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網路作品版權保護規定是什麼
當前社會互聯網時代已經開啟,在互聯網生活中我們能夠查看到許多舊時代看不到的東西,能夠通過互聯網做很多的事情,看到世界各地的新聞,網路作品也因此誕生,那麼網路作品版權保護規定是什麼?網路作品版權保護規定是什麼?網路作品版權保護規定是什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4]1號)第2條規定: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的各類作品的數字化形式。在網路環境下無法歸於著作權法第三條列舉的作品范圍,但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其他智力創作成果,人民法院應當予以保護。 根據這一司法解釋,作品的數字化形式和新的數字化作品均受著作權法保護,任何媒體,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網路媒體,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也不符合法定許可的條件,擅自復制、轉載、傳播他人作品的,均構成侵犯著作權,應依法承擔法律責任。我國《著作權》第9條規定:著作權人包括:①作者;②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根據這一規定,網路作品著作權的主體包括兩類:作者和網站管理者。作為作者,對其作品享有著作權不必多言,而網站管理者對其網頁的整體享有著作權。網頁從文字、顏色到圖形,都是以數字化形式加以特定的排列組合,而且網頁也可以以有形形式復制,如存儲在電腦硬碟上,列印到紙張上,具有可傳播性。網頁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對網民的吸引,因而網站管理者都非常重視網頁的設計,而且經常性地對網頁進行改進,並對於大量來自傳統媒體和網路上的信息,網路管理者必須根據需要對其進行分門別類,加以編輯。在這些過程中,網站管理者在智力上、精力上和物質上都有較大的投入。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條的規定,它應該屬於《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而網站管理者則應視為作者,享有著作權。關於網路作品版權保護規定是什麼?這一問題小編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版權保護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㈡ 傳統媒體版權,和互聯網版權有什麼區別
傳統媒體的版權,可以直接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互聯網出現後,只有基礎內的著作權法容不足以滿足網路時代的需要,自1995年以來,我國在《著作權法》的基礎上,推出《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幾經修改後,形成較為完善的網路著作權保護條例,即《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你要說區別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是法律,是著作權相關法中的基本法;《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是基於《著作權法》的行政法規;傳播權只是著作權的十三項經濟權利之一。簡直就是母子關系。
㈢ 網路版權侵權行為有哪幾種方式
網路版權侵權行為是指在網路上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現實中,這樣的行為是比較多的,而作為著作權人就需要適當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利益。那麼你知道網路版權侵權行為有哪幾種方式嗎?網路版權侵權行為有哪幾種方式?網路版權侵權行為有哪幾種方式?按照著作權法的規定,凡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又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擅自利用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的行為,即為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對於現實中出現的各種侵權行為我們進行歸納概括可以知道有以下幾種類型:1. 未經許可,擅自將網路作品通過傳統媒體進行傳播這種侵權行為最為常見,也是侵權行為較為嚴重和泛濫的領域。通常指的是侵權行為人在沒有得到網路作品的著作權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將網路作品整篇幅或者大篇幅的通過傳統媒體這種媒介傳播出來,諸如將在網路上的學術論文、博客文章下載下來,稍作整理或東拼西湊混合而成文之後發表於刊物、報紙等媒體。2. 未經許可,擅自將傳統媒體上已發表的作品通過網路媒體進行傳播此種侵權方式和前一種侵權方式在順序上呈現出逆向的一個過程。即網路傳播者未經過作品著作權人的同意和許可,擅自將已經在傳統媒體上發表的作品通過網路媒體傳播出來。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網路普及,尤其是網路傳播的迅捷性,使得網路媒體在傳播商業信息上的價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推廣,更有一些居心叵測之人利用此特點來達到傳播非法信息的目的,諸如網路廣告,網路營銷,電子商務等等。由此,這種侵權方式成為近年來迅速崛起,越來越多被大量利用的侵權方式,它侵犯的是傳統作品著作權人的著作權益。3. 未經許可,擅自將他人網路作品通過網路媒體轉載、傳播有的學者將之稱為網頁作品著作權侵權,網頁設計的好壞以及整體網站的布局、美工、配色對於各大商業網站來說至關重要,一個製作精良的網頁會迅速提升網站的訪問率,進而提升網站的知名度,帶來更多的廣告收益,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更富有設計人創新與思想,其他的網路作品亦是如此,諸如網路音樂,網路電子作品等等。由於保護知識產權的權利意識不強或者其他原因,往往權利人的網路作品擅自被他人轉載,即使做出不得轉載的權利要求,由於網路著作權的維權存在著諸多困難,加之網路侵權行為的泛濫,網路作品權利人的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2006年1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再次修訂後的《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解釋規定已在報刊上刊登或者網路上傳播的作品,除著作權人聲明或者上載該作品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受著作權人的委託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以外,網站予以轉載、摘編並按有關規定支付報酬、註明出處的,不構成侵權,但網站轉載、摘編作品超過有關報刊轉載作品范圍的,應當認定為侵權。4. 網路鏈接隱形侵權網路鏈接是一種網路技術,它能夠使用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編輯包含標記指令的文本文件,在兩個不同的文檔或者是同一個文檔的不同部分之間建立聯系,從而使得訪問者可以通過鏈接來達到訪問和瀏覽被鏈接文件或網頁的目的,這就大大地方便了在不同網站和網頁之間進行切換,使得我們可以方便地遨遊在浩如煙海的互聯網信息中,它被譽為互聯網上的導航工具與路標。因此,鏈接被稱為網路最基礎和革命性的特徵、互聯網最偉大的革命。前面我們已經就鏈接侵權的隱蔽性進行了分析,在商業網站上,這種鏈接往往能夠引起侵權。關於網路版權侵權行為有哪幾種方式?這一問題小編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版權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㈣ 網路作品版權保護該如何進行有哪些規定
當前社會互聯網時代已經開啟,在互聯網生活中我們能夠查看到許多舊時代看不到的東西,能夠通過互聯網做很多的事情,看到世界各地的新聞,網路作品也因此誕生,但當前對於網路作品的保護人們還沒有合理的概念,,所以在網路上經常能看到抄襲的文章雷同的作品。那麼,網路作品版權保護該如何進行?有哪些規定?網路作品版權保護該如何進行?有哪些規定?網路作品著作權保護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4]1號)第2條規定: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的各類作品的數字化形式。在網路環境下無法歸於著作權法第三條列舉的作品范圍,但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其他智力創作成果,人民法院應當予以保護。 根據這一司法解釋,作品的數字化形式和新的數字化作品均受著作權法保護,任何媒體,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網路媒體,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也不符合法定許可的條件,擅自復制、轉載、傳播他人作品的,均構成侵犯著作權,應依法承擔法律責任。我國《著作權》第9條規定:著作權人包括:①作者;②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根據這一規定,網路作品著作權的主體包括兩類:作者和網站管理者。作為作者,對其作品享有著作權不必多言,而網站管理者對其網頁的整體享有著作權。網頁從文字、顏色到圖形,都是以數字化形式加以特定的排列組合,而且網頁也可以以有形形式復制,如存儲在電腦硬碟上,列印到紙張上,具有可傳播性。網頁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對網民的吸引,因而網站管理者都非常重視網頁的設計,而且經常性地對網頁進行改進,並對於大量來自傳統媒體和網路上的信息,網路管理者必須根據需要對其進行分門別類,加以編輯。在這些過程中,網站管理者在智力上、精力上和物質上都有較大的投入。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條的規定,它應該屬於《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而網站管理者則應視為作者,享有著作權。網路作品讓我們能夠直接通過網路查看到所有人發布在網路上的作品,而不再像舊時代一樣看每部作品都需要先找到相應的書籍才能進行閱讀,大大的降低了閱讀的成本,不過當前網路作品侵權的行為非常常見,相信隨著法律制度的完善這種行為會離我們遠去。網路作品著作權保護是作為網民們必須要學會去了解的內容。關於網路作品版權保護該如何進行?有哪些規定?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版權保護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㈤ 國內視頻網站所購買的電影和電視的版權是怎樣的
1. 花費一般是多少?土豆用6000萬美金來購買內容和自製。貌似花費不少。
答:費用根據電視劇和電影的演員、導演和劇情而定。知名的導演+知名的演員+吸引人的劇情當然價格就比較高了。目前視頻網站有些電視劇的版權與衛視的首輪播放權價格是一樣的,貴得驚人!!土豆的6000萬是其他網站的小零頭吧。聽說國內的一家長視頻網站版權購買這塊一年能花掉3個億。
2. 視頻網站買的版權和電視台買的版權有區別嗎?畢竟視頻網站只有在線觀看。
答:有區別。視頻網站屬於新媒體,屬於新媒體版權;電視台屬於傳統媒體,屬於傳統媒體版權。新媒體的版權又分為:網路媒體、手機媒體、IPTV等流媒體。以前很多視頻網站買的版權基本上都是網路媒體,近兩年智能手機興起之後,他們也購買了手機媒體的版權。但,很多網站目前沒有購買IPTV、互聯網電視等媒體的版權。雖然新媒體版權目前沒有明文規定說這三者有嚴格的區分,但是,如果有分銷的版權商不分銷其他新媒體的內容的話,其他廠商如果使用了這部分內容,就是屬於盜版,可以進行訴訟。國內的案例不少。
答:版權有一定的期限,和專利一樣。等期限過後,就不需要再進行購買。但是這期限一般都比較長。具體期限不詳。
答:國外的電視劇和電影版權不必國內的貴。如英語國家的影視劇通過很多國家的海外發行將成本降低,而且大都是你有她有我也有,不具有差異性。但是最近兩年搜狐視頻為了差異化也冒險引進了很多的美劇,而且是獨家的,所以估計也花了大成本了。具體數字不詳。如果細心的用戶就會發現,搜狐視頻上有很多的新電影是一些槍版的,上線了一段時間就立馬下線。美劇方面應該都有版權。
㈥ 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怎麼辦
他在講座的結尾,回答我關於付費牆的問題時,說了一段給我深刻印象的話:新媒體發展太快了,對於傳統紙媒來說,不管你曾經多麼擁有實力,但也許有一天一覺醒來,你可能發現自己已經一無所有。很有危機感。」盡管我不完全同意李主編的話,但從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和文化類雜志的主編話語中,我們能強烈感受到新媒體給傳統媒體從業者帶來的危機感。新媒體對於傳統媒體的沖擊遠不止報刊雜志,電視、戶外、廣播等等都面臨著新媒體的問題。 那麼新媒體到底是什麼?我的定義是要具備兩個特徵:一、主要圍繞「1+2」平台運營,且「1+2」之間是遵循各自設定的規則進行互動的;二、以互聯網信息交換為傳播的發布者,滿足這兩點就是新媒體。有人可能會問那自媒體屬於哪個范疇,它的發布者多為個體,多數沒有運營,影響力和傳播力也都受個體的限制,我更偏向認為自媒體屬於特殊的一類新媒體。何謂「1+2」平台?1是偏硬體平台,2是由社交平台和APP一起構成的偏軟體平台。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車載導航、機頂盒等屬於1,像微博、人人網、豆瓣以及媒體類APP應用構成了2。我們以傳統媒體《三聯生活周刊》為例,比如他們開發了基於蘋果ios系統的app應用《三聯生活周刊iphone版》,安裝後可以用手機看每期的文章或專欄等,定期更新與雜志同步,同時又在新浪微博開了官微,有團隊、有專人負責運營。看似這樣就屬於新媒體了,但在我的定義里,《三聯生活周刊》不屬於新媒體,因為它沒有將1+2平台作為整個雜志的主運營方式,當然短期內也不可能,這直接決定內容采編、審查、發行、營利都還是停留在傳統媒體運作方式,只是在發行上多了一個微博和app的出口而已。舉一個屬於新媒體的例子,比如英國那位剛滿17歲的倫敦男孩Nick D』Aloisio,耗時一年在學校開發的應用程序Summly,在蘋果商店上線後僅僅兩小時就收到了超過百萬美元的投資。他開發的Summly是一款智能抓取並進行壓縮閱讀的新聞摘要應用程序。Nick D』Aloisio認為現在人們已沒有太多時間去閱讀那些長達1500字的新聞。summly這個應用就是典型的新媒體,Aloisio利用自己的過人技術,開發出獨特的抓取演算法,將傳統的新聞內容移動互聯網化,然後通過移動終端完成信息的到達。所以我認為傳統媒體的危機感更多的來自他們不懂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語言,擔心自己趕不上趟,眼睜睜看著別人大塊的分蛋糕,自己就一小份。人多、錢多、經驗多這些本來的優勢,如今卻成為制約的包袱。一直有個疑問,除了製造話題外,《新周刊》不會是懷著成為新媒體的目的而找來一個不懂網路營銷、不能深刻洞察用戶需求的蔣方舟當副主編的吧?面對方方面面的現實問題和壓力,從人文關懷的角度想問小蔣一句:你幸福嗎? 我始終堅信「內容為王」,無論外在的形式和內在的模式怎麼變,總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對於媒體而言,不變的就是內容。新媒體,傳統媒體,沒了內容,丟了內容這個實體,都不行。泡沫能溢出大半杯,前提至少得有個小半杯的啤酒嘛。別忘了,在傳統媒體因為新媒體苦惱的時候,中國互聯網這么多年了,新的贏利模式也還沒弄出來呢,咱國家的老百姓軟體免費使用慣了,操作系統也只願意掏5塊錢買張盤,所以企業除了上市圈錢外,業務本身除廣告和超低轉化率的付費用戶外,做不起用戶數,成不了流量入口,哪裡還有贏利能力?不要拿網游來舉例,掙孩子的錢有各種方法,吃穿用學多種多樣,唯獨中國網游我很不齒,它是一個以透支未成年人生命而攫取利益的隱藏殺手。所以依託於互聯網的新媒體短時間內能夠吸引一部分眼球,讓部分人趨之若鶩,但真正想分得一塊大蛋糕,恐怕還要經歷相當一段時間的考驗。 人最寶貴的是什麼?當然是生命,生命就是時間。誰也無法改變我們的生活節奏加快這一無法逆轉的現實。「和時間賽跑」,「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被一家家的互聯網公司所信奉。同樣,你生產的內容不能吸引我,浪費了用戶的時間,那麼結果就是第一時間卸載你,第一時間拉黑你,第一時間取消關注你。「未來的選擇權在用戶手中」,這是危言聳聽!人天性是懶惰的,更願意以享受的方式接收信息。只要人需要交通出行,需要沙發,需要看,需要聽,那麼電視媒體,戶外媒體,廣播媒體播出好的創意內容,一切都不是問題。《中國好聲音》如果放在視頻網站播出一定沒有現在的效應,因為人為的將互聯網主流受眾和他們的父母割裂開了。所以傳統媒體在內容方面是有巨大優勢和積累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在互聯網上持續的打造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口碑,這是在移動互聯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前提。平媒方面,人民日報的微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盡管它的媒體屬性和影響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同時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而電視方面,我個人觀察,還沒有一家新媒體形式做的好可以拿來舉例,這難道不正是機會嗎?
㈦ 「今日頭條」版權爭議的法律邊界在哪兒
一、今日頭條有沒有權利抓取新聞網站的內容?
作為一個新聞推薦類應用,今日頭條必須先通過計算機爬蟲程序在各個新聞網站頁面抓取相應的內容,然後才能分析並向用戶推薦新聞,那麼,其有沒有權利抓取新聞網站的內容?根據現在互聯網通行的規則,只要被抓取的網站不反對其抓取,即為有權。
如果新聞網站反對被爬蟲程序抓取的,可以在專供爬蟲程序讀取的文件內設置白名單或者黑名單,禁止部分爬蟲抓取信息或者只允許某些爬蟲抓取信息。如果爬蟲程序耍流氓,被禁止了還照抓不誤,網站可以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的規定的起訴通過爬蟲程序抓取信息者。
二、今日頭條對網站內容優化轉碼有沒有法律依據?
前文已述,通過手機應用程序和微博、微信賬號訪問今日頭條推薦的新聞時,今日頭條會對被訪問的其他網站網頁進行優化轉碼,這里的優化轉碼實際含義應該是:今日頭條對其抓取的網頁進行技術處理以方便移動設備用戶閱讀。
轉碼是新生事物,法律依據可以套用《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網路服務提供者為提高網路傳輸效率,有權自動存儲從其他網路服務提供者獲得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並根據技術安排自動向服務對象提供。但適用此條法律規定了三個前提:一是是網路服務提供者不改變自動存儲的作品;二是不影響提供作品的原網路服務提供者掌握服務對象獲取作品的情況;三是在原網路服務提供者修改、刪除或者屏蔽作品時,根據技術安排自動予以修改、刪除或者屏蔽。
三、今日頭條對網站內容優化有沒有正當性?
參照前面第一、二兩個前提,今日頭條做法的爭議點就顯現出來了:首先,今日頭條的優化去除了網頁上的廣告損害了被其抓取數據的新聞網站的收入,這算不算「影響提供作品的原網路服務提供者掌握服務對象獲取作品」?其次是今日頭條上的新聞網頁顯示的是今日頭條網站鏈接而不是原來新聞網站的鏈接,容易誤導用戶,算不算「改變自動存儲的作品」?
上述問題從法規的字面上看,雙方都可以推導出對自己有利的解釋,爭議應該很大,筆者就不贅述了。但跳出法條抽象的規定,看雙方的業務類型,也許會更清楚一些。
平面媒體采寫原創內容是有成本的,這些成本傳統上會通過訂閱費用、廣告等方式回收,這就是他們的商業模式。但如果用戶養成了通過今日頭條的應用程序、微博、微信看傳統媒體的新聞的習慣,平面媒體的商業模式就很難維持:因為可以方便的在今日頭條的產品上查看新聞全文,原創內容媒體的訂閱者和網站訪問都會減少,訂閱收費和廣告收入都會減少,其收入來源會被掏空。
反觀今日頭條,其並不採寫新聞,也不象門戶網站那樣從傳統媒體購買內容版權,但依靠其技術優勢抓取新聞、推薦新聞,利用移動端優化轉碼屏蔽新聞網站廣告獲得用戶關注,同時,自己也通過各種廣告獲得收入。雖然今日頭條通過技術分析推薦新聞和通過轉碼優化移動端閱讀體驗也是技術進步,但就他們的商業模式而言,是建立在寄生並損害原創內容媒體之上的,顯然自利性大於共贏性。
最後,兩年前的歐洲曾發生過類似事件,傳統媒體對谷歌進行討伐,但該案中的谷歌不同於近日頭條,谷歌對被索引頁面的摘要顯示方式無法替代被索引的網頁內容,摘要更多的目的是吸引讀者點擊鏈接查看新聞詳情。
㈧ 傳統媒體做新媒體註定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其一,傳統媒體的新媒體從最開始就註定了要失敗,當然這是以當下的時間節點的評價,當初自己也作為新媒體從業者一份子,也堅定認為這條策略是正確的,如今看來,其實傳統媒體的新媒體是一個偽命題,根本就不應該有如此的一個概念在這里混淆我們的試聽,以至於耽誤了我們做正確的事情的時機。
其二,如果說新媒體策略是成立的,那當下傳統媒體的新媒體玩兒法肯定是變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小的變化,是一種大的變化,不要忘記了曾經的新媒體新浪如今都成為了就媒體,互聯網都成為了昨日歷史的沉積,而移動互聯網才是當下的熱點,這種玩兒法要被重新改寫,而每次改寫的時間間隔又是出奇的短。
面對上半年普遍在10%-30%的下滑,對於整個傳統紙媒7%的行業平均利潤率水平,意味著上半年已經將幾年的利潤虧完了,在此過程中,卻沒有像我們預先看到的那樣,曾經作為轉型重點的新媒體業務能夠在老爹情況危急的時候,自己能夠挺身將這個家的擔子主動擔當起來,或者說能夠將頭伸出來,卻根本不見其蹤影,或許還在後院兒斗蛐蛐呢。
從這個意義上,新媒體養兵千日,到今天要用的時候,卻發現這支軍隊沒有任何的戰鬥力,也無法將來襲的敵人擊退,也無法把虧空補上,嚴格意義上說,意味著曾經大力發展的新媒體戰略的總體失敗,如今這個時間節點下這個結論,絕對是合適的。
然而,以當下的時間節點回望傳統媒體新媒體業務走過的艱辛道路,有多少可以值得回味的過去,又又多少心酸,然而成王敗寇,苦勞無法被當成功勞,無論你說的多好聽,並且,在當下的時間節點上回望過去走過的路,隱隱約約感覺傳統媒體新媒體業務這條路,從出發那天就註定了今天的結局,註定了今天失敗的結果,其本質原因到底在哪裡呢?
看看這幾條總結吧,傳統媒體新媒體業務敗根兒在這里。
1、新與舊之分導致的概念、架構、利益格局的對立
面對互聯網新媒體的沖擊和挑戰,幾乎所有的傳統媒體從業者在沖擊發生的初期,都無法預知這個洪水猛獸沖擊的後果,面對一個沒有昨天的互聯網怪物突然來到眼前,能夠做的除去恐慌之外,只能是照葫蘆畫瓢,開始了模仿學習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人為的將互聯網帶來的傳播技術革命簡單稱謂為新媒體,而將自己的主業稱謂為傳統媒體,直接開始了新舊概念之間的分立。
這種分立從本質上否定了一個基本的現實,那就是,未來新媒體形態或許是這個社會傳播生態體系中主體的部分,而傳統業務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逐漸轉移和轉場到新媒體業務之中,一次搬家的過程是在所難免的,也無論這次搬家中間丟棄了多少的舊傢具。
但是概念的分立導致了自然的隔閡,意味著兩種所謂的媒體形式的貌似獨立存在的地位被認同。
同時,一錯再錯,分立概念之下形成了兩套人馬,各自從事各自認為是自己主業的業務,在組織架構上形成了第二層意義上分立,而且兩套人馬各自有各自的優越感,傳統業務團隊認為自己的資源和品牌掌控在自己手中,心中不慌,而新媒體團隊則自認為自己代表著未來,是朝氣的一代。
在此基礎上,更為要命的錯誤來自一錯再錯,所謂的新舊媒體業務被不同的領導所分管,意味著兩套獨立的考核體系,以及派系人馬的自然形成,在此基礎上的KPI考核指標的分立,直接將所謂的財務獨立核算提上了檯面,直接升華了這匯總新舊之分而導致的致命失敗原因。
如今看來,從理論上設計出來,未來將成為整個報社未來核心業務的生長平台的新媒體業務,由於和主體業務從屬兩套人馬,並在兩個分管領導治理之下,意味著本應該內部進行資源和品牌等平滑轉移,同一個戶主的兩棟房產之間的搬家過程演變成了不同戶主之家的互換房產,期間的繁瑣程序令人生畏。
在制度設計者心目中內部部門之間進行內部的變革,來應對未來被外部力量革命沖擊的制度設計,卻因為兩個獨立核算,獨立分管,獨立團隊,獨立業務概念的分立,使得內部的資源整合也變成了一場革命,革命雙方一方手握資源,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方手握未來,攜未來以彰顯進步。
如此相持局面的必然結果是,本來意味著作為一個企業的新業務轉型,本來應該圍繞市場需求變化,特別是圍繞商業模式和客戶資源而生的新媒體轉型需求,卻因為資源掌控者與新媒體團隊的利益不能合二為一,導致這種商業模式的轉型直接停滯,而所謂的新媒體業務是脫離了商業模式升級之外的,所謂的新聞采編業務的新媒介形式,新傳播手段的升級,新媒體業務距離傳統媒體核心業務資源,核心客戶資源越來越遠,也直接導致搬家時間被一拖再拖,直到一天山洪暴發那一刻,新舊房屋的一同垮掉。
2、滾動式發展模式與資本游戲發展模式的發展方向差異
對於一個新興媒體業務模式的誕生,當更多的資本將注意力集中到這個新業務之上,開始進行風險投資,玩兒起了資本游戲的時候,我們的傳統媒體選擇的卻多是版面資源、品牌資源投入、辦公場地投入的方式進行,進行滾動式發展的模式,進而向上報告稱,我們通過品牌和版面資源等的投入,在沒有花一分錢現金的情況下,發展起來了我們的新媒體業務,並且實現了盈利。
然而面對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世界,變化成為唯一不變的主體,傳統工業思維模式下的滾動式業務發展模式的發展培育期之長已經無法適應瞬息變化的市場行情,也意味著錯失的可能不僅僅是發展的速度,或者錯失的更多的是與成功之窗檫肩而過的機會。
這種檫肩而過所帶來的損失可大可小,小則無非就失去了一次發展的機會,或許後續還可以繼續發展,說大,則是失去了在任何一個產業發展階段有所收獲,有所沉澱的機會。
3、沒有節制的慾望讓新媒體淪為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重災區
其實政績工程並非在任何時候都是貶義詞,更多時候,徵集工程某種意義上還造就了對於老百姓生活的各種的實惠派送,然而此處的政績工程的負面影響主要來自於所謂的慾望太多,新媒體的掌舵人,往往通過各種言語行動甚至是行為舉止,來表現其與傳統業務的差異化,並且還希望用所謂的新意的玩意來凸顯和加強這種形象的表達。
以至於,在每種新技術新平台誕生之時,往往都能夠第一時間對接上,但是這種對接是朝著玩票的節奏去的,並且只負責解決有無,不負責解決運營,數字報是標配、新聞門戶是標配、新聞社區是標配,甚至在微博興盛的早期,有些報社的新媒體網站上還有自己的微博……
這些形象工程從其亮相的第一天開始就意味著其聲明的結束,走馬觀花式的視察剪綵之後,所有人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所有的形象工程又成為了一個沒爹沒娘的娃。
4、失去商業根基的新媒體走上了媒體介質傳播的單維度死胡同
所謂的新媒體轉型,其核心宗旨是探尋以新媒體技術和手段支撐的,面向未來的盈利模式,或者是支撐整個報社的經濟基礎,而由於第一點說到的分立的利益格局,使得掌握核心客戶等資源的經營系統,或者是運營部門,無法將自身的資源轉化到新媒體業務之上,也使得新媒體僅僅淪為媒體業務,特別是媒體內容新媒介、新渠道、新傳播手段這幾個無關痛癢的幾個層面的自娛自樂,或者可以說,新媒體就僅僅是一份數字化的報紙,而沒有真正的商業運營部分。
因此,所謂的新媒體如果對應傳統媒體內部體系,則僅僅意味著采編部門的新媒體升級,而經營部門的所有業務和新媒體基本上沒有任何關系,所謂的新媒體業務是不完整的新媒體業務,也必然使得其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個畸形兒,而且是永遠也無法發育良好的畸形兒。
或許還有更多的微觀層面的原因,直接或者間接導致傳統媒體新媒體業務的最終失敗,但是在傳統面臨互聯網新媒體挑戰之時,對於互聯網完全缺乏細致完備了解的媒體人,能夠想到的策略和方法或許只能是如此這樣,那就是用一個新媒體的部門,帶動整個組織體的新媒體業務在一個大的平台上發展,並且整齊化一,而且為了顯現足夠重視,獨立設置分管領導,和傳統業務體系的分管領導分管領導平起平坐,也正式如是的設計,最終使得本應該是采編業務、經營模式在內的全面的互聯網業務改造,最終因為各方利益的無法統一到一個平台之上,也直接導致了新媒體業務最終僅僅成為一個采編業務數字化的項目,涉及商業模式和內部管理的互聯網化改造無法真正融入這樣一次業務創新之中。
以當下的時間節點,回望傳統媒體新媒體業務的發展路徑,特別是在上層架構設計方面的缺憾直接導致了今天的結果,但是當初,在一片未知的領域,能夠將新媒體作為一個獨立的業務體系從傳統業務體系中剝離出來自由發展,已經十分不易,但是更多人停留在了這種來之不易的變化的感慨之中,卻沒有更為深入的朝著將這項業務本來的追求目標實現的方向努力,以至於萬里長征只走出了兩千米已經偃旗息鼓了。
轉型的嘗試或許得到確定的成功,但是卻可以收獲彌足珍貴的經驗,如今,互聯網發展形勢的變化,已經到了對傳統媒體新媒體業務發展模式進行變革調整的關鍵時期,或者說,在當下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興盛時期,在傳統媒體主營業務如此慘淡經營的大局勢下,在互聯網產業發展成果已經滲透到每個社會個體生活中的今天,媒體人,以至於任何一個普通老百姓已經擁有了更多的對互聯網的認知,傳統意義上的做互聯網的思維已經過時。
當下,一個全新的用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這個時代的運作模式或許不再是一個獨立的新媒體部門,一個獨立的分管領導帶領下的獨立的組織架構體系的新媒體部門大規模投入進行獨立業務的開拓,或許僅僅是圍繞傳統的經營業務以及客戶資源等核心媒體資源,利用互聯網工具和手段,藉助互聯網開放平台低門檻的技術支撐,來實現圍繞主營業務進行的互聯網業務改造升級,此時的互聯網技術,或者新媒體技術手段,將直接成為支撐主營業務模式升級的工具,而非作為一個獨立業務部門存在,或許這就是傳統媒體新媒體業務的新玩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