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南將嚴格建設用地出讓控制指標監管了嗎
海南省出台《海南省建設用地出讓控制指標(試行)》和《關於實施產業項目發展和用地准入協議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海南將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將設定單位土地投資強度、產值、稅收等相關用地效益指標作為土地供應的門檻,並約定履約要求和土地退出機制,倒逼企業提高土地開發利用效益。
對於以出讓方式向六類產業園區管理范圍內主導產業項目、以及六類產業園區外的「十二個重點產業」項目供應經營性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都要求簽訂《產業項目發展和用地准入協議》,根據《指標》確定擬出讓宗地的准入標准和供應後監管內容。《准入協議》由市縣人民政府或其委託的產業主管部門和園區管理機構與受讓人簽訂,由產業主管部門或園區管理機構負責監督執行。《准入協議》同時對產業項目的用地轉讓和股權變更提出了一定的限制性要求,堅決遏制炒買炒賣土地行為。
㈡ 海南規范土地二級市場:購買存量建設用地,可依據規劃轉型
9月13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完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的實施意見(試行)(簡稱「意見」)。意見主要為進一步健全和規范海南省國有建設用地二級市場,促進存量建設用地集約高效利用,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意見明確,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應充分保障交易自由。同時鼓勵市場主體依法依規通過土地二級市場購買存量建設用地,依據規劃轉型用於海南省鼓勵的產業項目建設。
海南完善土地分割、合並轉讓政策。意見規定,非住宅用地與住宅用地合並的,不得增加住宅建設規模。不同用途宗地合並的,應依照規定明確各自比例,並在不動產登記時予以註明。涉及剩餘出讓年限、容積率不一致的,在符合規劃、不超過宗地合並後土地用途法定最高年限的前提下,按照等價值原則重新確定合並後土地出讓年限和容積率,也可在補繳一定年限土地出讓金或增容費後,按較長年限或較高容積率登記。
此外,意見明確,建立土地二級市場交易平台。將各市縣公共資源交易聯網子平台作為土地二級市場公開交易載體,開設土地二級市場交易窗口,匯集、發布交易信息、提供交易場所、完善交易規則、辦理交易事務。司法處置土地可進入土地二級市場交易平台交易。
海南將根據土地二級市場業務需要,積極引入中介機構參與土地二級市場的資產評估、風險評估、抵押融資等專業工作;鼓勵中介機構在土地二級市場交易平台中開設實名用戶,發布供需信息,為交易各方提供推介、展示、咨詢、估價、經紀等服務。
㈢ 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否應該設立在集體所有土地之上
集體+國有
一個籠統的定義
集體建設用地,又被稱為農村集體土地建設用地,是指鄉(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個人投資或集資,進行各項非農業建設所使用的土地。
一段法理依據
出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7版修正案)
雖然本次修正刪除了現行法的第四十三條和第六十三條,但其基本思路是為了明確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所有權人可以採取出讓、租賃、作價出資或者入股等方式由單位或者個人使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因此,可以理解為對原有法條的深化或延續。
按照原土地管理法43條的表述,「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准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准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其中,前款所述國有土地包括國家所有的土地和國家徵用的原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因此,可以反向理解我們通常所述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按法條理解即包含「鄉鎮企業建設用地(經營性用地),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用地,村民住宅建設用地(宅基地)」三大類。
簡明扼要的三分法
出處: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GB50137-2011)
涉及H12-H14,即鎮、鄉、村莊建設用地三大類。
細化的劃分方式
出處: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准(GBT21010-2007)
集體建設用地屬於三大類中的建設用地,涉及12個一級類中的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交通運輸用地,以及57個二級類中的農村宅基地等多個分項。
規劃視角的動態劃分
出處:村莊規劃用地分類指南(2014版)
以村莊為單元,包含V1-V9,附下
補充:區分國有和集體土地性質
集體土地只要村委會同意,可以自行流轉。
國有土地的流轉要經過國土局備案,變更登記。
(1)集體土地
所有者:由農村村民構成的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在此類土地上種植的農作物、建造的建築物等,為集體土地附著物。
使用方式:分為兩種,他用與國有土地類似,即將使用權轉讓、出租,獲取收益;自用方面則與國有土地不同,除了可以生產工作自用外,還可以進行生活、經營自用,如作為宅基地分配給成員、建設集體住宅、娛樂設施、經營設施等。
收益渠道:集體土地收益渠道則更加寬廣,既有使用權他用的轉讓、出租收益,又有自用土地及其附著物經營收益。
(2)國有土地
所有者:國有土地的所有權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體公民
使用方式:一是他用,即通過使用權出讓或劃撥,用於經濟發展或社會發展;一是生產工作自用,用於建造辦公場所、公益設施等。目前,自用的國有土地不能用於生活、經營用途,如建造住宅、酒店等。
收益方式:由於政府自用的國有土地不能用於經營,故國有土地的收益主要來自出讓使用權獲得的出讓費。
㈣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相關問題
就我的理解應該是1:「存在於國家所有的土地」只是用益物權.土地還是國家的,只是版允許你使用而已權,一般居住用建築使用年限70年,綜合用地的出讓最高年限為五十年,劃撥的土地沒有使用年限,前提是國家不用,國家徵用時可以隨時無條件徵用.
2根據物權法規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 因合法建造等
3."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建造的建築物、構築物及附屬設施的所有權屬於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只是一般規定,現在的公房就屬於"相反證據證明的除外."房子是你的,但土地使用權不是你的.
4當然是國家或已取得土地使用權的人了
一起學習!
㈤ 建設用地使用權如何取得
建設用地是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的土地。按其利用方式,可分為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等。按權屬,建設用地分為國有建設用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土地管理法》第43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取得方式: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可採取出讓、轉讓、租賃或者劃撥等方式取得。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取得涉及佔用集體所有土地,應當辦理徵收的,要先辦理土地徵收審批;涉及佔用農用地的,須同時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依法開展農用地和未利用地轉用,要按規定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如果不按國家規定繳納,則一律不能下發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批准文件,否則以違法批地的處理。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取得方式: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43條、第59條等條款的規定,鄉鎮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農村村民住宅等鄉(鎮)村建設,可以按規定申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可分別按照如下方式取得:
鄉鎮企業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興辦企業或者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人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企業的,持有關批准文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申請農民宅基地的,需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上述建設佔用土地,涉及佔用農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㈥ 建設用地使用權屬於誰 開發商還是住戶
2樓正解!還有,購買商品房後,即使業主沒有辦理土地使用權證,但只專要擁有房產證,就已經屬在法律上擁有了相應的土地使用權。但上述一切的前提是,開發商在銷售商品房之前,以獲得土地使用權證。現在很多開發商在各種手續和證照未全的情況下就出售商品房,造成房屋產權尤其是土地使用權糾紛。所以絕大部分物業專家和律師都會提醒購房者,在簽署合同簽一定要查看開發商的相關證照是否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