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國大學生文學作品大賽獎含金量高嗎
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叫先秦文學。《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相傳曾經由孔子編選《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唯一的長篇抒情散文。《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文學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史記》是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寫的一部史書,也是紀傳文學的典範。《孔雀東南飛》是中國古代傑出的長篇敘事詩,敘述了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是漢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峰。《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組無名氏的短詩,它是對樂府民歌的發展,標志著五言詩技巧達到了成熟的階段。《文心雕龍》是一部評論文學的著作,對後代文學評論有很大的影響。《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劇中描寫了杜麗娘與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
② 全國大學生徵文比賽,瞳孔 視界是詐騙嗎
人們在感受3D電影時,大多為其巨大的震撼力而興奮,大嘆過癮。市場專家預測,3D電影會在5年內成為市場主流。
但是,您可知道:全球范圍內對於3D片可能引發視力、精神問題以及一些平衡系統的臨床病變,已經開始受到關注。
3D模仿人的雙眼視物
看《阿凡達》、《加勒比海盜》、《變形金剛3》等3D大片,不是讓人感到景物撲面而來,就是好像自己進入了銀幕深處,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為何會有如此奇妙效果?
D是英文Dimension(維)的字頭,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
1839年,英國科學家溫特斯頓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人的兩眼間距約5公分,看物體時,兩隻眼睛的角度不盡相同,即存在兩個視角。這種細微的角度差別,經由視網膜傳至大腦里,能區分出景物的前後遠近,進而產生強烈的立體感。
這就是「立體」的秘密——「偏光原理」。
3D電影巧妙地利用了「偏光」。它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
放映時,將兩條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當畫面投放於銀幕上,就會形成左、右細微的雙重影像。
當觀眾戴上獨特的3D眼鏡(偏光眼鏡)時,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加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從而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讓人感受到身臨其境的神奇幻覺。
頻頻調焦讓眼睛好累
一位朋友問:我整部《阿凡達》看完,眼睛流了一堆眼淚。看得真的很痛苦,有人和我一樣嗎?
美國的研究人員分別在兩個工作室進行實驗,得出相同的結論:3D電影、電視會促使大腦出現輻輳—調節差異,並使得為數不少的人出現疲勞、不舒服、眼睛緊張、頭痛等症狀。
何為輻輳?當觀看者直視較近的物體或場景時,雙眼會稍向內轉,使視覺焦點向被視物集中;而當他凝視遠方,雙眼視軸則平行。這種現象,就是輻輳。
何為調節?在看遠近不同的物體時,眼睛內的肌肉會自動調整光學焦點,好集中關注某點的東西,這叫做調節。
正常情況下,眼睛的輻輳和調節是相互協調的,大腦能夠很輕松地將這些信息耦合在一起。但是,透過3D眼鏡看到的世界是分成兩邊的,即可能是在屏幕前面或後面的場景之影像,分別被送到了左右兩眼。
這時,眼睛要把落在屏幕前的場景的目光,或落在屏幕後的場景的目光聚合起來(輻輳),同時還得對屏幕進行視覺調節,人的輻輳和調節的協調性被打亂了。
人體長時間觀看3D電影,大腦被迫去耦合「輻輳—調節」在不協調的情況下傳進大腦的信息,就會出現視疲勞、視物模糊、不舒服、頭痛等症狀。
產生動感讓人眩暈
一位女大學生說:看《阿凡達》時,剛開始覺得還行,過了十幾分鍾就開始難受,覺得頭昏、胸悶、出冷汗、想吐,實在受不了只好出來了。一看時間才過半個多小時,心疼我的米米了!
她的頭暈只是個案嗎?否!現在網上一直流行一個很熱的話題——《阿凡達》觀眾的「暈3菜」問題——「3D暈眩症」。
看3D,為何會有暈眩感?
3D電影畫面逼真,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畫面視角頻繁切換,人的眼睛會不停進行自動調節以適應屏幕上的內容,並不斷地向大腦傳達「自己真的在動」的信息。
你實際上坐在座位上並沒有運動。「動」,只是視中樞做出的錯誤判斷,因此大腦不可能收到肌肉運動的信號,這樣頭腦發生了「知覺錯誤」的矛盾,造成了神經中樞的混亂。
中樞力求擺脫這種矛盾的困境,發出強烈的眩暈指令,希望重新調整機體運動狀態,人就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等不適的症狀。
再則,3D電影,屏幕上不僅有屏幕前面,或屏幕後面的實焦畫面,還有元素豐富的虛焦布景畫面,像遠景虛焦的樹葉就是眾多元素里的一部分。觀看3D電影時,因為這些元素會讓眼球重新聚焦,且屢屢聚焦失敗,這樣也容易產生3D暈眩症。
因此,有嚴重眩暈病史、易暈車暈船、有癲癇病史的人,那些耳前庭器的平衡感相對容易被打亂的人,都不宜看3D電影。
強刺激可導致青光眼
專家提醒,那些眼壓偏高的人,那些「淺前房、窄房角」的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嘗試3D片的視覺刺激,是一個危險行為。
前房,是位於角膜之後、虹膜和瞳孔之前的空隙;後房,在虹膜、瞳孔之後,晶狀體之前。
前、後房內充滿了透明的液體,稱之為房水。房水在前、後房內不斷地循環流動,並且不斷地生成、排出,使眼壓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
眼球內是一個封閉的結構,如果房水排出通道——房角阻塞,房水排出受阻,眼內壓升高,引起眼球內壓力太大,則會導致視神經損害。而青光眼,就是一種視神經受損的疾病。
有位台灣人看3D片時,引發急性青光眼,眼壓從原來的20以下飆到69,緊急掛急診。為何會如此?
因為人在興奮時,很容易引起瞳孔放大、眼壓升高。在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看球賽的球迷,過於興奮而導致急性青光眼發生的案例。而3D電影逼真的圖像和無比震撼的場面,輕而易舉就能讓人精神興奮。
那些有青光眼高危因素的人(比如「淺前房、窄房角」),相對來說,更容易導致眼壓升高;再加上3D畫面更耗眼力等,多種因素疊加,就會導致急性青光眼的發作。
閃光誘發光敏性癲癇
2010年4月,三星電子曾在其澳大利亞網站上低調發布了一份題為《光敏性癲癇警告和其他健康風險》的報告。而索尼和松下也對使用採用3D技術產品的消費者提出過類似的警示。
光敏性癲癇,是一種在閃光刺激下誘發的一種腦神經痙攣反應。
當熒屏上強烈的閃光刺激被視網膜神經細胞接收,傳送到大腦,引起神經元異常放電,擾亂神經中樞的正常功能,就會導致癲癇發作。
一些精神健康專家表示,長時間面對電視或電腦屏幕而引發的光敏感性癲癇,近年來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如,南京有一位程序員,因在電腦面前不分晝夜地趕項目,忽然出現面色蒼白、失去知覺、口吐白沫的症狀。檢查發現,他患上了光敏感性癲癇。
如,一位大二學生因暑假時連續玩了10個小時的網路游戲,突然出現視線模糊、全身抽搐的症狀。經醫生診斷,他患的病也是光敏感性癲癇。
雖然目前還沒有因為觀看三D電影引起光敏性癲癇的例子,但《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上的植物,光華璀璨;巨大溫和的食草動物,偏小兇猛的食肉動物,納美人的飛行坐騎等,都讓觀眾的眼球和心靈受到刺激,對於癲癇患者來說,這種刺激就很可能會引起癲癇發作。
《健康風險》報告羅列的可能產生的身體不適,還有方向障礙等,其中最嚴重的為中風。
影響孩子眼睛正常發育
《玩具總動員3》、《怪物史瑞克4》等具有3D效果的動畫片,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眼球。三D片對孩子有何潛在的影響?
(1) 眼睛
看3D片,可能影響眼睛正常發育。
眼結構的發育期:自出生~3歲。
人的立體視覺,3歲以前尚未發育好,只有到5歲以後,才發育完全。
眼功能的發育期:4~13歲。
在多種內外因素的作用下,兒童眼生長發育有很大的易變性,而這些變化中最主要的是屈光系統的變化,這就造成了眼的可塑性。
若讓兒童以左右眼不同影像實現3D效果的做法,讓眼睛不斷地運動眼睛的肌肉,緊張地,不斷地調節自己的晶狀體以變換焦距,對其眼睛發育存在潛在影響,很可能會造成斜視、弱視等。
(2)心理
有研究指出,過度的聲光刺激會引發幼兒不良反應。
「這不是熊貓阿寶!爸爸我們快點回家去吧!」一位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家看影碟,喜歡上了熊貓阿寶。但當爸爸帶他去看3D版《功夫熊貓2》時,剛開場不久,他就坐不住了。
一位海外的電子藝術研究者曾拍攝記錄了四五歲孩子盯著電視機時的表情,結果發現,10分鍾之內,孩子的臉變得近乎「痴呆」。
研究者解釋說:「快速切換的鏡頭,很容易對孩子造成信息輸入過度,迫使大腦『過載』。對於孩子,信息爆炸的視聽刺激,就像將白紙在瞬間染成黑色。」
(3)注意力
教育專家指出,孩子「注意力」的特點,不適宜長時間地看3D電影。
孩子的注意力,因年齡段不同而有差別。一般情況下,5-6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0分鍾;7-8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5-20分鍾;8歲以上的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為20-30分鍾;初中生、高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為30-45分鍾。
如果帶較小的孩子看100多分鍾的電影,會引起孩子的煩躁情緒。
最好看30分鍾休息一次
又想感受時代潮流,又想遠離健康隱患,怎麼辦?
如果雙眼一強一弱,影像會扭曲,無法合組,還會導致不適。所以,請近視、遠視、散光的朋友戴矯正眼鏡觀看。
如果眼部有隱患,使雙眼無法有效配合,看不到3D效果,就不用花錢看3D了。
患有癲癇症、心臟病等疾病的人最好就不要看了,以免導致病症加重。
35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看時,應間隔半小時到亮環境下休息5~10分鍾。
如果在看3D電影時,感到頭痛或惡心、視物模糊不清;或者看燈光時,周圍有一圈繽紛的彩虹圈,即使用手揉也不能除去,應該警惕青光眼的急性發作,須及時就醫。
眼睛健康的人,最好也每隔一段時間就閉一閉眼,讓眼睛放鬆一下。建議看15~20分鍾就拿掉3D眼鏡,閉眼睛休息1~5分鍾。最好看30分鍾後休息休息(電影院若能中間休息就最好了)。
位置距屏幕不能太近,座位離屏幕15~20米最好。一定要坐直身子,正視電視屏幕,這樣眼睛便不容易感到疲勞。
兒童呢?
義大利最高衛生保健委員會已發布公告:禁止6歲以下兒童觀看3D電影;而有些專家卻認為安全年齡界限是8歲,甚至有的說是10歲或是12歲。
根據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的長短,可選擇看3D電影的,最好是12歲以上的學生。
③ 全國大學生文學之類的比賽
這方面的比較多,但沒有進行過系統的歸類。
大一那年應老師邀請去參加全國大學生作文大賽,可是好像也沒有叫什麼杯什麼的
所以我建議你如果是想參加一些文學類的選拔,可以去雜志社或者網站投稿,也可以去關注一些文學網站
真是這方面的比賽,真的比較少
④ 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版權徵文比賽的結果在哪裡看
國家版權局網站
⑤ 2012年全國大學生徵文比賽結果在哪裡查詢
http://www.zhdxyw.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943
⑥ 全國大學生比賽有哪些我個人比較喜歡寫作這方面的。
喜歡寫作的話,那你可以參加今日頭條聯合多家媒體、高校、品牌,發起的第二屆全國新寫作大賽。這次大賽設有「主競賽單元」和「青年競賽單元」,像你是大學生的話,可以參加「青年競賽單元」,它是面向在校大學生(含碩博)徵稿的,一等獎 1 名,簽約金 10 萬元,二等獎 2 名,簽約金 5 萬元,三等獎 10 名,簽約金 1 萬元,除了能得到簽約金之外,還可以獲得今日頭條頒發的新寫作大賽紀念證書。
另外,大賽優秀作品還將有機會獲得名家學者點評指導,並且得到今日頭條提供的千萬級曝光,迅速打造個人品牌影響力。我和舍友幾個人都在了解這個比賽,也打算投幾篇稿子,希望能得到大賽評委們的認可成為頭條簽約作者。
⑦ 首屆全國大學生徵文賽獲獎證書為何我還沒收到
快遞郵錯了,還有首屆的,那你現在孫子都挺大了吧
⑧ 「全國大學生文學作品大賽」的含金量
《彷徨》
類別:小說
《彷徨》是魯迅的小說作品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說十一篇。首篇《祝福》寫於1924年2月16日,末篇《離婚》寫於1925年11月6日,實際的時間跨度是一年半多。整部小說集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
作者:JD螢火蟲003
⑨ 全國大學生三行詩徵文比賽校級選拔賽獲獎屬於什麼級別的獎,國家級還是校級。
在學習評選的就是校級,你看一下你獎狀蓋的是什麼的獎章就是什麼級別的。
⑩ 大學生參加的徵文比賽有哪些
中國大學生新年有獎徵文比賽,地址http://blog.sina.com.cn/u/493ff8a0010007kt
關於舉辦「學習洪戰輝精神、爭做優秀大學生」徵文比賽的通知,地址http://maths.henu.e.cn/n190c15.shtml
關於舉辦大學生「弘揚奧運精神 立志成才報國」 徵文比賽活動的通知 http://www.online.s.e.cn/articles/1/0/2004/03/1002102355.htm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