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知識產權法院實習結束演講稿
為宣傳普及著作權知識,青少年的版權保護意識和自主創新意識,省教育廳、省版權局等六家的通知精神,XX縣教育局在全縣中小學生中了一次「從我做起遠離盜版拒絕有害出版物保護知識產權」的教育活動。此次宣傳活動以「保護知識產權,創新發展」為主題,了一系列多樣、內容的活動,在全縣中小學生中掀起了著作權宣傳熱潮。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精心組織,啟動
為宣傳教育活動實效,XX縣教育局及早開始籌備工作,制定了《XX縣教育局著作權保護宣傳活動實施方案》,把宣傳、、管理、服務有機起來,精心策劃了十餘項活動,並對活動主題、宣傳系列活動的內容和做了的安排,活動有、有措施、有實效,營造尊重版權,鼓勵創新,有利於版權產業發展的的社會。
二、動員,宣傳,意識
在全縣中小學組織了以「保護知識產權」為主要內容的主題班會、主題隊會,板報、手抄報、校園廣播等載體,在中小學生中宣傳版權法律知識,版權保護意識,在全社會弘揚了「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榮辱觀,營造了「保護版權,使用正版,拒絕盜版」的濃厚。
1.版權保護的知識,學法懂法,識別盜版製品的知識;2.誠信處世,不抄襲他人作品,養成尊重知識產權、勇於創新的優良品質;3.宣傳盜版製品和不健康出版物的危害,自覺拒絕盜版,遠離文化垃圾;4.購買、使用正版書籍、音像製品和電腦軟體;5.自覺不購買、不租借、不閱讀、不傳播盜版製品和有害出版物;6.規勸親友和身邊人不使用盜版製品。此次活動期間,共出動宣傳車一輛,開辟宣傳專欄5個,發放了宣傳單XX份,動員社會各界力量行動起來,真正遠離盜版、拒絕有害出版物、保護民族創新能力、未成年人的知識產僅保護意識。
打擊侵權盜版,拒絕有害出版物,未成年人版權保護意識,是《中共國務院關於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的舉措,是牢固科學發展觀、鼓勵創新、保護知識產權,培育和發展核心競爭力的一項重大決策。這次宣傳教育活動,將「從我做起,遠離盜版,拒絕有害出版物,保護知識產權」的觀念,深深根植在孩子們心中,青少年們了「保護版權,抵制盜版」的意識,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了的文化環境。
⑵ 請問專利侵權中原告的舉證責任,原告如何收集證據
答:主張他人侵犯自己的專利權主要需要提供三方面的證據:
享有的專利權合法有效、被告實施了侵權行為,侵權行為導致了損害後果的發生。
一、原告享有的專利權合法有效的證據
根據原告(即起訴人)身份的不同,可以分為:專利權人起訴、專利權人的合法繼承人起訴、獨占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排他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普通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5種類型以及1種特殊的涉及新產品的製造方法專利訴訟。
1、專利權人起訴的,應當提交證明其專利真實有效的文件,包括專利證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最新的專利年費繳納憑證。若是關於實用新型專利侵權訴訟的,還應當提交國家知識產權局出具的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權力要求書為准,說明書及附圖的內容僅用來解釋權利要求書的內容,但不能引入權利要求。
2、專利權人的合法繼承人起訴的,除了提交上述第1項的材料外,還需提交相關繼承關系的證明。
3、獨占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的,除了提交上述第1項的材料外,還需提交獨占許可使用合同。
4、排他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的,除了提交上述第1項的材料外,還需要提交排他許可使用合同以及專利權人放棄訴訟的證明材料。
5、普通許可的被許可人起訴的,除了提交上述第1項的材料外,還需要提交普通許可使用合同以及專利權人明確授權被許可人提起訴訟的證明材料。
6、涉及新產品的製造方法專利訴訟的,雖然專利法規定了被告「提供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的證明」,但並不意味著原告沒有舉證責任。原告的舉證責任是(1)證明原告有一項產品製造方法的有效發明專利;(2)該方法專利使用的結果是產生一項新產品;(3)被告製造了與其新產品相同的產品。
二、被告實施了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原告應當盡可能的提供下列證據,證明被告已經實施或即將實施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1、侵權人生產的被控侵權的產品,這是最直接的證據;
2、因客觀原因確實無法收集到被控侵權的產品,則可以先提供諸如侵權人在報刊上刊登的銷售其產品的廣告、宣傳單、與他人簽訂的買賣合同等間接證據;
3、被控侵權產品的銷售者和使用者明知該產品是侵權產品而進行銷售或使用;
4、被控侵權產品與權利人的專利權利要求書進行比對,說明其技術特徵如何落入了權利人專利的保護范圍,即證明侵權成立。
三、侵權行為導致了損害後果的發生
《專利法》(2008)第65條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專利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確定給予一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綜上,可以總結為四個方面:
1、權利人的實際損失
權利人因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減少的銷售總量×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
權利人銷售量減少的總數難以確定的,市場上的侵權產品總數×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
2、侵權人的違法所得
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利益=市場上的侵權產品總數×每件侵權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
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利益一般按照侵權人的營業利潤計算,對於完全以侵權為業的侵權人,可以按照銷售利潤計算。
3、法定賠償
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的,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人的侵權性質和情節、專利許可使用費的數額、該專利許可的性質、范圍、時間等因素,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合理確定賠償數額;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法院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一般在5000元以上30萬元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人民幣。2008年10月1日實施的新《專利法》將法定賠償數額確定為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
4、合理開支
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一般包括:
律師費:實踐中並不是全額賠償律師費的,一般情況下按照判決確定的賠償數額與訴訟請求數額的比列確定支付的律師費。如果判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判令停止侵權、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一般賠償不高於律師的1/3;
公證費及其他調查取證費:這些只有在判定侵權基本成立,公證證明被作為證據使用時才能得到支持,一般都能夠全額支持;
交通住宿費;
訴訟材料印製費;
權利人為制止侵權或訴訟支付的其他合理費用。
⑶ 服務性行業,想做宣傳,想在宣傳單上使用我的合作夥伴,有業務來往的單位的商標。需要走什麼法律途徑嗎
如果對方的商標未經法律注冊,則不需要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因為我國知識產權法和商標法規定,未經注冊的商標不受法律保護。
如果對方的商標經過法律注冊。則根據我國知識產權法和商標法的規定,商標注冊人可以通過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許可人必須在許可范圍內使用,超出許可范圍的,仍然構成商標侵權。
⑷ 如今經典民間民俗文化日漸衰落,該怎樣挽救這種狀況,使之煥發生機呢
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民俗包括一些宗教儀式和一些民間活動,是生活的一種過去式的存在,有一些民俗堪稱活化石,是藝術和文化的起源!民俗的演變里可以窺見歷史的發展的軌跡和祖先的生活方式!馮驥才先生曾經這樣描述過鄉村民俗文化,說它的本質是和諧,它的終極目的從來就是人與自然的和人與人的和諧。可見民俗對於一個家、一個村子、一個區域、一個民族和諧的重要性。民俗產生於獨特的一方水土,因此,他是人們鄉土情感、親和力和自豪感的憑藉。
有效的文化保護的推廣首先是要大眾了解,給大眾普及,可以利用網路、電視等媒體宣傳。民俗文化是廣大三農自媒體發展創業優秀題材,通過自媒體創業宣傳家鄉民俗文化,能廣泛吸引大眾關注,以新的形式適應現在。而自媒體推廣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同時吸引帶動年輕人回鄉創業發展,在發展鄉村的同時將優秀的民俗文化傳承下去。
優秀傳統民俗文化能夠促進特色旅遊文化。民俗是最活躍的旅遊資源,民俗涉及旅遊的行、游、住、食、購、娛的方方面面。發展傳統民俗文化旅遊,不但讓農民在家門口致富,還使得傳統農村成為農民宜業宜居的新家園。當前民俗文化產業在全國各地興起,早已超出傳統意義上的展演制銷模式以及"文藝搭台,經貿唱戲"的簡單框架,初步顯現出一定的規模化發展與自覺性追求。
⑸ 發宣傳單說話的技巧
發傳單時一定要注意禮貌。注意微笑,運用一些禮貌用語,如「打擾您了」、「麻煩您看下」等,要相信禮貌會是相互的,禮貌待人,你也會收獲好的心情。
對於傳單的接受,不同人有不同的態度,這里就有一些小小的技巧了。就我個人經驗來說,年輕人要比中年人更容易接受;一個人逛街的比較容易接受;如果一群或一家人走來,第一個人不接,後面的大多也不會接受,所以也就沒必要再費工夫了。
目標明確。發單時要有針對性地派發,切忌不加選擇的隨意亂派發。你要鎖定你的客戶群,對不同的客戶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對有興趣的家長,你可以花一分鍾左右的時間向他介紹我們學校的優點,如:上課方式,上課時間,老師,收費等等,耐心解答家長的疑問。報名與否最主要的決定權還是在家長手中。同時切忌,時間也不能太長,如果後來這個家長沒報,你手中的單又沒怎麼發,那你就賠了夫人又折兵,事倍功半。對於積極性很高的孩子,你主要介紹我們課堂的有趣。讓孩子自己想學,那他就會和家長說。
膽子要大。不要害怕,不要害羞,要鼓起勇氣,其實大多數路人還是不會拒絕,有幾分鍾的時候來看一下你的傳單的,因此首先自己不要膽怯,一旦自己膽怯了,氣場就下來了。
面帶微笑。無論做的多麼辛苦,無論是寒風還是烈日,不要苦著一張臉,誰會喜歡看一張苦瓜臉呢。因此一定要面帶微笑,很少有人會拒絕一張燦爛的笑臉。
主動,快速。發單時要善於觀察,及時走動派發。看著別人從路邊經過,動作要快,每個人都很忙,你要成功的把你的傳單發送出去,但是又不能耽誤路人太多的時間,否則別人可能會因為你的動作太慢,浪費時間而拒絕你哦。發單時,盡量往行人有空閑的手上遞!大膽的說出產品的主題,(最好總結在10個字以內)而不是簡單的發單機器人。
拿宣傳單動作。建議以一邊的手臂為依託托著宣傳單,宣傳單正面朝向行人,將客戶產品或服務的內容展現出來,確保行人拿到的宣傳單是正的,以便行人比較方便的第一時間看到上面的內容。
有禮貌。對人有禮貌,即使對方拒絕你的傳單,也要保持禮貌和風度,謝謝對方,或許人家真的不需要,或許對方真的很忙,要理解別人。如果對方接受了你的傳單,也要禮貌道謝。如果有人接了傳單,一定要說聲「謝謝」!
⑹ 在專利世界裡萬能的朋友圈真的是萬能的嗎
作為國內一款最為流行之一的社交軟體,微信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據不完全統計,微信2016年平均用戶日活躍數達到7.68億,微信在相當大一部分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如此龐大的用戶基數中,微信朋友圈功能也記錄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然而,在微信朋友圈發布的信息是否屬於專利法中的現有技術呢? 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粵民終801號的專利侵權訴訟的案例中,一專利權人A以「瓷配件主體」為主題申請了一項外觀設計專利並獲得授權,而某門市B及其經營者C在授權日之後銷售與「瓷配件主體」相關的產品,專利權人A得知後,收集門市B的銷售宣傳單,並起訴至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起訴某門市B及其經營者C侵權,後經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判定該侵權成立,責令某門市B及其經營者C立即停止生產、銷售侵犯專利權人A的外觀設計專利權的產品,銷毀剩餘的侵權產品及相關模具,並由某門市B及其經營者C向專利權人A賠償侵權損失費10萬元。 某門市B及其經營者C不服上述判決,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起訴,起訴理由主要為某門市B及其經營者C銷售的與「瓷配件主體」相關的產品屬於在申請日之前的現有設計,其主要證據為一微信用戶在申請日之前在其朋友圈內展示了與被訴侵權產品相同或相近似的陶瓷配件主體,證明被訴侵權產品在本案專利申請日前已公開。 本案專利的外觀如下圖: 本案被訴侵權產品外觀如下圖: 該案的難點即為,朋友圈公開的信息是否會被法院採納而使得現有技術抗辯成立。 在《專利法》(2008)的第二十三條中規定,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應當不屬於現有設計。現有設計是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設計。而在《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第四部分第五章中規定,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三條第四款的規定,現有設計是指申請日(有優先權的,指優先權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設計。現有設計包括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的設計。關於現有設計的時間界限、公開方式等參照第二部分第三章第2.1節的規定。 而在《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第二部分第三章第2.1節中規定,現有技術公開方式包括出版物公開、使用公開和以其他方式公開三種,均無地域限制。而在該節2.1.2.3中規定,為公眾所知的其他方式,主要是指口頭公開等。例如,口頭交談、報告、討論會發言、廣播、電視、電影等能夠使公眾得知技術內容的方式。口頭交談、報告、討論會發言以其發生之日為公開日。公眾可接收的廣播、電視或電影的報道,以其播放日為公開日。 由此可見,在現行的《專利法》及《審查指南》中均未能找到能夠直接認可微信公開的方式,在現行類似的判決中,也容易出現各種標准不一的判決。 微信公開能否被承認,筆者認為,需要證明微信朋友圈公開的信息的穩定性,同時需要證明微信朋友圈的范圍性。 首先需要確切的了解微信的朋友圈的功能。根據網路中「微信朋友圈」的記載,在高級功能中,「自己的朋友圈分享可以隨時刪除。圖片還可以編輯許可權為「僅自己可見」。朋友圈支持「不看TA的朋友圈」與「不讓TA看我的朋友圈」。 同時,根據筆者的使用體驗,需要看一個特定微信用戶的朋友圈,首先需要加特定微信用戶為好友,其次在與特定微信用戶成為好友之後,需要特定微信用戶將朋友圈信息公開,筆者才能夠看到特定微信用戶朋友圈的信息。同時,特定微信用戶在朋友圈信息公開後,可以隨時將朋友圈中的信息刪除或者隱藏起來,這就使得信息公開的穩定性受到質疑。而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何越峰編寫的《專利法律知識分冊》中提到,「為公眾所知」,是指公眾中的任何人想要得知就能夠得知的狀態。 因此,筆者認為,要讓朋友圈公開的信息獲得法官的支持,就需要同時滿足以下三點: 1、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加特定微信用戶為好友,沒有被拒絕加好友的風險,即,特定用戶處於不需驗證即可加為好友的狀態。並在加特定微信用戶為好友之後,能夠在特定微信用戶的朋友圈能夠到其朋友圈的信息。 2、需要向法官證明,微信用戶在朋友圈信息公開之後是全部公開的,而不是針對特定用戶公開的。 3、朋友圈信息公開之後迄今為止未做任何修改,包括公開的狀態。以上三點取證都極為困難,需要騰訊後台進行支持方可提供讓人信服的證據。然而,在現實的實際操作中,要將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作為現有技術進行抗辯,需要騰訊的後台數據進行支持,才有可能得到被認可為現有技術。因為對普通微信用戶而言,是不可能獲知微信用戶在持續時間之內的加好友驗證狀態、朋友圈公開狀態以及公開狀態是否被修改的信息。這就會導致沒有騰信後台數據支持的微信朋友圈信息較難得到法官支持,或者被認可的狀態。 而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粵民終801號的專利侵權訴訟的判決中,合議庭認為「微信朋友圈即使傳播速度較快,但其從根本上仍然有別於博客、微博等對不特定用戶公開的產品,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上述人提交的微信朋友圈照片,不能作為現有設計的對比文件」。在該案的判決書中具體闡述,「本院認為,專利法第二十三條所規定的「為公眾所知」,是指不特定的公眾能夠獲得並知悉現有設計的狀態。 首先,微信用戶在朋友圈發布的內容,並非對所有網路用戶公開,其內容僅該微信用戶的好友可見,其他人無法通過關鍵詞在網路平台上進行檢索查閱。其次,即使對於微信好友,微信用戶也可以通過相關設置,使部分好友或全部好友無法閱讀其發布的朋友圈信息。本案中歐墨潔具門市部、鍾雲林無法證明「董哥」在2014年11月11日發布對比設計的圖片時,其當時朋友圈許可權為向所有朋友開放。 因此,微信朋友圈即使傳播速度較快,但其從根本上仍然有別於博客、微博等對不特定用戶公開的產品,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歐墨門市部、鍾雲林提交的微信朋友圈照片,不能作為現有設計的對比文件。歐墨門市部、鍾雲林的該項上訴理由亦不能成立,本院予以駁回。」 從該案亦可看出,要想讓微信朋友圈公開的信息得到法院認可以及支持,需要上訴人進一步提供相關的證據,證明特定微信用戶朋友圈的信息是否處於「任何人想要得知就能夠得知的狀態」,需要騰訊後台提供數據支持,否則極易造成微信朋友圈公開的信息不被認可。因此,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信息要被認可為現有技術在實際操作中極為困難。 但是,微信的功能在不斷的完善,以後遇到這類案件會出現怎樣的判決,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⑺ 沒交專利費賣專利證犯法嗎
專利授權後,應在每年申請日之前繳下一年度的年費。期滿未繳年費的,專利權自應當繳納年費期滿之日起終止。在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中,未繳年費而導致專利權終止且無法恢復的,此後他人實施該專利的行為不構成侵權。 楊某享有螺栓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日為2005年7月18日。2010年4月在第××屆全國汽車配件交易會上,楊某發現蔡某分發其專利產品宣傳單,楊某以蔡某侵犯其專利權為由提起侵權之訴。法院認為,蔡某侵犯了楊某的專利權,判決:蔡某停止侵犯涉案實用新型專利權的行為。蔡某不服提起上訴,訴稱:楊某雖然擁有相關專利證書,但未繳納年費,專利權已經失效,其權利不受法律保護。二審另查明:2010年5,涉案專利已繳納年費,國家知識產權局出具了專利收費收據。二審本院認為:涉案實用新型專利的相關年費已繳納,可以認定涉案專利處於合法有效狀態。蔡某有關楊某「未繳納年費,專利權已經失效」的主張不應得到支持,據此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⑻ 淘寶店被投訴知識產權侵權,法院已經下傳單,沒賣多少
法院下達傳票,說明對方已經起訴。一般這樣的情況是首先進行庭前調解,調解不成的話,就要進行審理判決。沒有賣出多少貨,判決不會很重,但是所賺的錢是不夠賠的
⑼ 劉強東個人簡歷
1998年,劉強東還清20多萬巨額欠款後,辭去了月薪4000多元的外企職位,拿著手裡的1.2萬元積蓄趕赴中關村,租了一個小櫃台,售賣刻錄機。櫃台名叫「京東多媒體」,這便是「京東商城」的前身。
當時正在讀研的女友去看望劉強東時經常問三個問題:「難道你一輩子就要這么生活下去嗎?為什麼我們不能一塊出國呢?你為什麼不能考研呢?」女友的父母也堅決反對,認為劉強東沒出息。最終,女友離開了他。
2004年,圍繞線下還是在線的問題,劉強東和公司骨幹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當時線下是盈利的,在線則需要大筆投資,且回報遙遙無期。所以不少人反對轉戰互聯網,劉強東又不能接受別人提出的兩線作戰,他覺得資金有限,需要聚焦,於是最終力排眾議,決定砍掉實體店鋪,專心經營網上3C業務。
2005年中,劉強東關閉所有線下連鎖店,專注於電商。
之後在線上生意一日千里,成就今日的京東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