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中國知識產權逆差

中國知識產權逆差

發布時間:2021-10-01 19:02:35

知識產權爭端對中美貿易的影響

1、積累經驗
此次WTO第一案是中國加入WTO以來,面臨的關於知識產權爭端的首例案件回,在此之前我國的經驗比較答欠缺,而通過此次的應訴和不斷的磋商,使得我國積累了爭端解決的經驗,從而為更好的應對以後的案件打下了基礎,尤其是解決在多邊框架機制下知識產權爭端問題。
2、 促進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發展和完善
此次的WTO第一案告訴我們,建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知識產權保護的環境,能夠促進企業創新,充分發揮知識的作用,因此知識產權的保護對促進我國科技的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尤為重要。此次案件以後,我國進一步完善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了知識產權制度的發展和完善。
3、降低了中美貿易逆差
中美貿易逆差較大,一直以來都是中美貿易摩擦產生的根本原因,美國為減少貿易逆差,改善貿易條件,要求中國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從而發揮美國在國際貿易的競爭優勢。WTO第一案中關於中國假冒商標和盜版案件,支持了美國的訴求請求,中國的盜版行為由於此類案件有所減少,在一定程度上給中美之間的貿易產生了影響,減少中國的出口,降低了中美貿易逆差。

㈡ 中國進出口是順差還是逆差

  1. 出口大於進口是順差,反之是逆差。從外貿寶海關數據系統中就可以看出,是順差。

  2. 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

  3. 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夥伴國的摩擦。例如,美、日兩國雙邊關系市場發生波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於巨額順差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餘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4. 貿易順差越多並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本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

  5. 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給人民幣帶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也給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以口實,認為巨額順差反映的是人民幣被低估。這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為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難度。

  6. 比較簡單的對策就是拉動國內消費。研究一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主要藉助於政府定期公布的對外貿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較系統地載有表明出口和進口的數字統計,大體可反映一國在特定時期內對外貿易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一國對外貿易按出口大於、小於或等於進口等情況,分別構成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貿易逆差( 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或貿易平衡( Balance of Trade ),貿易順差以正數表示,貿易逆差以負數表示。

㈢ 為什麼強調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識產權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經濟利益上。

知識產權是知識經濟的一個重要內特徵。當前容,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並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一起,構成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三大支柱。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技術貿易蓬勃發展,知識產權貿易轉讓額大幅度上升,其增長速度遠遠高於有形商品貿易,而且在有形商品貿易中涉及專利、商標、商業秘密、著作權等的日益增加。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統計資料,各國之間通過以專利技術為主的許可貿易方式成交的貿易額,1965年為20億美元,1975年為110億美元,1985年為500億美元,到1995年,進一步增加到2500億美元。技術貿易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同期一般商品貿易的增長速度。在一些國家的對外貿易中,專利等知識產權貿易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以美國為例,20世紀50年代,其出口商品對知識產權的依賴度僅為10%,90年代這一數字迅速上升到50%,現在已經達到65%。1999年,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為2676億美元,但其知識產權貿易不僅有250億美元的順差,而且出口額還超過了飛機等傳統出口產品,達到了370億美元。

㈣ 中美貿易逆差是什麼

中美經貿關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關系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經常左右著中美關系的大局,主要涵蓋投資、貿易、匯率、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

貿易逆差亦稱「貿易入超」。各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進口額大於出口額的現象。一般表明一國的對外貿易處於較為不利的地位。

貿易逆差反映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也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2011年一季度,中國六年來首現季度貿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凈出口為正值時,稱為貿易黑字、貿易順差、貿易盈餘或出超。凈出口為負值時,稱為貿易赤字、貿易逆差或入超。

(4)中國知識產權逆差擴展閱讀

成因分析

美國貿易逆差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美國國會貿易赤字調查委員會於2000年11月發表了一個關於貿易逆差成因的調查報告。在他們看來,其成因主要在於美國與其它國家不平等的貿易關系,諸如:其他國家非關稅壁壘;外國商品對美國的傾銷;外國政府對本國公司的補貼。

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主席費爾德斯坦(Feldstein,1993)強調財政赤字對美國貿易逆差的決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孿生赤字假說」:在巨額財政赤字背景下,貨幣當局為了防止通貨膨脹,不會為財政赤字融資,因此財政赤字會導致利率升高、外資流入、美元升值,從而產生了貿易逆差。

這一觀點在20世紀80年代很有說服力,小布希上台以來,美國財政赤字又與貿易赤字一樣逐年擴大,2003財年達3750億美元,2004年又猛增至4150億美元,而2005年預計將達到5210億美元的最高記錄。

但是,這難以完全解釋美國巨額逆差,因為1989—1992年財政赤字在大幅度擴大,但貿易赤字卻在縮小;1993-2000年財政赤字逐年縮小,1998年開始出現「扭虧為盈」,2000年更是出現2370億美元的高額盈餘,但貿易赤字卻在逐年擴大。亦不能完全解釋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巨額逆差。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貿易逆差

人民網-中美貿易逆差從何而來

㈤ 中國的經濟侵略如何威脅美國和世界的技術與知識產權

6月19日,美國白宮貿易和製造業政策辦公室發布了題為「中國的經濟侵略如何威脅美國和世界的技術與知識產權」的報告,將中國工業現代化、全球價值鏈升級和經濟增長誣稱為「經濟侵略」,指責中國「不僅威脅美國經濟,還威脅整個世界經濟」。報告罔顧中國在市場開放和法治建設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罔顧各國投資者在中國市場投資興業獲得的巨大收益,罔顧政府必要監管這一世界通行做法。在缺乏事實支撐和有效論證情況下,報告主觀臆斷,先入為主,對經濟領域的相關問題強行注入政治考量,大量使用「經濟脅迫」、「盜竊」、「掠奪」、「經濟侵略」等對立性語言,通篇充滿了零和博弈和強權霸道的冷戰思維。這是一份不客觀、不專業、不可信的報告。比如,報告所提6項所謂中國「經濟侵略戰略」,要麼寥寥數語一筆帶過,要麼漏洞百出,根本站不住腳。報告所謂「廣泛和侵略性的監管」指的都是市場經濟中一國對市場准入和監管的正常做法,將這些偷換成強制技術轉讓概念,嚴重缺乏專業精神。報告存在典型的循環論證,不乏「似乎」、「可能」等猜測性語言,毫無准確性和嚴肅性可言。中國人民歷來愛好和平,以真誠願望和實際行動追求和平與發展,謀求民族復興。翻開歷史,尤其是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無論從任何方面講,「侵略」這個詞都絕不應、也絕不會扣到中國頭上。反觀美國,一段時間以來,華盛頓為追求「美國優先」,以貿易逆差、國家安全為幌子,無視相關國際規則和全球共識,破壞契約精神,肆意利用國內法,頻繁使用關稅手段侵犯他國利益,破壞全球產業鏈,讓美國獨占更多利益。 2018年1月,美國以保護國內產業為由,通過201調查決定對進口光伏和大型洗衣機採取保障措施,加征關稅;3月,以國家安全為名,通過232調查決定對鋼、鋁產品加征關稅,並於5月決定啟動對汽車及零部件232調查;同樣在3月,美發布301調查報告,提出對中國500億美元進口產品加征關稅,並以中國反制為由變本加厲,威脅追加對中國2000億美元進口產品加征關稅的「罰單」。以232調查為例,繼中國之後,印度、歐盟、加拿大、墨西哥、挪威、俄羅斯等世貿成員先後將美232調查起訴至世貿組織,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權益、伸張正義。 事實無可辯駁地表明,美國已成為國際規則的最大破壞者,也是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主要挑戰者。「只有那些習慣於威脅他人的人,才會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威脅。」美國白宮貿易和製造業政策辦公室的這份報告,充斥著保護主義和冷戰思維。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和平合作、開放融通、變革創新的潮流滾滾向前,美方報告與歷史前進的邏輯相反,與時代發展的潮流相悖。歷史將會證明,鼓吹「經濟侵略」充斥冷戰思維,不得人心,根本行不通。

㈥ 中美貿易逆差的主要情況

一.中美貿易逆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中美貿易逆差不過是整個美國貿易逆差的一個派生物。其根源是美國國內的總需求大於總供應,寅吃卯糧的結果。美國總需求大於總供應大體上從60年代下半期開始,此後愈演愈烈,自1966年到2002年的37年中,35年有虧空,而且越來越大。貿易逆差是為彌補需求缺口而發生的。因此,它是美國宏觀經濟失衡問題,不是雙邊貿易問題。 如果說,美國因為對華貿易逆差太大而停止從中國進口,其結果將不是削減美國貿易逆差,而是增加從其他國家的進口,而繼續保留逆差。這樣做的代價則是增加進口成本,加大美國消費者和製造商的負擔,原因是中國的出口商品物美價廉,最有競爭力。美國要真想消滅貿易逆差,必須努力使本國總供應與總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最有效的辦法是增加私人儲蓄和政府財政結余,同時通過技術創新和強化經營管理解決美國某些產業競爭力下降的問題。做不到這些,就難以縮小逆差,更談不上消滅逆差。 就中美雙邊貿易而言,中國同美國之間互補多於競爭。中國的比較優勢是勞動力成本低廉,因此同美國之間形成兩種國際分工,一個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同技術、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分工;另一個是在高技術領域技術密集和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同勞動密集附加值低的低端產品之間的分工。這種分工雖然使美方有逆差,但有利於美國擺脫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約束,實行產業結構升級。有利於提高美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特別有利於美國的消費者,所以其性質是互補的、雙贏的。越來越多的跡象說明,許多大跨國公司都看中了中國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把中國當做加工基地而擴大對美國出口,使中美貿易逆差加速上升。 出現逆差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其一,受國內總需求擴張的拉動,我國對國際市場上資源、能源等初級性產品需求迅速增加。這延續了2003年進口迅猛增長的勢頭,去年以來進口增速一直高於出口增速,只是由於出口量大大高於進口量,所以去年沒有出現貿易逆差(去年我國全年貿易順差為255.3億美元,平均每月為21.275億美元)。 今年前兩月逆差主要源於四大類商品進口大幅增長:一是原油、鐵礦砂等初級產品和鋼鐵、有色金屬等基礎原材料產品,二是化工類產品,三是加工貿易出口帶動的中間投入品(進口料件)進口,四是我國產業升級所需設備進口。 其二,進口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使進口貿易額劇增。我國在很多產品種類的國際市場上屬於「大買家」,由於我國進口量大增,導致國際市場價格大漲。例如,今年1月份鐵礦石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超過1倍,雖然我國進口量只增長了36.8%,進口額卻大幅增長。 不過,如果未來進口價格過高也會抑制需求,各經濟主體對供求具有自我調整的能力,價格就會自主回調,貿易關系也將回復正常。 二. 對中國的主要影響及利弊分析: 目前的貿易逆差不是由於出口下降,而是由於進口高速增長。由於國內總需求迅猛擴張,導致初級產品和資源性產品進口劇增。在經濟增長主要矛盾從總需求不足轉向受供給制約時,貿易逆差並不會影響經濟增長,反而有利於實現我國經濟增長目標。 由於2004年我國平均關稅水平只下降1%,對經濟和相關產業的影響很小。只要宏觀調控得當,即使出現逆差,對我國國際收支影響也不會太大,也不會影響經濟增長。不過,雖然勞動密集型產品國際競爭力較強,但因其價格低廉也更容易成為進口國反傾銷的對象。因此,出口企業要對不斷增長的貿易磨擦保持高度警惕,應提前採取措施防止貿易磨擦制約出口增長。 中美貿易逆差從根本上說是美方的問題,中國對美出口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在中國生產的美國公司,但不是說在中國方面沒有通過改善進出口結構加以緩解的餘地。目前中美貿易不平衡表現在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小於美國從中國的進口。按照美方的統計大約是6:1,按照中方的統計大約是3:1。這同目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對進口需求激增的現實是不相稱的。對此中美雙方需要就解決這個問題做出各自努力。 對美方說,關鍵是改變對出口高技術產品的限制。因為國際貿易的根本原則是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美方的比較優勢是產品技術含量高,如果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借口,對不屬於國家安全范圍的高技術出口也橫加干預,就使美國的比較優勢難以發揮,這不符合美國公司的利益,也不利於美國的進出口平衡。 從中國方面說,必須把中國大量進口需求的信息使美國商界充分了解,以提高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口的興趣和信心。中國采購團近期赴美,盯住四大目標,電訊、航空、航天、電子等高新技術產品。 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中國已經表明現階段維持穩定的必要性,以及對中國、美國和世界都有利的道理。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力的增強,對外貿易的擴大和外國投資的大量湧入,人民幣成為強勢貨幣勢不可擋,在經濟規律的作用下,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必將日益增強。在此情況下如何調整匯率形成機制,如何在穩定匯率的前提下緩解升值壓力也是需要解決的課題。中國政府對出口退稅進行結構性的調整就是這種努力的一部分,今後在這方面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中國企業應擯棄低價策略重視行業組織應對貿易爭端 鑒於美國解決國內供求平衡問題並非易事,大量增加對中國出口也非一日之功。可以預計,中美貿易逆差仍將是上升趨勢。因此貿易摩擦近期也不可能有大的緩解。美國企業要求政府實行對進口激增的安全保障條款,對中國企業實行反傾銷法,在知識產權問題上發難等事端預期將會增加,中國企業對此應當有充分的應對准備。 為此中國企業必須加強對美國市場的了解,苦練內功,在提高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上下工夫。避免單純追求數量,採用低價取勝的做法。 在應對美國反傾銷訴訟上,要熟悉中國加入WTO同各國的協議,在這些協議中本來並沒有關於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的界定,只是要求在發生訴訟時界定個別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為此中國企業應當積極應訴,用事實說話,爭取司法部門的有利裁決。 同時中國企業應當通過行業組織加強相互間的協調,防止相互間為爭奪國外市場而進行惡性競爭。維護知識產權是在貿易和投資中有關各方必須履行的義務,中

㈦ 為什麼商務部說在中歐貿易上中國從未刻意追求貿易順差

4月13日,
針對有言論將中歐貿易失衡原因歸結為中國高關稅、非關稅壁壘、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表示,中歐貿易總體上利益平衡,並未失衡,中國也從未刻意追求貿易順差。

「中國始終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實施積極進口政策,從未刻意追求貿易順差。」孫繼文說,中歐雙邊貿易現狀是雙方企業在平等互利基礎上,按市場原則開展貿易合作的結果。我們願與歐洲國家一道共同努力,繼續發展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關系,不斷優化貿易結構,繼續推動雙邊貿易持續健康發展。

㈧ 中美就知識產權問題如何達到共贏

政治訪問,經濟先行!!
因為
北京時間4月18號凌晨,在西雅圖的一家飯店裡,舉行了一場簽約儀式。簽約的主角一位是中國聯想電腦集團的董事長楊元慶,一位是美國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簽約儀式上,聯想宣布本年度將購買總價值多達12億美元的微軟軟體產品。剛剛從美國回來的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陳紹鵬告訴記者,事實上,雙方的合作早在去年11月就開始了,此次與微軟簽約,可以說是雙方合作的進一步延伸。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大中國區總裁陳紹鵬:「去年七八月份,我們董事局主席楊元慶先生在美國西雅圖同蓋茨先生和鮑爾默先生進行會面。談完之後得到他們極大的一個支持,之後我們簽了一個約,去年的十一月份,我們聯想在中國市場發布了一個叫《聯想電腦全面預裝正版增值軟體計劃》,就開始在聯想生產線上全線預裝正版增值軟體。預裝之後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客戶和行業內專家高度的認可,到現在為止預裝比例有一個極大的提升,從不到10%提升到70%以上。」

陳紹鵬說,這次簽約的一個重要意義在於,通過談判,微軟降低了視窗系統的價格。這對中國用戶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大中國區總裁陳紹鵬:「我覺得通過微軟和聯想共同讓利,應該比原來便宜了有一半。我們相信任何一個消費者看到我們帶正版軟體的系統的價格都覺得很驚喜。只加了一點點錢就可以拿到一個正版的產品和服務。」

聯想和微軟簽署的這筆12億元大單,是我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知識產權使用合同。陳紹鵬告訴記者,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在這次簽約儀式上,對聯想重視正版軟體和知識產權的戰略給予了高度贊賞。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大中國區總裁陳紹鵬:「他也高度贊譽聯想在尊重知識產權,在帶動行業營造創新的環境方面是領先者,起到了非常大的帶頭作用,他說他非常地欽佩,也非常地尊重聯想。」

據了解,此前我國另外三家電腦廠商,方正集團、清華同方、TCL也分別和微軟簽訂了2.5億美元、1.2億美元,以及6000萬美元的整版視窗系統合作協議。

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出席聯想與微軟的簽約儀式時也強調,中國政府將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加大對正版軟體的保護,國家已經要求在中國境內生產的計算機,出廠時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體,進口計算機在中國國內市場銷售前也必須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體。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姚文萍跟隨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訪問美國剛剛歸來,她告訴記者,中國非常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但是許多美國企業並不了解中國的情況,所以他們這次在美國訪問期間,通過發放宣傳冊等形式,向美國企業介紹了中國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政策。

機電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姚文萍:「比如說這次我們帶去了一個叫知識產權保護的行動綱領。這樣把我們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政策,我們現在的做法,和我們對中國企業和老百姓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一些共識,說得比較清楚。結果到那兒以後,被美國的企業搶了一空,沒有了。走到第二站就不夠了,這些小冊子呢,就是說他們對中國的這種舉動,感到很吃驚。說中國如果沒有這種宣傳,會認為中國所有的產品都是侵權的,像那個軟體你們全是盜版的,我們這個行動綱領從政策上、從水平上,從我們目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狀況上說得非常清楚。」

主持人:中國政府和企業以實際行動,向美國企業證明了我國在經貿往來中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和保護,而中國龐大的市場,也給美國企業帶來了巨額定單和利潤,微軟在給聯想的定單中降價價格,就說明了中美雙方完全能夠實現共贏。

在西雅圖,還有一家大企業多年來一直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這就是全球著名的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照片上的就是波音公司的廠房,波音公司每年都有大量為中國製造的飛機從這里飛向藍天。

作為全球最大的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見證了中美經貿關系發展的歷程。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後,中國就開始從波音公司購買飛機。從1973年向中國交付了第一架波音703飛機以來,截至目前,波音公司已經向中國交付了500多架飛機。目前中國航空市場上共有將近900架飛機,波音飛機約佔60%。

今年4月12號,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訪美期間,中國又和波音公司簽定了一筆80架飛機的合同。

波音中國公司副總裁劉江:「中國的市場是波音在美國之外最大的一個市場。中國去年一下子購買了120架飛機,那麼算起來差不多是波音年產量12%的比例。今年我們預計可能中國還要購買和去年差不多數量的飛機。對於波音公司來講,從我們的產量,從我們的技術生產能量來講,我們需要把產能提高來配合這么大的飛機交付量。」

劉江告訴記者,根據波音公司的預計,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2600多架新飛機,總價值將超過2130億美元。這意味著未來20年中國都將是波音公司最大的潛在客戶。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姚文萍告訴記者,波音飛機只是這一次我國在美國采購項目中的一項,除了飛機,我國這次還從美國購買了大量通訊產品和汽車,光是機電產品合同就超過了140億美元。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的副會長姚文萍:「那麼這140億全都是我們需要的技術、設備和軟體。 第一個有我們進口軟體,有我們進口的電子元器件,有我們進口的電站技術和設備,有我們進口的一些用於生產和調整產業結構,一些關鍵的測試設備、生產設備,一些技術性能比較高的一些零部件,一些產品。大體上都是我們極需要的,或者在其他市場所買不到的。」

據姚文萍介紹,這次中國代表團還和美國田納西州7家棉花生產商簽署了3億美元的棉花進口協議。而由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率領的由111家中國企業組成的經貿代表團,這次走訪了美國13個州並開展了各種形式的貿易活動,在美國當地颳起了「中國旋風」。

國際商報高級顧問何偉文:「當然對於兩國經貿關系來講,中國一下子從美國進口這么多,對平衡兩國的貿易,對於幫助美國產品和企業進入中國這當然是很好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們采購也不是說為美國利益,也為中國的利益。這里邊很多都是有一些機電儀的設備,這些設備對於提高咱們的技術水平,提高咱們產品競爭也是很需要的。」

據了解,中國貿促會這次也和美方代表簽署了《關於加強促進美國企業對華出口合作的聯合聲明》,貿促會國際聯絡部副部長趙振格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貿促會將通過舉辦展會等形式促進中美企業之間的交流。

貿促會國際聯絡部副部長趙振格:「中美雙邊貿易發展非常快,但雙邊貿易不平衡也成為中美兩國經貿關系之間的熱點問題。尤其在美國國內也引起了一些壓力。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和美國商務部探討如何就這個問題研究,幫助美國企業擴大對中國的出口。我們的項目是《中美國際合作夥伴網路項目》可以說推動美國企業以最低的成本來了解中國市場,來進入中國市場。同時也幫助中國企業節省成本,足不出戶就可以與美國企業進行洽談。意義來講,一方面緩解中美政府貿易不平衡的這種壓力。另一方面為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

主持人:趙振格在電話里還告訴記者,他們在美國訪問期間,發現很多美國企業對開發中國市場特別感興趣,他們都希望能來中國尋找商業機會。看到這您可能會問了,我們為什麼要幫助美國企業把商品出口到中國來呢?這樣就能促進中美經貿關系的共贏發展了嗎?

2005年盡管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出現,但中國和美國的經貿往來卻依然在飛速增長。按照中國海關的統計,2005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為1629億美元,比5年前增長了200%還要多,而按照美國海關的統計,2005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為418億美元,比5年前也增長了150%還多。2000年,中國還只是美國第11大出口市場,但短短幾年時間,中國就已經上升成為美國第三大貿易夥伴。然而今年2月,美國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了2000億美元,美國一些國會議員認為逆差過大,要求中美雙方盡快尋找好的解決方法。那麼美中貿易逆差真的有這么大嗎?

國際商報高級顧問何偉文:「我覺得美國是兩種聲音,一種聲音就是認為逆差是很大的問題,可能來自議員、工會。再一種覺得逆差不是什麼大的問題,有很多來自於美國的企業,特別是在中國投資的企業。按照中方統計,中國對美國的順差,91%是加工貿易造成的,如果把加工貿易這塊去掉,咱們對美國的順差只有103億。73%是外資企業造成的,把這部分去掉,咱們對美國的順差只有308億,也不算太大。那這些加工中間,這些外資投資的中間,實際上大頭錢,中國人沒有賺到,都是給外方賺去了。」

來自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05年年底,約有4萬多家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建廠,財富500強中在中國有投資的佔到了80%。不少美國企業都是通過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再把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來減少成本提高利潤。美國最大的1000家公司,去年利潤最高的耐克服裝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國際商報高級顧問何偉文:「為什麼服裝這么好,這是他們自己的分析,摩根斯坦德戰略分析師說,看看500強他們很多的業績,就可以發現跟中國關系有極大的關聯,舉一個服裝最突出的例子,LEVIS在中國開十幾家加工廠,去年利潤增加413%,這個數字是多少年不可達到的,所以去年中國對美國服裝出口拍賣方統計增加62個億美元,這12家銷售收入就多得50個億,所以大頭還是給人家拿去了。」

從中國獲得巨額利潤的不只是美國的服裝公司,很多美國家庭也從中美貿易中得到了實惠。以中國的皮鞋為例,一些中國品牌在美國只賣20美元一雙,按照世界銀行的推算,如果這些鞋不從中國購買,而改從拉丁美洲購買的話,美國消費者一年要多付出一千億美元。

國際商報高級顧問何偉文:「所以正像大學一位教授講的,表面上從貿易平衡數字看,好像好處在中國這一邊,但是從分析利益來講,好處還是在美國這一邊。那麼我們來看呢,我們且不來說哪個拿大頭,就是說至少雙方都有利益。」

不少專家指出,中國和美國市場具有互補性,一方面,美國從中國購買服裝鞋帽,另一方面,中國需要從美國購買飛機、軟體、汽車還有金融服務等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與此同時,雙方在一些產業鏈上的互補及合作也越來越多。波音中國公司副總裁劉江告訴記者,中國從美國購買飛機的同時,一些中國企業也是受益者,因為目前波音飛機中的很多零部件都是由中國企業生產的。

波音中國公司副總裁劉江:「這個飛機的尾翼和水平垂直翼,這個紅色的部分都是中國生產的部件,那麼現在更多了,後面整個一截都已經變紅了,更多的零部件在中國生產了。」

據劉江介紹,僅在去年六月份,波音公司就和中國航空集團下屬的多家公司簽署了總價值為6億多美元的零部件生產合同。現在全球有3900多架波音飛機上面都有中國製造的零部件。

波音中國公司副總裁劉江:「同時我們還在考慮在上海再設立一個飛機維修改裝的工廠,一個合資企業。 它將會和上海浦東機場、上海航空公司合資。希望在不遠的將來這個合資企業就會很快的開始。」

閱讀全文

與中國知識產權逆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