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我意識敏感期和物權敏感期有什麼區別
自我意識是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內。具體包括認識自容己的生理狀況、心理特徵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自我意識的結構是由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或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構成。它有三個敏感期:(1.5—3歲)(5-6)(青春期)
而您說的物權大概是孩子開始區分:「你的,我的 」這樣一個時期在心理學中並未有明確的概念也提出,二歲左右大概是這樣一個時期孩子比較在意我的和你的區分,在意自己的東西劃清界限。其實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個特徵在嬰兒期的特殊表現。
⑵ 寶寶的物權意識敏感期被破壞了怎麼辦還能補救嗎
我這么看: 1,相對於佔有意識,風度感更難在幼兒期培養,在幼小時植入過這個思想對孩子成長是很有益的。 2,孩子現在對於自己的東西不太會保護,不會強硬的搶回來,這也不是大問題。一方面可以請老師稍為照顧,制止、批評這些爭搶舉動,第二這個意識也好培養,讓孩子選喜愛的玩具,然後告訴他如何愛惜好這些玩具,輕拿...輕放,用心玩,玩過回復原裝放好。然後滲透一些東西是你的,可以給小朋友玩但要記得收回的意識,沒問題的。
⑶ 三歲敏感期有哪些
寶寶在出生後到長大,相信父母都會說孩子實在是越來越難管了。畢竟寶寶會長大,自己的自主意識會越來越強,想要去飛,想要掙脫父母的束縛。並且在寶寶3歲的時候,會有一些叛逆。總是會很敏感的面對任何事情。那麼,三周歲敏感期及建議有哪些?
三周歲敏感期及建議有哪些
1、出生不久持續到一歲多一點,是口腔敏感期。成人千萬不要認為不幹凈而去阻止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隱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證入口的東西相對干凈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
2、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裡的東西。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非要想辦法把他這毛病改掉不可。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系。
3、當孩子能分享的時候,把東西分給我們吃,我們一定要接受,不要說「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這樣就是拒絕孩子的分享,將給孩子帶來的感覺是失望,孩子就會把分享和失望聯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樂,慢慢就不願意分享了。
4、三四歲的孩子進入秩序、完美、執拗的敏感期。成人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們破壞了孩子對圓的感覺。
在寶寶敏感期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1、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當成不乖的行為斥責孩子,違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隱患。
2、錯把知識灌輸當早教,總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
3、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是建立良好性格的開始。
4、為什麼兩至三歲的孩子越制止他越愛打人,因為攻擊行為是大部分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
5、一個奶話連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語言教育不當的結果。
6、不要對孩子說「聽話」,讓孩子愉快地遵守規則,將規則內化到心中,成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其實在寶寶三周歲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會至關重要,當孩子有了自己對這個世界的首次認知的時候,父母就會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如果在這個時期沒有教育好孩子會帶孩子以後的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教育的理念需要父母多加了解。
⑷ 在寶寶物權意識敏感期,家長應注意的問題都有哪些
隨著兒童的成長,他們將逐漸進入一個時期,即物權意識的敏感時期。在這個期間里,孩子們對自己的東西有著堅定的看法,他們認為自己的東西不能給別人。那麼,在這個兒童物權意識的敏感時期,我們應該關注什麼樣的問題呢?現在,讓我們注意一下吧。
當你的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對他太認真。當你的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對他太認真,也就是當其他孩子和他們自己的孩子分享玩具時,提醒他:小夥伴給你玩具玩,你開心嗎?當他點頭時,告訴他你給別人玩具,他們也很高興。你可以停在這里。不要馬上強迫孩子重復幾次後,讓他試著把玩具分發給其他孩子。通過實踐,他知道這些玩具是屬於他的。他會在和其他人一起玩耍後把它們拿回來,並和其他人分享每個人都很開心,所以他願意慢慢地分享它們。
⑸ 什麼是兒童敏感期呢
幼兒的情緒變幻莫測,隨著見識的增長,很多時候都會鑽牛角尖,還愛跟父母鬧別扭、發脾氣。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行為讓爸爸媽媽們難以理解,許多稀奇古怪的行為會讓我們困擾、生氣。同時會讓親子關系產生矛盾,形成消極情緒的惡性循環,造成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孩子正處於敏感期。幼兒的敏感期存在於各個階段,並且是充滿彈性,因人而異的。在孩童的心理發展中會出現各種敏感期,如行走敏感期、細節敏感期等等。這是孩子在用一種獨特並且強烈的方式去感知這個世界,這一時期孩子對很多事情充滿好奇並且會解鎖很多新技能,這也對孩子之後的智力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什麼是兒童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對環境中的某一項特質專心,而拒絕接受其他特徵的事物。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敏感期
那麼,如何幫助他們順利度過敏感期呢?
01自由環境
解放孩子的頭腦,讓孩子的思想從道德與成見中解放出來,解放他的雙手,從「這兒不許動」、「那兒太臟不要碰」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孩子玩水時,給他們穿上防水服,挽起他們的衣袖,在孩子耳邊告訴他「開心得玩吧!」
02把握敏感期
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任何東西都不願意與別人分享。作為父母,千萬不要武斷的認為孩子是自私的。不要不斷到在孩子耳邊嘮叨:「不要那麼自私嘛。」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系。
當孩子進入邏輯思維敏感期的階段時,最大的表現就是不停的詢問「為什麼」。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煩,甚至會對孩子發火,叫孩子閉嘴。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階段,作為家長一定要理解並珍惜,因為在邏輯思維敏感期階段,是孩子學習並認知這個世界的一個非常寶貴的機會。
⑹ 兒童敏感期,您了解多少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一般會經過九大敏感期,所謂敏感期,就是發展的關鍵期。家長需要掌握好孩子的敏感期,與孩子一起成長。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存在各種能力發展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就是發展的關鍵期,兒童心理、教育學家蒙特梭利認為「這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時,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後要想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也不顯著」。所以,所以,家長應該對孩子發展過程中的敏感期要有相當的了解。 兒童敏感期有以下九種: 一、語言敏感期(0-6歲)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觜形,並發出牙牙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程,但幼兒能容易地學習母語,正因為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所以,若孩子在兩歲左右遲遲不開口說話時,應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秩序敏感期(2-4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孩子會因無法適應環境而哭泣、害怕,甚至大發脾氣。所以「對秩序的要求」是幼兒極為明顯的一種敏感力。幼兒秩序的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系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里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立。 三、感官敏感期(0-6歲)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藉助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三歲前,孩子通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圍事物;三至六歲則能更具體地通過感官教具,比如:聽覺筒、觸覺板等,以敏銳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自己產生智慧。家長也可以在家裡准備多種多樣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圍世界。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慾望時,只要是不具危險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四、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 ( 1.5-4歲) 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圍環境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對泥土裡的小昆蟲或你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你培養孩子具有巨細靡遺、綜理密微習性的好時機。 五、動作敏感期(0-6歲) 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是活潑好動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除了大肌肉訓練外,孩子要重視小肌肉的練習,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這不僅能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六、社會規范的敏感期 ( 2.5-6歲) 兩歲半孩子逐步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明顯傾向。這時,父母應讓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范、日常禮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范,擁有自立的生活。 七、書寫敏感期 ( 3.5- 4.5歲) 八、閱讀敏感期 (4.5- 5.5歲) 孩子的書寫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敏感期內,得到充足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便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以選擇讀物,布置一個書香的居家環境,就能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 九、文化敏感期(6-9歲) 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三歲,但到了六至九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要求,因此,父母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來滿足孩子。 那麼,如何及時把握孩子的敏感期呢? 1.尊重孩子為有能力的個體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學習者,他們會循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自己成長。 2.細心觀察敏感期的出現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時間並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須以客觀的態度,細心觀察孩子的內心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質。 3.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當成人觀察到孩子的某項敏感期出現,應盡量為孩子准備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 4.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嘗試當孩子過得去了尊重與信賴後,就會在環境中自由探索、嘗試。 5.適時協助而不幹預當孩子熱衷於有興趣的事物是,大人「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預。不過,並非要丟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適時予以協助、指導。
⑺ 什麼是兒童敏感期
所謂兒童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專心吸收周圍環境某一事物的特性,並不斷進行重復實踐的過程。換句話講,就是兒童對其生活周圍的一切事物進行認知、學習、掌握的過程。 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孩子在母親肚子里4、5個月時,就已經下意識地開始感知周圍的變化了。周圍的聲音、母親的情緒變化,都會引起胎兒的動作反應。 所以說,重視兒童的敏感期是必要的,但要遵循規律來進行。
⑻ 寶寶護食不讓別人碰,如何度過孩子的「物權意識敏感期」
寶寶總“護食”,家長很擔憂
你見過小貓咪護食的樣子嗎?即使是一隻孱弱的小貓咪,當面對有可能奪走它食物的人或者動物,它都會亮出自己的爪牙,發出威脅的聲音來宣布自己對食物的主權。
年幼的孩子也是一樣,最近在網上看到的一段視頻就是如此,一個在餐廳里吃飯的孩子,每當看到別人企圖夾走自己面前的菜的時候,都會邊哭邊阻止對方的動作,似乎在他眼裡看在,飯桌上的這道菜就是一塊“不容侵犯的聖地”,明明這么大一盤菜,他自己根本吃不完。
⑼ 孩子的物權敏感期千萬別忽視,哪4招幫你度過這個階段
如果孩子有明顯的恐慌害怕,父母要做的是先從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感受:既想要玩具,又害怕上前。這個時候如果孩子沒有及時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護,他可能會在以後的類似場合產生恐慌。有的孩子看到其它小朋友靠近就害怕,甚至還有的孩子看到其它小朋友過來就趕緊把自己手裡的玩具扔了。有些父母不僅不支持和理解孩子,反而焦急地催促孩子自己去把玩具要回來。因為他們擔心孩子要是不鍛煉這種勇氣和膽量,他以後就會是個"懦弱的"、被別人"欺負"的孩子。孩子的物權敏感期千萬別忽視!
03 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物權敏感期,也是家長建立規則的最好時期,要幫助孩子們明確物權的歸屬,懂得先徵得玩具的主人同意才能玩,捍衛自己物權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物權,培養他們的正確意識。
04 培養愛分享的家庭氛圍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的身教遠勝於言傳,因此家長的示範作用很重要。與其喋喋不休的說教,不如父母先做給孩子看。
如果非常熟,關系非常好,我可能會在照顧自家娃的同時,也幫助對方的孩子用語言詢問或者找玩具來交換,甚至會用其它玩具轉移注意力,或者找一個兩個孩子可以一起玩的,比如泡泡機之類的。當然如果是關系一般的臉熟之人,我還是會做好自己的這部分。
如果對方能主動出來和自己孩子溝通就非常好,如果對方沒有反應,我還是會直接和對方說。 如果是兩個孩子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間搶玩具,同樣需要尊重每個孩子的物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