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經濟法中土地使用權是屬於法律關系的客體還是法律關系的內容
法律關系。
『貳』 我國土地所有權客體的構成是什麼
就是土地啊。
只不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叄』 土地使用權屬於法律關系客體的哪一類
土地使用權是一項權利,屬於物權。而不能說是物,土地屬於「物」。
『肆』 土地使用權分為哪幾種
1、按是否來交出讓金(即用地性源質)劃分為二類:出讓地(已交了土地出讓金)和劃撥地(沒交土地出讓金)兩類土地使用權證,這是最基本的分類.
2、按建房性質(使用性質)分:有住宅用地、商業用地、行政辦公用、旅遊用地、綜合用地等。規定什麼用途就只能建什麼樣的房,而使用性質不同,土地出讓的期限也不一樣,如住宅為70年,而商業只50年。
『伍』 民事主體和民事客體各是什麼意思
一、民事主體(民事法律關系主體)
1、是指根據法律規定,能夠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當事人。
2、能夠充當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必須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舉個例子:買賣關系中,出賣人與買受人就是二個平等的民事主體。
二、民事客體(民事法律關系客體)
1、指的是作為法律關系內容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也就是民事權利的客體,又稱為民事權利的標的。
2、客體,可分為物、行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四類。
(1)物。大多數民事法律關系與物有密切聯系,有的以物為客體,如所有權、擔保物權等,有的雖以行為為客體,但仍以物為利益體現,如交付物的買賣合同。
(2)行為。作為客體的行為特指能滿足債權人利益的行為,通常也稱給付。比如我交了學費,你老師就要給我上課,這個上課,就是行為,就是給付。
(3)智力成果。知識產權保護的不是智力成果的載體,而是載體上的信息。比如一本書,保護的是書的內容,而不是書本身。
(4)人身利益,人身利益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譽、尊嚴、榮譽、身份等等。比如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本人肖像用於營利活動等
(5)其他客體:可以是某項權利,例如土地使用權,雙方可以簽訂轉讓的協議,這里的客體就是土地使用權。
也可以是某些非物質利益,就自然人而言,非物質利益包括生命、健康、自由、名譽、個人秘密、榮譽等,這些非物質利益使其成為生命權、健康權、自由權、名譽權、隱私權、榮譽權的客體。就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而言,非物質利益包括名稱、名譽(或商業信譽)等,這些非物質利益使其成為名稱權、商譽權的客體。非物質利益作為民事法律關系客體的特點是其不可轉讓性和不可轉移性,除非法律有明確的例外規定。
『陸』 權利主體和客體分別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1、概念:簡單地講,就是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法律關系的主體。
2、以稅收法律關系為例:
權利主體,其中一方,是代表國家行使征稅職責的國家稅務機關,包括國家各級稅務機關、海關和財政機關;另一方是履行納稅義務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在華的外國企業、組織、外籍人、無國籍人,以及在華雖然沒有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外國企業或組織。
1、概念:即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
2、權利客體包括:
(1)物
亦稱標的物。指在法律關系中可以作為財產權對象的物品和其他物質財富。
(2)行為
作為法律關系客體的行為,包括一定的作為或不作為。例如《婚姻法》第15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根據這一規定,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行為(作為),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扶助行為(作為),都是權利客體。
(3)和人身相聯系的精神財富(智力成果)
如發現權、發明權等權利的客體是發現和發明,它們是受法律保護的與人身相聯系的精神財富。這里所謂人身,不僅指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在內。因為榮譽以及技術發明的所有權,不僅可以屬於個人,也可以屬於集體的權利主體。
『柒』 土地使用權分幾種有什麼區別
1、按是否交出讓金(即用地性質)劃分為二類:出讓地(已交了土地出讓金)和版劃撥地(沒交土地出權讓金)兩類土地使用權證,這是最基本的分類.
2、按建房性質(使用性質)分:有住宅用地、商業用地、行政辦公用、旅遊用地、綜合用地等。規定什麼用途就只能建什麼樣的房,而使用性質不同,土地出讓的期限也不一樣,如住宅為70年,而商業只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