以保護,又可以利用技術秘密的方式加以保護,還可以利用著作權加以保護。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涉及一切科技成果。
知識產權的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知識產權是一種易逝產權。知識雖然是無形的,但知識的應用結果卻是有形的,有形物交易後,難以不被別人仿製和揭開其中的原理,並在已有的成果上進一步創造,致使原有的知識成果的經濟價值降低或喪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講,知識產權具有易逝性的特點,故而知識產權也可叫 「易逝產權」。
(2) 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是智力成果,因而是一種無形資產產權。這種無形資產相對於有形的動產、不動產而言,不佔有空間,價值也不固定,但能產生相應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是人類財富增長的源泉。
(3) 知識產權保護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或工商業信譽的支配權、收益權,而不是智力成果或工商業信譽本身。智力成果和工商信譽本身無法被他人侵害。即使侵害智力成果或工商業信譽的載體,如侮辱、誹謗有關工商業者的商標標識,也只是侵犯了物權、名譽權、榮譽權,而不是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保護的客體只能是智力成果或工商業信譽的支配權、收益權。
(4) 知識產權具有嚴格的地域性。知識產權法往往在某一個國家或地區內具有法律效力,而在該國或地區境外就失去了約束力。即使國家之間簽訂了雙邊或多邊知識產權保護條約,甚至參加了國際保護公約,也不能改變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因為任何國家對境外知識產權的保護都是依據本國法律而非所有者人所屬國家的法律。也正是因為知識產權的地域性,才有國際間關於知識產權的雙邊或多邊的條約和國際公約。
(5) 知識產權是受公益限制的權利。智力成果是人類文明的結晶,但過分保護會阻礙知識的傳播、使用和發展。因此,知識產權既有時間的限制又有權利效力的限制。所謂時間限制,指知識產權都有一定的期限,除商標權外,凡期限屆滿,產權就不復存在。所謂權利限制,是指為國家或公共利益,可以行使法律規定通常屬於權利人才能行使的權利,這種行為依法不屬於侵權行為,如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強制許可或法定許可制; 專利法中的強制許可制等。
(共1282字)
[引用信息]秦玉琴 主編.新世紀領導幹部網路全書·第5卷.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9.第3295-3296頁.
⑥ 我國現有的知識產權法律有哪些
《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
《商標法》、《商標法實施條例回》;
《著作權法》答、《著作權質權登記辦法》《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辦法》等法律法規,
《作品自願登記辦法》、《教科書法定付酬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
《第八批農業植物品種保護名錄》;《農業植物新品種權侵權案件處理規定》、《農業部植物新品種復審委員會審理規定》和《農業植物品種命名規則》等規章,《農業遺傳資源權屬登記管理辦法》(草稿);《關於台灣地區申請人在大陸申請植物品種權的暫行規定》;《農產品地理標志質量控制技術規范(編寫指南)》。
最高人民法院規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關於做好涉及網吧著作權糾紛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