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專利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
市場經濟是法律經濟。產權明確是市場經濟法制中的核心一環。沒有產權的明確,就不可能有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在現實的市場交易中,技術的交易與產品的交易常常不可分離。產品交易遵循等價、有償的基本規則。然而,產品也只有具備了產權或者說作為一種財產權利,它的交易才能實現遵循等價、有償的交易。我國為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這就要求政府調節經濟的手段從行政手段為主轉向以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為主。專利制度正是一種促進市場競爭,充分激勵市場機制的法律手段。
專利制度是依據專利法,通過授權的專利權來保護和鼓勵發明創造,從而推動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法律制度。對於這項制度,企業誰先利用,誰就掌握主動權。因此,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在奎屯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的情況下,企業充分利用專利制度的作用,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優勢,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一、專利制度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
專利制度是企業進入市場和賴以發展的一項基本法律制度。申請專利不是最終目的,而是要成為市場競爭的一張王牌。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而產權約束則是市場經濟法制中的核心一環。沒有產權的約束,就不可能有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在現代企業生產經營中,由於科學技術日益重要,因而無形資產的產權,尤其是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專利權就是依據法律規定,授予專利權人在一定的期限內對其專利享有獨占權,禁止無償佔有使用他人專利,從而使其獨佔一方市場,並享受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這樣,企業不但可以盡快收回投資,而且可以領到豐厚的回報,從而激勵企業繼續進行發明和創新的積極性,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專利制度是企業佔領市場、保持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競爭經濟,競爭則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有關經濟理論將技術創新的主要因素歸納為兩點。一是競爭程度。競爭是引起創新的必要性,並決定創新的強度。通過技術創新,創新者可以獲得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多的利潤。二是對市場的控製程度,技術創新的成果對某類市場的壟斷程度越高,則越不易被模仿,發揮效力的時間也越長。競爭的實質是技術的競爭,而技術競爭的一項重要手段就是專利權。因為技術再好,如果沒有其產權,即專利權,那麼在市場競爭中同樣得不到優勢。因此,企業保持競爭力,不僅僅要擁有好的技術,同時也要擁有該技術的專利權,以壟斷市場,爭取主動。奎屯市新大陸化學有限公司正是利用了專利制度的這一作用,率先把利用廢棉短絨生產微晶纖維素的技術申請專利並獲權,使企業在取得明顯經濟效益的同時有力地避免了專利侵權糾紛,保證了企業在同業市場的競爭力。
專利制度有利於企業吸引資金擴大企業規模。在知識經濟時代,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誰就能佔領技術的制高點,就會取得更多市場份額,也就會有利於吸納資金,迅速膨脹企業規模。奎屯宏菱智能技術開發公司是2004年才組建的一個民營企業,現已申請專利7項,依靠其開發的「農業灌溉自動控制系統」、「遠程視頻管理系統」等專利技術,實現了精準農業自動化管理,在集約化農業生產中迅速推廣,由於其擁有專利技術,兵團各農業技術推廣站紛紛紛要求與其合資、合作,2006年各合作商投資300萬元,為該企業擴大生產,膨脹企業規模打下了基礎。
二、企業充分利用制度,實施專利戰略
所謂專利戰略,是指運用專利制度的特徵和功能尋求市場競爭有利地位的戰略。企業在充分運用專利制度的基礎上逐步研究實施專利戰略,並要牢牢把握一個尺度,那就是專利戰略中所述及的好技術及其產品評價標准,不是技術的高低、投資的大小、製造的難易程度,而是專利產品的市場開發、獲利和保護前景。
企業運用專利戰略,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效益。企業將其技術創新的成果及時申請專利並授權後,企業可以利用專利的排他性、獨占性生產新產品,使用新技術、新工藝,從而獲得豐厚的生產利潤。而企業的競爭對手未經授權不得生產專利產品,不得使用專利方法,從而會拉大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技術企業的差距,這就保護了專利權人的技術優勢。
運用專利戰略,能夠把握市場發展前景,制定相應策略。專利戰略應當作為企業總體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根據本企業的專利發展戰略,確立技術開發目標和方向,從而使自己的技術和經營處於有利地位。同時,又能避開或突破對方的技術限制,達到制約對手,發展自己的目的。奎屯國宸機械有限公司原是一家傳統機械企業,前幾年由於受產品單一、市場萎縮的影響,面臨倒閉的困境。近幾年來,他們通過技術創新和開發,申報專利產品多項,並通過生產專利產品——錐形鋼桶,使企業的產值和效益大幅度增加,企業實現扭虧為盈。
運用專利戰略,可以幫助企業掌握亟需的技術資料,為企業決策提供有效的幫助。一是可以了解產業的發展狀況。如果一類產品,當統計的專利申請曲線由低到高,再由高到平衡,然後大幅度下降,那麼這類產品即使目前市場依然火熱,也可初步將其視為夕陽產業;反之,如果同一類產品,當其專利申請曲線由零漸趨上升,且勢頭強勁,一般可以判斷為一個朝陽產業有可能誕生。二是可以了解競爭的主要對手。一般而言,擁有同類專利最多的幾家企業基本上就是應注意的競爭對手。三是可以尋找出最佳合作夥伴。若一類技術或產品的市場,已被競爭對手用專利權壟斷了。你要想擠進這個市場,只能以許可貿易等方式與專利權人合作。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花最少的錢去獲取最大的市場利益。
三、建立企業專利戰略應注重把握的幾個問題
(一)建立組織管理機構,規范管理制度。企業要切實加強對專利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專利工作的分管負責人,建立以技術或研發部門人員為主的專利工作組織,切實把專利工作納入企業經營管理體制中。涉及管理內容的重點包括:專利創造的管理和有效利用,以此保證技術產品的領先地位和取得專利;建立和落實企業專利管理制度,特別是落實好《專利法》規定的「一獎兩酬」,調動技術人員研究開發專利產品或技術的積極化;及時培訓技術和專業人員,使其充分了解專利保護的實質,從而使技術研發的工作自始至終貫徹專利保護的觀念。
(二)充分利用專利文獻的信息功能,加快企業技術創新步伐。有效利用專利文獻是企業制定經營戰略、計劃的依據。專利文獻不僅包括授予專利的技術領域中的絕大多數開發成果,而且還包括了大部分應用研究成果,既包含有產業的新技術動向和發展趨勢,又可預測市場和社會需求。因此,在企業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開發中,專利文獻都可以作為重要而有效的信息源供企業使用。
(三)大力開展產學研聯合,促進專利技術的轉化。目前,奎屯市大多數企業尚無自己的研發機構,而大專院校、科研單位人才濟濟,同時需要轉化的科研成果、專利也很多,企業可以通過合作開發、委託開發或技術引進等方式,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加技術儲備。奎屯尤利特種油品有限公司不僅建立了本企業的研發中心,還通過委託或合作的方式與區內外大院大所聯合,為本企業發展石化下游產業研發儲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使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四)積極應對專利糾紛案件,維護自身正當權益。當企業專利權受到侵犯時,應當在認真查詢並保證該專利權確實有效並掌握侵權證據的情況下,通過行政或司法途徑,使侵權人停止侵權,賠償損失,或用其他補償方式予以賠償。當遭到侵權指控時,則應通過檢索或調查,判斷所涉專利的專利性,如不具備專利性應提起反訴,使其撤消或宣告無效,維護現有權益。如果專利可靠,則應尋求合理方式(如協商取得專利許可等)加以解決。奎屯市國宸機械有限公司、新鑫節能鍋爐廠以及奎屯鵬程植保機械廠都是通過便捷的專利行政執法途徑,有效地處理了涉嫌專利侵權糾紛,保證了企業的正常生產和經濟利益。
Ⅱ 知識產權與反壟斷之間的關系
1、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是互補的。
知識產權和反壟斷法有著相同目的,即推動競爭和鼓勵創新回、提高經濟效率和增大社福祉。知答識產權和反壟斷法實現上述目的的方式不同:知識產權通過對創新和發明的激勵機制來提高企業效率和增進消費者福利;反壟斷法則通過反對限制競爭來推動競爭。
2、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有潛在的沖突
知識產權的行使不可避免地對市場競爭產生影響,其與一般財產權一樣,因為具有限制競爭的可能,從而不可避免地受到反壟斷法的制約。
(2)市場競爭與知識產權的關系擴展閱讀
壟斷協議的認定標准包括:
第一,有書面或者口頭形式的協議或者決定;
第二,有其他協同行為。這要看雙方或多方的市場行為是否具有一致性,是否進行過一絲聯絡或者信息交流,能夠對一致行為作出合理解釋,同時要觀察相關市場的結構情況、競爭情況、市場變化情況等。
第三,要求不存在豁免情形。如為改進技術、研究開發新產品,為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等。
Ⅲ ,知識產權是市場競爭的必要手段,是建設_______國家的基礎和衡量指標。
知識產權是市場競爭的必要手段,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和衡量指標。
Ⅳ 知識產權保護與市場競爭壁壘的關系,有哪位知道急用,謝謝了!
知識產權保護與市場競爭壁壘的關系,應該說是一種戰略保護與實際運用的關系。一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有助於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並且可以很好的規劃未來發展的方向,以清楚的了解競爭對手的實際情況,並做好相應的解決方案,降低因市場競爭壁壘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Ⅳ 知識產權與市場競爭的關系
知識產權分很多種,與市場競爭當然有很重要關系.
Ⅵ 知識產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作用
1、知識產權是一種競爭性資源。有利於佔領市場並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日益成為影響經濟的決定性因素。知識產權有利於鼓勵創新、有利於國家搶占制高點,先行者的利益得到保障,甚至是擴大。
2、中國加入」世貿」後帶給我國社會、經濟的重要影響正日益被國人認識。我國經濟要順利實行與國際接軌必定離不開相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在這種形勢下,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及對策將對越來越多的人提供幫助。強調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對我國的利弊
3、當今社會,知識產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商標、技術、著作權、計算機軟體、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法律保護權利對企業,市場的影響力度越來越大,
4、實現依法治國的需要。必須將經濟建設的各方面的納入法律的范疇。知識產權就是通過法律來解決次類問題
5、認識到我國技術突破雖多但專利成果卻少,外國專利在我國跑馬圈地的現實情況
6、涉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內容
7、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的建立
8、在佔領市場方面,專利權人能夠起訴侵權者,他既能尋求金錢賠償,又能向法院要求侵權者停止製造、使用、銷售侵權產品的強制令。例如一家資深公司可以利用專利對一家新建公司的侵權行為發起攻擊,因為後者缺乏足夠的經濟實力去應付專利侵權的官司。專利侵權的訴訟風險會阻礙新公司進入專利權人的市場。從防禦的角度上看,專利權人可利用專利證書對他人提起的專利訴訟提起反訴。這種反訴戰術能迫使糾紛因為有了專利證書能更快地得到解決。因為訴訟雙方都有專利證書,這類糾紛常見於交叉許可中,因為雙方互相許可使用對方的專利技術。專利還對風險投資家提供保障,因為投資者一般不情願進入技術領域,以免由於一項革新技術造成的人為屏障而減少了金融投資的回報。專利證書還可以憑借潛在的專利許可收益,導致金融家資產的價值評估錯失。具有遠見卓識的公司意識到專利成為確保競爭優勢和擊敗競爭對手的雙刃之劍。
9、知識產權的「殺傷力"有多大
成 誠
近期,又有一批中國企業遭遇涉外知識產權糾紛的事件,引起了社會各方深切關注。
據中國知識產權報報道,索尼已經向中國彩電企業致函,要求繳納有關視頻技術方面的專利使用費,目前相關企業已經委託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進行談判。此外,17家中國木地板生產企業被3家美國企業投訴至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要求對這些中國企業展開「337調查",並採取相應措施。
知識產權的本質是利益保護,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利用收取「專利使用費"或展開「337調查"頻頻對中國企業設置障礙,其目的是利用知識產權獲取高額財富,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僅在過去兩年中,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所發動的18起「337調查"中,就有9件是針對中國大陸企業的。這種訴求迫使中方企業付出大量財力、人力,制約中國企業的發展,以期達到阻止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的目的。而據專家分析,今後幾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企業成為被告席上的「主角"。
由此,一方面,這表明原來技術比較落後、價格比較低廉的中國產品已經縮小了與國外產品的差距,一部分中國企業通過技術升級,開始向中高端產品發展,與跨國公司的競爭更加激烈了;另一方面,品質提升意味著將面臨激烈的知識產權競爭,中國企業要著手實現戰略性轉變,就要以自主知識產權來提高國際競爭力。國內外專家紛紛建議,中國企業應該盡可能多地申請專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同時,也可以結成專利聯盟,或通過交叉許可的方式與對方達成互不起訴的協議,以防範自身遭受相應的追訴。企業要在知識產權問題上贏得主動,根本的出路在於提高發明創造的能力和水平,爭取逐步在較多的領域中,特別是高新技術領域中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知識產權的「殺傷力"有多大?曾在2003年5月遭遇「337調查"的浙江雙鹿、福建南孚等7家中國電池企業最深切的感受是:「如不應訴,就是滅頂之災。"在ITC初步裁定侵權成立的艱難境況下,這7家企業「抱團"申訴,終於在3個月後迎來了美國原告企業專利無效、中國企業沒有侵權的終審裁定。為此,我們應遵循的原則是,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也要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面對「337調查"等招數,中國企業應該積極應訴,而不是消極退避。(中國知識產權報)
10、呼喚涉外知識產權人才
知識產權戰略正在成為我國又一項重大戰略舉措,然而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人才,特別是涉外知識產權人才卻十分匱乏。近年來,涉外知識產權人才變得越來越搶手,有實踐經驗的涉外知識產權法律和管理人才更是千金難求。例如,上海一家專利事務所開出3~4萬的月薪卻仍難覓一名英語口語流利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入世之後,在國外跨國公司打進來和國內企業走出去的背景下,我國涉外知識產權糾紛層出不窮,然而國內能夠應對這些涉外知識產權訴訟的法律人才卻屈指可數,往往不得不求諸「外腦"。在涉外知識產權管理方面,能夠熟練運作知識產權國際轉讓、許可以及國際技術標准等事務的專業人才也是鳳毛麟角。
隨著知識產權重要性的不斷凸顯,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人才隊伍雖然比以前壯大了不少,但卻仍難滿足日益增長的涉外知識產權事務的需要,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外語能力特別是口語技能普遍有待提高;二是對國外知識產權法律和國際規則了解有限;三是缺乏實戰經驗,實務技能不足。我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過於偏重知識產權法學理論的學習,在實務操作訓練方面十分欠缺。加之對外實踐交流有限,涉外知識產權實務經驗更是缺乏。
要想迅速彌補涉外知識產權人才的缺口,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應當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師夷長技以制夷"。例如2004年5月,上海市知識產權局與美國教育基金會簽訂了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合作協議書,計劃從2004年到2010年,雙方合作培養50名高層次人才。又如飛利浦與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合作培養本土知識產權人才。當然,吸引海外人才歸國服務也不失為一條捷徑。其次,大學在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上應當注意區分研究型人才和實務型人才,對社會需求更為廣泛的實務型人才要加強實務環節的訓練。最後,企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以及有關國家機關應當注重在實際工作中發掘和培養涉外知識產權人才,因為實踐往往是最好的老師。(中國知識產權報 詹 映)。
Ⅶ 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的關系
一、反不正當競爭法是調整在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知識產權法是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二者的聯系:
(一)都是旨在維護市場經濟充分競爭方面的法律
(二)都既有私法規范,也有公法規范;既有實體法規范,也有程序法規范。
(三)兩法在商標權保護方面有交叉的部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混淆行為其中一條是商標混淆,與商標法的混淆有相同的規定)
三、二者的區別:
(一)雖然都體現有公法和私法的性質,但反不正當競爭法體現的是國家對市場不當競爭的干預,因此屬於經濟法部門法;而知識產權法中的公法規范和程序法規范都是為確認和保護知識產權這一私權服務的,不佔主導地位,因此屬於民法部門法。
(二)反不正當競爭法是以社會為本位,防止過度競爭對社會整體利益帶來的損害。知識產權法是以個人為本位,防止他人對知識產權的合法權益進行侵害。
(三)反不正當競爭法僅由國內規范組成,而知識產權法有國內規范與國際條約組成。
(四)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適用程序不同。知識產權法有專門的機關,如商標委員會、專利委員會。
(五)知識產權法的技術性規范比較多,反不正當競爭法比較少技術性規范。
Ⅷ 為什麼說 世界未來的競爭 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
知識產權已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武器。企業通過專利取得市場獨占權和領先地位,通過專利分析能洞察行業技術發展最新情報,監視對手動向,跟蹤行業技術動態,制定技術發展戰略;有效利用專利信息,提高研發創新起點;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業對於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Ⅸ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與企業發展的關系是什麼
1.知識產權戰略是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一些跨國公司之所以成為國際市場的常青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它們擁有某一領域的專利技術和享譽世界的商標,而這些知識產權才是它們利潤的主要源泉和創造動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識產權戰略成為企業入世之後尋找長遠發展的戰略選擇。
2.知識產權戰略是企業開展市場競爭的戰略重點。目前國際之間綜合實力的競爭集中的表現為科技和經濟實力的競爭,企業生命力的競爭則突出的集中在專利技術與品牌之爭,其中專利的擁有量及價值,就成為考察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立足,就必須轉變觀念,將產品競爭與知識產權競爭結合起來,將知識產權的獲得、管理與保護作為入世後市場競爭的核心內容。
3.知識產權戰略是中國企業進行對外貿易的戰略舉措。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是消除貿易壁壘,實現自由貿易,但現實的國際形勢卻是發達國家依靠科技、資金優勢構築了非關稅壁壘,而發展中國家不但失去了利用關稅壁壘保護本國民族企業的可能,在對外貿易中卻要面臨發達國家主導下的新的貿易壁壘。這些貿易壁壘是技術主導型的,是國際經濟舊秩序的新形式,因此發展中國家需要謹慎應對。其中有二個問題應引起注意:一是技術標准與技術專利所形成的技術壁壘。外國公司利用專利所形成的技術標準是技術壁壘的集中表現,技術標准與單項的專利許可相配合,形成了中國企業跨越國境進行全球競爭的巨大障礙。二是環保標准與產品質量標准所形成的綠色壁壘。中國企業目前的綠色經濟觀念缺乏,環保標准與發達國家的標准尚有距離,農牧產品生產分散,未能達到標准化生產的要求。
Ⅹ 作為教師談一談知識產權與市場競爭的關系
知識產權與市場競爭的關系:
隨著知識和信息日益成為財富並推動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知識產權法作為保護人類智力成果的重要法律手段,討論其如何完成保護智力勞動成果重任的問題應是一個極有意義的話題。知識產權在本質上是一種特定主體所專有的財產權。在知識產權沒有作為法定權利保護之前,其自身價值及所創造的價值完全處於個體保護的狀態或者是完全公共性的狀態,這顯然不利於技術的創新和人類社會的進步。自1624年世界第一部近代意義上的《專利法》在英國頒布到196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第一次將「知識產權」確定為一個明確的法定權利經歷了將近300多年的時間,而在這三百多年裡人類社會卻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這無不說明了知識產權在國家法律上的認可對社會的巨大正面效應,它使對知識的保護上升到國家意志的高度,取得國家地域范圍內的專有性、排他性的權利和價值財富上的獨占收益權。
一、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法理分析
知識產權法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將有限的知識產品配置給了權利人,還可通過轉讓、許可使用等市場方式進行再分配或者再配置,維護了權利人的利益。但對於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偽造產地、侵犯商業秘密等侵犯知識產權的典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知識產權法只能從保護權利人專用權角度出發禁止侵權,而對保護權利主體的競爭優勢、維護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則顯得力不從心。競爭法就責無旁貸地擔負起規制侵犯知識產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重任。
競爭法在我國現行法律體系的劃分中,屬於經濟法中市場規製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競爭法包括《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對外貿易法》等法律及法規。競爭法制定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給微觀市場經濟主體營造一個公平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實現公平競爭;其深層次上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使整個國民經濟能夠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從中也可以看出競爭法是建立在社會本位價值觀念基礎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法,同《知識產權法》保護個體利益的個體權利本位法的立法目的是不同的。但是這不能說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是矛盾的,而只表明二者保護的側重點不同。競爭法中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是基於社會整體利益出發,處於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目的,站在權利人的立場上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利益,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創造良好的競爭秩序,而競爭法中的《反壟斷法》則是站在更廣泛的市場經營者和消費者的立場上對知識產權人濫用權利行為的規制,也是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競爭秩序,實現公平競爭。所以說無論是從知識產權的制度內保護,還是從競爭法外部保護來看都能體現了殊途同歸的效果。
侵犯知識產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不是一種單純的民事侵權行為,在構成知識產權侵權的同時,又是出於競爭目的、侵害競爭對手的行為。競爭法從競爭角度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是其任務之一。由於知識產品是有限的,屬稀缺資源,它與商業經濟的需求之間存在矛盾,知識產權的專屬性與自由利用知識產品之間也存在矛盾,這要求立法在不同的利益之間保持一種謹慎合理的張力。既要維護權利的專有性,防止他人的無端侵害,以維護社會不斷創造知識產品的動力源泉,又必須給予社會公眾使用知識產品的合理空間。為此,大多數國家知識產權立法都在確權的同時,規定了構成侵權的具體情形。顯然,知識產權法僅從靜態的角度勾畫權利的框架和保護范圍,忽略了權利運行的諸多相關因素,未顧及權利受蝕的多樣性。比如某知名商標被非商標注冊人用於完全不同種類的產品,雖然該商標的使用者通常並不與商標注冊人競爭,但這一行為卻是與競爭相關的。一方面,不法使用人不負責任地濫用;會影響商標的信譽,出現廠商混淆和淡化,導致商標注冊人資產價值和競爭優勢的下降;另一方面,不法使用人不公正地獲得了優於未使用該知名商標的競爭對手的優勢,利用這一優勢提高了競爭力,使對手處於不利地位。根據我國商標法,此種行為並未侵犯注冊商標的專用權,商標法對其鞭長莫及。而反不正當競爭法則能以反淡化為由,禁止此種侵蝕他人知名商標的行為。競爭法就是為克服知識產權法在權利救濟上的缺陷作為一種補充性保護機制出現的,目的在於當知識產權法不能有效地提供保護的情況下,能夠構築權利維護的第二道防線,提供一種補救性救濟保護。有學者形象地形容,競爭法是對既有知識產權法管不著的地方「兜底」,知識產權法好比是海面上的「冰山」,而競爭法則是「托著冰山的海水」。正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關於反不正當競爭示範條款》第1條第2款規定的:「適用第1至6條應不依賴於,並應補充⋯⋯及其它知識產權主題的立法規定」,說明依知識產權專門法對專利、工業設計、商標等提供法律保護並不妨礙第1條的適用。
知識產權從其被確權那天起就已經和市場競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只是這種聯系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加突出了。這種「突出」一方面表現在對知識產權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要求被保護的地位突出了,例如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僅僅有《知識產權法》的保護,也有競爭法中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外貿易法》的保護,以及《刑法》的專章保護。這些權利保護的法律制度中有的是直接保護,有的是寬口保護,而有的是深度保護,這也無不體現了國家法律對知識產權的重視。這種「突出」的另一方面表現在知識產權作為私權利的保護與整個市場經濟秩序整體的維護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了。在某些情況下知識產權享有者利用自己所享有的法定壟斷地位實施了排除或限制競爭的行為,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損害其他競爭對手和廣大消費者的利益,我們將這種行為稱作知識產權的濫用行為。這也就是說一方面,知識產權法重在保護私權,競爭法重在保護公共利益,各有側重,不能混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知識產權享有者的個人利益保護與整個社會的公共利益保護這座天平上如何找好平衡點的問題。而我們國家主要通過競爭法中的《反壟斷法》去實現對知識產權濫用行為的規制和保護的利益平衡問題。
競爭法中的主要法律制度即《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2條、15條,《反壟斷法》第55條,《對外貿易法》第27條、30條,都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規製做出了具體的規定,下面我們將通過具體的法律制度來闡述被保護和規制的知識產權。
我國的知識產權法主要是由《商標法》、《專利法》和《著作權法》三部特別法構成,其中《商標法》對假冒注冊商標的行為明確界定為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商標法》第52條共列舉了五種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同時各國法律也都將假冒他人注冊商標行為列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首位。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第一款也明確將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行為作為不正當競爭的表現形式;另外《商標法》第24條通過賦予商標權人的優先權來遏制他人的惡意搶注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現代社會一個美術作品在取得著作權的同時,取得外觀設計專利權,取得商標專有權並最終轉化為商業產品,投入市場帶來效益。所以被侵權的可能性和利用其進行不正當競爭的可能性也就加大,所以在三部知識產權特別法對其進行保護的同時,《反不正當競爭法》也對利用侵犯著作權、專利權的手段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給予規制,給予權利人以保護。如果說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是以保護私權利為首要目的,從權利內部對知識產權給予保護的話,《反不正當競爭法》就是從公共利益、市場經濟秩序維護的角度,對權利人存在的的外部空間給予保護。正如著名學者孔祥俊所說的如果三部知識產權的特別法是露在海面上的冰山的話,那麼《反不正當競爭法》就是它們存在的海洋。這也無不說明了知識產權法的「宰保護」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寬保護」的結合,實現最終的一致目的。
另外還要說的是對於知識產權的單行法的保護,除了《知識產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之外,還有《刑法》的以最終追究刑事責任為責任後果的保護手段,這種保護手段更加說明了國家對於知識產權保護的嚴密性和多層次性。正如知識產權學家鄭成思所說,不管對於權利的保護寫在何種法律制度中,只要是將權利給予完善的整體的保護就達到了立法的目的。
二、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知識產權的彌補性保護
應該說三部知識產權法作為知識產權保護的單行法,已經起到了很好的權利救濟作用,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知識產權自身所設計的社會關系的復雜性用一部法律調整也是不現實的,即使有朝一日知識產權制定法典也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這是法律規范性,確定性所不可避免地帶來的靈活性缺失的弊端。這就需要其他法律制度的補充,特別是在三部法律都存在規定的不善的情況下更是需要競爭法等法律去發揮保護權利人的作用。這里一方面需要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自身的完善,就像Windows操作系統完成後也要需要不斷地「補丁」一樣,也需要知識產權自身沒有修正情形下其他法律制度的「補位」。這也讓《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存在使權利人的權利得到及時的救濟。具體表現在:
《商標法》只保護注冊商標的權利人的利益,而未注冊商標的權利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時則無法通過該法得到救濟,此時被侵權人就可以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侵權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提起訴訟;《專利法》所保護的也只是經過申請通過國家專利局審核通過的專利,而對商業秘密,以及未申請專利的核心技術的由於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定刑而被排除在外。對這部門權利的侵犯也只能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來實現;另外對知名商品的外包裝,裝潢未申請專利的也只能尋求《競爭法》的保護。這也充分證明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補充保護功能在發揮作用。
三、反壟斷法對知識產權的規制
知識產權作為重要的私法上的權利也可是說是法律賦予的合法的壟斷權,即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域內享有因智力成果所帶來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價值。這種壟斷權是以未來權利期限屆滿向社會無償公開使用為代價的,所以說知識產權的這種壟斷是法定的權利之內的壟斷。以世界上的第一部近代意義上的專利權法又稱作《壟斷法》為例就可以說明這一問題。但同時基於重要的私法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所主張的,任何權利的行駛都是又邊界的,只有權利受到合理的必要的限制才能讓整個社會的權利的行駛和諧,有序。
知識產權法本身就對知識產權的行駛給予了一定的限制,比如說專利法上的強制許可,著作權上的合理使用,三大知識產權的權利的有期限性,有地域性都是權利內部的限制。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知識產權人還存在著其他的知識產權濫用行為,這也不是單單一部知識產權法就能解決的問題。2008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出台對市場經濟中濫用知識產許可權制、排斥競爭的行為也納入了其規制的范圍,是知識產權濫用行為有了明確的法律規定。這位經營者的維權提供了確切的法律依據。同時《反壟斷法》也明確規定該法具有域外效力,對跨國公司、企業利用知識產權領域的壟斷地位排除或限制競爭行為具有約束力。
因為在我國現行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特定行業中處於壟斷地位的大都是跨國公司、大企業、大集團,例如微軟、思科,他們在中國市場上通過採用拒絕許可、搭售、價格歧視,企業並購等方式排除或限制競爭,維持其壟斷地位,攫取大量的利潤,損害我國的民族經濟,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利。這些在新的《反壟斷法》實施後都要得到規制。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就受到了國家反壟斷覺得審查,因為一旦收購成功可口可樂就會取得在果汁領域的先進生產技術和商標使用權,就會影響到整個飲品市場的格局,影響到其他經營者的利益,以致最後消費者的利益。所以包括微軟公司一旦有人對其提起訴訟,就會受到國家商務部反壟斷局的審查,在審查中關鍵的部門就是對知識產權是否被濫用的審查。
所以界定一個企業是否利用知識產權排除或限制競爭,關鍵是要審核其是否濫用知識產權,這將是今後知識產權領域反壟斷訴訟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