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物之所在地法是物權關系中最普遍適用的法律它的適用范圍主要包括

物之所在地法是物權關系中最普遍適用的法律它的適用范圍主要包括

發布時間:2021-10-03 05:05:43

① 有關國際私法的問題 題20道

你先調整一下排版吧,這看的太亂了。
第一題,B;第二題,A。後面的你先調整一下排版吧。

② 在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中,物之所在地法原則不適用於哪

在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中,物之所在地法原則不適用於船舶物權、飛機的物權、回在途貨答物的物權、外國國家財產的物權。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
第三十六條不動產物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七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動產物權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法律事實發生時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八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運輸中動產物權發生變更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運輸目的地法律。
第三十九條有價證券,適用有價證券權利實現地法律或者其他與該有價證券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
第四十條權利質權,適用質權設立地法律。

③ 為什麼對物權關系多主張適用物之所在地法

便於法律適用,便於法院進行調查,以迅速解決問題

④ 8. 在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中,物之所在地法原則不適用於( )

在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中,物之所在地法原則不適用於船舶物權、飛機的物權、在途貨版物的物權、權外國國家財產的物權。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
第三十六條不動產物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七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動產物權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法律事實發生時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八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運輸中動產物權發生變更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運輸目的地法律。
第三十九條有價證券,適用有價證券權利實現地法律或者其他與該有價證券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
第四十條權利質權,適用質權設立地法律。

⑤ 2010年7月3日國際私法自考試卷

歷年的差不多的:
六、簡述題
1、我國區際法律沖突的法律特徵。
答:區際法律沖突是指一國之內不同法域,不同法律制度之間產生的法律沖突。①區際法律沖突廣泛存在於聯邦制國家。②一國存在不同法域,當沖突規范指引應該適用該國法律時就會產生適用哪一法域的法律作為准據法的問題。
2、簡述法律本座說。
答:19世紀,德國法學家費德里克•夫爾•馮•薩維尼提出法律關系本座說,把國際私法推進到一個新階段。他認為每一種法律關系在邏輯上和性質上必然與某一特定的法律制度相聯系每一法律關系都有一個確定的「本座」,即一個他在性質上必須歸屬的法域。法院進行選擇時,應根據法律關系的性質確定法律關系的本座所在地,而該本座所在地的法律就是該法律關系所應適用的法律對各種特定的涉外民事關系適用其「本座」所在地的法律,且除個別的例外情況不應拘泥於其為外國的法律。
3、簡述沖突規范的概念及法律特徵。
答:沖突規范:是指明某一涉外民事法律關系應該適用何國實體法的規則,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法律規范。特點:(1)從沖突規范的內容來看,它僅僅指出某一涉外民事法律關系怎樣適用實體法,其本身不能直接確定該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權利義務。(2)從沖突規范的作用看,作為一種間接規范,沖突規范必須與它指引的某一特定的實體規范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法律調整當事人權利義務的作用。(3)從沖突規范的結構看,它由「范圍」和「系屬」兩大部分構成。
4、簡述最惠國待遇的特點。
答:最惠國待遇是指一個締約國根據條約的規定給予對方締約國的自然人或法人的待遇不低於該締約國已經給予或將要給予任何第三國的自然人或法人的待遇。①最惠國待遇應以國家之間締結的條約為依據。②最惠國待遇原本是一個國家給予另一個國家的待遇,但這種待遇,卻常常要通過受惠國的自然人、法人、商船、貨物等所享受的待遇來加以體現。③最惠國待遇是使不同國籍的外國人之間民事法律地位平等的制度。
5、簡述動產三分說。
答:薩維尼在批判「動產隨人」原則之時,提出了與之相對的「動產三分說」即把動產分為三類。(1)不能確定其所在地(2)能夠確定其所在地(3)所有者在住所地以外地方不定期的託人保管的商品或旅行者在國外暫時寄存的隨身行李等介於前兩者之間者。第一類應適用所有者住所地法,第二類應適用物之所在地法,第三類應視具體情況或適用所有者住所地法,或適用物之所在地法。
6、簡述當事人選擇合同准據法的方式。
答:當事人確定合同准據法的原則包括①意思自治原則②客觀標志原則③最密切聯系原則與特徵性履行原則④合同自體法
7、簡述涉外婚姻的實質要件及我國涉外結婚、離婚法律適用的規定
答:(1)涉外婚姻的實質要件。涉外婚姻是具有涉外因素的婚姻。其實質要件是指法律規定的,在實體上婚姻當事人雙方必須具備的條件和禁止的條件。結婚的必備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男女雙方自願、兩性結合、符合法定婚齡;禁止條件主要包括:近親通婚、重婚、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結婚。(2)我國關於涉外結婚和離婚法律適用主要規定在《民法通則》第147條以及《婚姻法》之中,即中國公民和外國人結婚適用婚姻締結地法;離婚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
9、簡述域外送達的方式
答:域外送達是指在國際民事訴訟中,請求國依據其參與的國際條約或其本國法律規定的方式,將司法文書或司法外文書交由居住在被請求國的訴訟當事人或訴訟參與人的制度。國際上通用的域外送達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外交途徑送達②領事途徑送達③中央機關送達④法院送達⑤郵寄送達⑥個人送達⑦公告送達
10. 簡述涉外民事關系法律沖突產生的原因。
答: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沖突產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在同一個涉外民事法律關系中,有關國家的法律對同一問題規定的不同。②一個國家法律的域內效力與另一個國家法律的域外效力同時出現在一個涉外民事關系時,便會產生法律域內效力和域外效力的沖突。③受案法院在一定條件下承認外國法律的域外效力。

11、簡述自然人行為能力的法律適用原則及例外。
答: 自然人行為能力法律沖突適用當事人屬人法。自然人處理商務行為時,如依屬人法無行為能力而依行為地為有行為能力者,視為有行為能力。自然人處理不動產的行為能力,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
12.簡述國家及其財產和豁免權的內容。
答:司法管轄豁免。即未經一國同意,他國法院不得受理以該外國國家為被告或以該外國財產為訴訟標的的案件。訴訟程序的豁免。在一國放棄司法管轄豁免時,未經該國同意,外國法院不得對該國財產採取訴訟保全措施,不得強制出庭作證,提供證據,以及其他訴訟程序的強制措施。強制執行的豁免。一國作為原告在他國起訴或同意作為被告在他國應訴,在這種情況下,示經該國明確同意,他國法院不得根據判決對該國財產實行強制執行。
13.簡述法律規避的概念與構成要件。
答:國際私法中的法律規避是指當事人為了規避原來應該適用的某一國法律,故意製造一些條件能夠利用沖突規范,使對其有利的另一國法律得以適用。構成國際私法上的法律規避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①當事人規避某國法律是出於故意,即當事人的行為是以規避法律為目的的。②規避的法律是本應對當事人適用的強制性法律,而不是任意性法律。③當事人是通過故意改變或製造與連接點有關的事實,利用沖突規范來達到法律規避目的的。④法律規避必須是既遂的。⑤當事人法律規避以後,仍與被法規避法律的那個國家或地區存在某種聯系。
14.簡述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的程序
答:大陸法系國家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採用發執行證方式,即被請求國法院根據請求國法院的請求,對外國法院判決作形式審查或實質審查,認為外國法院判決具備執行條件,便發給執行證,或作出承認的裁定,交付執行。英美國家採用訴訟式和登記式程序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判決。訴訟式是指英美國家法院不直接承認與執行外國法院判決,而是把外國法院判決視為證據,當事人要在英美國家法院重新起訴。法院對案件重新審理,如認為外國法院判決與本國法律無抵觸之處,則作出一個內容與外國法院判決相同的判決,然後根據一般程序予以執行。英國除採取訴訟制度外,還採取登記制度。英國採取登記制度執行外國法院判決有一定的限制。其限制具體表現在:採用登記制度執行外國法院判決的案件僅適用於支付一定數額金錢的判決。適用范圍為英國自治領地及與英國有雙邊協議的國家。
15、簡述國際禮讓說。
答:國際禮讓說是17世紀荷蘭國際私法學者胡伯創立的。胡伯提出了著名的法律適用三原則,闡述了他關於法律適用的觀點。胡伯認為:每個主權國家的法律都在其境內發生法律效力並約束本國所有臣民,但無域外效力。凡居住在其境內的人,無論是長期居住或臨時居住,都應視為本國臣民。主權國家對於另一國家已在其本國有效實施的法律,出於禮讓,應保持其在境內的效力,只要這樣做不損害自己國家及臣民的利益。國際禮讓說的貢獻在於這一學說把屈地主義的禮讓說和以立法權利的劃分為基礎的國際普遍主義學說結合起來研究法律沖突。
16、簡述反致產生的原因與條件。
答:反致產生的原因有兩點:(1)對同一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調整,法院地國與與案件:有關國家分別規定了不同的沖突規范,這些沖突規范的系屈不同。(2)法院把沖突規范援引適用的外國法理解為包括該外國的沖突法和實體法,而且只適用該外國中的沖突法。(3)對同一涉外民事關系,法院地國法律與有關國家法律之間存在致送關系。反致產生的條件是:與案件有關國家的法律存在消極沖突?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時,根據各國沖突規范的規定都不適用各自國家的法律
17.簡述我國涉外法定繼承的法律制度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對涉外法定繼承作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36條規定:中國公民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遺產或者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人的遺產,動產適用被繼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外國人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遺產或者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中國公民的遺產,動產適用被繼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規定進行了完善。該法第149條規定:遺產的法定繼承,動產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上述法律規定表明我國在涉外法定繼承方面採用區別制。
18.簡涉外民事關系的特徵。
答:涉外民事關系是具有涉外因索的民事關系,是國際私法的調整對象.涉外民事關系具有以下三個法律特徵:(1)涉外性.涉外員事關系具有涉外因素,這種涉外因素可以表現為法律關系主島的一方是外國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國家、法律關系的客體位於國外、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者消滅發生在國外.(2)廣泛性.廣泛性指涉外民事關系既包括婚姻家庭關系、財產繼承關系、侵權關系等一般意義上民事關系,又包括各種商事合同關系,概言之,平等主體事之問發生的具有涉外因素的財產關系以及與財產相聯系的人身關系均屬涉外民事關系的范疇幬。(3)國際性.涉外民事關系是在國際交往中產生的,在形式上通常表現為不同國家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實質上體現著國家之間的關系。涉外民事關系要服從國家的對外政策,要受國際關系的制約.
七、論述題
1、論系屬公式。
答:系屬公式是指把常用的雙邊沖突規范的系屬固定化,使其成為國際上公認的或為大多數國家採用的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原則。常用的系屬公式有以下幾種:1、屬人法。屬人法是以涉外民事關系當事人的國籍、住所或居所為連接點的系屬公式,主要用於解決與人的身份、能力、婚姻家庭、親屬、財產繼承有關的法律沖突。大陸法系國家和英美法系國家在屬人法的確定上採用不同的原則。大陸法系國家採用本國法原則,即以當事人的國籍作為屬人法的連接點。英美法系國家採用住所地法原則,即以當事人的住所地作為屬人法的連接點。2、物之所在地法。物之所在地法是指作為涉外民事關系客體的物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所位於的那個國家的法律,主要用來解決物的所有權關系及物的所有權與其他物權關系方面的法律沖突。物權沖突適用物之所在地法已成為公認的物權法則,這一法則起源於不動產物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這一規則,現已廣泛適用於解決動產物權法律沖突。3、行為地法。行為地法是指涉外民事行為發生地的法律。涉外民事行為是多種多樣的,所以行為地法可以分解為若干個系屬公式,如合同締結地法、合同履行地法、侵權行為地法、婚姻締結地法等等。4、法院地法。法院地法是指受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法院所在地的法律,主要用於解決涉外民事訴訟程序方面的法律沖突,在有些情況下也用來解決實體法方面的法律沖突。5、旗國法。旗國法是指懸掛在船舶上或塗印在飛行器上的特定旗幟所屬國的法律,主要用於解決船舶或飛行器發生法律糾紛時的法律沖突問題。6、當事人合意選擇的法律。當事人合意選擇的法律是指當事人按雙方意願自主選擇的適用於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當事人這種對法律的選擇又稱為"意思自治",主要用於解決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問題。7、最密切聯系的法律。最密切聯系的法律是指與涉外民事關系有最密切聯系的地方的法律。最密切聯系的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薩維尼的「法律關系本座說」,但這一法律適用原則的真正確立是在20世紀70年代。最密切聯系的法律作為一個法律適用的指導原則,主要適用於合同領域,在涉外侵權、婚姻家庭等領域一些國家也適用這一原則。
2、評述法律關系本座說及其在國際私法中的地位。
答:(1)19世紀,德國法學家費德里克•夫爾•馮•薩維尼提出法律關系本座說,把國際私法推進到一個新階段。他認為每一種法律關系在邏輯上和性質上必然與某一特定的法律制度相聯系每一法律關系都有一個確定的「本座」,即一個他在性質上必須歸屬的法域。法院進行選擇時,應根據法律關系的性質確定法律關系的本座所在地,而該本座所在地的法律就是該法律關系所應適用的法律對各種特定的涉外民事關系適用其「本座」所在地的法律,且除個別的例外情況不應拘泥於其為外國的法律。(2)薩維尼的法律關系本座說在國際私法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薩維尼一改統治了幾百年的通過法律性質選擇法律的方法,代之以通過法律性質選擇法律的方法,這在方法論上是一個歷史性突破,他創造性他提出了解決法律選擇中的連接點,為國際私法的規范化和更具操作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薩維尼的理論對國際私法的發展具有極具深遠的影響當今流行的「法律關系重心說」「最密切聯系說」等無一不是在法律本座說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他的這種學說對推動歐洲沖突法的法典化和沖突法的趨同化也是有重大影響的並且使國際私法從荷蘭學派開創的特殊主義國家主義的影響下解放了出來,重新歸復到普遍主義-國際主義的軌道上來

3、論《死者遺產繼承法律適用公約》
答:1988年《死者遺產繼承法律適用公約》於國際私法會議第十六屆大會通過,這是國際私法會議統一涉外繼承法律適用的又一重要成果,該公約共五章31條。①公約適用范圍,採用排除適用范圍的方法即a遺囑方式b遺囑能力c與夫妻財產有關的問題d與繼承無直接關系而產生或轉移的權利和財產等不適用。②准據法,公約採用了同一制即將死者遺產看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區分遺產中的動產與不動產。③繼承協議公約明確規定了繼承協議的定義。④一般規則公約排除了反致但規定允許轉致。
4、論確定涉外民事管轄權的原則
答:涉外民事管轄權是指一國法院依國際條約和國內法受理和審判涉外民商事案件的許可權。其核心問題是一國法院依據何原則或標准取得涉外案件管轄權。可以看出,確定國際民事案件管轄權的依據何原則只能是國際條約何國內立法。因此,除依國際條約的規定確定管轄權外,應依據各國國內立法以下列原則確定管轄權:①「屬人管轄」原則。即以當事人的國籍確定管轄權。主要適用於與人身有關聯的案件,特別是離婚、監護、親子、繼承等案件;②「屬地管轄」原則,即一國法院依據本國與某涉外民事案件的地域聯系而行使管轄權。主要適用於受案法院能夠控制被告或其財產的案件,以物之所在地為連接因素的案件以及以訴訟原因發生地為聯系因素的案件;③「專屬管轄」原則。即對涉及本國公共利益或出於保護本國當事人利益規定某些民事案件為本國法院專屬管轄,排除他國法院的管轄權。主要適用於對本國公共秩序何本國當事人利益重大的民事案件;④「協議管轄」原則。即依據當事人達成的管轄權協議或條款,將其爭議交由某一國法院審理。是意思自治原則在國際民事訴訟中的體現,也是對屬人管轄何屬地管轄的變更何補充。主要適用於有關合同或財產權益爭議案件;⑤「平行管轄」原則。即在多國法院有管轄權的情況下,當事人選擇一國法院審理案件。主要適用於合同或財產權益爭議案件。
5、試論我國關於涉外侵權損害賠償法律適用原則的規定。
答:侵權行為之債適用侵權行為地法,這是我國處理涉外侵權行為之債法律適用問題的一般原則。侵權行為地的認定,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和損害結果發生地,如果兩者不一致,由人民法院選擇適用。當事人雙方國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國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發生的侵權行為是侵權行為的,不作為侵權行為處理。
6、論《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
1.《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1958年6月10日聯合國國際商事仲裁會議通過,1959年6月?日生效。該公約的主要內容有:(1)公約適用於:所有締.約國承認當事人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並根據公約的規定和被申請執行地的程序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2)公約將「外國仲裁裁決」定義為:在被申請承認和執行地所在國以外國家領土內作成的仲裁裁決;在被申請承認和執行所在國領土內作成的裁決但該國不認為是本國的仲裁裁決。(3)公約規定了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條件。凡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得拒絕承認和執行:缺乏有效的仲裁條款或仲裁協議;被訴人沒有得到適當的通知,以致未能對案件有申辯的機會;裁決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仲裁庭的組成或仲裁程序與雙方當事人的協議不相符合,或雙方當事人無協議時與仲裁地國家的法律不相符合;裁決尚未生效或已被仲裁地國家撤銷;裁決的爭議依照執行地國家的法律屬於不得提交仲裁的事項;裁決的內容違反了執行地國家的公共秩序。(4)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依被申請執行地國家的程序規則,在承認和執行本公約締約國所作出的裁決時,不得提出比承認和執行本國仲裁裁決過苛刻之附加條件或徵收過多之費用。
三、案例分析題
1、1986年4月30日,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和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塑料編織袋買賣合同,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向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購買110噸塑料編織袋,價格條件CIF950美元/噸,裝期1987年2-3月。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按照合同交付的第一批貨物於1987年2月27日在大連港裝運,第二批貨物分兩批於同年3月7日和3月27日在大連港裝運。對上述兩批貨物,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均自提單開出之日起90天內信用證付款。但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收到貨物後以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違約為由,申請挪威王國法院扣押上述兩份信用證項下款項。據此,開證行東方惠理銀行已書面通知中國銀行,該兩批貨物價款至今未付。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因此提起訴訟,要求解除合同,判令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支付拖欠的貨款。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未提出抗辯。請問:1)本案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向中國法院起訴,當地中國法院是否有管轄權?2)本案能否適用中國法律,其法律依據是什麼?
答:1)中國法院有管轄權。本案合同糾紛,雖然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己搶先在挪威王國法院申請扣押應付給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貨款,但由於雙方在合同中並未約定管轄法律,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就合同糾紛在合同履行地所在地的中國法院起訴,該地的中國法院有管轄權。2)關於法律適用。本案雙方當事人未在合同中約定法律適用條款,因此,根據《民法通則》第145條規定,本案應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由於本案合同簽訂地在中國,起運港在中國,而且按照CIF價格條件是由作為賣方的甲公司自付運費、保險費並承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的風險,故本案中與合同由最密切聯系的國家是中國,應適用中國法律。
2.澳大利亞公民方某於1990年8月底來中國廣東觀光旅遊,在此期間與原告中國公民柳某相識並建立了戀愛關系。方某在廣東觀光兩、三天後便返回了澳大利亞。1991午7月17日,方某再次來到廣東,與柳某相處一個星期後,便於同月25日在廣州市民政局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由於雙方婚前相處的時間短,彼此了解不夠,且婚後柳某拒絕與方某同居,雙方無法建立起夫妻感情,雙方互相埋怨。1991年8月2日,柳某以雙方婚前了解不夠,感情基礎差,婚後無法建立起感情,夫妻關系無法維持為理由,向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與方某離婚。方某在答辯中也認為雙方大妻關系確難以維持,表示同意離婚,但要求將婚後所購的錄像機一部歸其所有。柳某對此表示同意。請問:1)本案當事人能否依照行政程序辦理離婚?2)對於本案,受理法院有無管轄權?如有,應適用何國法律審理?
答:1)在中國,根據民政部發布的《中國公民同外國人辦理婚姻登記的幾項規定》第6條的規定,中國公民與外國人在華要求離婚的,不論是雙方自願離婚還是一方要求離婚,一律按訴訟程序辦理,不適用行政程序辦理,即此種離婚不能按向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的程序獲得離婚的法律效果。2)中國公民對不在中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離婚之訴,屬於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該訴訟由原告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因此對於本案,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法院有管轄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47條的規定,中國公民和外國人離婚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本案應適用中國婚姻法審判。
3、邊某和王某夫妻二人均為中國公民,婚後旅居巴西。因發生婚姻糾紛,巴西法律又不允許離婚,夫妻二人於1986年按巴西法律規定的方式達成長期分居協議,並請求中國駐巴西大使館領事部予以承認和協助執行。問:我國應否承認和協助執行邊、王二人達成的分居協議?為什麼?
答:我國駐外使館辦理中國公民間的有關事項應當執行我國法律,該分居協議不符合我國婚姻法的規定,故不能承認和協助執行。該分居協議系按照巴西法律允許的方式達成的,故只能按照巴西法律規定的程序向巴西有關方面申請承認。
邊、王二人的分居協議是按照巴西法律達成的,巴西不準離婚的法律與我國婚姻法的有關規定相抵觸,承認和協助執行邊、王二人達成的分居協議有悖我國的公共秩序,所以我國不能承認邊、王二人分居協議的效力。一國法院及一國駐外使館承認與執行的只能是一國法院的判決或仲裁機構的裁決,而不能是當事人之間的協議。
4.1997年8月,法國商人比爾從武漢市某大酒店打的到火車站。車到站後,比爾將一裝有貴重物品的手提包遺忘在計程車內。司機凌某發現皮包後,尋找失主,未果。比爾丟包後,在武漢人民廣播電台《武漢晚報》上播發尋物啟事,稱送還丟失皮包將給以酬謝,並公布了聯系方式。第二天,凌某將皮包送還比爾。比爾兌現承諾,付了酬金。比爾皮包失而復得後,委託中國籍的范女士向武漢市公管處投訴。公管處幾經周折,查到收受酬金的凌某。公管處通知凌某到公管處說明情況。凌某承認接受酬金的事實,並寫下"拾物經過"。3月10日,凌某將酬金交到公管處,由公管處交給失主。公管處以"舉報待查"為由,暫扣計程車凌某上崗證,要求在指定時間和指定地點接受處理。凌某感到委屈,遂向武漢市漢口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公管處返還酬金。法院受理案件後,進行了審理。問:1)本案中的涉外民事關系應以何國法律作準據法?
答:比爾乘坐出租汽車,與凌某構成涉外運輸合同關系。依據最密切聯系的原則,這一法律關系的准據法是中國法律。比爾發布懸賞廣告,凌某歸還皮包,這構成懸賞合同關系,依據最密切聯系的原則,應以中國法律為准據法。比爾皮包失而復得後,委託代理人進行投訴,使凌某在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交出酬金,比爾索要酬金構成不當得利。這一法律關系適用國際慣例、中國法律作準據法。

5.美國籍人愛默生根據來到中國某大學任教。任教期間與在該大學任教的中國女教師田某結婚。婚後,因雙方性格不和等因素,愛默生向上海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要求離婚。起訴後。愛默生任教期滿,准備回國。愛默生向法院提出,委託同在該校任教的美國籍教師或委託美國駐上海領事館領事代理訴訟。問:在本案中,愛默生委託他人代為訴訟的做法是否正當,為什麼?
答:愛默生的做法是正當的。在我國,中國公民可以接受委託擔任訴訟代理人。我國對在我國的外國人實行國民待遇,允許外國人委託與之有同一國籍的外國人擔任訴訟代理人。外國駐華大使館、領事館官員,可以接受本國公民的委託,以個人名義擔任訴訟代理人。根據我國參加的《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的規定,當作為當事人的外國人不在我國境內、或由於其他原因不能適時到我國法院出庭時,該外國的駐華領事可以在沒有委託的情況下,直接以領事名義擔任其代表或安排代表在我國法院出庭。
6.中國公民錢某,1992年到日本留學。1995年回國前夕,在上班途中,被運貨卡車撞倒,經搶救無效死亡。錢某的妻子利某以全權代理人的身份在錢某弟弟的陪同下到日本料理後事。經協商,日本方面賠償500萬日元。回過後,為遺產分配一事,利某與錢某的家人發生爭執,協商未果。錢某的家人以利某及其女為被告,訴至當地人民法院。問:本案應如何適用法律?說明理由。
答:本案應以日本法律為准據法。錢某死亡前未留遺囑,其繼承屬法定繼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49條"遺產的法定繼承,動產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法律"的規定,日本法律應為本案的准據法。錢某有兩處住所。一處是位於中國的法定住所,一處是位於日本的臨時住所。因李某在日本已居住兩年,日本的臨時住所視為住所。根據中國有關法律規定,李某死亡時的住所是在日本的住所。

⑥ 在《涉外物權的法律》中,「物之所在地法」原則不適用於什麼

在涉抄外物權的法律適用中,物之所在地法原則不適用於船舶物權、飛機的物權、在途貨物的物權、外國國家財產的物權。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
第三十六條不動產物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七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動產物權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法律事實發生時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三十八條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運輸中動產物權發生變更適用的法律。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運輸目的地法律。
第三十九條有價證券,適用有價證券權利實現地法律或者其他與該有價證券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
第四十條權利質權,適用質權設立地法律。

⑦ 試述物之所在地法的概念、理論依據、以及其適用范圍和例外。

物之所在地法原則

(一) 物之所在地法原則的含義和理論依據 (320)

物之所在地法,即物權關系客體物或標的物之所在地的法律。目前,在物權關系中,物之所在地法是最普遍適用的法律。因此,物之所在地法也成為國際私法上經常用來解決有關的權關系的法律沖突的一項沖突原則。
物權關系依物之所在地法,是物權關系本身的性質決定的,而歸根到底取決於社會物質生活條件。首先,從表面上看,物權關系是人對物的關系,但其實,物權關系同其他民商事關系一樣,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各國統治者從維護本國利益出發,總是希望以自己的法律來調整和支配與位於本國境內的物有關的物權關系。其次,物權關系也是一種人對的的直接利用的權利關系,權利人為了最圓滿實現這種權利,謀取經濟上的利益,只有適用標的物所在地的法律最為適當。再次,物權關系的標的只是物,故標的物在物權關系中物的權利,標的物只有置於其所在地的法律控制下,物權才能得到最為有效的保障。再其次,物權具有排他性,權利人對物有無需藉助他人行為的直接支配權,如果物權受到侵犯,或者權利人行使物權本身產生的優先權、追及權和物上請求權,或者其他人對標的物提出請求,也只有在適用標的物所在地法律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最後,對處於某一國家的物去適用其他國家的法律,在技術上有許多困難,會使物權關系變得更為復雜,影響跨國物權關系的穩定和跨國物權交易的安全。正是基於上述情況,在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上,物之所在地法原則在各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得到普遍的支持和肯定。
國際私法上的物權問題同國內民法上的物權問題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民法上,物權,作為一個法律范疇,系指由法律確認的主體對物的直接管領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物權往往是和債權相對而言的。同債權比較起來,物權的權利主體即權利人總是特定的,而義務主體卻是不特定的;物權的權利人對物有無需藉助他人行為的直接支配權,並且具有排他性;由於物權是民事主體之間對物的一種佔有關系,所以,物權的客體只能是物而不是行為。根據物權法定主義原則,物權的種類是由法律具體規定的,但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國家法律中,物權的種類是不一樣的。我國現行民事立法沒有使用「物權」一詞,但關於屬於物權的財產權的規定是存在的。根據我國現行民事立法的規定,物權可分為兩類:一是財產所有權,二是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
國際私法上的物權不同於國內民法上的物權,因為國際私法上的物權含有國際因素或涉外因素。也就是說,在人們結成的物權法律關系中具有國際因素或涉外因素。但這並不等於說兩者之間毫無聯系,事實上,國內民法上的物權制度是國際私法上物權制度的基礎,國際私法上的物權制度是國內民法上物權制度的延伸和發展。各國國內民法有關物權的法律制度在國際民商事交往中仍然是有關當事人的行為准則,沒有國內民法上的物權制度,也就沒有國際私法上的物權制度。正由於國際私法中的物權問題含有國際因素或涉外因素,故國際私法並不討論一般的物權問題,而只討論在國際民商事交往中所涉及的物權問題。
含有國際因素或涉外因素的物權關系,是國際私法的調整對象。在這種物權關系中,由於各國關於物權的內容、取得、變更、消滅以及保護的法律規定大不相同,往往會發生法律適用上的沖突,需要解決法律選擇問題。物權的法律沖突主要表現在物權概念本身、對物權客體劃分、物權取得以及物權轉移等幾個方面。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在國際私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 物之所在地法的適用范圍 (276)

物之所在地法的適用范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物之所在地法適用於動產與不動產的區分。
在通常意義上講,動產和不動產的區別在於物是否能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能移動之物為動產,不能移動之物為不動產。
其次,物權客體的范圍由物之所在地法決定。
籠統地講,作為物權客體的物在范圍上是十分廣泛的,凡是存在於人身之外、能為人力所支配和控制並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的物,都能夠成為物權的客體。
再次,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物之所在地法決定。根據物權法定義原則,物權的種類是由法律具體規定的。第四,物權的取得、轉移、變更和消滅的方式及條件,一般由物之所在地法決定。物權的取得、轉移、變更和消滅是基於一定的法律行為或法律事實而發生的,各國法律對其方式及條件都有自己的規定。對於物權變動的方式及條件,也有主張區別因法律行為而變動和因事實而變動而分別確定準據法的。在因法律行為而發生物權變動時,物權法律行為的成立和效力,一般應依物之所在地法。但對當事人行使物權的行為能力,大陸法系各國一般主張適用當事人屬人法。英、美普通法系國家則主張,物權的法律行為方式,如登記或進行處分的法律行為方式(如土地抵押設定方式、房屋讓渡方式、財產租賃方式等),概依行為地法。但也有主張依行為屬於物權行為還是債權行為而分別確定準據法的。在因法律行為以外的事實(例如果實分割)或事實行為(例如無主物的佔有、遺失物的拾得、埋藏物的發現等)而發生物權變動時,一般都主張只適用物之所在地法。物遭滅失的風險承擔,由於各國均認為應屬所有權人,因而依何種法律確定所有權轉移地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對此,一般主張依物權准據法(即物之所在地法)而不是依債的准據法來判定所有權的轉移時間。但1958年訂於海牙的《國際貨物買賣所有權轉移法律適用公約》第2條主張適用買賣合同的准據法。
最後,物權的保護方法由物之所在地法決定。當物權人在其物權受到侵害時,他可以依法尋求對其物權的保護。在民法上,物權的保護方法主要有物權人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恢復原狀、返還原物、消除危險、確認其所有權或其他物權存在、損害賠償等。物權人是否有上述請求權以及如何行使均應依物之所在地法決定。

(三) 物之所在地法適用的例外 (305)

雖然物之所在地法原則在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上運用非常廣泛,便由於某些物的特殊性或處於某種特殊狀態之中,使某些物權關系適用物之所在地法成為不可能或不合理,歸結起來,物之所在地不適用的例外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運送中的物品之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運送中的物品處於經常變換所在地的狀態之中,難以確定到底以哪一所在地法來調整有關物權關系。即使能夠確定,把偶然與物品發生聯系的國家的法律作為支配該物品命運的准據法,也未必合理。而且,運送中的物品有時處於公海或公空,這些地方不受任何國家的法律管轄,並不存在有關物權的法律制度。因此,運送中物品的物權關系不便適用物之所在地法。在實踐中,運送中的物品的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主要有如下解決辦法:
1.適用送達地法。
2.適用發運地法。
3.適用所有人的本國法。
此外,在理論上,還有學者主張適用交易時物品實際所在地法或轉讓契約的准據法。
不過,運送中的物品並不是絕對不能適用物之所在地法的,在有些情況下,如運送中物品的所有人的債權人申請扣押了運送中的物品,結果運送暫時停止,或運送中的物品因其他原因長期滯留於某地,該物品的買賣和抵押可以適用該物品的現實所在地法。
(2)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之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由於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處於運動之中,難以確定其所在地,加上它們有時處於公海或公空,而這些地方無有關物權的法律制度存在,因此,有關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的物權關系適用物之所在地法是不恰當的。國際上,一般主張,有關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的物權關系適用登記注冊地法,或者其國旗法或標志國法。
(3)外國法人終止或解散時有關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外國法人在自行終止或被其所屬國解散時,其財產的清理和清理後的歸屬問題不應適用物之所在地法,而應依其屬人法解決。不過,外國法人在內國境內因違反內國的法律而被內國取締時,對該外國法人的財產的處理就不一定適用其屬人法了。
(4)遺產繼承的法律適用
遺產繼承的法律適用分別為兩類:一類為單一制,即不將遺產區分為動產和不動產,遺產繼承適用同一法律。在實行單一制的國家中,有的根本不考慮遺產繼承適用物之所在地法,而主張適用被繼承人的屬人法。另一類為區別制,即將遺產區分為動產和不動產,分別適用不同的法律。一般來說,實行區別制的國家主張,動產遺產的繼承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的屬人法,不動產遺產的繼承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

⑧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根據《物權法》第一章基本原則

第一條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第三條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第四條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五條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第六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第七條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第八條其他相關法律對物權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8)物之所在地法是物權關系中最普遍適用的法律它的適用范圍主要包括擴展閱讀:

物權行為的理論基石是:

(1)「交付是一種真正的契約」。它包含雙方當事人歸於移轉所有權的意思表示的合意,並以移轉物權的意思為移轉佔有或登記等行為,表現了鮮明的目的性,從而具備了契約的全部構成要件。

(2)物權行為的意思表示不同於債的意思表示。它的交付的合意,僅在於產生物權變動,使所有權發生移轉,體現物權人支配物和行使處分權利的意志。

(3)物權的變動,必須以移轉物在於交付或登記等方法進行公示。

(4)物權行為追求的法律效果為物權的變動,債權行為的法律效果為債權的變動。物權行為獨立於債權行為。正是基於以上闡述,薩維尼抽象概括出物權行為的理論,亦稱「抽象物權契約理論」。

⑨ 物適用物之所在地法中連接點的合理性

物之所在地法就是來物權關系客體物自所在地的法律,物之所在地法是各國用來解決物權關系法律沖突的一項基本原則,主要適用於:區分動產與不動產,決定物權客體的范圍,決定物權的各類和內容,決定物權的取得,轉移,變更,和消滅的方式及條件。決定物權的保護方法。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一般認為只包括主體、客體和內容,在物適用物之所在地法這一沖突規則中,只是與客體有關,而絕非客體本身;如「行為地」則可能既與主體有關,亦可能與產生或形成某種法律關系的事實發生地有關。其中的連接點正確地導向了從法律體繫到客觀依據,承擔了類似「橋梁」的作用。物權關系的爭議,經過連接點的導向,與物之所在地法相連接,使得物權關系的裁判結果更加公正合理。

⑩ 簡述「物之所在地法」原則適用的例外。

物之所在地法適用的例外
雖然物之所在地法原則在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上運用非常廣泛,便由於某些物的特殊性或處於某種特殊狀態之中,使某些物權關系適用物之所在地法成為不可能或不合理,歸結起來,物之所在地不適用的例外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運送中的物品之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運送中的物品處於經常變換所在地的狀態之中,難以確定到底以哪一所在地法來調整有關物權關系。即使能夠確定,把偶然與物品發生聯系的國家的法律作為支配該物品命運的准據法,也未必合理。而且,運送中的物品有時處於公海或公空,這些地方不受任何國家的法律管轄,並不存在有關物權的法律制度。因此,運送中物品的物權關系不便適用物之所在地法。在實踐中,運送中的物品的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主要有如下解決辦法:
1.適用送達地法。
2.適用發運地法。
3.適用所有人的本國法。
此外,在理論上,還有學者主張適用交易時物品實際所在地法或轉讓契約的准據法。 不過,運送中的物品並不是絕對不能適用物之所在地法的,在有些情況下,如運送中物品的所有人的債權人申請扣押了運送中的物品,結果運送暫時停止,或運送中的物品因其他原因長期滯留於某地,該物品的買賣和抵押可以適用該物品的現實所在地法。
(2)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之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由於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處於運動之中,難以確定其所在地,加上它們有時處於公海或公空,而這些地方無有關物權的法律制度存在,因此,有關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的物權關系適用物之所在地法是不恰當的。國際上,一般主張,有關船舶、飛行器等運輸工具的物權關系適用登記注冊地法,或者其國旗法或標志國法。
(3)外國法人終止或解散時有關物權關系的法律適用 外國法人在自行終止或被其所屬國解散時,其財產的清理和清理後的歸屬問題不應適用物之所在地法,而應依其屬人法解決。不過,外國法人在內國境內因違反內國的法律而被內國取締時,對該外國法人的財產的處理就不一定適用其屬人法了。
(4)遺產繼承的法律適用 遺產繼承的法律適用分別為兩類:一類為單一制,即不將遺產區分為動產和不動產,遺產繼承適用同一法律。在實行單一制的國家中,有的根本不考慮遺產繼承適用物之所在地法,而主張適用被繼承人的屬人法。另一類為區別制,即將遺產區分為動產和不動產,分別適用不同的法律。一般來說,實行區別制的國家主張,動產遺產的繼承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的屬人法,不動產遺產的繼承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

閱讀全文

與物之所在地法是物權關系中最普遍適用的法律它的適用范圍主要包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