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物權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如何理解
1.債權以某特定物為給付標的物,而該標的物上又有物權存在時,無論物權成立之先後,均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 這種情形常發生於一物數賣。例如,甲與乙訂立買賣契約,將某項動產出賣於乙,在未交付標的物前,又將該物出賣於丙, 並已實際交付標的物,則鼻觀內雖為後買人,但因標的物已交付而享有所有權,其所有權即當然優先於先買者乙享有的債權。在不動產交易中,如果後買者已辦畢所有權登記,基於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公信原則,即使出賣人已將標的物實際交付給先買者,後買者也能取得該不動產之所有權,其對標的物的所有權優先於先買者的債權。某特定物雖已為債權給付之內容,如買賣、贈與,使用借貸之標的物,但該物上,如有定限物權存在,無論其物權是否成立在債權發生之前或後,物權均有優先於債權之效力。債權人不得對物權人請求交付或移轉其物,亦不得請求除去該物上之物權。 2.物權優先於一般債權。 就債務人之物上設有定限物權存在,於受清償或補償時,優先於一般債權。定限物權以對標的物支配內容為標准而區分為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在用益物權,當用益物權與債權並存時,用益物權應優先於債權。於擔保物權之情形,當擔保物權與債權並存時,在債權屆期未受清償時,擔保物權人得申請拍賣擔保物,實行其擔保物權,則無論債務人的財產能否夠清償債務,擔保物權人就拍賣標的物所得價金,均優先於一般債權而受清償。
⑵ 物權與債權的效力問題~
對於樓主提的問題我也無法舉例,但是債權優於物權的特殊情形都有一個特徵專:那就是公共利益、屬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大於個人利益,當出現上述3種利益竟合的時候,才會出現債大於物.
另外,1樓的觀點是嚴重錯誤的,請注意留置是<<擔保法>>第五章整個篇幅來研究的他物權的一種
並非是債權的一種,因此這是物權內部的一種竟合,不能拿來說明債權優於物權.
⑶ 什麼是物權的效力
物權的效力:是指法律賦予物權的作用力和保障立。
1、排他效力。是指在同一標的物內上不能同時存在兩個以容上內容不相容的物權,亦即在同一物上已存在的物權具有排除在該物上再成立與其內容互不相容的物權的效力。
2、優先效力。物權相互間的優先效力、優先於債權的效力。(例外:買賣不破租賃原則)
3、追及效力。 又稱物權的追及權,是指物權成立後,其標的物無論輾轉歸於何人之手,物權均得追及其所在而之間支配該物。
4、妨害排除效力。又稱物上請求權或物權的請求權,是指物權人於其物被侵害或有被侵害之虞時,物權人得請求排除侵害或防止侵害,以回復其物權的圓滿狀態的權利。
⑷ 物權效力與債權效力的區分
你好
屬於贈與,是債權效力。
因為房產物權公示方法是登記,
沒有登記過戶,還是甲的財產。不發生變動的。
乙只有一個請求甲給付房產的請求權。屬於債權。
⑸ 為什麼物權優先於債權
原因:
比如一台電視機甲在乙那借錢了,然後把電視機做了個抵押,用作債務的擔保;可是後來,甲又把電視賣給丙了——這里,抵押權是物權(擔保物權),賣給丙是債權。
可是,這里要分2種情況:
1、電視機抵押登記了。那麼甲賣電視是要乙同意的,就沒有問題了,乙就電視機款有優先受償權。如果乙沒有同意,那情況就分很多種了。
(1)丙可以把電視機價款直接支付給乙
(2)丙把價款給甲,甲再給乙
(3)甲另外提供抵押物給乙
(4)甲把電視機低於正常價賣給丙以逃避對乙的債務,那麼乙可以主張撤銷甲丙的買賣合同(5)甲把電視機賣了以後攜款跑了,乙找不到人,那麼乙可以請求法院支持讓丙給錢。
2、電視機沒有辦理抵押登記。那麼甲乙的抵押不能對抗第三者的買受,丙合法取得電視機,乙可以找甲的麻煩。
(5)債權物權效力擴展閱讀:
物權優先於債權的案例解釋:①所有權優先於債權。典型形態是:不動產一物數賣場合,取得不動產所有權的買受人,其所有權優先於未取得所有權的買受人之債權。例如:甲將房屋出賣給乙,交付了房屋但未辦理過戶登記,此後甲又將房屋出賣給不知情的丙並辦理過戶登記。所有權人丙即可對乙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而乙只能對甲主張違約責任。
②擔保物權優先於債權。有物的擔保的債權,就擔保物得優先於(擔保人之)一般債權人而受清償。同樣的道理,物的擔保人破產時,擔保物不列入破產財產,擔保物權人對擔保物享有「別除權」(《企業破產法》第109條)這也是擔保物權的價值所在。
③用益物權優先於債權。例如:甲村將某土地出租給乙使用,租賃期間,甲村又在該土地上為丙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則丙用益物權優先於乙的租賃權。
(5)債權物權效力擴展閱讀來源:網路:物權債權契合
⑹ 物權和債權的區別
債權是一種民法上的權利,而債務則是一種民法上的義務。和物權專不同的是,債權是一種典型的相屬對權,只在債權人和債務人間發生效力,原則上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債之關系不能對抗第三人。從會計意義看,債權是指單位未來收取款項的權利,包括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應收股利、應收利息和應收補貼款告等。從會計意義看,債務是指由過去交易、事項形成的,由單位或個人承擔並預期會計導致經濟利益流出單位或個人的現時義務,包括各種借款、應付及預收款項等。有時也指所欠的債。兩者的區別如下:1、債權債務是不可以單獨存在的。錢是債權人的,他借給債務人。2 、債權是一種典型的相對權,只在債權人和債務人間發生效力,且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債之關系不能對抗第三人。3、 債發生的原因在民法通則中主要可分為契約、無因管理、不當得利和侵權行為;債的滅失則有清償、提存、抵銷、免除等。4、 債權債務中的物權行為客觀存在,它是法律行為的一種,只要承認債權與物權的劃分,就必然要承認債權行為之外還有物權行為。
⑺ 與債權的效力相比,物權的效力規定有何特殊性
(1)物權具有優先效力、追及效力,物權的優先效力主要表現在:(1)同一標的物,有兩個以上不同內容或性質之物權存在時,成立在先之物權優先於成立在後之物權。(2)物權優先於債權。
(2)物權人擁有對物的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物權的實行既不依賴他人的意思或行為,同時也不依賴他人的財力,僅憑物權人自己對物的支配行為,就能實現物權所內涵的經濟利益。
⑻ 論述物權與債權的關系
一般來說,物權具有優於債權的法律效力。物權的優先效力:又稱物內權的優先權,容指同一標的物上由數個利益互相矛盾、沖突的權利並存時,具有較強效力的權利排斥具有較弱效力的權利的實現。
物權對於債權的優先效力:即同一標的物上物權與債權並存,物權優於債權的效力。表現兩方面:a、同一標的物上物權債權並存物權優於債權。但存在少數例外,如不動產租賃權,屬於債權,特定情況下「買賣不破租賃」;b、債權人依破產程序或強制執行程序行使其債權時,作為債務人財產的物上設有擔保物權的,該物權優於一般債權人的債權,即別除權;在破產時,非屬於債務人的所有物,所有人有取回該物的權利,即取回權。
這是我民法筆記中關於物權債權關系的內容,希望對你能有一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