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土地使用權糾紛裁決主體

土地使用權糾紛裁決主體

發布時間:2021-10-05 12:35:15

A. 農村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糾紛是否使用仲裁

應該不能仲復裁的,因為土地所制有權和使用權糾紛涉及國家的公權力和基本的土地制度,而不是私權利,法律規定了解決途徑,不包括仲裁.
法律依據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B. 土地使用權糾紛有哪些

土地糾紛的實質是土地權屬糾紛,即是指對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它包括農地、山地、草原、水域等因所有權、使用權受到侵害而引起的爭執。權屬糾紛發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於地界不清、土地權屬紊亂、政策和體制的變更,以及其他歷史遺留問題等。
(一)土改、合作化時留下來的土地權屬未定,地界無明顯的標志或土地證上規定得不夠明確。
(二)公社化時期體制調整,新劃地界不清或調整不合理,協議書訂得不明確。
(三)因過去無償佔有或平調而變動的土地。
(四)因歷年集體搞水利建設、平整土地造成地界變更,土地原有狀況或新隊之間歸並,原有田界鏟除,無原始記載,現在恢復鄉村原建制無歷史依據可查考的土地。
(五)因行政區劃變更,原社隊之間、社隊與國有土地之間因插花地互越地界以致地界不清的土地。
(六)因移民開荒,侵佔他隊的荒山、荒坡、荒地和原權屬不清的公共土地。
(七)因其他各種歷史原因遺留下來的土地瓜葛問題。
(八)因土地的徵用、承包等引起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變更而產生的權屬爭議等。
(九)鄉鎮集體企業建設用地,由於過去沒有具體規定,需要重新給予核定。
(十)鄉村公共事業或公益事業佔有的土地,過去沒有給過補償,群眾後來提出要補償等問題。
(十一)1950年無償劃撥的荒山、荒坡、荒地等,當時未計算面積,並無規定地界,幾經變遷,從而引起地權、地界的爭議。
(十二)有的單位徵用土地的證據遺失,無據可查,從而引起的土地爭議。
(十三)農民使用的宅基地,因地界不清,從而引起的土地爭議及城鎮個人因地界不清引起的土地權屬爭議。
(十四)企業與企業之間因土地權屬不清引起的土地屬爭議。

C. 國有土地使用權掛牌出讓和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出讓主體的區別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是土地交易一級市場,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代表國家通過拍賣、招標、掛牌出讓和協議四種方式出讓土地。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已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再轉讓的行為。是土地使用權交易二級市,採取方式多為出售、交換和贈與。

適用范圍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適用本規范;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租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國有土地他項權利,參照本規范執行。

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以及依法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流轉農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

且出讓土地改變用途等土地使用條件的處理

出讓土地申請改變用途等土地使用條件,已取得規劃部門同意,且《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法律、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定沒有明確應當收回土地使用權
重新公開出讓的,經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查同意,可由原土地使用權人與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變更協議或重新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
出讓合同,調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調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額應當根據批准改變用途等土地使用條件時的土地市場價格水平,按下式確定:原土地使用權人
應當補繳的土地出讓金額=批准改變時的新土地使用條件下土地使用權市場價格-批准改變時原土地條件下剩餘年期土地使用權市場價格原土地使用權人應當按照國
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變更協議或重新簽訂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及時補繳土地使用權出讓金額,並按規定辦理變更登記。已出讓工業用地在符合規劃、
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原則上不再收取或調整土地有償使用費

D. 國有土地使用權流轉合同糾紛的管轄

實踐中,因土地管理部門違約而引起糾紛的情況比較少見,更多的是因受讓方違約,土地管理部門對其進行制裁而引起的糾紛。出讓方和受讓方因合同的有關條款發生爭議時,應尋求何種途徑解決糾紛,《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均未作出規定,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6月18日公布的《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2005]5號)也迴避了這一問題。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不適用於仲裁機構仲裁
根據《仲裁法》第二條規定,民事仲裁僅適用於解決「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並非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合同,其一方當事人的行為具有一定的行政屬性,因此,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糾紛不在《仲裁法》的適用范圍之內。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不適用於尋求民事訴訟救濟
首先,依民事訴訟審理對保障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不利。這有多方面表現:一方面,在民事訴訟中法庭認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地位是平等的,土地管理部門是以民事主體的身份與相對人簽訂合同,因而法庭可能會否認土地管理部門在合同行為中的制裁權、處罰權、提前解除合同權等行政優先權。因此,土地管理部門正當行使行政優先權的行為可能被法庭認定為是非法利用行政權的行為,從而認定是違法的,這對於土地管理部門依法行使職權不利。
另一方面,民事訴訟不適用行政訴訟中的起訴不停止執行原則,這會導致合同因提起訴訟而被迫停止執行,影響行政職能的有效運轉和實現。例如,土地管理部門因受讓方閑置土地而解除合同,收回其土地使用權時,若適用民事訴訟規則,則在訴訟期間,土地依然被閑置而不能被有效利用。
其次,民事訴訟的規則也不利於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民事訴訟的舉證規則是「誰主張、誰舉證」,提出主張而舉不出證據證明者則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土地出讓方可以在不與受讓方協商的條件下單方面作出行政決定,改變合同的正常形態,而對於出讓方的行為是否合法、合理,受讓方沒有足夠的舉證能力,從而可能會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最後,監督制約行政權是行政訴訟區別於民事訴訟的重要功能,依民事訴訟規則審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不利於司法權對行政權的監督制約。適用民事訴訟審判程序,法庭僅僅能審查合同本身,注重合同的訂立、履行情況,而忽略對行政行為的審查,從而使違法的行政行為可能得不到糾正,無法實現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制約。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宜尋求行政訴訟救濟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兼顧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而行政訴訟以制約行政權、保護相對人合法權益為立法宗旨。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適用行政訴訟救濟方式,既有利於防止土地管理機關濫用行政特權、輕視合同約束力,也有助於防止行政機關以權謀私、濫用職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從而實現公私利益的動態平衡。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若因出讓方不履行交付土地義務、不履行登記發證義務引起的,受讓方即可提起行政訴訟。若受讓方違約或違法,應由土地管理部門行使制裁權,如果受讓方拒不履行,土地管理部門可依法採取有關措施加以強制履行,土地管理部門沒有強制執行權的,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如果受讓方不服土地管理部門採取的制裁措施,則可由受讓方提起行政訴訟。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訴訟中首先應當適用公法規范,包括在程序上適用行政訴訟法,實體上適用行政法律規范。其次,訴訟中也應當根據審理對象的特殊性適用一定的私法規范,包括在程序上適用民事訴訟法,實體上適用民事法律規范。私法規則能夠援用到行政法領域中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出讓方與受讓方之間的合意,是行政的實質與合同的形式的結合,發生的糾紛與民事糾紛有著相似性。如在合同中關於要約與承諾、契約自由、當事人行為能力等糾紛,應當參照適用民法規則。在國有土地出讓合同訴訟適用的程序上,許多情況下也應參照適用民事訴訟規則。如在舉證規則上,行政訴訟中一般由土地管理機關對其行使行政權的合法性負舉證責任,而對土地管理機關違反合同的行為及其對受讓人造成的損害,則應當參照民事訴訟規則,由受讓人負舉證責任。

E. 土地使用權糾紛由哪個部門處理

土地使用權的糾紛,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專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屬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F. 土地使用權糾紛屬不屬人民法院管轄

不屬於。土地使用權糾紛處理的行政主管部門是爭議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的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

G. 土地使用權爭議

土地使用權是外延比較大的概念,這里的土地包括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的使用權即佔有、利用、收益土地的權利。土地使用權的客體包括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

農用地使用權指的是土地承包經營權;國有土地建設用地指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土地用於建住宅,稱宅基地使用權。

土地使用權爭議是因土地使用權屬歸哪一方即權屬不清而發生的爭議。無論土地性質和用途如何,只要因佔有、利用、收益土地的權屬歸屬存在爭議,就是土地使用權爭議,應由人民政府處理。

土地承包經營權侵權糾紛是權利人已經依法取得的農用地佔有、利用、收益權利遭受他人非法的侵犯而發生的糾紛。認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侵權糾紛的前提是:對佔有、利用、收益土地的權屬歸屬不存在爭議即權屬歸屬明確。即使權利人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曾經被有關機關通過登記發證等程序確認,但利害關系人對權屬歸屬提出異議,這類糾紛仍應認定為土地使用權糾紛,由政府處理。歸屬經處理、復議、訴訟等程序確認。

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土地使用權爭議,由人民政府處理。對處理決定不服的,接到決定書30日內,可以鄉法院起訴。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可以申請仲裁或直接起訴。

認定是否侵權,前提是確認權利主體既確權。因此,被告只要對訴爭土地權屬提出異議,應認定土地使用權糾紛,先由政府確權處理。處理程序不是認定和區分案件性質的理由。因為先確定案件性質,再考慮處理程序。
根據國土資源部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規定,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過程中政府頒發的權屬證書作為證據之一,這說明政府已經頒發證書的土地也可能發生權屬爭議。

因土地使用權的歸屬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土地使用權確認在有關土地管理的法律文件中,被稱為土地確權。不論稱為如何,實質上都是對土地使用權歸屬的確認。

土地使用權確認是指在土地使用權的歸屬不明或發生爭議時,利害關系人請求有關權利機關 確認土地使用權歸屬,從而解決土地使用權爭議的行為。土地使用權確認請求權由對特定的土地有利害關系人行使,利害關系人不一定是土地使用權人,在土地使用權的歸屬不清或發生爭議時,利害關系人可以是任何與特定的土地就土地使用權歸屬有土地使用權法律關系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他們都可以向有關機關或機構提出土地使用權確認的請求。

土地使用權確認是土地使用權保護的前提,只有通過確認土地使用權,才能明確土地使用權的歸屬,只有在土地使用權歸屬明確的情形下,土地使用權受到侵害或妨害,土地使用權人既可以直接行使土地使用權請求權,以土地使用權方法進行保護,也可以行使債權請求權,以債權方法進行保護。在土地使用權歸屬不明或發生歸屬爭議的情況下,首先應通過土地使用權確認,明確土地使用權歸屬之後,才能確定誰是真正的土地使用權人,才能確定請求權行使的主體。

土地使用權確認的確權主體是行政機關合人民法院 行政機關擁有行政裁決權,對有關土地權屬等爭議,依法行使裁決權。對行政機關確權決定不服的,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審查。

土地使用權的確認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土地使用權歸屬的確認,二是對土地使用權內容的確認。

確認土地使用權的歸屬就是確認土地使用權的權利主體,即確認對特定的土地享有直接佔有和排他權利的權利人,所要確認的權利主體,包括使用權和擔保權的權利人。行使返還原物、消除危險、排除妨害、賠償損失等請求權,都是以土地使用權歸屬確定為前提,如若權利歸屬不清,行使土地使用權請求權和侵權請求權將沒有依據。

H. 安徽省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條例的內容主體

【章名】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正確、合地處理土地權屬爭議,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的處理。
第三條 土地權屬爭議的處理,應本著從實際出發,尊重歷史,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安定團結的原則。
本條例施行前,土地權屬爭議已經當事人協商解決,或經人民政府、司法機關調處裁決生效的,不再重新處理。同一爭議有數次協議的,以最後一次協議為准。
第四條 土地權屬爭議處理後,需要重新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的,以當事人之間達成的協議、處理機關的調解協議或處理決定為依據,申請土地登記。
第五條 省人民政府主管全省土地權屬爭議處理工作,行署和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主管本轄區內土地權屬爭議處理工作,各級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土地權屬爭議處理的具體工作。
第六條 林業、水產、水利、水電、農墾、地礦、鐵路、交通、軍私等方面的土地權屬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土地管理等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章名】 第二章 處理原則和依據
第七條 確定土地權屬應當以土地登記證件為依據;未進行土地登記的,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農村「四固定」(固定勞力、土地、耕畜、農具)和合法的用地批准文件等權屬資料為依據。無上述資料的,可以參照林業「三定」(穩定山林權、劃定自留山、確定林業生產責任制)、土改登記及其他主據確定土地權屬。
對發生權屬爭議的土地,各方均無權屬憑證,或依各方提供的憑證難以認定土地權屬,經協商達不成協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裁定。
第八條 農村集體土地,按照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七日《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以下簡稱《六十條》)實施時劃定的范圍確定所有權:
(一)行政區界變動;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鄉(鎮)、村、村民小組、場合並、分立;
(三)因開發土地、農田基本建設調整土地;
(四)因其他原因重新劃界。
第九條 農民集體使用另一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連續使用滿二十年,縣原所有者在此期間未向現使用者或有關部門提出歸還要求的,其土地所有權屬於現使用者;連續使用不滿二十年,或者雖滿二十年但在二十年期滿之前原所有者曾向現使用者或有關部門提出異議要求歸還,經查證屬實的,由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確定土地所有權。
第十條 鄉(鎮)村辦企業、事業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按下列規定確定權屬:
(一)《六十條》實施以前使用的,鄉(鎮)辦的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村辦的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其使用權屬現用地單位;
(二)《六十條》實施至一九八二年二月十二日期間使用的,其土地所有權按前項規定處理,土地使用權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審核、確認。佔多用少、占而未用或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原土地所用者有歸還要求的,應全部或部分退還;
(三)一九八二年二月十三日至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未經批准佔用的土地,退還原所有者。無法退還或確需繼續使用的,可補辦用地手續,土地所有權按本條第一項規定的原則處理。
第十一條 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以前,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鄉(鎮)辦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村辦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
第十二條 全民所有制單位和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佔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進行非農業建設的,按下列規定確定權屬:
(一)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以前佔用的,其所有權屬於國家,使用權屬於用地單位;
(二)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至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三日期間佔用,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或雙方已簽訂用地協議的,或已通過調換土地、安置勞力、物資支援、經濟資助等形式作了補償的,其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使用權屬於用地單位。不符合上述情況的,土地所有權應退還原所有者;無法退還的,應當對原所有者酌情給予補償,並辦理土地登記手續,其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使用權屬於用地單位;
(三)一九八二年五月十四日至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未經批准用地的,應予退還;無法退還或確需繼續使用的,由土地管理部門依法處罰後,補辦用地手續,按當時規定的補償標准酌情給予補償,其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使用權屬於用地單位。
第十三條 國有農、林、牧、漁場(含勞改、勞教農場、下同)和國有農業科研單位佔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進行農業生產或科研活動的,按下列規定確定土地權屬:
(一)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以前佔用的,其所有權屬於國家,使用權屬於現用地單位;
(二)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至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佔用,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或已簽訂用地協議,或已給予補償的,其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使用權屬於用地單位。不符合上述情況的,退還原所有者,但從事農業科研、良種培育且土地利用合理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維持土地使用現狀,參照當時規定的補償標准酌情給予補償。
第十四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個人佔用國有農、林、牧、漁場和科研單位的生產、科研用地,參照前條款定的原則確定國有土地使用權。
第十五條 修建公路(不包括鄉道),佔用農民集體土地發生權屬爭議,按下列規定處理:
(一)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以前佔用的,其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使用權屬於用地單位;
(二)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至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佔用,已作補償的,其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使用權屬於用地單位;無償佔用的,參照當時規定的標准酌情給予補償,辦理土地登記手續,按前項規定確定土地權屬。
第十六條 農民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集體土地上的建築物、其他附著物依法出售給全民所有制單位、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及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其使用范圍內的土地權屬按下列規定確定:
(一)一九八二年五月十四日以前賣房及其他附著物,其土地所有權按國家有關規定確認,使用權屬於現用地單位或個人;
(二)一九八二年五月十四日至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賣房及其他附著物的,由買方依法申請補辦征地手續後,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使用權屬於現使用單位或個人。
第十七條 國有土地使用權發生爭議、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按下列規定處理:
(一)一九八二年五月十四日以前使用的,土地使用權屬於現使用單位或個人;
(二)一九八二年五月十四日至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未經批准使用的,退還原使用單位;無法退還或確需繼續使用的,補辦土地劃撥手續,確定使用權。
第十八條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租、轉讓發生爭議的,按下列規定確定使用權:
(一)土地使用權出租或隨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出租的,使用權屬於出租人;
(二)土地使用權轉讓或隨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轉讓(包括出售、交換、贈與、繼承)的,使用權屬於受讓人;
(三)以土地使用權進行聯營、聯建、入股,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土地使用權的,按法律規定和協議確定使用權。
第十九條 農民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出租、轉讓發生爭議的,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處理。
第二十條 鐵路留用土地權屬不清的,按照鐵路留用土地的有關規定確定權屬。
鐵路用地在土改時已分給農民且有據可查的,其土地所有權屬於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土改時未分給農民,但一直由農民使用,且不影響鐵路正常運行和生產建設的,可繼續使用,鐵路建設需要予以收回的,按照《安徽省實施〈土地管理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給予補償。現由其他單位使用的,在不影響鐵路正常運行的情況下,按本條例第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二十一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國有荒山、荒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的,其土地使用權屬於用地單位,土地所有權不變。未經批准或者雖經批准但使用界線不清的,由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使用權及其范圍。國家需要收回時,按照《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二十二條 城鎮居民宅基地使用權發生爭議,按下列規定處理:
(一)一九八二年五月十四日以前建房(包括買房、繼承房產,下同)的,按照《辦法》規定確認宅基地使用權;超標准部分,可臨時使用,在房屋改建、分戶時核減、調整;
(二)一九八二年五月十四日至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建房,經依法批準的,按前項規定確定宅基地使用權;未經批準的,補辦用地審批手續後,確定使用權;
(三)一九八二年五月十四日至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城鎮居民私自購買農村集體土地建房的,依法處理後確定宅基地使用權。
第二十三條 農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權發生爭議,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一九八二年二月十三日以前建房的,按照《辦法》規定確定使用權。超標准部分,可臨時使用,在村鎮規劃、房屋改建和分戶時核減、調整;
(二)一九八二年二月十三日以後建房,已辦理用地批准手續的,按照《辦法》規定確定使用權。超標准部分,按前項規定處理。違法佔地建房的,依法處理後確定宅基地使用權。
第二十四條 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以後佔用地土地發生權屬爭議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五條 依法收回的土地使用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重新確定。
國家徵用土地後,剩作的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在農民集體建制被撤銷或其人口全部轉為非農業人口之後,歸國家所有,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登記造冊,重新確定使用權。
第二十六條 國家在不同時期對同一塊土地重復劃撥、徵用、土地權屬有爭議的,按照目前實際使用情況或根據最後一次劃撥、徵用文件確定使用權。
第二十七條 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證明文件上的四至界線與實地一致,但實地面積與批准面積不一致的,按實地四至界線,確定土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
【章名】 第三章 處理程序
第二十八條 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當事人應首先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按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規定向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或鄉(鎮)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受理機關)提出處理申請。
當事人協商達成的協議不得違反有關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九條 單位之間發生的土地權屬爭議,按下列規定確定處理機關:
(一)爭議土地在縣(市、區)行政區域內的由其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處理;
(二)爭議土地跨行政區域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
(三)省外或省屬以上單位(含省屬單位)與其他單位發生爭議的,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提出處理意見,報行署或省轄市人民政府與省土地管理部門協商一致後裁定;協定不一致的,報省人民政府裁定。
第三十條 農村個人之間、個人與農村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由爭議土地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處理。
城市個人之間、個人與全民所有制單位、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由縣級人民政府處理。
爭議土地跨行政區域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
第三十一條 處理機關因處理許可權發生爭議的,由爭議各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級機關指定處理機關。
第三十二條 申請處理應以書面形式,並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人、對方當事人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
(二)申請處理的事項、具體要求和理由,並附爭議地塊示意圖;
(三)有關證據及其來源,證人的姓名、工作單位或地址。
第三十三條 受理機關接到處理申請後,應在十五日內決定是否受理。決定受理的,應當在決定受理之日起十日內將申請書副本發送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應在接到申請書副本之日起三十日內提交答辯文書和有關證據;逾期不提交答辯文書的,不影響作出處理決定。受理機關決定不受理的,應當在決定後十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對決定不受理的土地權屬爭議,上級受理機關對當事人的再次申請進行審查後,符合受理條件的,可指定受理或直接受理。
處理申請受理後,受理機關應當確定承辦人員。與爭議有利害關系的人員不得作為承辦人。
同權屬爭議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組織,經處理機關批准,可作為第三人參加。
第三十四條 受理機關對受理的土地權屬爭議,可先行調解;調解無效的,應當報處理機關作出處理決定。上一級處理機關對下一級處理機關不適當的決定,有權撤銷或變更。
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在收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處理機關申請復議,也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後三十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上一級處理機關接到復議申請後,應在三個月內作出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復議決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申請復議,不起訴,又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五條 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期間,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的現狀和破壞其附著物。
第三十六條 土地權屬爭議各方當事人,對各自提出的事實和理由,負有舉證責任。
處理機關對各方提供的證據應進行分析、調查,並注意收集其他證據。
第三十七條 依法將集體所有土地變更為國有土地並核發土地使用證的,屬農業稅計稅土地,應由財政部門按規定核減原土地所有者的農業稅。
依照本條例規定,變更集體土地所有者的,由財政部門按規定核准並相應變更農業稅納稅人。
【章名】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在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期間,當事人破壞生產及其設施,故意製造糾紛,煽動群眾鬧事,提供偽證,阻撓處理工作進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按照該條例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處理土地權屬爭議過程中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索賄受賄,情節輕微,未造成嚴重後果的,由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章名】 第五章 附 則
第四十條 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案件的文書格式,由省土地管理部門統一制定。
第四十一條 本條例規定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時間界限的依據是: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七日為《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實施之日;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為「文化大革命」開始之日;一九八二年二月十三日為國務院《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之日;一九八二年五月十四日為國務院《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條例》實施之日;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之日。
本條例中的起止時間某年某月某日「以前」不含當日,「以後」含當日,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期間,起止時間均含當日。
第四十二條 本條例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省土地管理部門負責解釋。
第四十三條 本省過去有關土地權屬爭議處理的規定,凡與本條例規定相抵觸的,一律按本條例執行。
第四十四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I. 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的主體不一致,法院會如何處置各自產權,即各自的產權是否具備法律保護效力

這個要看什麼原因復導制致的 兩證權益人不一致
土地使用權 房屋所有權 一個使用權 一個所有權

如:
你在購買商品房時的購房合同 註定了你是房產證所有人
而你房產證(建築面積) 又決定了你的土地使用權的分攤面積和使用權人

你是不是看錯稅率了
5.8% 你看成58%了

有些地方 房產過戶 然後土地證沒有過戶的情況下
賣方 將土地證又賣一家 或者抵押

你可以網路以下 光有土地證的房屋能不能買 之類的

另外 你的稅率肯定是看錯了

能說下你說的稅的名目么

一般只有:
營業稅
個人所得稅
土地增值稅
契稅
印花稅
沒有聽過有58%這么誇張的稅率的啊

閱讀全文

與土地使用權糾紛裁決主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