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合同中的物權和所有權
您好。你的理解是錯誤的。
1、物權包含所有權。所有權是對物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2、買賣時,雙方協商一致後合同生效,這時產生的只是合同債權,也就是說,一方負有交付貨物的義務,另一方負有交付金錢的義務。在合同簽訂當時,並不能發生物權變動的法律效力,需要完成貨物的交付後,物權(即所有權)才發生變動。
3、動產抵押只適用於價值較大的,如車輛等。像衣服這種價值較低的動產,是不能抵押的,可以質押。即使辦理了抵押,所有權也不發生變動,抵押權人只取得抵押權,而不是所有權。
物權、所有權、債權是民法的核心,需要綜合起來理解。你學完後,就能理解了。
② 物權法房屋所有權
物權是指權利人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對一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並排除他人干回涉的權利,包括所答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物權是與債權相對應的一種民事權利。債權是指權利主體按照合同約定或者按照法律規定,請求相對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市場主體享有物權是交易的前提,交易的過程表現為債權,交易的結果往往導致物權的轉移。
③ 物權法的實施對解決因物權歸屬引發的糾結有何意義
物權法是關於財產歸屬和利用的法律規則,它的功能在於明確財產所有、充分發揮財產的效用。物權法中規定的所有權制度、用益物權制度和擔保物權制度,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制度。因此可以說,物權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之一。
物權法的制定和實施,對於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物權法主要是回答三個問題。第一,「物」是誰的,就是這個東西是誰的。第二,物主對這個物享有什麼樣的權利、其他的人負有什麼樣的義務。法律要講權利和義務關系,我有什麼權利,反過來,別人對這個物有什麼樣的義務。第三,怎樣保護物權,侵害物權的人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關於「定分止爭」。商鞅在《商君書》中說:「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為可分以為百,由名之未定也。夫賣兔者滿市,而盜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名分未定,堯、舜、禹、湯且皆如鶩焉而逐之;名分已定,貪盜不取。」這里所謂的「名分」,就是指「權利歸屬」,即所有權屬於誰。山裡的野兔屬於無主物,所有權歸屬未定,誰抓住就是誰的,因此一隻野兔出現,百人競逐;而街市上賣兔子的很多,卻連小偷也不取,因為那些兔子的所有權歸屬已定,誰要擅自拿取,就會觸犯法律。
關於「物盡其用」。財產所有權界限清楚並受到切實的法律保護,可以促進所有權人利用其財產,發揮物的效用。物權法發揮「物盡其用」的功能,更重要的方面是所有權人通過設立用益物權,將自己的財產交給最能發揮物的效用的「他人」利用。如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通過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交給農戶使用,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極大地發揮了農村土地的效用。物權法上的用益物權制度,具有實現「物盡其用」的功能和作用。
④ 因繼承取得物權,繼承人獲得所有權,在未辦理登記之前,繼承人有沒有處分權
物權不包括處分權,特別注意物的實際所有者或者擁有者(首選是家專庭)對物的掌控應用於社會各屬方面,包括物權登記,物權法的適用范圍內僅限於社會經濟方面,如果繼承人獲得了這種身份,就尊重現實直接說這,別扯繼承人,省的把人民群眾往溝里帶,玩文字游戲沒意思
物權登記能夠登記多個人,物權包括所有權,只是實際所有與物權登記沒關系,不要強行說實際所有
⑤ 因繼承取得物權,繼承人獲得所有權,在未辦理登記之前,繼承人有沒有處分權
此種情況下不動產沒有登記就沒有處分權,不發生物權的效力,處分動產是不用登記就發生物版權效力權的,相關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二十九條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第三十一條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條規定享有不動產物權的,處分該物權時,依照法律規定需要辦理登記的,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
⑥ 什麼是物權確認糾紛
物權確認糾紛是指就物權的成立、內容及物權的歸屬而產生的糾紛。在訴訟上稱為確認之訴。
物權確認包括所有權確認之訴、用益物權確認之訴、還有擔保物權之訴。
1、所有權確認之訴是指就所有權的成立、內容及歸屬所產生的民事糾紛。
2、用益物權權確認之訴是指就用益物權的成立、內容及歸屬所產生的民事糾紛。
3、擔保物權確認之訴是指就擔保物權的成立、內容、歸屬及效力順序等所產生的民事糾紛。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三十三條
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6)因物權首次產生而獲得所有權擴展閱讀:
按照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對於土地的所有權歸屬問題有爭議的,應當由行政機關確認,而不是通過訴訟解決。
因此適用物權確認糾紛案由的,主要是由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確認之外的物權的確認糾紛,多數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糾紛,也包括土地之外的動產所有權和建築物所有權的確認糾紛。所以房屋所有權的確權可向法院提起確認之訴解決。
實現擔保物權案件訴訟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實現擔保物權案件作出規定。
第十五章特別程序
第七節實現擔保物權案件
第一百九十六條申請實現擔保物權,由擔保物權人以及其他有權請求實現擔保物權的人依照物權法等法律,向擔保財產所在地或者擔保物權登記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第一百九十七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拍賣、變賣擔保財產,當事人依據該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綜上可以知道,擔保物權其實是一種比較特別的權利,他是應運債權而生,如果沒有債權,就不會存在擔保物權,所以,擔保物權是一項從權利,具有從屬性與不可分性,針對他的糾紛的訴訟,就是擔保物權確認之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⑦ 因物權的歸屬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 )
《物權法》(草案)第三十七條因物權的歸屬和內容發生爭議的回,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答權利。
第三十八條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不能返還原物或者返還原物後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第三十九條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損毀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或者恢復原狀後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當事人在物權歸屬發生爭議或者權利狀態不明時,請求有權機關確認物權歸屬、明確權利狀態。在民事審判中,經常會遇到需要確認物權的案件,例如,在「一房兩賣」情況下確認該房屋所有權究竟歸誰;
在買賣合同中確定所有權是否已轉移給買受人;以及在復雜的抵押合同中分辯抵押物的所有人究竟為誰,誰的權利優先等等。
通過登記將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轉移、變更的情況向公眾予以公開,使公眾了解某項不動產上所形成的物權狀態。登記制度對於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和維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的作用在於,確定物權的歸屬,解決物權的沖突和保護交易安全。
具體來講,就是通過登記能確定某項不動產物權歸誰所有,登記記載的權利人實際上就是對物權的歸屬主體在法律上的認定。
⑧ 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有爭議,要確權,可以到法院提起訴訟。
1、因物權的歸屬和內容發生爭版議的,利害關系人可權以請求確認權利。
2、被無權佔有人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不能返還原物或者返還原物後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3、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損毀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或恢復原狀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4、妨礙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
5、有可能危及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消除危險。
6、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上述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8)因物權首次產生而獲得所有權擴展閱讀:
物權確認包括所有權確認之訴、用益物權確認之訴、還有擔保物權之訴。
1、所有權確認之訴是指就所有權的成立、內容及歸屬所產生的民事糾紛。
2、用益物權權確認之訴是指就用益物權的成立、內容及歸屬所產生的民事糾紛。
3、擔保物權確認之訴是指就擔保物權的成立、內容、歸屬及效力順序等所產生的民事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