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的會長和副會長是誰
男,湖南長沙人,漢抄族,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知識產權法研究所所長1,中國政法大學無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知識產權法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知識產權法專業博士點負責人。另兼任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家庫專家、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庫專家、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導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員2、北京天馳洪範律師事務所律師、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3等。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得「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4,以及第二屆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首屆北京知識產權十位有影響力人物、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學者、中國政法大學首批優秀中青年教師培養支持計劃入選學者5、首批全國知識產權領軍人才等榮譽。
2. 我國知識產權法的專家有哪幾位
鄭成思,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知識產權中心主任,全國人大 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內知識容產權研究會會長,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員。已逝世。是我最崇拜的知識產權專家。吳漢東,蔣志培,李順德,唐廣良,劉春田,江鎮華,陶鑫良~~~還有不少。
3. 知識產權專業的著名學者
知識產權圈裡的人都知道,南吳北鄭,中原二王,吳說的是吳漢東,鄭說的是鄭成思,二王說的是王鋒和王肅,絕對是知識產權界的權威。還有就是劉春田和馮曉青、張平。陶鑫良等等。
4. 知識產權類專業有哪些
知識產權是智力勞動產生的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專賦予符合屬條件的著作者以及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它有兩類:一類是著作權(也稱為版權、文學產權),另一類是工業產權(也稱為產業產權)。
5. 知識產權法學界中,無形作品怎麼定義和解釋
是無形財產吧。抄
「無形財產」在實際襲運用中常代表三種不同的含義:
(1)無形財產指不具備一定形狀,但佔有一定空間或能為人們所支配的物。這主要是基於物理學上的物質存在形式而言,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電、熱、聲、光等能源以及空間等,在當代已具備了獨立的經濟價值,並能為人們進行排他性的支配,因而也成為所有權的客體;
(2)無形財產特指知識產權,這主要是基於知識產品的非物質性而作出的界定。另外,通常基於知識產品的無形性,在習慣上學術界將知識產品本身也視為「無形物」或「無形財產」。如德國在不承認傳統的「無形物」前提下,將知識產品從客體角度視為「狹義的無形物」;
(3)無形財產沿襲羅馬法的定義和模式,將有形物的所有權之外的任何權利稱為「無形財產」,知識產權僅是其中一種「無形財產」。
6. 中國知識產權法界有哪些有名的教授
很多了,比如:
社科院:鄭成思老師(已逝)、唐廣良、孫憲中、李明德、李順德等
中南財經政法:吳漢東、胡開忠、曹新民等
人大:劉春田等
中國政法:馮小青、張今、張楚、來小鵬、費安玲等;
北大:張平、鄭勝利、陳美章等
其他不列了,還有很多很厲害的中青年學者,比如薛虹、馮曉青等,這些都是看過他們的書或者論文的,具體你可以到有關知識產權網站去找,肯定有更全面的。
7. 知識產權法學考研,中國政法大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比較
給你簡單的介紹一下中南政法的知識產權學院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於 2005 年 4 月新成立的教學單位,以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國家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研究基地為平台,以培養高層次、復合型的知識產權法律和管理人才為己任,在科研、教學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
知識產權學院擁有一支高學歷、強素質、現代型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專職教師 17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4 人,法學 和管理學 博士 14 人。除專職教師外,學院還聘請了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日本北海道大學、美國德雷克大學等國內外高校的學者及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司法機關和地方行政部門的專家擔 任兼職 教授。啟道法學考研
2006 年 9 月起,知識產權學院開始單獨招收知識產權法學碩士和知識產權法學博士; 2007 年作為我國試點的五所高校之一招收知識產權法律碩士研究生。
知識產權學院擁有中國知識產權研究網、《知識產權年刊》等學術窗口,知識產權教學團隊為國家級教學團隊,「知識產權法學」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知識產權學院秉承國際化的發展戰略,與日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韓國、台灣等地的 10 余所學術機構、大學保持著密切聯系,並廣泛開展了學術交流、互派訪問學者,為提升學科的國際化水平不懈努力。
8. 知識產權的由來
根據中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知識產權屬於民事權利,是基於創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業標記依法產生的權利的統稱。有學者考證,該詞最早於17世紀中葉由法國學者卡普佐夫提出,後為比利時著名法學家皮卡第所發展,皮卡第將之定義為「一切來自知識活動的權利」。
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他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或是知識產品,是一種無形財產或者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是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
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些重大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也遠遠高於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
知識產權權益
1、人身權利
按照內容組成,知識產權由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兩部分構成,也稱之為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
所謂人身權利,是指權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離,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權利,或對其作品的發表權、修改權等,即為精神權利。
2、財產權利
所謂財產權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認以後,權利人可利用這些智力成果取得報酬或者得到獎勵的權利,這種權利也稱之為經濟權利。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
9. 什麼是知識產權
(1)知識產權是來指:公民或法人等主體源依據法律的規定,對其從事智力創作或創新活動所產生的知識產品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又稱為「智力成果權」、「無形財產權」,主要包括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的工業產權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攝影等方面的作品組成的版權(著作權)兩部分。該詞最早於17世紀中葉由法國學者卡普佐夫提出,後為比利時著名法學家皮卡第所發展。
(2)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產權,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
這種權利被稱為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也稱之為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所謂人身權利,是指權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離,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權利,或對其作品的發表權、修改權等等,即為精神權利;所謂財產權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認以後,權利人可利用這些智力成果取得報酬或者得到獎勵的權利,這種權利也稱之為經濟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