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作者是誰版權人是誰
作者就是創作的人,
版權人就是獲利的人,可以是原作者也可以是買方
⑵ 什麼是全版權
《世界版權公約》(Universal
Copyright
Convention)是關於作品保護的國際性公約,於1952年9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下在日內瓦簽定,1955年9月16日生效。1971年7月修訂,修訂後的公約於1974年7月10日生效。公約不允許締約國對某些條款予以保留。該公約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管理,成員國不必交納會費。1992年10月30日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該公約保護的作品版權主要包括文學、藝術和學術三個方面。維持了國民待遇和獨立保護的原則。對要求版權保護須履行一定手續的國家,《世界版權公約》規定,只要在作品上標有「C」(英文「版權Copyright」一詞的第一個字母)符號並註明版權所有者姓名、初版年份,即認為履行了手續。
公約由7條實體條文與14條行政條文組成。核心為關於C條款的規定,即作品受到國際保護的要件規定為:在作品各復制本的適當地方印上作者姓名,初版發行年月,同時標有C這樣一種符號。一個締約國對其他締約國的作品,只要符合這一規定,即承認其著作權。公約的主要內容有:
1、受保護作品范圍。對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給予充分有效的保護,各締約國自行決定保護范圍。
2、非自動保護原則。要求在出版的作品上有一定版權標記,即必須加註「版權保留」標記方予保護。
3、保護期。對作品的保護期限定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後25年或作品首次發表之後25年。
4、無追溯力規定。該公約未明示保護作者的身份權,不具有追溯力。
5、以國民待遇為原則。公約對國民待遇的規定比《伯爾尼公約》要簡單得多。但總的講,也是兼顧作者國籍與作品國籍。公約第2條以及1971年的兩個議定書中規定的國民待遇原則可歸納如下:成員國國民的已出版作品,不論在何地出版,均在各成員國內享有該國國民已出版的作品的同等保護;凡在成員國中首次出版第一版的作品,不論作者是否系成員國國民,均享有各成員國給予本國國民已出版的作品同樣的保護;成員國國民的未出版的作品,在每個成員國中均享有該國給予本國國民未出版的作品同樣的保護。這里指的「國民」,也可以包括居住在成員國的外籍居民。
6、作者享有的經濟權利包括復制權、公演權、廣播權和翻譯權;翻譯,或是享受與一般著作權同樣的保護,或是發行7年後按法定許諾制度處理,二者任擇其一。
7、如與伯爾尼公約的條款發生沖突時,服從伯爾尼公約;如與美洲國家之間已經簽定或以後將要簽定的雙邊或多邊協定的條款發生沖突時,則對參加世界版權公約的拉丁美洲國家適用最新簽定的協定或公約;除上述情況外,各國之間已經達成的協定,如與世界版權公約發生沖突時則服從世界版權公約。
公約並不對作者的精神權利(或稱「人身權」)提供一般保護,只是在其中「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條款」內,含有禁止篡改他人作品,以及作者有權收回已進入市場的作品等相當於保護精神權利的規定。
⑶ 什麼是著作權人,有什麼分類
眾所周知,作者對自己的作品享有著作權,那此時這個作者是著作權人嗎?了解著作權有關知識不但能保護自己的權利,什麼是著作權人,有什麼分類?什麼是著作權人,有什麼分類一、什麼是著作權人,有什麼分類著作權人又稱著作權主體,是指依法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著作權的人。著作權人可分為原始著作權人和繼受著作權人。我國《著作權法》第9條把它分為兩類:一類是作者,即直接創作作品的人;另一類是非作者,即是通過某種法律關系獲得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1、作者。是指直接創作作品的公民。由此可見,構成作者的要件有兩個:1)只有公民即自然人才能成為作者,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不能成為作者。公民成為作者,享有著作權,是基於他們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而產生的。從年齡和行為能力上看,無論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是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還是限制行為能力的人,只要有創作能力,並有作品問世,均可以成為作者,他們依法對自己創作的作品享有著作權。從創作人員從事的職業上看,無論是從事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作品的專業人員,還是從事其他職業的非專業創作人員,凡是創作了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作品的,均稱為作者。因此,作者不等於作家,作者的范圍遠遠要比作家的范圍大。2)只有進行創作才能成為作者。所謂創作是指直接產生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就是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格等,充分地表現在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上。如果僅僅為他人創作作品進行組織工作,提供一些咨詢意見、物質條件或進行一些其他輔助性勞動,不能視為創作,也就不能稱為作者。從作者構成的要件中可以知道,在著作權主體中,作者屬於第一著作權主體或原始著作權主體,他們對自己創作的作品享有的著作權不可非法剝奪。如某人因犯盜竊罪而被強迫勞動改造,並被剝奪了政治權利,但他對自己依法創作的作品仍享有著作權,並不因他受到刑事處罰而喪失或剝奪其著作權。2、非作者。就是指依照《著作權法》第9條第2項規定,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1)公民。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獲得著作權的途徑有兩條:一是通過繼承獲得著作權。被繼承人生前創作了作品,作者去世後,如果沒有對作品立下遺囑,那麼就應按法定順序繼承作品的著作權。這些繼承人雖然沒有創作過作品,但由於作者的死亡,作者的有些權利仍在《著作權法》保護的期限內,繼承人就可以依法取得這些作品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如果被繼承人生前立有遺囑,則應按遺囑繼承優先於法定繼承順序繼承作者著作權中的財產權。二是通過合同轉讓取得著作權。作者通過合同的形式,向其他公民轉讓著作權中財產權的一部或全部,如向海外進行版權貿易,委託他人創作作品等,都屬於合同轉讓方式取得著作權。2)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法人或非法人單位取得著作權的方式也有兩種:一是通過法律規定取得著作權。如我國《著作權法》第15條規定:電影、電視、錄像作品的導演、編劇、作詞、作曲、攝影等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製作電影、電視、錄像作品的製片者享有。電影製片人在我國都是具有法人資格的電影製片廠,因此,電影作品除署名權外,其他著作權均歸電影製片廠享有。類似於電影製作方法的電視作品,其著作權(除署名權外)歸製片人享有。根據我國有關行政法規規定,私人不得製作電視劇。因此,電視作品的著作權也歸法人享有。但對錄像作品的錄制沒有嚴格的規定。一般來說,錄像製片人絕大多數是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但也有公民個人或合夥攝制錄像作品的。所以大部分錄像作品的著作權歸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享有,個別的也可能歸個人享有。
⑷ 版權是什麼和著作權有什麼關系
1、版權(英文名稱:right)即著作權,是指文學、藝術、科學作品的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包括財產權、人身權)。版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類型,它是由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攝影等方面的作品組成。
2、《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條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法保護。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
⑸ 著作權和版權的區別是什麼
版權與著作權有什麼區別
在我國,版權就是著作權,沒有區別.版權是指文學、藝術、科學作品的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包括財產權、人身權).版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在中國,按照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既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在學理上,根據性質不同,版權可以分為著作權及鄰接權,簡單來說,著作權是針對原創相關精神產品的人而言的,而鄰接權的概念,是針對表演或者協助傳播作品載體的有關產業的參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製作者、廣播電視台、出版社等等.
版權是作者在自然法上的財產權(所有權)還是社會作為讓步而由法律授予作者的有限的法定壟斷權(調整權)?對這一問題做出正確回答的前提是確定版權的理念:
版權是為了保護作者的權利而設立還是為了知識的進步和公眾的福祉而確立?當然版權法律同時擁有這兩種功能,但是那一項是它的基本理念呢?當作者權利和公眾的福祉發生矛盾的時候誰是第一位的呢?
版權的主要目的是以知識的進步促進公眾的福祉,為了鼓勵新作品的復制和在公眾中的傳播,版權通過賦予作者復制和分發的專有權以激勵創作者的創作活動.為了促進公眾的福祉的目的,作者的這些權利有很多的限制,這些限制主要是通過合理使用制度體現來.版權調整的權利涉及到三個利益群體——作者、發行者和使用者.版權法作為支持知識進步的基礎既要考慮給與創造者和傳播者報酬也要重視支付這些報酬的使用者的合理的權利.從18世紀早期英國開始制定版權法開始,版權一直是為了試圖平衡創作者(和他們的出版者)的權利與使用者的權利的產物,現在是將來也是.三個利益群體都在使用版權作品,使用的目的不同,作者用來穿作新的作品,發行人在市場上分發作品,消費者在家中、學校和辦公室使用作品,作者進行創造性的使用,發行者進行商業使用,消費者進行可能涉及也可不涉及商業問題的個人使用.對版權資料的創造性使用和私人使用會與發行人和企業主控制商業使用的目的發生沖突,這使得平衡各種
競爭利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使事情更復雜的是,不同團體的成員在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的立場.例如,一個作者會希望可以自由的引用他人的作品,卻不希望別人引用自己的作品而自己得不到補償;一個出版商會希望可以出版他人的一本書的一部分,但卻不願給與別人這種優惠;只有消費者的立場是不變的:他們希望可以自由的使用這些資料.
⑹ 什麼是著作權著作權人可以是幾個人
什麼是著作權?著作權人可以是幾個人?在社會上,我們可能會涉及到一些著作權人,通常情況下,一本書的作者可以是著作權人,那麼能夠擁有著作權的包括哪些?可以是多少人?什麼是著作權?著作權過去稱為版權。版權最初的涵義是版和權,也就是復制權。此乃因過去印刷術的不普及,當時社會認為附隨於著作物最重要之權利莫過於將之印刷出版之權,故有此稱呼。不過隨著時代演進及科技的進步,著作的種類逐漸增加。世界上第一部版權法英國《安娜法令》開始保護作者的權利,而不僅僅是出版者的權利。1791年,法國頒布了《表演權法》,開始重視保護作者的表演權利。1793年又頒布了《作者權法》,作者的精神權利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著作權人可以是幾個人?這個沒有規定,著作權人又稱著作權主體,是指依法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著作權的人。著作權人可分為原始著作權人和繼受著作權人。原始著作權人指創作作品的公民和依照法律規定視為作者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繼受著作權指通過繼承、受讓、受贈等法律許可的形式取得著作權財產權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在我們國家並沒有對著作權有多少人進行規定,如果進行創作的是一個團體,那麼著作權權利人就應該是這個團體,通常情況下如果我們創作了一本書,那麼這本書的作者就是著作權人。關於什麼是著作權?著作權人可以是幾個人?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專業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能幫助您順利申請。
⑺ 什麼是版權
上述的版權版法及著作權法,《著作權法》是知識產權的一個重要組成專部分,它是現代社會屬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法律制度。現代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三百多年前源於西方,促進知識的積累與已交流,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推動經濟的發展和個人為社會進步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和完善的,著作權保護不僅僅能夠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時版權產業也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著作權法》是一種無形的權利,同時是用有形物體現的,包括精神權利和財產權利,因此著作權也是人權,又是一種財產。侵犯他人著作權如同偷盜他人錢財。盜版就是盜竊。保護知識產權不僅是保護著作權人的個人利益,同時也是為了維護公眾利益,維護國家利益,維護國家經濟秩序,促進社會的發展。
⑻ 作品的著作權人包括什麼人。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d 著作權人即著作權主體,指法享有著作權權利並承擔相應義務的人。著作權人與作者是兩個概念。《著作權法》第9條規定:「著作權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由此可見,著作權首行屬於作者。這里的作者指著作權法所承認的作者,不單純是事實睥創作者,因為作者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視為作者的法人或非法人單位。在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人視為作者的情況下,所產生的作品必須是: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意志創作,上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作品,這樣的作品也稱為單位作品。如: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組織人員時行創作,並提供創作條件承擔責任的網路全書、教材等作品,其整體著作權歸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所有。 著作權作為一項知識產權,有多項權能,除署名權是因創作作品的事這依法取得,只能由作者享有外(但委託作品也可以通過約定將署名權歸屬於非作者的委託人),其他權利可依特定情形,由其他人享有。其他並非作者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的情形主要有如下幾種: (1) 繼承。依我國著作權法的相關規定,著作權屬於公民的,在公民死亡後,著作財產權(包括使用權、許可使用權、轉讓權和獲得報酬權等)在著作權法規事實上的保護期內,按《繼承法》的規定轉移。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且未明確表示不發表,則作者死亡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行使。作者死亡後,其著作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作者的繼承人或者是受遺贈人保護。 (2) 法人或其他組織變更、終止。著作權屬於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在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在法人或其他組織變更、終止後,在著作權法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著作財產權。 (2) 合同約定。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即委託人可以通過約定成為著作權人。 (3)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除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外,其他權利由製片者享有。 (4) 職務作品的特殊規定。《著作權法》第16條第2款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第(一)項中提到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該法人或者該組織為公民完成創作專門提供的資金、設備或者資料等。 (5) 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後,其對合作作品享有的著作財產權在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時,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 (6) 作品原件的所有人的權利。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除署名權以外的著作權。作者身份確定後,由作者或者其繼承人行使著作權。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且又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在作者死亡後50年內,著作權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 (7)在特定情形下,國家也可成為著作權人。
⑼ 著作權人擁有什麼權利
積特知識產權:著作權人擁有什麼權利?
版權擁有者擁有執專行並授權他人進行以下操屬作的專有權:
復製作品
根據作品准備衍生作品
通過出售或其他所有權轉讓(例如通過出租,租賃或出借)將作品的副本分發給公眾
公開執行工作。這適用於文學,音樂,戲劇和編舞作品,啞劇,電影和其他視聽作品
公開展示受版權保護的作品。這適用於文學,音樂,戲劇和編舞作品,啞劇以及繪畫,圖形或雕塑作品,包括電影或其他視聽作品的單個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