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際貿易專業畢業論文,急急急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國企業為了尋求新的資源和發展空間,適應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紛紛走向國際化道路,並積極開展跨國投資。自20世紀50、60年代走向國際市場以來,日本企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產品充斥了世界各個角落,其中許多企業成了著名的跨國公司。日本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其獨特的經營戰略。本文在對日本跨國公司經營戰略進行研究之後,分析了我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在借鑒日本跨國公司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我國企業如何「走出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日本跨國公司經營戰略「走出去」
目錄
摘要I
AbstractII
目錄III
前言1
1日本跨國公司發展歷程及其成就2
1.1日本跨國公司發展歷程2
1.1.1起步期——20世紀50~60年代2
1.1.2擴展期——20世紀70年代2
1.1.3成熟期——20世紀80年代至今2
1.2日本跨國公司的成就3
2日本跨國公司經營戰略分析4
2.1資源戰略分析4
2.1.1資源確保戰略4
2.1.2資源利用戰略4
2.1.3資源國際結合戰略4
2.2全球經營戰略分析5
2.2.1以美國和亞洲為戰略目標5
2.2.2經營資源國際化5
2.2.3海外公司當地化5
2.2.4研究開發國際化6
2.3市場戰略分析6
2.3.1市場調研6
2.3.2市場進入的多樣化7
2.3.3市場擴大化7
2.3.4設立區域統管公司7
3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8
3.1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現狀8
3.2我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9
3.2.1缺乏跨國經營意識9
3.2.2缺乏國際競爭力9
3.2.3跨國經營的管理能力和經驗不足10
3.2.4文化沖突10
3.2.5缺乏人才10
3.2.6企業品牌不足10
4日本跨國公司經營戰略對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啟示12
4.1樹立全球競爭理念12
4.2制定國際化戰略12
4.3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13
4.4加強市場調研13
4.5本土化經營13
4.6公益公關14
4.7重視企業人才的培養14
4.8創建國際化品牌14
結論16
致謝17
參考文獻18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日本跨國公司發展歷程及成就;
第二部分對日本跨國公司經營戰略進行分析,包括日本跨國公司的資源戰略、全球經營戰略及市場戰略,為我國企業跨國經營提供參考;
第三部分,對我國企業「走出去」問題進行研究與探討,分析了目前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第四部分,通過借鑒日本成功經驗對如何促進我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提出了一些建議
B. 100*2分——高分急求「中美貿易摩擦的理性分析」論文
相關範文:
分析中美貿易摩擦原因探求最佳解決途徑
[摘要]隨著中美貿易的發展。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多,已成為中美經濟關系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依據國家、市場和社會三個維度中的中美貿易互動關系,分析中美在雙邊貿易交往中存在的摩擦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探討最佳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貿易摩擦互動關系共同利益
根據中國海關快報統計,2006年全年,中美雙邊貿易額達2626.8億美元,同比增長24.2%。其中,中國對美出口2034.7億美元,同比增長24.9%;自美國進口592.1億美元,同比增長21.8%;貿易順差1442.6億美元,同比增長26.3%。美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歐盟),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從美國前三季度的統計數據看,中國是美國第三大貿易夥伴,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
一、中美貿易「三維」互動關系
國家、市場與社會三個維度上的中美經貿關系,主要體現在中美兩國政府、企業與社會利益集團之間的互動關繫上,這種關系不可避免地包含合作與沖突兩個方面:在一些問題上,合作大於沖突,在另外一些問題上,沖突大於合作。這些行為體的共同作用,構成了當今中美經貿關系的復雜格局。見表。
表國家——市場——社會的中美貿易互動關系
1.國家—市場層面的中美互動關系
政府幫助公司打開國外市場,建立貿易「壁壘」保護本國的產業,國家出台的國內法規又影響著公司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的表現。尤為明顯的是,國家與市場之間、政府與企業之間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上形成了一種結盟關系。比如,美國政府在幫助美國跨國公司打開海外市場方面是不遺餘力的,政府與公司兩方面合作之密切超過了任何一個國家。這與美國政府標榜的「經濟自由」「自由競爭」大相徑庭。從這個角度講,國家並沒有什麼獨立性可言,國家就是本國企業利益的代言人,這一觀念其實早已深嵌在美國的政治制度中。中國政府在對開拓海外市場的中國公司來說,同樣具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2.市場—社會層面的中美互動關系
市場與公司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它們是支撐經濟、消費與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公司的狀況關乎民生,關乎眾多就業者與投資者的利益,因此,社會力量往往要求政府幫助公司改善經濟與經營狀態。但是,在另一方面,公共利益集團又可能指責公司盲目追求利潤和少數股東的利益,而置社會責任於不顧。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跨國公司在全球經濟與生活中的作用顯著加強。但是,它們與公共利益之間的沖突也同樣大大增強。由於利益的差異,社會行為體又分化為不同的利益集團。公司利益結構的不同,特別是海外利益結構的不同,又導致利益集團之間的摩擦與對立。
3.國家—社會層面的中美互動關系
國傢具有雙重的職能。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國家的職能之一是作為階級利益的代表,國家的政策反映統治階級成主導集團的利益和意識形態,另一種職能則是維護社會的穩定發展。按照西方自由主義的看法,國家是公民選舉出來的代表多數人意志與利益的政治代理人,國家必須維護公平正義,維護國家的長遠利益。無論是知識產權協議,還是紡織品貿易協議、人民幣匯率問題,都體現了這種雙邊合作化解國內利益集團壓力的特性。正是這些復雜的互動關系,構成了中美貿易摩擦關系。
二、中美貿易摩擦的焦點問題
1.知識產權保護之爭
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涉及到美國的經濟壟斷地位。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知識產權具有公共產品的特性。它的擴散有利於全社會的進步,它的國際擴散自然會讓其他國家得益。而其他國家在科技上的進步,意味著美國在這領域的優勢削弱。因此美國當然十分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美國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之所以指責不斷,主要原因就在於美國在華利益涉及知識產權的份額日益加重。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美國是中國最大的知識產權引進地,中國對美國知識產權的保護程度直接影響到美方的利益。其次,版權產業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中具有重要地位。最後,美國批評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的目的是以知識產權為突破口,改善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問題,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美國在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所有中國市場的佔有份額。
2.市場准入問題
(1)中美鋼鐵貿易摩擦問題
美國是我國第三大鋼鐵出口目的地,僅次於第一位的韓國和第二位的歐盟。2007年上半年,雙方鋼鐵貿易摩擦升溫,美方已連續對我提起三件鋼鐵貿易摩擦訴訟案:鋼釘、標准鋼管和矩形薄壁鋼管,涉及我國數百企業,金額上億美元。中國鋼材生產基於滿足國內需要,出口是對全球鋼材市場的有益補充,現在及將來都不會對全球的供需平衡造成威脅。中國鋼鐵對美出口增加,是因為美國粗鋼產量基本穩定在1億噸以下,不能滿足當地需求。而美國本地鋼鐵,因錯過兩次產業技術革新機會而缺乏市場競爭力。
(2)農產品轉基因問題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長期以來推進貿易自由化,在國內對農業進行補貼,促進農產品的出口,因此,對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中國,要求作出「入世」承諾,對美國農產品市場開放,並將此作為同意中國「入世」的交換條件之一。中國有關轉基因安全管理法律法規的出台,引起美國的強烈不滿,美國認為中國出台管理辦法是為了阻止其產品進口而專門制定的,為此表示堅決反對。從1998年開始,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出口開始逐年增加,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2002年對美農產品出口幾乎翻了一番達到16.3億美元
(見圖)。美國成為中國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市場。這引起美國農場主的不安。
(3)傾銷案問題
隨著中美雙邊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美國對中國輸美產品實施反傾銷也日益頻繁。美國對華日益增多,范圍不斷擴大的反傾銷案件也已構成了擴大兩國經貿關系的現實障礙。近幾年,美國對中國化工、五金及農副產品的進口採取反傾銷的行動有增無減。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美國不公正的對待中美貿易。我們知道,反傾銷訴訟是國際社會認可的關稅保護措施,但是美國的反傾銷法在應對中美貿易之時立法不公正。這主要體現在堅持認為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對中國實行差別待遇。這一做法不僅使中國企業在反傾銷應訴中處於不利地位,容易敗訴,而且促使國外企業增加對中國企業的反傾銷訴訟.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體制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經濟正在加速形成之中。
(4)高科技出口管制問題
放寬高科技出口管制是緩解並減少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捷徑。美國根據意識形態、經濟制定、與本國關系以及科技實力等因素,將世界上的國家分為Z組、Y組、W組、Q組、T組和V組7個級別,限制最嚴格的是Z組,即全面禁運。新中國成立之時,中國被美列入Y組。朝鮮戰爭爆發之後,升入Z組。1979年隨著中美外交關系的恢復以及蘇聯入侵阿富漢,美國政府開始放寬對華技術出口限制。1981年至1983年,中美關系一度出現挫折,致使中美貿易額連續兩年下降。1983年2月21日,里根政府出於政治和經濟的需要,為了改善中美關系和維護美國企業界的利益,決定在對華技術出口管制的國別分組上,把中國從P組升到V組,即同美國的非結盟友好國家列入同一大組。布希政府上台不久,「9·11」事件發生,國家安全超過了經濟安全,成為美國政府第一關注的問題。美國對經濟快速發展、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中國,也變得更加的警惕和多疑。
3.貿易失衡問題
中國加入WT0以後,對外貿易獲得快速增長,中美貿易關系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與此同時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在2006年達到創紀錄的1443億美元(美方統計數據為2326億美元)。中美經貿摩擦的領域正在由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領域和投資領域擴展,從勞動密集型產品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延伸,從傳統的農業、紡織汽車等向電子信息、通訊、飛機製造、生物等高科技產業領域升級,由傳統的輕工、化工等低附加值較低產品向機電等高附加值產品擴大,由企業投資個案向國家金融政策的調整、資本市場的開放、勞工權利和環境的保護、產業制度的重建等宏觀經濟體制層面。中美貿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一是統計原則不一致。美國按照原產國作為進口統計原則,中國內地的產品經由香港轉口到美國,算作中國的出口。二是美國對華政策影響。美國出於政治目的,一直堅持對華出口管制,限制高技術產品出口。三是跨國公司生產基地的轉移。由於生產成本的不斷上漲,美國的跨國公司以及對美國出口的他國公司紛紛將生產基地轉移到要素價格低廉的中國。四是中國企業競爭力的不斷增強。近20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推動了中國對外出口、投資、國際收支順差的擴大。
三、探求中美貿易摩擦最佳解決途徑
1.利用多邊機制解決貿易摩擦
解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國際貿易爭端我們應熟悉和適應及其他國際貿易規則,在實戰中積極利用世貿組織多邊機制維護自身權益,避免和應對各種可能的指控,並在貿易摩擦中處於有利位置,學會運用爭端解決機制。國人應當加快熟悉規則的步伐,特別是要熟練掌握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規則,為抑制貿易戰,打贏貿易戰做好准備。
2.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解決貿易摩擦
有效的反傾銷預警機制包括三個部分:市場預警,政策預警和政企溝通一個完善的預警機制,需要加強三個主體的作用一個是政府,政府有關部門要跟蹤一些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尤其是進口與出口激增,進口與出口價格急速變化的產品駐國外新聞記者也應具備極強的經濟意識,及時跟蹤和報導國外反傾銷或限制進口的動向性信息,特別是對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國的一切限制進口措施要進行詳細報道。二是建立對政府有影響力的全國性行業協會組織,以發揮其協調,談判和行業約束及服務的功能行業協會,積極主動地應對,指導、協調涉案國內企業參與應訴,力爭取得對我有利的結果。三是國內企業不但要學會規則解決國際貿易摩擦,更要學會如何避免摩擦。我國應借鑒國外成熟的貿易救濟機制,進一步完善我國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法規,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貿易救濟體系,健全應對貿易摩擦的快速反應機制
3.加快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減少貿易摩擦
我國目前被指控傾銷的產品大多是科技含量較低的產品,本身很容易被替代。事實證明,技術層次高,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不容易被反傾銷,從而減少與其他國家之間在技術貿易等方面的摩擦。因此,無論是為了獲得穩定的市場份額,還是提高經濟效益,企業都應從提高產品檔次,形成產品的個性化競爭優勢入手,打造產品國際品牌只有讓產品本身具有一種價值感,才能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忠誠度,這樣一方面避免了反傾銷,另一方面又形成穩定的顧客群從企業長期發展的趨勢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中國產品在世界消費市場的信譽,走品牌競爭的策略才是出路。為此,政府一方面要通過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鼓勵企業創新,並盡可能給企業更多途徑降低維權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引導企業創造條件到國外申請專利,這樣不僅可以在國外市場獲得創新所帶來的利潤,降低出口中知識產權問題帶來的風險,還可以應對來自其他國家同類產品的競爭。
參考文獻:
[1]林珏:涉外經貿關系[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2]王勇:中美經貿關系[M].中國市場出版社,2007
[3]張林張薦華: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M].科學出版社,2005
[4]黃曉玲:中國主要對外經濟貿易夥伴[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6]劉建明袁永友:中美知識產權爭端及對策[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7年(8)
[6]李卓盛楊懌:全球經濟失衡與中美經貿關系[J].經濟評論,2007(3)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C. 結合近年來中美貿易糾紛,談談為什麼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中美貿易糾紛大多是因為版權問題和專利問題引起的,所以我們國家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
D. 韓立余的代表性成果
《既往不咎—WTO爭端解決機制研究》(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美國外貿法》 (獨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國際貿易案件的審理》 (獨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GATT/WTO 案例及評析 (1948-1995)》 (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WTO 案例及評析 (1995-1999)》 (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WTO 案例及評析 (2000)》 (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WTO案例及評析 (2001)》 (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世界貿易組織法》(教材) (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世界貿易組織(WTO)案例分析》(教材) (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國際貿易法(3版)》(教材)(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國際貿易法(2版)》(教材)(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國際貿易法(1版)》(教材)(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國際貿易法案例分析》(教材)(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版
《國際經濟法原理與案例教程(法碩教材)》(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美國對外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保護》(主編),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年版
《攻克出口貿易中的九大法律障礙》(主編),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年版
《美國關稅法》(譯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美國1974年貿易法》(譯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WTO對人權的保護:追求貿易發展與人權保護的雙羸之道」,載《國際法研究》第3卷(2009)
「美國金融危機對WTO服務貿易談判的影響」, 載《國際貿易法論叢》第4卷(2009)
「WTO爭端解決規則的完善能走多遠」, 載《上海財經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年第5期,人大報告復印資料《國際法》2009年第3期)
「WTO爭端解決中的案例法方法」, 載《現代法學》,2008年第3期
「文化產品、版權保護與貿易規則」, 載《政法論壇》,2008年第3期
「從總幹事選舉看世界貿易組織的決策機制」, 載《法學家》,2008年第2期
「反壟斷法對產業政策的拾遺補缺的作用」, 載《法學家》,2008年第1期
「WTO爭端解決中的舉證責任」, 載《現代法學》,2007年第3期
「反壟斷法規范知識產權濫用的特點與局限」, 載《塈南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世界貿易組織制度中集體性與個體性的沖突與協調」,載莫世建、史曉麗主編《WTO與公平貿易:現時問題和中國的對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11月,第231-247頁。
「加拿大對華反補貼案評析」, 載《涉外稅務》2006年第5期/第6期
「世界貿易組織承諾減讓表解釋初探」, 載《法商研究》2006年第3期
「善意原則在WTO爭端解決中的適用」, 載《法學家》2005年第6期
「善用則利-探析世界貿易組織義務的彈性及應用」, 載《國際貿易》2005年4月號
「WTO規則及義務的性質」, 載《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2卷第4期(2005)
「限制競爭協議的違反性認定」, 載《國際經濟法學刊》年第12卷第1期(2005)
「歐盟合並控製法的根本變革」, 載《當代法學》2005年第2期
「歐盟反托拉斯法的現代化」, 載《法學家》2004年第5期
「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裁決的執行程序」, 載《國際經濟法學刊》第10卷(2004)
「內地與台灣地區入世條件比較」,載孫琬鍾、趙學清主編《入世後一國四席熱點法律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10月
「創建反壟斷制度的契機-對外資並購催生我國反壟斷法的思考」, 載《國際貿易》2004年第1期
「力求權利義務平衡-淺析《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中的幾個問題」, 載《國際貿易》2002年第11期
「切莫放棄應有權利-加入WTO後如何加強與完善國內產業保護制度」, 載《國際貿易》2002年第9期
「WTO規則的解釋」, 載《國際貿易問題》2000年第2期
「WTO規則下的企業權利」, 載《法學家》2001年第3期
「WTO規則的適用與中國國內立法」, 載《國際經濟法論叢第4卷》(2001)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的預期違約」, 載《法學家》1999年第6期
「中美之間最惠國待遇存在的問題」, 載《國際商報》1998年8月25日
「How Law Reform Enhances Trading on the Chinese Capital Market 「 (coauthored with Prof. Ansheng Dong), Uniform Law Review (UNIDROIT), 2005-1/2
E. 中美貿易戰會影響中美服務業嗎比如版權,著作權,設計版式的售賣
跨境服務應該沒有影響吧
F. 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的利益焦點
近來,對中國加入WTO可能帶來的影響眾說紛紜,沸沸揚揚。
有人認為,「加入世貿,國門洞開」,「世貿組織是布滿鮮花的陷阱」,「 金融業開放意味著資本項目開放」雲雲,似乎加入世貿就會大難臨頭。
另一些人則認為,加入世貿之日,就是中國完全建立市場經濟之時,盡可分 享全球貿易投資之益,頗有「加入世貿,黃金萬兩」之勢。
之所以存在這樣那樣的偏頗之見,與人們對世貿組織的性質不了解有關,與人們對我國加入世貿的具體談判內容不了解有關。加入世貿不會在一夜間帶來災 難,也不會在一夜間帶來繁榮。加入世貿後,中國市場不會全面立即開放,中國 經濟不會因此變成純自由的市場經濟,國內商品也不會出現價格與國際全面接軌、外國產品長驅直入的現象。
近幾年中國連續主動降低關稅,不僅是為了加入世貿,更重要的是中國自身改革開放和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需要。無論中國何時加入WTO,中國都會堅定地執行對外開放政策。中國企業應順應這種潮流,積極做好加入WTO的各種准備,特別是在思想觀念、組織效率、管理技能和人力資源等方面制定挑戰對策,提高競爭力,迎接新世紀的經濟全球化挑戰。
目前,世界貿易組織(WTO)貿易規則體系由三大部分組成
●多邊貨物貿易協議,包括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農產品協議、實施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的協議、紡織品與服裝協議、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與貿易相關的投資措施協議、裝運前檢驗協議、原產地規則協議、進口許可程序協議、反傾銷協議、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和保障措施協議等;
●各種附件規則,包括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關於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貿易政策審議機制,以及多邊貿易協定(包括民用航空器貿易協議、政府采購協議、國際奶製品協議和國際牛肉協議);
●WTO發展過程中達成的協議,如信息技術協議、基礎電信協議和金融服 務協議等。
目前,第二和三項規則正在各國貿易談判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如GATS已 經成為影響世界各國貿易環境和條件的重要規則,它的權利反映它將會在WTO 的全面保護下,與GATT的條款一樣地發揮作用。GATS的序言闡明了各成 員希望「在透明化和循序漸進的自由化推動貿易的共識上,建立服務貿易的多邊 原則框架和規則」。關於農產品協議
●中國承諾加入WTO後5年內農產品平均關稅下降到17%。(本文涉及的中國的有關承諾均為中美本次簽署雙邊協議談判前的承諾)
WTO農產品貿易規則是處理市場准入、國內支持和出口競爭問題。一般將這些內容歸納為三個方面:
(1)將非關稅措施關稅化,即計算出擬取消的非關稅措施的關稅等量,將這些關稅等量加到已有固定關稅上。非關稅措施關稅化後的關稅稅率不得隨意提高。
(2)相互減讓約束關稅,即各締約方承諾按照一定比例對約束關稅進行相互減讓。發展中國家平均削減24%,且每一產品的關稅至少削減10%,在10年內完成。
(3)削減補貼,即減少對農產品的補貼,主要是削減對小麥、穀物、肉類、奶製品和糖的補貼。發展中國家在10年內分別削減24%和14%。
發展中國家一般有10年過渡期實施它們的削減關稅和補貼計劃。中國承諾加入WTO後,5年內(即2004年前)農產品平均關稅下降到17%,其中,小麥等農產品的平均關稅更下降到14·5%。
開放農產品市場,特別是大幅度削減農產品保護關稅,總體上不會對中國農業構成嚴重沖擊,沖跨中國農業生產體系的可能性很小。首先,中國20年農業改革取得了相當堅固的農業生產管理基礎和物質基礎,可以抵禦較強的外來沖擊。其次,中國農產品實際保護率比名義保護率要低得多,即使中國加入WTO,也不會構成實質上的沖擊。再次,降低農產品關稅,引入外國競爭,可以刺激國內農業部門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務質量,促使它們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更高效率的服務。這樣,又反過來加強了國內農業經濟的安全。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
●以前中國對美國小麥、肉類和柑橘類食品採取進口禁令政策。經過談判,中國同意與美國簽署3個雙邊協議,取消對美國小麥、肉類和柑橘類食品的進口禁令。
●中國對美國開放國內鮮果和食品市場,對於中國一般果農的沖擊將比對小麥生產企業的沖擊更小,但對種植與美國加州鮮果相同品種或類似品種的果農將產生較大的競爭壓力。
這種競爭局面有助於中國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提高專業化程度和參與國際分工。反傾銷協議
●一締約方採取反傾銷行動前必須進行反傾銷調查,反傾銷調查必須由進口方境內宣稱受到損害的產業或其代表提交書面申請後才可以實施。
●加入WTO將使中國企業能更好地利用WTO的解決爭端機制維護自身利益,避免被其他貿易夥伴濫用反傾銷協議阻礙中國產品的出口貿易,同時也可按WTO原則對外國進入中國市場的傾銷產品開展反傾銷調查。
●中國加入WTO將極大刺激貿易增長,服裝、紡織品、鞋類、箱包、玩具和家電及日用產品等企業將成為中國加入WTO的最主要的受惠者。
在國際貿易中,傾銷指某成員生產商或出口商以低於國內市場價格或低於成本價格銷售產品,進入另一成員國市場的行為。傾銷不僅損害了進口國的競爭性 產業,而且危害國際貿易的正常秩序,為了維護國際貿易中的公平競爭,防止成 員濫用傾銷活動和反傾銷措施,WTO制定了反傾銷協議。
80年代以來,由於我國不是GATT締約方或沒有加入WTO,也由於我國國內企業相互競爭壓價形成無序的惡性競爭,貿易夥伴常常對我國產品或企業 開展各種反傾銷調查。例如,僅1990—1994年,美國對華出口商品反傾 銷投訴就發生37起,影響到中國對美數億美元的出口貿易。補貼與反補貼措施 協議、幼稚工業的保護
●對於發展中國家,可以在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生效後的8年內,以漸進 的方式取消出口補貼,但不能提高現有補貼水平。
●我國承諾加入WTO後將對汽車製造業關稅水平做出最大限度的讓步,並 且在2005年將取消汽車進口配額。
●按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中國更大幅度開放國內醫葯市場後,中國醫葯生產企業會受沖擊,西葯價格將較大幅度地下降。
我國承諾加入WTO後,將對汽車製造業關稅水平做出最大限度的讓步,汽 車進口關稅將在2005年以前由日前的80—100%降低到25%,汽車零 部件進口關稅更下降到10%,並且在2005年將取消汽車進口配額。金融服 務業
●金融服務被定義為「締約方金融服務供應商向一個金融實體提供的任何服務。」 包括所有保險和與保險相關的服務,以及所有銀行業務和其它金融服務。
●中國承諾加入WTO後美資銀行可立即向外國客戶提供所有外匯業務,外資銀行在2年內獲得批准經營人民幣業務,並適當取消數量和地域限制。
●中國承諾加入WTO後人壽保險公司中外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0%,加 入WTO一年後持股比例可達到51%,即形成實質上的控股權。電信服務業
●在市場准入問題上,電信服務談判的焦點不但集中在開放電信業引入競爭 上,而且集中在服務提供領域中外國企業能否平等參與國內電信市場的服務上。
●WTO基礎電信協議涉及語音電話、數據傳輸、電傳、電報、文傳、專線 、行動電話、移動數據傳輸和個人通信等方面的短途、長途和國際電信服務,包 括了電信市場的93%,各締約方分別提出了各自實現電信業自由化的承諾,將 長期受到保護的電信行業在不同程度上向國外競爭者開放。
●WTO信息技術產品貿易協議規定在本世紀末完全取消計算機和通信產品 關稅。
信息技術產品協議是信息產業自由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自199 4年GATT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以來,世界貿易體系正式的最大的一項削減關 稅的協議。它減少了數以億計的消費者費用,並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領域里促 進了競爭。
遵照WTO信息技術協議和基礎電信協議,中國承諾加入WTO後,將在2 005年以前取消半導體、計算機、計算機設備、電信設備和其他高技術產品的關稅限制。加入WTO後6年內,將取消外資在尋呼機、行動電話進口,以及國 內固定網路電話服務等領域的地域限制。
加入WTO,對我國產生的正面影響遠勝於負面影響
●有利於中國更快、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由於二戰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存在一個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進一步融入國際經濟社會、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優化資源的配置,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有利於在國際經濟舞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有利於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加入WTO,將使我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可以為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和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作出更大的貢獻。
●有利於密切海峽兩岸的經貿關系,有利於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這對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對外開放都將是一個有力的推進,同時對市場的法治也是一個促進。
●有利於改善我國的國際貿易環境。加入WTO後,我國可獲得多邊無條件最惠國待遇,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獲得普遍優惠的待遇,有利於實現市場的多元化,使我國的出口貿易有較大的增長;同時,由於關稅的下降,非關稅壁壘的減少或取消,開放服務市場,進口貿易也會大幅上升。
●隨著投資環境趨於統一和得到普遍改善,加上中國潛在市場的巨大吸引力,外國直接投資的總量將會有較大幅度增長,外資來源將進一步多元化。我國將對外國企業逐步取消各方面的限制,給予他們以國民待遇,有利於消費者得到更優質、更廉價的服務。
●有利於比較公正、合理地解決貿易爭端。由於目前中國尚不是WTO的締 約方,中國的出口商品常常受到歧視性待遇。
●有利於激發中國企業的競爭意識。加入WTO後,競爭的壓力會促使國有 企業加快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加速改制、重組、聯合、兼並的進程。由 於進口原材料價格的下降,有利於降低某些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他們的競 爭能力。
●有利於技術進步。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國外先進的技術。
當然,以上所述並不意味著中國在加入WTO問題上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 只有利而沒有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加入WTO後,中國經濟更密切地融入世界經濟,中國產品對國際市場的依 存度增加,中國固定資本投資對國際資本市場的依存度也會增加。
●隨著更多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隨著外資及外資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地 位的進一步上升,以及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及管理必須符合WTO的多邊協議和規 則的要求,將使我國國家的宏觀調控難度增加。
●外國產品更自由地、廉價地進入中國市場,肯定會對某些行業產生一定的 沖擊,如化工制葯業、機械工業、汽車業、某些電子產業、通信設備製造業等。
●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強化,也會使一些長期侵權或缺乏創新能力,缺乏 品牌,依靠仿製生存的企業難以為繼。
●開放服務市場是我國加入WTO所承諾的重要義務。服務貿易總協定要求 締約方最終對服務貿易實施無條件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服務行業將面臨外國 同行的強有力挑戰,將不得不讓出一定的市場份額,出現「肥水流入外人田」的 問題。
●開放農產品市場,農產品的進口會逐步增加,對我國農業的發展產生一定 壓力。
中國為恢復GATT地位和加入WTO而努力了13年。「黑頭發都談成了 白頭發」。為此,中國作出了巨大讓步,這些讓步不僅包括上述提及領域,而且 包括其他服務領域
中國要參加世貿組織,毫無疑問是作為發展中國家參加,中國的參加是以權利和義務的平衡為原則的。中國有兩點可以肯定的態度:其一,在市場准入方面,將一如既往地執行漸進的市場開放模式;其二,今後不會再作出更多的讓步了。
但是,中國加入WTO後,汽車、電子產品和某些高檔消費品的進口將會有 所增加,對於國內相關產品等生產企業形成壓力。我國有巨大的市場,有20年 改革開放形成的物質基礎,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經受得住這種沖擊,並且經過一個 時期的調整和適應後,會形成新的競爭力。
加入世貿組織符合中國改革開放的利益,中國政府是有誠意的。在遵守國際 慣例和規定方面,中國已簽署了烏拉圭協議書,充分體現了中國全面遵守通行的 國際慣例和規則的誠意。在市場開放方面,從1992年至今,中國的關稅已削 減了60%以上,中國承諾到2000年,關稅總水平降到15%。
但也絕不表明,中國是要乞求加入WTO,不加入WTO,中國也同樣活得很好。沒有多邊貿易,中國一樣可以和世界各個國家發展雙邊貿易。況且,中國 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即將成立的澳門特別行政區都在WTO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 位,WTO事實上也無奈中國的影響。正像宋代著名詩人辛棄疾寫的詞那樣:「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利弊縱橫,趨勢仍然不可阻擋。可以這么說,中國 的觀點本質上也是WTO自己的觀點:合則兩利,分則共損。
G. 中美貿易戰,我們如何保衛個人財富
洛陽牡丹花開
免責聲明:本文資訊和數據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犯,請私下聯系!另外附帶個股僅供參考,不做買賣依據,相關風險自負!
H. 什麼逐漸成為貿易摩擦的新焦點,美國加大中國的專利權和版權調查
【知識產權 】逐漸成為貿易摩擦的新焦點,美國加大對中國的專利權和版權的調查。
I. 中美貿易逆差產生原因
中美貿易逆差形成原因復雜,與兩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相關,政策取向、貨幣地位、儲蓄率低,這幾個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產生了美國巨額貿易逆差,這實質是美國國內深層次結構性原因。
首先,從政策取向來看,目前這種格局是美國在政策上「一放一收」的結果。
「一放」,指的是20世紀60年代後,美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對其國內產業結構進行重大調整,將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逐步轉移外放,並在此後的時間里,在其國內主要致力於集成電路、精密機械、精細化工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逐步利用其科技優勢、生產優勢等塑造出以服務業為主,低儲蓄、高消費的經濟格局。
「一收」,指的是美國多年來嚴格執行出口管制措施,尤其是在推動其本國經濟發展的高科技產業方面,幾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近年來美國對華出口限制不減反增,甚至擴大到部分民用的非美國獨有的科技產品。這進一步加劇了美中貿易的不平衡。
其次,從貨幣地位來看,貿易逆差是美元作為全球本位幣、美國作為世界最後消費者的必然結果。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產生是利用別國剩餘儲蓄,來維持其超出自身生產能力的消費水平的必然結果。如果美國不能維持貿易逆差,則全球經濟將因失去美元流動性而失速,也會對美國經濟形成「反噬」。
第三,從儲蓄來看,美國貿易失衡是其國內「消費—儲蓄」結構失衡的表現。「寅吃卯糧」是美國民眾習慣和日常生活的常態,居民儲蓄率低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扭轉,美國的政府支出也不可能短期內明顯壓縮。除非美國提高國民儲蓄率或者降低投資,否則美國實現經常賬戶的盈餘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9)中美版權貿易案例擴展閱讀
中美兩國貿易不平衡是結構性的。美國對華在貨物貿易上有逆差,但在服務貿易方面,美國對華長期保持著巨額順差。中美貿易統計也存在差異。據中國和美國統計工作組測算,美國官方統計的對華貿易逆差每年都被高估20%左右。
實踐證明,中美經貿規模發展到今天的體量,靠的是市場力量和商業規則,在中美經貿關系中,中方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中美貿易狀態完全是由市場形成的,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