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物權的案例
1、乙公司已經完成了交付,裝載機所有權已經轉移,屬於物權法26條規定的內「指示交付」容情形,即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2、甲與丁的轉售合同(應為買賣合同,因為簽定合同時甲已經是所有權人)有效。10月25日裝載機被扣押時,根據破產法的規定,裝載機不屬於丙公司的財產,不在查封扣押范圍,甲作為所有權人享有取回權。
② 物權法案例分析
你好!!第一問,不正確,質押合同雖然是要式合同,但因為已經交付質物了,因此可以消除形式上的瑕疵(參加物權法210條第一款,合同法第36條)!!
第二問,公開市場沒有交代清楚,因為是盜竊物比較復雜(現假定為有資格的經營者)!牛滅失的風險雖然由戊承擔,但不是因為善意取得,因為根據新物權法規定,我國對盜竊物不適用善意取得(雖然盜竊物合法取得情況下所有權人有權追回,但也要給付取得人支付的相應費用,這並不是善意取得,而是出於對取得合法佔有之人的一種補償制度),而本案之前的情況是,質權有效,因此乙取得質權,雖然丙和乙的買賣合同成立,但由於沒有實際交付,因此該買賣合同成立但不生效!出質人承擔意外滅失的風險,但被丁盜走後屬於惡意非法佔有,因此此時風險轉移到了丁,所有權人和質權人都有權要求丁承擔賠償責任(現實中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總結,第二問風險雖由合法取得人戊承擔,但甲,乙的損失有權請求丙承擔!!!
第三問,理由同上,牛的所有權仍然是甲(戊是支付了相應費用的合法佔有人,並不是善意取得人)!!!
第四問,在上面我也已經說明了,又沒付款也沒交貨,乙丙沒有完成交付(質權可以善意取得,如完成交付,丙就善意取得!但本案動產並未實際交付)!
③ 物權案例
因為遺失物不屬於善意取得,所以此時的乙並不是善意取得,故乙需將羊返還給丙,此時乙的損失應由甲來承擔,選D
④ 有關物權方面的案例分析
1 這屬於相鄰關系糾紛.
2 乙要求甲拆除封堵的木門是合理的.
3 甲要求乙拆除陽台的要求合理
4乙要求甲拆除陽台的要求合理
依據: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相鄰關系糾紛,應當本著,方便生活,有利生產的原則.
⑤ 債權和物權的案例
一:丙可以向乙請求交付A物。因此時甲和丙達成合意 可以約定交付方式為版指示交付權 甲將對乙的物上返還請求權讓與了丙。二:甲可以向丁請求返還原物 因為物權的追及效力 丙不能請求丁返還原物 因為債權是相對的 丙對甲的債權不能指向丁三:乙的主張沒有道理。債權轉讓已經通知了乙。對乙已經發生了效力。 乙只能向丙清償債務,乙已經對甲的清償構成不當得利。四:首先我們討論存摺持有人甲和丙之間的法律關系 丙竊取存摺民法意義上侵犯了甲的物權 刑法上也構成盜竊罪,盜取信用卡等又提取進款的仍然按盜竊罪論處。 甲和乙銀行之間,乙構成違約,因為乙銀行有為甲保存存款不得給其他人兌付的義務。甲和乙發生債的關系。 乙和丙之間:構成不當得利。因為沒有法律上的原因。五:三個合同都有效,因為債權和物權是有獨立性的。三個債權(合同)是可以共存的,如果是普通標的物,那麼履行誰的合同由甲決定,因民法意思自治的原則。 商品房買賣另論。甲就不履行的另外倆個合同構成違約,要承擔違約責任。
⑥ 物權法案例
個人看法哈。
1、不存在質押關系。理由:開始甲將車質押給乙,成立質押。但後來內其將車要回,乙容並未反對。視為合同變更,變成為抵押關系。
2、存在質押關系。因甲將車質押給丙,借款5000元。車已經交付丙,質押合同成立且生效。
3、丙的。理由如上。
不一定對哈。你當作參考吧。
⑦ 一個包括物權法所有內容的案例,謝謝!
16歲的甲捕獲海來龜後,經源其父允許,在寺廟前出售。乙購龜,在龜背上刻上其姓名,依地方習俗放生於海,為15歲的丙所捕獲。乙向丙請求返還,有無理由?
答案:乙不得向丙返還,因丙基於先佔取得該海龜的所有權。雖然先佔是事實行為還是法律行為有爭論,但通說認為先佔為事實行為,不以行為能力為必要要件。
改編自《民法物權》(第二版),第188頁,王澤鑒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10年11月第2版,2012年3月第2次印刷。
⑧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案例解讀本的內容簡介
這套書具有如抄下特點:
(1)針對性襲。根據相關法律條文所規范的法律行為,選擇與此相關的案例,進行解說。
(2)通俗性。本書所選案例,緊扣條文的內容,對案例的解析,其語言力求通俗易懂,便於理解。
(3)延展性。為便於讀者對法律法規之間的連續性有所了解,在條文後邊還附有關聯法規的目錄或者條文,讀者可以方便地查閱和運用。
⑨ 誰有物權法的經典案例多多益善!!!拜託了各位 謝謝
李某與陳某是一對年輕夫妻,想要買一套房子。這 時正好某房產商推出一個樓盤,其中推介,如具有教師 資格證書,可獲得九五折優惠。因為陳某的母親王某是 教師,於是他們拿了王某的教師證以王某的名義購得了 一套房子,並在房地產證上以王某的名義登記。後來李 某與陳某鬧離婚,要分割財產。這時岳母王某出來主張 房子是她的,並有房地產證書為證。於是李某拿出購房 時銀行付款的單證,以及多年來居住該房子的事實主張 該房子實際上是屬於李某的。設:如果在訴訟期間,王 某將房子賣給袁某,並辦理了房產登記手續,該房子的 所有權該歸誰?李某有什麼辦法去防範呢? 若以《物權法》為依據,不動產所有權的物權行為以登記為轉移要件,因此經過合法登記的不動產所有權歸「記載於登記簿」(法定)的所有人所有。因此王某是合法的權利人。如果陳某和李某或房產公司主張原來的購房合同無效並確實經仲裁或訴訟確認合同無效,這時如果能確實證明王某並無購房意思表示也未出錢購買,可以認定該房產為陳某和王某所有。 在訴訟未結束前,該房產是有爭議的財產,但並未涉及「無權處分」的問題,因為在表面上,王某仍舊是合法的房屋所有權人,因此其轉讓行為不違反法律法規,袁某合法取得房屋所有權。袁某不存在「善意」「惡意」之分,因為袁某就算是盡到了善良注意義務,房產證上載明的所有權人仍舊是王某,袁某無義務去了解房產的具體出資人是何人,因此袁某隻要是以合理價格購買的,而且辦理了登記手續,他就可以取得房屋的產權。 所謂的「防範方法」,如果擔心房屋受到轉讓或者損毀,訴前和訴中利害關系人可請求法院對該房產予以財產保全。在交納與房產價值相適應的擔保後,法院可以對該房產查封,避免無謂的物權變動 原告:甲(承租人) 被告:某供銷合作社 第三人:乙 (一)案情 原告、被告訟爭房屋坐落在秦嶼鎮康湖街279號。該房屋為木質結構,前後樓上樓下各2間,中間隔一天井。該房屋原屬第三人祖輩所有。1956年公私合營時第三人將該房前截店屋分為上、下兩間,後折價入股歸被告所有,後截上、下兩間仍屬第三人所有。出入均由前截店屋右側通行。天井、走廊、樓梯為雙方共有。 1985年5月31日,該店屋上、下兩間由原告承租使用至今。2003年7月10日,被告將該店屋上、下兩間出賣給第三人,雙方引起糾紛。原告於2008 年10月24日訴至福鼎縣人民法院,請求確認雙方房屋買賣關系無效,保護其房屋優先購買權。 (二)對本案的不同觀點 某縣人民法院認為:訟爭屋為原告承租,但該店屋與後截天井、走廊、樓梯及第三人的房屋連成一體。該店屋系屬康湖街279號房屋整體結構中的一部分,且該房屋天井、走廊、樓梯為被告與第三人共有,同時該店屋右側系第三人出入的必經之路,第三人對該店屋享有優先購買權,其與被告簽訂的店屋買賣關系有效,原告基於租賃關系的優先權不能對抗第三人的優先購買權。原告所訴無理,不予支持。 某地區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店屋與第三人房屋雖然連為一體,但雙方產權界限明確,第三人對被上訴人前截店屋沒有共有權。現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出賣該店屋,第三人沒有優先購買權,其與被上訴人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無效。上訴人系該店屋承租戶,依法享有優先購買權。現其主張優先購買該屋應予支持。 請結合物權法及相關法律規定,分析本案存在的法律關系及法律適用,並說明理由,分析一下對於共有人的優先購買權及承租人優先購買權、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分別應如何保護。 本人同意某縣人民法院的觀點。理由是:1、承租是債權而共有是物權,不多說物權優於債權;顯然《民法通則》第78條規定優先權優於債權優先權。2、從物的整體性上考慮乙購買後更有利於發揮物的有用性,若甲購買在實際生活中很可能與乙因通道發生沖突,從相鄰關系的本質出發賣給乙比甲更好。3、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更適合樓房,對此案不太實用。4、民法的精髓是合理、具體解決現實問題而不是生搬硬套法條,根據本案、縣人民法院的觀點更具合法、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