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羅馬法的相關法律規定中,物權取得的方式有哪些,取得的條件是什麼
(一)原始取得和付來取得
(二)市民法的取得方式
主要有:要式買賣、擬訴棄權、取得時效、分割裁判、公賣和法定取得。
(三)萬民法的取得方式
主要有:交付、先佔、添附、加工和孳息。
1、要式移轉物以交付方式轉讓的,市民法當然不予保護,但經濟發展以後,大法官根據實際需要,使受讓人享有所有權的利益,即大法官法所有權。大法官法不公然否認市民法所有人的資格,但授予受讓人以抗辯權,以駁回市民法所有人有訴求;
2、遺產佔有,這是為了避免市民法遺囑方式的缺陷,在共和國末葉由大法官法規定,凡呈示有七人印章的密封遺囑,遺囑中的繼承人就可享有佔有遺產的權利了。
3、無力清償債務人經大法官裁定將其財產交由債權人佔有變賣。
4、家屬、奴隸和牲畜給他人財產或人身造成損害,如家長、家主不願意賠償損失,又不肯把家屬、奴隸或牲畜委付給受害人,則由大法官裁定將該家屬、奴隸或牲畜交給受害人處理。
5、危險房屋可能損害鄰居的,鄰居有權要求房屋所有人修理或提供擔保,如房屋所有人拒絕,即可起訴由大法官將房屋裁交鄰居佔有。
除上述五種外,大法官因執行元老院的決議或皇帝的敕令而將財產所有權授予市民,也屬於大法官法的所有權取得方式。
㈡ 英文版的「羅馬法律對英國法律的影響」
英國法律的許多法律理論受到羅馬法的影響,甚至繼受了羅馬法中的一些制度和法律思想。例如,英國的《權利法案》就是以羅馬法的理論為基礎而制定頒布的。
㈢ 英國普通法獨立於羅馬法發展的原因
這個問題很宏大,簡單理一下。英美法系是在日爾曼法基礎上發展起來,且以普通法為基礎。實際上問題回到日爾曼法怎麼獨立於羅馬法上來了。普通法和日爾曼法的關系表現在,日爾曼法堅持形式主義和不堅持抽象的法律原則,這是區別與羅馬法的。
日爾曼人入侵西羅馬後,建立起封建國家,法制上曾一度形成二法並存和融和的局面,即:日爾曼的習慣法和羅馬法並存。之後日爾曼形成了自己的日爾曼法。性質是封建法律。
而日爾曼支系就是現在英國人的祖先。而英國資產階級共和國是在光榮革命後與封建階級妥協後建立的國家。早期英國法的主要淵源就是習慣法。大概到14C左右形成普通法。
這樣理了一下,你大概就知道普通法為什麼獨立於羅馬法了吧?
㈣ 英國普通法與羅馬法相比發生哪些變化
更加完善,是羅馬法必然發展出的結果
㈤ 分析從十四世紀以來羅馬法在英國復興的原因
所謂羅馬法,指羅馬奴隸制國家的全部法律,存在於羅馬奴隸制國家的整個歷史時期,奴隸主為了維護其階級統治,將現行法規加以系統整理,並用匯編形式固定下來,藉以維持其統治地位,當時先後編出《查士丁尼法典》、《欽定法學階梯》、《學說匯篡》和《新律》等部匯編,中世紀稱之為《國法大全》,其卷 浩繁,內容豐富,是歷史上一部最完備的成文奴隸製法典,標志著羅馬法本身發展到達最發達,最完備階段,是研究羅馬法的基本依據和極為寶貴的文獻立法資料。
羅馬法學家從不同角度,將羅馬法劃分為四類:公法和私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市民法,萬民法和自然法;市民法和長官法。關於羅馬法的種種分類方法,在歷史上有可借鑒之處,發生過重大影響。其中羅馬私法的基本制度最為完備,將羅馬私法的結構和體系分為人法,物法和訴訟法三部份,人法是關於人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人的法律地們,各種權利的取得和喪失以及婚姻家庭關系等方面的法律,人法的基本任務是鞏固社會上各階級的不同地位,確保奴隸主對奴隸的統治,同時也調整自由民內部的社會關系和財產關系。羅馬法律中的人法將權利主體分為自然人和法人。在古化羅馬,自然人的含義有二,一是生物學上的人,包括奴隸在內,二是指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主體,不包括奴隸,在法律上奴隸被視為物件,不是權利主體。古化羅馬沒有形成完整的法人制度,也沒有產生法人的概念和術語,根據市民法的規定,法律上發生的關系均屬個人關系。到了共和國時期,開始承認某些特種團體享有獨立的人格,各種具有獨立人格的團體大量涌現。
羅馬法上的婚姻有兩種,一種是夫權婚姻,一種是無夫權婚姻。上古時候,婚姻的家庭的利益為基礎,以承祭祀和繼血統為目的,涉及宗教和人事關系。古化羅馬所稱的家庭是指在家父權支配下的一切人和物的總和,包括家父、妻、子女、孫子女,奴隸和牛、馬、土地等,其重要特點是以家父權為基礎,對所屬成員和一切財產享有管轄和支配權力。隨著社會、法律的進步,所有權、夫權、主人權先後從家父權中分化出來,家庭組織日益縮小,僅限於家長支配下的家屬。進入帝國主義時期,家父權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也負有一定義務,如法定撫養,為女兒出嫁資,立遺囑時要給法定繼承人保留特定份額等等。
物法在羅馬私法體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羅馬私法的主體,實體法的核心,對後出民法的影響最大,物法由物權、繼承和債法三部份組成。物權是指權利人得直接行使物上的權利,是由法律規定的,不是由私人 設的,只有法律上所規定的物權才受到法律的保護,物權在羅馬有五種:所有權、役權、地上權、永佃權、擔保物權,其中所有權是物權的核心,是權利人直接行使於物上最完全的權利,具有絕對性,排他性及永續性三個法律特徵。繼承被置於羅馬法的物法中,充分體現出它的私有財產關系性質,是所有權的引申。繼承方式有兩種,即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羅馬法上沒有專門的表示債的名詞,在立法文獻和法典中有過債的定義,《查丁尼法典》給債下的定義是「債是依國法得使他人為一定給付的法鎖」,所謂法鎖就是指特定的雙方當事人之間用法律來連接和約束的意思。與人法、物法相比,雖不如前兩者那樣發達完備,但它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許多方面的規定也比較詳盡,提出的一些訴訟原則具有獨特特點,對保證司法審判活動起了不少的作用。
羅馬法將法分為公法與私法的同時,也將訴訟分為公訴和私訴,私訴是根據個人的申訴,對有關個人案件進行的審查。羅馬國家制定了各種各樣的訴訟程序,特別是在私訴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的、復雜的訴訟制度和程序。後來,隨著奴隸制國家階級斗爭的日益加劇,時常發生值得保護的利益不能用一般的司法程序,方式來保護,於是,最高審判官又憑借其權力,發布強制命令來採取特殊的保護措施或方法,而不能用一般的程序來進行審理,這種程序稱為特別訴訟,它在羅馬帝國後期成為唯一通行的訴訟制度。
羅馬法適應羅馬奴隸制社會相為發達的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要求,終於形成發達和完備的法律形式和完整的法律體系,維護了統治階級的政治統治,保證了羅馬國家機關的權力行以實現;羅馬法的內容和立法技術也遠比其他奴隸製法更為詳盡,高速和發達,尤其是它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圍內形式上平等,契約以當事人同意為生效的主要條件及財產無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則,對於後來歐洲許多醬主義國家的法律,特別是民法上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在整個中世紀占重要地位的教會法中也不乏羅馬法的影響,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後,羅馬法的影響超出了歐洲,遍及亞、非、南北美各國,形成具有世界影響的羅馬日耳曼法系,德國、法國等資產階級掌握政權以後,都以羅馬法為基礎,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先後制訂了民法典。公元1804年法國民法典就是以羅馬法《法學階梯》為藍本,從結構、體系、內容、基本原則到法律術語均繼承了羅馬法,1900年德國實施的德國民法典,同樣淵源於羅馬法,具有「現代羅馬法」之稱,其他如比利時、荷蘭、義大利、波蘭、瑞士等國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羅馬法的影響,就是英美等胃也不能排除這種影響,英國的契約原則,遺囑制度和信託規則均來源於羅馬法,就連舊中國的立法也深受羅馬法的影響。
總之,羅馬法法理精深,內容豐富,體系完整,措詞確切,結論清晰,其在歷史上的作用,影響不僅在於它曾服務於羅馬奴隸制社會,而且還通過各種形式間接的促進新的資本主義經濟的形成,推動資本主義和貨幣關系戶關系的發展,為後世調整和保護商品生產提供了貸鑒的現成形式。
㈥ 羅馬物權法和中國物權法的比較
羅馬沒有物權法,甚至無物權概念,但有物法,嚴格應稱為"羅馬法中的物權制度".
鑒於你的給分,我說30分的,如覺得合適請加分後再說:)
一,物的概念和類型比較
我國物權法對於「物」的概念與狹義的「財產」同義,原則上指「有體物」,包括動產不動產以能為人力控制的電、氣、光波磁波等;羅馬法中的物權制度中的「物」包括三種:物法物、價值物、實體物,既包括有體的物質對象,也包括無體的制度產物,即「有體物」和「無體物」均是羅馬法上的「物」。羅馬法中的某些「物」我國物權法中是沒有的,如神法物,如奴隸,如權利。神法指經法定程序供奉神靈享用之物;奴隸是人,而我國不把人當「物」,人、人的身體和死後軀體不是「物」;權利我國一般不作為「物」看待,但例外的是有權利質權,這是在權利上設立的物權。從相似點上,「物」等價於「財產」這一點是相同的。
二、物權的概念和類型比較
1、依上述,羅馬法無物權概念,各種權利直接被視為「物」並加以各種制度保護;我國物權法則明文規定物權是權利人對於物的權利。從類型來看,羅馬法上的物的權利(不能叫「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更多作為債法中的擔保形式)、佔有、准佔有等,我國的物權類型有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三種,佔有是一種事實形態,不是物權,而我國沒有羅馬法上的「准佔有」概念。羅馬法中繼承權歸於物法范圍並將之作為物權保護,是一種典型的「權利物」的觀點,而這與現代民法中繼承法是獨立法律部門相差甚遠。
2、羅馬法的物權制度是簡單商品經濟的法律表現,它以「個人主義」為立法思想,所以其物法部分最豐富和詳細的部分即是所有權制度,形成了以所有權為中心的物法體系,用益物權並不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法律強調物的「所有」而非「利用」;我國的所有權制度與傳統民法類似,但有我國特殊傳統(即公有制,與私有制的羅馬法不同),而我國用益物權制度是獨立的物權制度,與羅馬法中用益物權不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不同。
三、物權思想的比較
1、羅馬法認為,對於財產的利用,是利用人對於財產的一種抽象的支配權。而現代傳統的民法根據利用財產的各種形態,而分別承認各種物權關系,是以利用為中心的,而羅馬法的物權觀念,則是以所有為中心的。我國的物權法的立法本意也是以物的利用和物權保護為中心,而所有制則在憲法中予以規定。
2、現代民法的物權概念、物權內容中蘊涵了公法的支配與公法的義務。也就是說,現代民法上的物權,包括我國物權法都具有社會性,比如說物權的行使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最牛釘子戶事件有此嫌疑)、不動產的登記制度等;而羅馬法的物權,卻是一種純粹的、私法上對物的支配權,人與人的關系根據親屬權、債權而成立,物權中沒有蘊涵公法的義務,羅馬法的物權是一種個人主義的權利,稱為"個人主義的物權",所謂最牛釘子戶在古羅馬估計非常普遍。
3、我國物權法采「一物一權主義」,即一物只存一權(所有權,不包括限制物權,如所有權和他物權可以共存,但一物絕對不可有兩個所有權,共有是一個所有權數人擁有而不是幾個所有權),這與羅馬法類似。
4、我國物權法關於佔有的理論中,佔有被表達為一種事實狀態,或稱「准物權」,不是權利,對於佔有,一切物權都是本權;羅馬法則更嚴格的區分對物的支配權與表現該支配權的佔有,也就是說,佔有與本權是分離的,佔有就是佔有,本權就是本權。
5、最根本的區別點在於,羅馬法中的物權制度建立基礎是以私有制為核心的早期商品經濟,而我國物權法的建立基礎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寫太多了.......加分的話明天繼續........
繼續:
四、立法體例和法律淵源的比較
羅馬法沒有「物權」、「物權法」的概念,羅馬法中有關物和物權的規定散見於各種法律文件和法典,還包括大量的法學家著作,羅馬法里法學家著作是合法的法律淵源,可以用作法典使用,尤其是公認的四大法學家保羅、烏爾比安、帕比尼安、蓋尤斯。此外各行省總督和地方行政長官的告示也是合法的法律淵源;而中國在經過長期的法律實踐和理論積累後,通過十多年的論證和編撰,制訂了全新的《物權法》法典,除此之外我國還有部分物權方面的習慣法存在,比如說不動產典權、居住權,雖然《物權法》草案原來規定了典權和居住權,而正式法典刪除了這兩個權利,但不能說這兩種權利不是社會中存在的物權。我國采「物權法定主義」,因此物權法排除了非法典之外的法律淵源,只是在現有狀況下,居住權可依債權法保護,而把不動產典權這一悠久的、有中國特色的古老物權寫進法律與《物權法》「重繼受,慎創新」的立法思想相違背,因此出於謹慎沒有直接規定。在理論上這兩種物權一直被認為是實然的存在,
五、各種物權的比較
1、所有權:羅馬法中的物權制度以所有權為核心,強調商品經濟條件下的財產私有和保護,可以稱之為「絕對所有權」。 羅馬法上的絕對所有權是在打破了封建土地分封制,使個人完全獨自持有土地的基礎上形成的,所有權中所包含的諸項權能完全掌控在所有權人手中。盡管所有權中的某項權能可能從所有權中游離出來被他人享有,但權能游離本身實際正是所有權人獨享所有權的反映,而且,游離的所有權權能終究要向所有權回歸;盡管所有權人經過量的分割後須與他人共享所有權,但所有權人在自己的份額內所擁有權利的完整性不會因為他人的共有權而遭到破壞和分裂。完整性還決定了所有權的「一物一權制」。同時羅馬法上的絕對所有權自始就以張揚個人主義、自由意志而著稱,所有權人只要不違背法律就可以依據自己的意志任意行使所有權。而我國《物權法》中所有權制度比較羅馬法而言,有繼承的部分,更多的體現為適合我國國情的部分。繼承的部分包括「一物一權制」,前文已述,區別在於我國所有權制度是建立於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為基礎,承諾保護私人財產的基礎上的,這與羅馬法極其強調個人私有完全不同,我國的民事主體行使所有權並不是象羅馬法那樣,只要符合法律就可以完全自由的行使,還必須更多的考慮社會性和公法性,強調不損害他人和國家集體的權利,強調權利不得濫用。在所有權類型上,羅馬法中沒有具體規定所有權類型,從後人的總結上羅馬法中的所有權包括國家所有權和私人(公民、社團)所有權,其中大量包括宗教團體所有權和皇室所有權,我國的所有權類型包括全民所有、集體所有和私人所有,其中土地所有權全部歸國家和集體所有,私人只對動產和部分類型不動產(比如房屋)擁有所有權。
2、用益物權:羅馬法中的用益物權制度極其豐富,形式和內容極其龐大,羅馬法中的用益物權包括役權(包括地役權和人役權)、永佃權、地上權,而我國的用益物權制度中包括自然資源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還包括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不動產的典權(習慣法)。我國的用益物權雖規定可在動產上設立,但一般來說都在不動產上設立,因為動產盡可以用債的方式獲得,現有的動產用益物權幾乎沒有,而羅馬法上的用益物權是基於土地的利用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這也決定了現代法的用益物權制度為什麼主要是土地(不動產)用益物權。羅馬法上即可以在不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也可在人上設立用益物權(人役),其用益物權對後世的傳統民法有重大影響,現代民法中一般的用益物權是:地上權、地役權、用益權、居住權、永佃權,幾乎全部來自羅馬法。
3、擔保物權:羅馬法中的擔保被歸於債法中,但債法本身是羅馬物法(財產法)的組成部分,羅馬法最初有三種擔保物權,即信託、質權、抵押權,至查士丁尼大帝時代信託和質逐漸消亡,而抵押卻逐步興盛起來,發展到今日,抵押權成為民法理論中擔保的核心內容,決定了抵押是「擔保之王」的地位。羅馬法的抵押權規定與現今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規定相似,即債務人或第三人向債權人提供不動產作為清償債務的擔保而不轉移佔有所產生抵押權,當債務人到期不履行債務時,抵押權人有權就抵押財產的價金優先受償。我國《物權法》中擔保物權制度除了繼承羅馬法和傳統民法的規定外,還作出了更靈活的規定,即擔保物權的設立和實現,可依當事人自由約定(物權法第一百七十條: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一百七十六條: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債權人應當按照約定實現債權;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債務人自己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應當先就該物的擔保實現債權;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就物的擔保實現債權,也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提供擔保的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這不僅修改了我國《擔保法》舊規定刻板的缺點,還賦予當事人更大的權利自由,在立法思想上是一個比較大的進步。與羅馬法不同的是,我國的擔保物權中質押、浮動抵押、留置、權利質押等制度規定得比較詳細和豐富,羅馬法中的信託是指遺產信託,和現代意義上的信託不是一個概念,而我國《物權法》無此規定。
大約就寫那麼多吧,只能提供那麼多了,論文有代寫的,不過最好還是在別人的素材上自己寫的比較好。。。。。。。。
㈦ 請問古羅馬法與其他國家的有什麼不同
古羅馬國家建立有義大利半島上,原是半島西部台伯河東岸的一個小城幫。當羅馬國家的版圖只包括義大利本土的時候,如隸主統治集團利用貴族共和制的形式維持自己的統治,和羅馬奴隸制國家產生發展的同時,羅馬法也形成並不斷發展變化,它繼承和發展了古化亞非國家和希臘國家的法律,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最終成了奴隸制國家最發達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對後世各國剝削階級的法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所謂羅馬法,指羅馬奴隸制國家的全部法律,存在於羅馬奴隸制國家的整個歷史時期,奴隸主為了維護其階級統治,將現行法規加以系統整理,並用匯編形式固定下來,藉以維持其統治地位,當時先後編出《查士丁尼法典》、《欽定法學階梯》、《學說匯篡》和《新律》等部匯編,中世紀稱之為《國法大全》,其卷 浩繁,內容豐富,是歷史上一部最完備的成文奴隸製法典,標志著羅馬法本身發展到達最發達,最完備階段,是研究羅馬法的基本依據和極為寶貴的文獻立法資料。
羅馬法學家從不同角度,將羅馬法劃分為四類:公法和私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市民法,萬民法和自然法;市民法和長官法。關於羅馬法的種種分類方法,在歷史上有可借鑒之處,發生過重大影響。其中羅馬私法的基本制度最為完備,將羅馬私法的結構和體系分為人法,物法和訴訟法三部份,人法是關於人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人的法律地們,各種權利的取得和喪失以及婚姻家庭關系等方面的法律,人法的基本任務是鞏固社會上各階級的不同地位,確保奴隸主對奴隸的統治,同時也調整自由民內部的社會關系和財產關系。羅馬法律中的人法將權利主體分為自然人和法人。在古化羅馬,自然人的含義有二,一是生物學上的人,包括奴隸在內,二是指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主體,不包括奴隸,在法律上奴隸被視為物件,不是權利主體。古化羅馬沒有形成完整的法人制度,也沒有產生法人的概念和術語,根據市民法的規定,法律上發生的關系均屬個人關系。到了共和國時期,開始承認某些特種團體享有獨立的人格,各種具有獨立人格的團體大量涌現。
羅馬法上的婚姻有兩種,一種是夫權婚姻,一種是無夫權婚姻。上古時候,婚姻的家庭的利益為基礎,以承祭祀和繼血統為目的,涉及宗教和人事關系。古化羅馬所稱的家庭是指在家父權支配下的一切人和物的總和,包括家父、妻、子女、孫子女,奴隸和牛、馬、土地等,其重要特點是以家父權為基礎,對所屬成員和一切財產享有管轄和支配權力。隨著社會、法律的進步,所有權、夫權、主人權先後從家父權中分化出來,家庭組織日益縮小,僅限於家長支配下的家屬。進入帝國主義時期,家父權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也負有一定義務,如法定撫養,為女兒出嫁資,立遺囑時要給法定繼承人保留特定份額等等。
物法在羅馬私法體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羅馬私法的主體,實體法的核心,對後出民法的影響最大,物法由物權、繼承和債法三部份組成。物權是指權利人得直接行使物上的權利,是由法律規定的,不是由私人 設的,只有法律上所規定的物權才受到法律的保護,物權在羅馬有五種:所有權、役權、地上權、永佃權、擔保物權,其中所有權是物權的核心,是權利人直接行使於物上最完全的權利,具有絕對性,排他性及永續性三個法律特徵。繼承被置於羅馬法的物法中,充分體現出它的私有財產關系性質,是所有權的引申。繼承方式有兩種,即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羅馬法上沒有專門的表示債的名詞,在立法文獻和法典中有過債的定義,《查丁尼法典》給債下的定義是「債是依國法得使他人為一定給付的法鎖」,所謂法鎖就是指特定的雙方當事人之間用法律來連接和約束的意思。與人法、物法相比,雖不如前兩者那樣發達完備,但它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許多方面的規定也比較詳盡,提出的一些訴訟原則具有獨特特點,對保證司法審判活動起了不少的作用。
羅馬法將法分為公法與私法的同時,也將訴訟分為公訴和私訴,私訴是根據個人的申訴,對有關個人案件進行的審查。羅馬國家制定了各種各樣的訴訟程序,特別是在私訴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的、復雜的訴訟制度和程序。後來,隨著奴隸制國家階級斗爭的日益加劇,時常發生值得保護的利益不能用一般的司法程序,方式來保護,於是,最高審判官又憑借其權力,發布強制命令來採取特殊的保護措施或方法,而不能用一般的程序來進行審理,這種程序稱為特別訴訟,它在羅馬帝國後期成為唯一通行的訴訟制度。
羅馬法適應羅馬奴隸制社會相為發達的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要求,終於形成發達和完備的法律形式和完整的法律體系,維護了統治階級的政治統治,保證了羅馬國家機關的權力行以實現;羅馬法的內容和立法技術也遠比其他奴隸製法更為詳盡,高速和發達,尤其是它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圍內形式上平等,契約以當事人同意為生效的主要條件及財產無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則,對於後來歐洲許多醬主義國家的法律,特別是民法上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在整個中世紀占重要地位的教會法中也不乏羅馬法的影響,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後,羅馬法的影響超出了歐洲,遍及亞、非、南北美各國,形成具有世界影響的羅馬日耳曼法系,德國、法國等資產階級掌握政權以後,都以羅馬法為基礎,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先後制訂了民法典。公元1804年法國民法典就是以羅馬法《法學階梯》為藍本,從結構、體系、內容、基本原則到法律術語均繼承了羅馬法,1900年德國實施的德國民法典,同樣淵源於羅馬法,具有「現代羅馬法」之稱,其他如比利時、荷蘭、義大利、波蘭、瑞士等國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羅馬法的影響,就是英美等胃也不能排除這種影響,英國的契約原則,遺囑制度和信託規則均來源於羅馬法,就連舊中國的立法也深受羅馬法的影響。
總之,羅馬法法理精深,內容豐富,體系完整,措詞確切,結論清晰,其在歷史上的作用,影響不僅在於它曾服務於羅馬奴隸制社會,而且還通過各種形式間接的促進新的資本主義經濟的形成,推動資本主義和貨幣關系戶關系的發展,為後世調整和保護商品生產提供了貸鑒的現成形式。
㈧ 試述羅馬法對英國,法國和德國的不同影響
在不列顛實施統治以來,就開始對英國法發揮著自己的影響。這種影響雖然因為政治環境的影響和社會的滄桑而顯得時重時輕,但一直不曾停息。在教士、法學家、律師和法官的共同努力下,羅馬法使英國法也從原始的混雜、分散和非理性走向了統一和理性。而在汲取羅馬法精華的基礎上,英國法也完成了自身的蛻變,成為了日後具有世界影響的英美法系的母法。
一、羅馬法影響英國法的歷史進程
羅馬法對英國法的影響可以說伴隨著凱撒征服不列顛而開始,時至今日仍未停息。但由於諾曼征服在英國法律發展史上意義非凡,因此,探究羅馬法對英國法的影響應以諾曼征服為時間分界線。
(一)諾曼征服前羅馬法對英國法的影響
早在公元前一世紀,尤利烏斯?凱撒就率領羅馬大軍橫渡英吉利海峽,開始了征服不列顛的戰爭。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不列顛成為了羅馬帝國的行省之一,在由此開始的羅馬對不列顛三百多年的統治期間,英國法深受羅馬法影響。[2]迄至西羅馬帝國滅亡,一直有傑出的羅馬法官在不列顛任職,著名的五大法學家之一的帕比尼安就曾出任過羅馬最高法院駐約克郡的首席法官,聽審發生在英倫的案件。[3]
公元455年,羅馬帝國為了應付日耳曼人的進攻,將軍隊撤出了不列顛。面對羅馬軍團留下的巨大軍力空白,盎格魯-薩克遜人趁虛而入佔領了不列顛。蠻族雖然在武力上征服了不列顛,但他們自己很快被教皇委派的傳教士奧古斯丁所征服,成了上帝的子民。隨著野蠻人向基督徒的轉變,羅馬法藉助教士之手對當時的英國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當時不列顛的統治者之一肯特國王就是奧古斯丁的皈依者。為了加強統治,他將自己王國的法律按照羅馬模式進行了編排。[4]在肯特國王之後的阿爾弗烈德大帝被稱為英國歷史上偉大的統治者,他年輕時曾游歷羅馬,並在當時的歐洲大陸學習,精通拉丁文,熟悉羅馬法。對歐洲文化的心馳神往使其在成為英格蘭之王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這些法律無論是立法動機,還是具體內容都深受羅馬法的影響。
隨後,曾經流亡歐陸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以其偉大的立法成就而受到後人的推崇,其所制定的愛德華一世的法律里含有許多羅馬法的因素。[5]愛德華流亡歐陸時,曾得到諾曼底公爵的救助,因此答應在其過世後,由諾曼底公爵威廉繼承英國王位。但在其死後,英國的貴族推舉哈羅德為英王。由此引發了諾曼底公爵和哈羅德之間的對決。哈斯汀斯(Hastings)一役,一代梟雄哈羅德命喪冷箭之下,而諾曼底公爵搖身一變成了英國國王。英國的歷史由此而改變,英國的法律史也由此發端。
(二)諾曼征服後羅馬法對英國法的影響
威廉征服英國後,面對嚴峻的民族矛盾,採取了兩項措施:首先,沒收盎格魯-薩克遜貴族的土地,將其分封給近身大臣。威廉的做法不同於歐洲大陸,他採用了「我的陪臣的陪臣仍然是我的陪臣」的分封原則,從而建立了歐洲當時唯一擁有強大王權的中央集權國家,為後來普通法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礎。同時他命令進行全國土地調查,制定了聞名於世的「末日審判書」。其次,為了爭取民心,宣稱古老的盎格魯-撒克遜習慣法繼續有效,從而使得盎格魯-薩克遜習慣法中所含的羅馬法因素得以繼續發揮效用。此外,由於征服英倫的計劃曾經得到過教皇的支持,在入主英國之後,諾曼即任命隨軍而來的蘭弗朗克為坎特伯雷大主教。蘭弗朗克是他那個時代最負盛名的律師,曾在帕維亞(Pavia)研習羅馬法,擁有深厚的羅馬法知識。可以想見,羅馬法通過以蘭弗朗克為代表的教士,通過教會對英國法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6]雖然這種影響很難得以確定。
時至十二世紀,隨著中央司法系統的建立和巡迴審判制度的推行,普通法逐漸形成。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司法系統中,施行法律的權力大都操縱在有大學教育背景的有知識的人手中,並且法院的訴訟文書一律要求使用拉丁語或法語,這就使得司法官大多為當時唯一掌握知識的階層——教士所擔任。通過熟悉羅馬法的教士,羅馬法默默地對當時尚未形成的普通法發生著影響。與此同時,與英格蘭隔海相望的歐洲大陸,正在經歷著一場羅馬法復興的運動。羅馬法的復興不僅促進了羅馬法在歐洲大陸的傳播,也激發了歐洲大學的羅馬法教育與研究。作為與歐洲大陸一海之隔的英國,自然也受到了羅馬法復興的波及,在大學里對羅馬法的研究和教育亦逐漸興起。如牛津大學開設了羅馬法的課程,時任牛津大學羅馬法教授的瓦卡留斯(Vacarius),編排了一本簡明版的優士丁尼法典,供那些因貧窮而不能獲得原版的學生學習。[7] 十三世紀,劍橋大學也開設了羅馬法的課程。由此可見羅馬法在英國的興盛,同時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此時會出現格蘭維爾(Glanville)以及隨後的布雷克頓(Bracton)這樣熟悉羅馬法的法學家了。
十三世紀末,隨著英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財產關系的復雜化,原有的以習慣法為基礎的普通法因為其程序缺陷和救濟方式有限,已不能適應當時社會對法律的內在要求。英國的大法官,本著自己的良心,運用羅馬法和教會法的知識創制了衡平法,及時的彌補了當時普通法與現實需求之間的法律空白,使英國法日趨豐富完善。英國的衡平法從理念到具體制度及衡平方法,無不顯示著羅馬法對其影響。現代英國的衡平法(Equity)一詞即來源於拉丁文Aequitas,有公平正義的含義。就具體制度而言,無論是信託、遺贈、合夥,羅馬法的影響都是有跡可循的。
㈨ 羅馬法里的物權 中國頒布的物權法 兩者的聯系與區別
「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財產權,作為窮苦人和一切人的權利首先應該是不受政治權力侵犯的權利。正是有了國王也不敢侵犯的財產權的制度安排,才有了後來英國等西方世界的興起。正是由於缺乏這樣的使窮人受益的產權制度安排和對這種財產權的進一步破壞,中國在近現代才走向衰敗,才引發了革命,才引發了改革。中國頒布的物權法,就吸收了這種思想。
㈩ 羅馬法對英美法的影響.
什麼是大陸法系 大陸法系又稱羅馬法系、成文法系、民法法系或羅馬—日耳曼法系(因為它的歷史淵源是羅馬法和日耳曼法,此外還有教會法、商法和城市法)。它是資本主義國家中歷史悠久、分布廣泛、影響深遠的法系。它以歐洲大陸的法國和德國為代表,在羅馬法的基礎上,融合其他法律成分,逐漸發展為世界性的法律體系。在大陸法系內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制度的情況不盡相同,大體上有兩個分支——以法國民法典為代表的拉丁分支和以德國民法典為代表的日耳曼分支。
2.大陸法系的形成以羅馬法為基礎
(1)在羅馬全盛時期,羅馬統治者以武力擴大其版圖,強行適用羅馬法,被征服地區的居民也因羅馬法的發達和完備而自願採用羅馬法,使羅馬法成為「商品生產者社會的第一個世界性法律」。
(2)日耳曼人入侵羅馬後,日耳曼法採取屬人主義原則,使羅馬法得以保存。日耳曼人建立的國家編纂的法典受羅馬法影響。公元9世紀,隨著封建制度的發展,法律的屬人主義不再適用,羅馬法與日耳曼法融合。
(3)12世紀後,羅馬法復興運動興起,羅馬法研究同社會實際需要相結合,成為西歐大陸國傢具有權威的補充法律。經過改造和發展的羅馬法成了歐洲的普通法,具有共同的特徵和法律傳統,從而奠定了大陸法系的基礎。
(4)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西歐許多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並鞏固以後,適應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以及國家之間的交往,這些國家的法律制度相互間的聯系和共同特徵獲得進一步發展。首先在法國,以資產階級革命為動力,在古典自然法學和理性主義思潮的指導下,在羅馬法的直接影響下,開創了制定有完整體系的成文法的模式。法國法典成為歐洲大陸各國建立自己的法律制度的楷模,標志著近代意義上大陸法系的模式的確立。隨後在德國,在繼承羅馬法、研究和吸收法國立法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一系列法典。德國法典成為資本主義從自由經濟到壟斷經濟發展的時代的典型代表。
(5)由於以法國和德國為代表的大陸法適應了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需要,並且由於它採用了嚴格的成文法形式易於傳播,所以19世紀、20世紀後,大陸法系越過歐洲,傳遍世界。
(二)大陸法系的特點
1.在法律的歷史淵源上,大陸法系是在羅馬法的直接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大陸法系不僅繼承了羅馬法成文法典的傳統,而且採納了羅馬法的體系、概念和術語。如《法國民法典》以《法學階梯》為藍本,《德國民法典》以《學說匯纂》為模式。
2.在法律形式上,大陸法系國家一般不存在判例法,對重要的部門法制定了法典,並輔之以單行法規,構成較為完整的成文法體系。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鼓吹的自然法思想和理性主義是大陸法系國家實行法典化的原因之一,1791年法國憲法中的「人權宣言」就明確宣布,每個人的自然權利只有成文法才能加以確定。以法國革命為代表的歐洲大陸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的徹底性,在法律上的表現就是開展大規模的法典化運動。立法與司法的嚴格區分,要求法典必須完整、清晰、邏輯嚴密。法典一經頒行,法官必須忠實執行,同類問題的舊法即喪失效力。法典化的成文法體系包括: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
3.在法官的作用上,大陸法系要求法官遵從法律明文辦理案件,沒有立法權。大陸法系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分工明確,強調制定法的權威,制定法的效力優先於其他法律淵源,而且將全部法律劃分為公法和私法兩類,法律體系完整,概念明確。法官只能嚴格執行法律規定,不得擅自創造法律、違背立法精神。
4.大陸法系一般採取法院系統的雙軌制,重視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區分。大陸法系一般採用普通法院與行政法院分離的雙軌制,法官經考試後由政府任命,嚴格區分實體法與程序法,一般採用糾問式訴訟方式。
5.在法律推理形式和方法上,採取演繹法。由於司法權受到重大限制,法律只能由代議制的立法機關制定,法官只能運用既定的法律判案,因此,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官的作用在於從現存的法律規定中找到適用的法律條款,將其與事實相聯系,推論出必然的結果。
法國近代法的體系是在拿破崙時期確立的,它不僅為後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且對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產生了重大影響。 法國是近代頒布憲法最多的國家,《人權宣言》確立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法制原則。 法國是西方國家中行政法產生最早,也是最發達的國家。 1804年《法國民法典》貫徹
了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 它的出現標志著大陸法系的形成,是繼羅馬法之後民法發展的里程碑。1810年《法國刑法典》是近代第一部刑法典, 體現了資產階級的刑法原則。 法國的訴訟法奠定了大陸法系訴訟制度的基礎。 法國法是大陸法系的代表, 在世界法制史上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