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關於規范國有企業土地使用權轉讓

關於規范國有企業土地使用權轉讓

發布時間:2021-09-21 08:45:24

⑴ 國有企業劃撥土地可以轉讓

一、國有企業的土地屬於國有資產,土地應由政府收回,由政府根據規劃再考慮用地。如是個人股份制企業轉讓的,原劃撥土地應辦理出讓手續,需補繳土地出讓金。
二、劃撥土地使用權,是指土地使用者通過除出讓土地使用權以外的其他各種方式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三條對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取得途徑進行了規定:「土地使用權劃撥,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依照本法規定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三、我國劃撥土地使用權有以下含義:
1.劃撥土地使用權包括土地使用者繳納拆遷安置、補償費用(如城市的存量土地和徵用集體土地)和無償取得(如國有的荒山、沙漠、灘塗等)兩種形式。不論是何種形式,土地使用者均無需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2.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劃撥土地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但未經許可不得進行轉讓、出租、抵押等經營活動。
3.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必須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核准並按法定的工作程序辦理手續。
4.在國家沒有法律規定之前,在城市范圍內的土地和城市范圍以外的國有土地,除出讓土地以外的土地,均按劃撥土地進行管理。

⑵ 44、轉讓企業國有產權涉及土地使用權的,應該怎樣辦理相關手續麻煩告訴我

《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轉讓企業國有產權涉及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另行辦理相關手續。
(1)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必須權屬合法、無爭議,並已辦理土地登記,企業持有土地使用權證書。尚未登記的,企業應向土地所在地的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土地權屬審核,取得土地管理部門出具的土地權屬證明。
(2)國有企業轉讓土地使用權,除保留劃撥用地方式外,必須經有資質的土地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由轉讓方擬訂土地使用權轉讓方案。評估結果和轉讓方案必須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確認和審批。報批時還應同時提交國資監管機構企業產權轉讓行為批准文件、土地使用權證書或土地權屬證明以及其他有關材料。
(3)轉讓企業國有產權涉及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應當將擬轉讓的企業國有產權(包括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在產權交易機構中公開競價轉讓。以協議方式轉讓的必須經省級以上國資監管機構批准。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成交後,轉讓、受讓雙方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相關土地使用權轉讓手續。

⑶ 國有企業是否有權將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

B為某市保險公司,欲購買A企業廠房用於建立保險公司在該縣的分支機構。經協商,A企業與B保險公司簽訂了房地轉讓協議,將廠房及土地轉讓給B保險公司。隨後,B保險公司將廠房重新裝修,並用於辦公,但一直未辦理相關土地變更登記手續。該縣國土資源局在例行巡查中發現問題,提出A企業與B保險公司之間的轉讓行為非法,並給予雙方相應處罰。雙方均表示不服,欲訴諸法院。 【疑惑】 1.A國有企業與B保險公司的土地轉讓行為是否合法有效? 2.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國有建設用地是否可以轉讓,並改變用途? 【解析】 本案主要涉及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能否轉讓,以及改變土地用途時涉及的相關法律程序。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明確規定,「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劃撥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 。由此可見,劃撥土地是基於無償取得的土地,其在轉讓時有較為嚴格的批准手續,最基本的程序就是要徵得市、縣人民政府的批准同意,否則轉讓違法。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四十條規定: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時,應當按規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准予轉讓的,應當由受讓方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並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報批時,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決定可以不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的,轉讓方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將轉讓所獲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繳國家或者作其他處理。 本案中,因A企業和B保險公司未經政府批准,故二者簽訂的土地轉讓協議違反了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當認定為無效合同。 在本案中,該宗地用途為工業用地。如果B保險公司已依法取得了該宗地的使用權,並欲將其變為辦公用地,又需要辦理哪些手續呢?按照《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相關規定,土地使用者需要改變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土地用途的,應當徵得出讓方同意,並經土地管理部門和城市規劃部門批准,依照相關規定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調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並辦理登記。具體可分以下兩種情況。 1.地方法規或行政規定明確劃撥土地改變用途應當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或者《國有建設用地劃撥決定書》明確改變用途應當收回土地使用權的,應當由市、縣人民政府收回劃撥土地使用權,依法有償供應。屬於經營性用地的,應當依法以招拍掛方式供應。 2.地方法規、行政規定沒有明確,《國有建設用地劃撥決定書》也沒有約定的,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相關規定,經批准可以辦理協議出讓手續,但應當按照土地市場價格補繳土地出讓金,金額應為新用途的出讓土地市場價格減去原用途的劃撥土地市場價格。

⑷ 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是否現行有效

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是現行有效的。

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
黨的十五大以來,各地認真貫徹國有經濟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積極推進
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探索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和國有企業改制的多種途徑,取
得了顯著成效,積累了寶貴經驗。但前一階段國有企業改制工作中出現了一些不夠規范的現
象,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國有企業改制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涉及出資人、債權人、
企業和職工等多方面的利益,既要積極探索,又要規范有序。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國
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的精神,保證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健康、有序、規范地進
行,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健全制度,規范運作
(一)批准制度。國有企業改制應採取重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合資、轉
讓國有產權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進行。國有企業改制,包括轉讓國有控股、參
股企業國有股權或者通過增資擴股來提高非國有股的比例等,必須制訂改制方案。方案可由
改制企業國有產權持有單位制訂,也可由其委託中介機構或者改制企業(向本企業經營管理
者轉讓國有產權的企業和國有參股企業除外)制訂。國有企業改制方案需按照《企業國有資
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378號,以下簡稱《條例》)和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
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的有關規定履行決定或批准程序,未經決定或批准不得實施。
國有企業改制涉及財政、勞動保障等事項的,需預先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審核,批准
後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協調審批;涉及政府社會公共管理審批事項的,依照國家有關法
律法規,報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所出資企業改制為國有股不控股或
不參股的企業(以下簡稱非國有的企業),改制方案需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轉讓上市公司國
有股權審批暫按現行規定辦理,並由國資委會同證監會抓緊研究提出完善意見。
(二)清產核資。國有企業改制,必須對企業各類資產、負債進行全面認真的清查,做
到賬、卡、物、現金等齊全、准確、一致。要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核
實和界定國有資本金及其權益,其中國有企業借貸資金形成的凈資產必須界定為國有產權。
企業改制中涉及資產損失認定與處理的,必須按有關規定履行批准程序。改制企業法定代表
人和財務負責人對清產核資結果的真實性、准確性負責。
(三)財務審計。國有企業改制,必須由直接持有該國有產權的單位決定聘請具備資格
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財務審計。凡改制為非國有的企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企業法定
代表人進行離任審計。改制企業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向會計師事務所或政府審計部門提供有關
財務會計資料和文件,不得妨礙其辦理業務。任何人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改制企業會計機
構、會計人員提供虛假資料文件或違法辦理會計事項。
(四)資產評估。國有企業改制,必須依照《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91
號)聘請具備資格的資產評估事務所進行資產和土地使用權評估。國有控股企業進行資產評
估,要嚴格履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向非國有投資者轉讓國有產權的,由直接持有該
國有產權的單位決定聘請資產評估事務所。企業的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商譽等無
形資產必須納入評估范圍。評估結果由依照有關規定批准國有企業改制和轉讓國有產權的單
位核准。
(五)交易管理。非上市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要進入產權交易市場,不受地區、行業、出
資和隸屬關系的限制,並按照《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公開信息,競價
轉讓。具體轉讓方式可以採取拍賣、招投標、協議轉讓以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
(六)定價管理。向非國有投資者轉讓國有產權的底價,或者以存量國有資產吸收非國
有投資者投資時國有產權的折股價格,由依照有關規定批准國有企業改制和轉讓國有產權的
單位決定。底價的確定主要依據資產評估的結果,同時要考慮產權交易市場的供求狀況、同
類資產的市場價格、職工安置、引進先進技術等因素。上市公司國有股轉讓價格在不低於每
股凈資產的基礎上,參考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場表現合理定價。
(七)轉讓價款管理。轉讓國有產權的價款原則上應當一次結清。一次結清確有困難的,
經轉讓和受讓雙方協商,並經依照有關規定批准國有企業改制和轉讓國有產權的單位批准,
可採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分期付款時,首期付款不得低於總價款的30%,其餘價款應當由
受讓方提供合法擔保,並在首期付款之日起一年內支付完畢。轉讓國有產權的價款優先用於
支付解除勞動合同職工的經濟補償金和移交社會保障機構管理職工的社會保險費,以及償還
拖欠職工的債務和企業欠繳的社會保險費,剩餘價款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八)依法保護債權人利益。國有企業改制要徵得債權金融機構同意,保全金融債權,
依法落實金融債務,維護其他債權人的利益。要嚴格防止利用改制逃廢金融債務,金融債務
未落實的企業不得進行改制。
(九)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國有企業改制方案和國有控股企業改制為非國有的企業的方
案,必須提交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充分聽取職工意見。其中,職工安置方案
需經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通過後方可實施改制。改制為非國有的企業,要按照
有關政策處理好改制企業與職工的勞動關系。改制企業拖欠職工的工資、醫療費和挪用的職
工住房公積金以及企業欠繳的社會保險費等要按有關規定予以解決。改制後的企業要按照有
關規定按時足額交納社會保險費,及時為職工接續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各項社
會保險關系。
(十)管理層收購。向本企業經營管理者轉讓國有產權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規定,
以及本指導意見的各項要求,並需按照有關規定履行審批程序。向本企業經營管理者轉讓國
有產權方案的制訂,由直接持有該企業國有產權的單位負責或其委託中介機構進行,經營管
理者不得參與轉讓國有產權的決策、財務審計、離任審計、清產核資、資產評估、底價確定
等重大事項,嚴禁自賣自買國有產權。經營管理者籌集收購國有產權的資金,要執行《貸款
通則》的有關規定,不得向包括本企業在內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借款,不得以這些企業的
國有產權或實物資產作標的物為融資提供保證、抵押、質押、貼現等。經營管理者對企業經
營業績下降負有責任的,不得參與收購本企業國有產權。
二、嚴格監督,追究責任
各級監察機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其他有關部門,要加強聯系、密切配合,加大
對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通過建立重要事項通報制度和重大案件報告制度,以
及設立並公布舉報電話和信箱等辦法,及時發現和嚴肅查處國有企業改制中的違紀違法案件。
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企業領導人員利用改制之機轉移、侵佔、侵吞國有資產
的,隱匿資產、提供虛假會計資料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營私舞弊、與買方串通低價轉讓國
有產權的,嚴重失職、違規操作、損害國家和群眾利益的,要進行認真調查處理。其中涉嫌
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按照《條例》的規定,追究有關責
任人的賠償責任。對中介機構弄虛作假、提供虛假審計報告、故意壓低評估價格等違規違法
行為,要加大懲處力度;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得再聘請該中介機
構及其責任人從事涉及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中介活動。
為加快建設和完善產權交易市場體系,確保產權交易公開、公平、公正,由法制辦會同
國資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研究有關產權交易市場的法規和監管制度,各地依照法律法規及
有關規定,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具體實施細則。
三、精心組織,加強領導
(一)全面准確理解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戰略方針,堅持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必須毫
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
針。國有企業改制要堅持國有經濟控制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
力和帶動力。在其他行業和領域,國有企業通過重組改制、結構調整、深化改革、轉換機制,
在市場競爭中實現優勝劣汰。
(二)在國有企業改制工作中,各地區要防止和糾正不顧產權市場供求狀況及其對價格
形成的影響作用、不計轉讓價格和收益,下指標、限時間、趕進度,集中成批向非國有投資
者轉讓國有產權的做法。防止和避免人為造成買方市場、低價處置和賤賣國有資產的現象。
(三)國有企業改制要從企業實際出發,著眼於企業的發展。要建立競爭機制,充分考
慮投資者搞好企業的能力,選擇合格的投資者參與國有企業改制,引入資金、技術、管理、
市場、人才等資源增量,推動企業制度創新、機制轉換、盤活資產、扭虧脫困和增加就業,
促進企業加快發展。
(四)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要高度重
視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全面理解和正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精神,切實負起責任,加強
組織領導。要從實際出發,把握好改制工作的力度和節奏。在國有企業改制的每一個環節都
要做到依法運作,規范透明,落實責任。上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要加強對下級國有資產
監督管理機構的指導和監督,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和糾正國有企業改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促進國有資產合理流動和重組,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

⑸ 國有企業土地轉讓

絕對沒有可能不經過公開拍賣程序,而通過協議轉讓的形式取得該國有土地的合法使用權!

但你可以通過參與購買他的股權等其他方式,控制其經營權,再想辦法兼並等方法將他收入囊中。

⑹ 授權經營國有土地使用權發生轉讓如何辦理登記

授權經營國有土地使用權發生轉讓或者抵押,如何辦理登記? 答:授權經營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抵押,可以參照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辦理登記。 授權經營國有土地使用權是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特殊的土地權利。根據《國有企業改革中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規定》(原國家土地管理局令第8號)、《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土地資產管理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等相關規定,授權經營國有土地使用權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權利主體具有特殊性。取得授權經營國有土地使用權的主體為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控股公司、作為國家授權投資機構的國有獨資公司和集團公司。這些公司一般都是特大型的國有企業。中小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等都不可能成為授權經營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權利主體 二是被授權經營的企業在其企業集團內部代表國家經營管理土地。被授權經營的企業對土地的權利主要表現為可以將土地租賃給其直屬企業、控股企業、參股企業使用或以作價出資(入股)等方式配置土地;經被授權經營的企業同意,被授權經營的土地可以在其直屬企業、控股企業、參股企業之間進行轉讓等。被授權經營企業的義務主要表現為必須接受授權部門的監督管理,須對土地資產保值、增值情況提供年度報告,對企業土地股權的年度變化情況以及對土地資產處置的文件及時報授權部門備案等。 三是權利客體一般為國有建設用地。 四是權利性質類似劃撥土地使用權。主要表現為被授權經營的土地向集團公司以外的單位或個人轉讓時,應報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補繳土地出讓金。 《土地登記辦法》只是對授權經營土地使用權的初始登記,進行了規定,但對其轉讓或者抵押如何登記沒有進行規定。授權經營土地使用權是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極為特殊土地權利類型,其權利內涵以及所具有的權能等內容都缺乏明確的規定。筆者建議土地登記機構在實踐中辦理授權經營土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抵押的登記時,參照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辦理,並關注以下問題: 一是被授權經營的企業將土地租賃給其直屬企業、控股企業、參股企業使用時,後者取得的土地權利類型應當如何登記?是仍然登記為授權經營還是登記為國有土地使用權租賃?筆者認為應當登記為國有土地使用權租賃。因為被授權的企業其實是在代表國家將土地使用權租賃給其直屬企業或控股企業、參股企業使用,收取相應的租金。 二是被授權經營的企業將土地以作價出資(入股)方式進行配置時,被入股的企業獲得的土地權利類型應當如何登記?實踐中,有的地方仍然登記為授權經營,有的地方登記為作價出資(入股)。筆者認為應當登記為作價出資(入股),因為土地已經轉化為國家股股權由被授權經營的企業持有。 三是根據《意見》規定,授權經營國有土地使用權「向集團公司以外的單位或個人轉讓時,應報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補繳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如果被授權經營的企業已經將土地通過作價出資(入股)投入其直屬企業或控股企業、參股企業的,其直屬企業或控股企業、參股企業轉讓土地,是否適用該規定?是否還應當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筆者認為如果直屬企業或控股企業、參股企業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登記的權利類型為作價出資(入股),則不適用這一規定,不須再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因為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已經轉化為股權為被授權經營的企業所持有。 四是由於目前沒有文件對授權經營土地使用權抵押做出規定,因此對其能否進行抵押存在爭議。

⑺ 國企對國企的土地買賣手續程序

根據《國有企業改革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規定》第10條規定,處置土地使用權應當按下列程序辦理:
(1)擬訂土地使用權處置方案。由企業或企業隸屬單位擬訂土地使用權處置方案,主要內容應包括企業改革的形式和內容、企業現使用土地的狀況和擬處置土地的狀況、擬處置方式和處置價格及理由等。
(2)地價評估結果確認和土地使用權處置方案審批。地價評估結果和土地使用權處置方案應當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確認和審批,報批時還應同時提交企業改革的批准文件、資產重組方案、土地使用權證書或土地權屬證明以及其他有關材料。
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造、改組或組建企業集團,屬於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部門批准設立的公司和企業集團以及境外上市公司的,土地估價結果和土地使用權處置方案由企業隸屬單位報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確認、審批;屬於省級人民政府或其授權部門批准設立的公司和企業集團,土地估價結果和土地使用權處置方案由企業隸屬單位報省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確認、審批。
企業實行股份合作制改組、租賃經營和出售、兼並、合並、破產的,土地估價結果和土地使用權處置方案由企業隸屬單位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確認、審批;屬於中央企業的,報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確認、審批。
(3)簽訂合同與變更土地登記。土地使用權處置方案經批准後,採取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方式處置的,企業應持土地使用權處置批准文件和其他有關文件與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並按規定辦理土地登記手續;採取國有土地租賃方式處置的,企業應持土地使用權處置批准文件和其他有關文件與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簽訂國有土地租憑合同,並按規定辦理土地登記手續;採取國家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入股)方式處置的,企業應持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簽署的土地使用權處置批准文件以及作價出資(入股)決定書,按規定辦理土地登記手續;採取保留劃撥用地方式處置的,企業就持土地使用權處置批准文件及其他有關文件按規定辦理土地登記手續。

⑻ 國有企業房產轉讓適用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

目前,中國房地產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已取得了顯著成績,該體系的構架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技術規范等構成。其中,法律主要有三部,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1994年頒布,1995年1月1日起實施。以下簡稱《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98年修訂,1999年1月1日起實施。以下簡稱《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1989年頒布,1990年4月1日起實施。以下簡稱城市規劃法)》。特別是《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它的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邁人了法制管理的新時期,為依法管理房地產市場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這部法律除確立了中國房地產管理的基本原則,還對房地產開發用地、房地產開發、房地產交易、房地產權屬登記等主要管理環節,確立了一系列基本制度,做出了具體規定,內容十分豐富。房地產的行政法規是以國務院令頒布的,主要有:《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實施條例》、《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外商投資開發經營成片土地暫行管理辦法》、《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物業管理條例)等。 房地產的部門規章是以國務院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的部長令頒布的,主要有:《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管理辦法》、《城市房屋拆遷單位管理規定》、《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城市房地產轉讓管理規定》、《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城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城市房地產中介服務管理規定》、《房地產估價師注冊管理辦法》、《房產測繪管理辦法》、《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城市房地產權屬檔案管理辦法》、《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管理辦法》、《城市房屋修繕管理規定》、《城市危險房屋管理規定》。《城市異產毗連房屋管理規定》、《建築裝飾裝修管理規定》、《公有住宅售後維修養護管理暫行辦法》、《已購公有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暫行辦法》、《城市廉租住房管理辦法》等. 此外,還有《房地產估價師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房地產估價師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城市房地產市場評估管理暫行辦法》、《關於加強與銀行貸款業務相關的房地產抵押和評估管理工作的通知》、《房地產經紀人員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房地產經紀人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關於房地產中介服務收費的通知》等多項規范性文件,以及國家標准《房地產估價規范》、《房產測量規范》等多項技術法規。
目前,房地產管理的主要環節均有法可依,房地產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建立,為住宅建設和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創造丁良好的上層建築環境。
我國的房地產法律的體系按其內容分布劃分應由三步份立法組成:1、綜合的法;如《憲法》、《民法通則》等法律中的有關規定;2、專門的法;如《城市規劃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建築法》、《住宅法》及他們的實施條例、細則、辦法之類。3、相關的法。如《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環境保護法》、《擔保法》、《商業銀行法》、《婚姻法》、《繼承法》等法律中的有關規定。其中最基本的有兩部法:1998年修改過的《土地管理法》和1994年的《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⑼ 地方政府部門可以將劃拔方式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給國有企業嗎

可以。來但必須符合相關法源律規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54條規定,建設單位使用國有土地,應當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設用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
(一)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
(二)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
(三)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
二、《國有企業改革中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規定》第8條規定,企業改革涉及的土地使用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准可以採取保留劃撥方式處置:
(一)繼續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公益事業用地和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項目用地,原土地用途不發生改變的,但改造或改組為公司制企業的除外;
(二)國有企業兼並國有企業或非國有企業以及國有企業合並,兼並或合並後的企業是國有工業生產企業的;
(三)在國有企業兼並、合並中,被兼並的國有企業或國有企業合並中的一方屬於瀕臨破產的企業;
(四)國有企業改造或改組為國有獨資公司的。
前款第(二)、(三)、(四)項保留劃撥用地方式的期限不超過五年。

閱讀全文

與關於規范國有企業土地使用權轉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