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有土地出讓地價評估可不可以由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委託進行
根據土地管理法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所版稱招標出讓國有建設權用地使用權,是指市、縣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出讓人)發布招標公告,邀請特定或者不特定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參加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投標,根據投標結果確定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的行為。
所以,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門負責進行土地出讓事宜。
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是中介機構,不是土地出讓部門
② 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
第39號
《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已經2007年9月21日國土資源部第版3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權現將《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部長 徐紹史
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③ 什麼是土地基準地價
土地基準地價是在城鎮規劃區范圍內,對不同級別的土地或者土地條件相當的均質地域,按照商業、居住、工業等用途分別評估的,並由市、縣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平均價格。
基準地價不是具體的收費標准。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出租、抵押等宗地價格,是以基準地價為基礎,根據土地使用年限、地塊大小、形狀、容積率、微觀區位等因子,通過系統修正進行綜合評估而確定。
(3)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地價評估技術規范試行擴展閱讀:
土地基準地價的評估的要求: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近日發出通知,就2014年12月1日起實施的《城鎮土地分等定級規程》和《城鎮土地估價規程》做出相關政策說明。通知要求,基準地價每3年應全面更新一次。
已出讓土地因調整容積率需評估補繳地價款的,若調整前原容積率低於1,可按新容積率規劃條件下評估期日的樓面地價乘以新增建築面積確定應補繳的地價款。
嚴格執行出讓地價評估有關規定。在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前,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規程和《關於發布〈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地價評估技術規范(試行)〉的通知》有關要求,組織對擬出讓宗地的地價進行評估,出具土地估價報告。
出具的土地估價報告應當在「估價結果」部分有明確底價決策建議及理由;涉及協議出讓最低價標准、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准等最低限價的,還應同時列出相應的最低限價標准。
④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協議出讓底價如何確定
市、縣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擬出讓地塊的情況,內按照《城鎮土地估價規容程》的規定,對擬出讓地塊的土地價格進行評估,經市、縣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集體決策,合理確定協議出讓底價。
協議出讓底價不得低於協議出讓最低價。協議出讓底價確定後應當保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泄露。
⑤ 如何進行規范出讓土地價格評估工作
土地招拍掛出讓價格評估,是估價人員根據擬出讓地塊條件和土地市場情況,依據《城鎮土地估價規程》組織,對擬出讓地塊的正常土地市場價格進行評估。筆者通過對土地招拍掛出讓評估方法的研究,認為土地出讓價格評估具有以下特點:
採取公開市場價值標准
由於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招拍掛出讓是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屬於一種真正的市場行為,因此土地招拍掛評估理應採用公開市場價值標准。也就是擬出讓宗地在估價基準日時,並且在設定的容積率、建築密度、綠地率、開發程度等條件下的正常公開市場價格。特別指出的是,土地招拍掛出讓評估不同於強制拍賣評估,因為強制拍賣評估要考慮短期內強制處分標的物時造成的價格折減。
估價基準日應為招拍掛出讓日
在實際估價工作中,估價人員通常將實地查勘估價期間的某一個日期定為估價基準日,但估價基準日並非總是在估價日期的期間,也可能因特殊需要,將過去或未來的某個日期定為估價基準日。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招拍掛出讓,一般都會提前一段時間在新聞媒體上刊登公告,土地出讓人要先行委託專門的估價機構對擬出讓土地進行評估。為真正體現出所評估的土地使用權價格是在出讓日正常、公開市場條件下的價格水平,其估價基準日應與出讓時間相一致。
⑥ 國有土地使用權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區別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發布《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地價評估技術規范(試行)》的通知
國土資廳發〔2013〕20號里有相關描述,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國有土地使用權的一種。
⑦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 國有土地使用權; 這2個區別是什麼
1.含義上的區別。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因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國家的土地的,而國有土地使用權是使用者向國家交付費用後國家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的行為。
2.用途主體的區別。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國家的土地之上的物權,使用集體土地來進行建設的,而國有土地權的主體則是政府。
3.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保存建築物或者其他工作物的,而國有土地權是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便可以使用,無目的而言。
建設用地使用權與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區別和聯系:
一、區別
1.含義上的區別。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因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國家的土地的,而國有土地使用權是使用者向國家交付費用後國家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的行為。
2.用途主體的區別。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國家的土地之上的物權,使用集體土地來進行建設的,而國有土地權的主體則是政府。
3.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保存建築物或者其他工作物的,而國有土地權是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便可以使用,無目的而言。
二、聯系建設用地使用權要先明確所要徵用的土地使用性質是建設用地,也是在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前提條件,而國有土地使用權的范圍較廣,包括工業、商業用地及集體個人等等。
(7)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地價評估技術規范試行擴展閱讀
建設用地特點
1、建設用地是生活場所、操作空間和工程的載體,不是直接利用土壤,與土壤肥力沒有關系。
2、可逆性差。農用地要變為建設用地較為容易,建設用地變為農用地卻較為困難。
3、土地利用價值高。可以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
4、區域選擇性強,在地域上選擇性很強。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8條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條規定,下列土地屬於全民所有土地即國家所有土地:
1、城市市區的土地;
2、農村和城市郊區中已經依法沒收、徵收、征購為國有的土地;
3、國家依法徵用的土地;
4、依法不屬於集體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灘塗及其他土地;
5、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部成員轉為城鎮居民的,原屬於其成員集體所有的土地;
6、因國家組織移民、自然災害等原因,農民成建制地遷移後不再使用的原屬於遷移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