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數字千年版權法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6%95%B0%E5%AD%97%E5%8D%83%E5%B9%B4%E7%89%88%E6%9D%83%E6%B3%95%E3%80%8B
數字千年版權法案,英文全稱「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簡稱。中文也稱「千禧年數字版權法」。頒布該法的目的是滿足世界知識財產組織(WIPO)的需求,但該法沒能夠為大多數軟體、電影和音樂等行業的公司提供有效支持。所以,圍繞數字千年版權法案的爭議和風波此起彼伏,非常熱鬧。
《美國數字千禧版權法》通過國內立法的方式,對網上作品著作權的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這一法案是數字時代網路著作權立法的嘗試,亦是網路初期著作權利益沖突各方折衷的產物。其主要特點體現在以著作權人為中心,加強對其權益的保護,同時又對網路服務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簡稱ISP)的責任予以限制,以確保網路的發展和運作。
② 數字千年版權法的《數字千年版權法》 - 主要特點
《美國數字千年版權法》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以著作權人為中心,加強對其權益的保護,同時又對網路服務提供商(InternetServiceProvider,簡稱ISP)的責任予以限制,以確保網路的發展和運作。
1、加強對著作權人利益的保護
網路時代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進步,作品的著作權受到的威脅是十分巨大的。這種威脅表現在:
(1)、網路上作品傳播時,其中包括署名權、著作權聲明、作品出處等內容的信息極易被篡改或刪除,這不但讓作品著作權人的權益受到損害,也讓作品使用者的利益受到威脅。
《美國數字千禧版權法》在103條中做出「保護著作權權利管理信息的完整性( Integrity of right management information)」的規定,禁止任何人明知以及故意地引誘、促使、促進或隱藏侵害事實,或散布或為散布而引進錯誤的著作權管理信息;禁止任何人在明知該行為將引誘、促使、促進或隱藏侵害事實情況下,故意移除或修改任何著作權權利管理信息,或散布或為散布而引進已知在未經著作權人授權下被移除或修改過的著作權權利管理信息 」。
(2)、網路上作品未經授權的復制與傳播極為容易,對著作權人的損害突破了地域限制。
《數字千年版權法》在103條中對此予以立法,禁止破壞著作權之保護體系(circumvention of right protection systems)。即禁止破壞那些用於控制獲取作品渠道或者重製作品的科技保護措施的行為,除此之外,但凡製造、進口、交易或者向大眾提供用於破解他人作品保護措施並依此獲得少量經濟利益的破解裝置,也在禁止之列 。
2、對ISP著作權侵權責任限制,為網路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網路服務提供商在網路運作中充當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保證了網路的暢通和數字化信息的迅捷傳遞。但是正因為其在網路運作中的重要作用,網路服務提供商也經常成為著作權侵害案件的被告,令其苦不堪言。原因是,網路上著作權侵權行為發生時,侵權網站或侵權資料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也會在短時間內消失,加上網路上行為人多以匿名或不真實的身份出現,當著作權人無法找到真正侵權者時,經常會轉而以提供網路服務的ISP為對象請求賠償,因為他們的身份是確定的,且容易找到。
對ISP是否應該對利用其網路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承擔責任的問題,《數字千年版權法》在「網上著作權侵權責任限制」 這一部分,規定了ISP的免責制度,確立了過錯責任歸責原則,只有在明知網路用戶上載信息的行為已構成侵權,即著作權人提供的證明文件符合法律要求時,ISP仍不採取措施刪除信息或者阻止他人再次訪問,此時的ISP才需要承擔侵權責任。《數字千年版權法》的這一規定,保護了ISP的利益,使其擺脫了不斷被捲入網路著作權糾紛的困擾。
③ 網站建設需要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忽視「避風港」條款 許多的媒體分享網站,如SimplifyMedia,都是在美國DMCA(數字千禧年版權法案)的狹窄框架之下運作。然而如果你不注冊成為「版權會員」,就無法利用DMCA裡面的「避風港」條款。注冊只需填好表格,繳交80美元費用即可。只要不注冊,就得不到保護。如von Lohmann所說的,「你跟音樂分享網站Napster的不同下場,可能就只取決這張入會表格。」 2.忽視服務條款的限制 這種情況會發生在收集或整合數據的網站-如收集使用者財務信息的網站「Mint」上面。這些網站的數據來源可能存在一些服務條款,禁止使用者將信息分享給第三者。收集這些信息的網站可能會視為鼓勵使用者違約,因而出現法律問題。 3.輕信謊言 如果公司收集來自個人,或與個人相關的信息,就一定會有其它不肖份子會想要得到這些東西。這些有心人士可能打電話到公司,編造一些動人的可憐故事去得到這些信息。如果公司的團隊誤信這些「托辭」而給予數據,就可能因為泄漏使用者的信息而被控告。 4.將資料永久保存 在美國,有一些關於資料保存的法律規定。公司應該以這些要求為由,定期從服務中清除可用來辨識出使用者的信息。這樣在收到法院傳票,命令你公開公司的業務與使用者的過度詳細信息,或逼你花大錢整理這些信息時,你可以誠實地說你沒有這些東西。 von Lohmann表示,分析專家一般都會要你保持所有信息,以便於在未來進行資料探勘,但其實這些數據其實可以在匿名化的同時保有探勘的可能性。舉例來說,你可以使用空位重寫IP記錄中的最後四位數。 5.開放給青少年使用 收集小於13歲青少年的信息在COPPA(兒童在線隱私保護法案)中受到規范。如果你的公司不把兒童當作客戶(大多數公司都如此,因為兒童沒有信用卡以及大量消費的能力),你應該設法讓網站中不存在小孩的個人資料。你可以在提供服務,要求使用者提供信息之前,請用戶確認他們超過13歲。 6.擴展到紙本印刷 根據通訊規范法案230節的規定,就算使用者在網站上針對其它人士或公司提出批評,也不會使你遭受誹謗訴訟。這就是為什麼ZocDoc這種針對醫院或醫師發表評論的網站,不會被控告的原因。但如果你將使用者的評論印成紙本,此法案就不再適用。所以公司客戶或使用者要求紙本印刷時,必須小心行事。 7.沒繳該交的保護費 von Lohmann表示,只要是市面上的好想法,「都會有人出現,然後表示你侵犯了他們的專利技術」。這些專利釣客都會想從賺錢的公司身上分一杯羹。在你財務吃緊勢單力薄的時候,他們往往不會找你。這就好像厲害的寄生生物總是找強大的宿主一樣。所以在你的公司壯大以前,都不用擔心專利侵權問題找上門。這些釣客要求的也是快速的和解,而和解對多數公司來說也是最有利的一步。所以一定要事先准備好這方面的支出。 8.與警方合作 當警察來敲公司大門時該怎麼辦呢?你得知道,那些對在線法律沒有經驗的執法機構(多半是當地警長與警方)可能會向你要求一些資料,而你給予了這些數據時,則可能會陷入更深的麻煩。你得在事前就弄清楚面對這些要求時應該怎麼處理。最好的方法是隨時與律師保持連系。 9.認為自己完全清白 法律是張牙舞爪的怪獸(這是我說的,不是von Lohmann),而新創公司跑得快,有時就會誤觸法網。von Lohmman最後留下兩個建議:第一,在你踩入危險區域時,自己要清楚。音樂?財務資料?隱私信息?孩童?不要認為你比業界其它守法的笨蛋更聰明。第二,要搞清楚不管你多努力讓自己維持清白,「你可能已經犯了一些錯而不自知。多數情況下沒有大問題,但有的時候就是會出事。」
④ 加拿大鷹翔訓練顧問公司有一門版權課程Gold of the Desert Kings,即沙漠掘金。
在我國,著作權又被稱為版權。所以,你所講的版權應該是著作權法。 ...曉宏在2010中國版權年會上表示 一批侵犯著作權案將依法審結 「兩高」將出台司法...
不維權,如果你標注是同人游戲,自主開發就能製作,期待ING ...日本人用三國劇情也沒給《三國演義》版權費。游戲這塊版權監管沒到那種地步。你就放心吧 .....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
根據本地版權法,版權是指原創作品擁有人可行使以下權利,包括:復制權、發行權、公演權、改編權及廣播權,及有權禁止任何人於未獲授權的情況下行使上述權利...
一些版權擁有者試圖擴展法律為他們提供的版權的應用范圍導致了濫用版權。 美國版權法區分「主意」和「實行」這兩個基本概念,但這兩個概念之間的界線不十分...
世界上第一部版權法英國《安娜法令》開始保護作者的權利,而不僅僅是出版者的權利。1791年,法國頒布了《表演權法》,開始重視保護作者的表演權利。1793年又...
數字千年版權法案,英文全稱「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簡稱DMCA。中文也稱「千禧年數字版權法」。頒布該法的目的是滿足世界知識財產組織(WIPO)的...
那裡有《中國版權法》下載?我想上傳一些外國的學習資料,可是不知道會不會...中國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隨便在網路上一搜就有。一般來說,若...
英文中的right一詞,在中文中有版權和著作權兩種不同用法。版權起初所側重保護的是圖書的「復制權」,保護的是印刷出版者,而英國的《安娜法》(1710...
會不會有標示你沒有看到,或者網站上本來就有版權提示。用了人家照片,沒署名,沒支付,是要賠償的。你事先知不知道,要看當時的情況,如果過失也是要賠償...
⑤ P2P緩存的P2P緩存系統
P2P緩存系統將傳統的緩存原理應用到P2P內容上,其基本思想就是在網路邊緣緩存P2P內容,用緩存內容服務後續的P2P請求,過濾掉重復的P2P內容。圖1描述了P2P緩存系統的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在使用了P2P緩存系統後,P2P訪問的流程如下。
首先,peer A請求下載內容片斷X,下載請求由peer A所歸屬的Intranet路由轉發給P2P緩存設備。由於是初次下載,緩存設備發現請求的內容並沒有被緩存過,於是將下載請求轉發給互聯網上的peer C,peer A最終通過訪問peer C獲得片斷X。注意X在被發送給peer A的同時會通過緩存設備並被緩存。當peer B再次發起下載片斷X的請求時,下載請求將同樣被引導到緩存設備,此時緩存設備已經緩存了X,於是peer B對X的下載直接由緩存設備提供。
研究表明,由於在P2P網路中同樣存在熱點內容,因而在P2P網路中部署緩存設備可能獲得高達90%的位元組命中率。這意味著P2P緩存系統的使用可以非常有效地緩解P2P流量對網路帶寬的佔用。同時,由於緩存系統靠近P2P用戶,可以使用戶訪問不必穿過缺乏服務質量保證的核心網路,從而降低用戶訪問響應時間,保證用戶訪問質量,提升用戶體驗並吸引用戶,從而為P2P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保障。 P2P緩存系統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有:P2P協議分析、內容緩存、內容分發和代理。P2P緩存系統通常由流量捕捉、協議處理、緩存檢查、內容存儲、轉發器等單元構成,如圖2所示。
其中,流量捕捉完成對受監測流量的捕捉。最簡單的實現方式是將緩存系統串聯到需要使用的路徑上,不過也可以採用策略路由或其他方式完成流量捕捉。捕捉到的流量報文被發送到協議處理單元完成對協議的分析處理,注意此時的報文不僅僅包括P2P通信的。轉發器是系統中的發送單元,接收從其他單元發送來的報文,並根據報文中的信息(如目的地址和埠)將報文發送給其他網路設備。在P2P緩存系統中,協議分析單元僅對捕捉到的P2P傳輸報文做深度報文分析,對其他報文,協議分析單元將直接轉發給轉發器。一旦協議分析單元發現某報文是P2P內容請求,該報文所屬的應用會話(包括後續訪問直到會話結束)的狀態就會被監視。一旦能夠確認該會話所訪問的內容(P2P系統中內容通常由其HashID標識),協議分析單元就會訪問緩存檢查單元以判斷該內容是否已經被緩存,如果該內容已經被緩存,該會話的後續請求就會被直接交給內容緩存模塊處理。內容緩存模塊根據協議分析單元的請求,從緩存中獲得相應的緩存內容或將協議分析單元發送的內容做緩存處理。為實現緩存內容的發送,協議分析單元在通過內容緩存模塊獲得內容數據後需要按P2P協議要求封裝獲得的內容,模擬源P2P響應,然後交給轉發器發送給應用請求者。如果P2P會話所訪問的內容並沒有被緩存,後續訪問的內容就會被緩存到內容存儲單元中。圖2中標記了不同流量在P2P緩存系統中的處理流程。 圖2的緩存系統結構雖然能夠完成基本的緩存處理操作,但實際網路對P2P緩存系統還有更多的要求。要使P2P緩存系統融合到現實網路中,P2P緩存系統還需要在處理效率、可擴展性、版權保護以及系統部署等多方面進行優化。
處理效率
首先,網路設備必須滿足一定的處理效率要求,對於緩存設備,並發流量處理能力是一個關鍵性能指標,而流量處理能力的需求直接與系統所服務的終端用戶量相關。對於P2P緩存系統,一定數量的重復內容訪問和緩存命中率是發揮緩存系統優勢的基礎,而重復請求的數量依賴於用戶群體的規模和用戶訪問特徵。在流行的P2P共享系統中,共享的文件通常較大並且內容繁多,這些特徵要求緩存系統能夠服務較多的用戶和較高的流量,以保證適當的訪問命中率。另外,對帶寬的需求也會受到網路物理埠的帶寬限制。P2P內容的分析和緩存要求設備做7層協議分析和處理,龐大的運算量使得P2P緩存系統不得不採用較好的硬體設備,同時也要求系統充分優化流量處理過程。
高層協議分析的處理效率通常遠低於低層協議,為解決對處理效率的要求,系統設計要盡可能在低層協議分析過程中過濾掉非P2P流量。雖然P2P應用的協議五花八門,沒有統一的標准,並且在通信埠上也各不相同,但對P2P協議分析顯示,各種P2P應用的報文在傳輸層協議上存在一定的特徵,如KaZaa使用的FastTrack協議在報文中存在「GET.hash」欄位,eDonkev報文中存在「E30C5」欄位,BT報文中存在「BitTorrent protocol」欄位。因此,利用協議分析,在第四層的分析中過濾掉不具備P2P特徵的流量,系統就可以保證盡可能多的處理能力被用於7層的P2P協議分析,從而提供高流量的處理性能。
擴展性
對P2P緩存系統的可擴展性要求包含兩方面的內容:系統處理能力的可擴展性和可緩存處理的協議數量的可擴展性。系統處理能力的可擴展性是要求系統的處理能力僅僅受系統中硬體處理能力限制,如處理器的運算能力、存儲器的存儲能力、網路帶寬的通信能力。如果需要,系統可以通過購買新的硬體來滿足更多處理能力需求。對於系統處理能力的可擴展性,現在有很多相關的解決方案,如群集(clustering)系統[5]。
可緩存處理的P2P協議的可擴展性是要求緩存新的P2P協議內容應當僅僅需要在現有系統上安裝相關的分析模塊,而不需要對現有緩存系統的軟體或硬體結構做整體修改,甚至是將現有系統替換掉。就當前P2P應用的發展狀況來看,P2P應用和協議缺乏統一標准,P2P應用間信息難以共享。同時,P2P應用在最近幾年獲得了迅猛的發展,現在已經有了數百種,其中BT、eMule等少數應用已經佔用了超過50%的網路流量,對網路性能有嚴重影響。雖然只要分析和緩存BT等少數幾個協議就可以在現階段對P2P流量達到很好的優化效果,但隨著P2P技術的發展,必然會產生對新協議分析和緩存的需求,從而要求系統可以擴展其能夠分析處理的協議。對於系統處理協議的擴展,可以通過系統良好的模塊化並在協議處理和緩存檢查模塊之間定義靈活可擴展的介面來得到保證。
版權保護
版權問題長期以來是困擾P2P系統的一個難題。一方面,對版權缺乏保護造就了P2P文件共享網路上的豐富內容,推動了P2P文件共享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對版權缺乏保護又使得P2P共享對版權內容缺乏吸引,從而阻礙了P2P建立成功的商業模式並推動其進一步發展。迄今為止,雖然業界不斷提出P2P文件共享系統的版權保護解決方案,但各種方案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如何在保持P2P系統開放性的同時吸引版權內容的參與仍然是一個難題。
P2P緩存系統是一個不負責內容發布的流量優化系統,在版權保護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考慮,具體地說就是要求在提供緩存內容的代理服務的同時不觸犯任何版權保護法例。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國至今仍然沒有明確的相關法律法規,在全球范圍內對相關問題有明確界定的也僅僅是美國的《千禧年數字版權法(DMCA)》[8]。在該法案中對緩存類設備定義了「版權安全港」,這一定義對提供內容緩存系統做了如下界定:緩存是在本地伺服器中為終端用戶所做的自動、暫時的內容存儲,並對緩存系統提出了以下要求:
● 緩存系統不能成為內容的原始提供者;
● 緩存系統不能在緩存過程中改變被緩存內容;
● 緩存系統的存在不能影響內容的原始訪問方式(如口令認證過程等);
● 緩存系統對內容更新的處理應當符合相應的行業標准;
● 緩存系統必須在了解到所提供/緩存內容侵犯版權所有人權利後立即刪除相應內容。
為符合上述對「版權安全港」的要求,緩存系統在為peer訪問提供緩存內容服務後需要保證peer訪問流程符合原有P2P應用的要求,也就是要求緩存系統具備將P2P應用的數據和信令消息分離的能力。所有的信令交互仍然由信令信道通過緩存設備向提供文件服務的源peer發送,僅對數據通信提供優化加速。這可以通過在緩存系統將訪問peer。到被訪問peer的鏈接分割為兩個鏈接實現。對訪問peer和緩存設備之間的鏈接,緩存設備模擬正常的peer訪問流程,提供正常的數據通信;對緩存設備到被訪問peer的鏈接,緩存設備在轉發所有請求和控制信息的同時,將數據傳輸信息用佔用帶寬很少的P2P維持鏈接信息替代(如BT中有效內容長度為0的消息),該信息同時還起到監測被訪問peer狀態的功能。當被訪問peer停止提供服務時,緩存設備需要停止為其內容提供分發服務。另外,緩存設備還需要提供手動刪除緩存內容的能力,以保證在發現內容侵權的第一時間立即刪除侵權內容。
⑥ 數字千年版權法的《數字千年版權法》 - 條款修正
《數字千年版權法》在1998年通過施行後,每三年會對這一法案進行一次集版中修正,並頒發免責令權,以減少該法案在數字版權管理及其他技術層面版權保護上的「失靈」。
2010年7月26日,美國會圖書館修改《千禧年數字版權法》中的豁免條款,認可了iOS越獄的合法性,但這一裁決並未延伸至其他設備,如PS3。Geohot就因越獄和解鎖PS3,被SONY告上法庭。越獄軟體社群Cydia的創始人Jay Freeman (saurik)估計,全球大概有10%的iPhone曾進行過越獄。
2012年,針對蘋果iPhone越獄行為的豁免條款即將到期。美國版權局在2012年的春季就針對《數字千年版權法》所提出的免責豁免令申請舉行聽證會,最終敲定的法令則將會2012年的10月正式公布。美國電子前沿基金會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EFF)呼籲聚集眾人力量向版權局重申此項豁免條款,同時也希望能將進一步將相關條款擴及至平板設備,甚至於是針對電玩主機平台的越獄行為也希望能一並納入相關條款內。
⑦ 為什麼美國的著作權法叫《數字千年版權法》
您好!
數字復千年版權法,制即數字千年版權法案,英文全稱「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簡稱DMCA。中文也稱「千禧年數字版權法」。
根據維基的說法,DMCA的D是數字,因為這法律主要是涉及到了數字的問題,M是千年,因為快到千禧年,CA版權法案,是法律名。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⑧ 中國有沒有加入DMCA
數字千年版權法案,英文全稱「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簡稱DMCA。中文也稱「千禧年數字版權法」。頒布該法的專目的是滿足世界屬知識財產組織(WIPO)的需求。但該法沒能夠為大多數軟體、電影和音樂等行業的公司提供有效支持。所以,圍繞數字千年版權法案的爭議和風波此起彼伏,非常熱鬧。
⑨ 數字千年版權法的《數字千年版權法》- 簡介
《美國數字千禧版權法》通過國內立法的方式,對網上作品著作權的保護提供了版法律依據。這一法案是數權字時代網路著作權立法的嘗試,亦是網路初期著作權利益沖突各方折中的產物。其主要特點體現在以著作權人為中心,加強對其權益的保護,同時又對網路服務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簡 稱ISP)的責任予以限制,以確保網路的發展和運作。
⑩ 為什麼《我的世界》只有官方的版本,沒有其他的
國際版中國牌都是官方的,不過還有盜版(手動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