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著作權集體管理的性質是什麼
著作權集體管理就是著作權人將自己的著作權作品委託給相關的管理機構進行管理,在面對其他人的侵權行為時可以要求管理機構為其進行訴訟維權、也可以委託機構為著作權進行轉讓和買賣。下面八戒知識產權就與您一起來了解著作權集體管理的性質是什麼?著作權集體管理的性質1、我國《著作權法》在總則中規定著作權法的立法目的是保護權利人的正當權益,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2、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宗旨就是為著作權人提供服務的,其職能在於接受權利人的授權,向使用者發放許可,收取使用費,向權利人分配利益,同時加強國際間集體管理組織的合作。3、其在運作過程中收取的使用費,在扣除必要的活動經費(管理費)後,應當全部分配給權利人。所以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一般都是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性組織。世界多數國家通行的做法認為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非營利的民間私人團體。4、西班牙知識產權法規定,要求以自身名義或者他人名義為各類作者或者其他知識產權權利人管理使用權和其他財產權的機構應得到文化部的批准,該機構不得具有營利目的。所以,我國2001年新修訂的《著作權法》第八條第二款就明確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非營利性組織。5、由於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公益性非營利的社團組織,為了維護著作權利人的權益,其設立一般都採取會員制,即由著作權人組成會員自治管理的組織。我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中對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規定就採用了會員制。6、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第十七條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會員大會為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權力機構。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會員大會是權力機構,理事會是執行機構。7、《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收取的使用費,在提取管理費後,應當全部轉付給權利人,不得挪作他用。這就充分說明了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公益性非營利的性質。
⑵ 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是什麼性質的機構
不是國家機關,不佔政府部門的編制,叫「中介組織」
⑶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什麼性質的組織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單一性或綜合性模式問題
理論上凡著作權都有被納入集體管理的可能,如果都按照不同的作品種類分別設立集體管理組織,甚至同一種類的作品又按照其不同的權利設立更細的集體組織,這樣表面上好象各司其職,實際上常常會引起一些混亂。雖然採用何種體制,要根據各國當地情況而定,這兩種制度都能證明同樣有效,但當存在多家協會時,每一特定類別的著作權都只能由一家單一機構管理。其根本關鍵是必須統一著作權的管理方式,使其一方面與復雜多樣的國際關系以及關於非確定作品目錄的合同相容,另一方面,與對基本上為個人權利的著作權的尊重相容。[⑤] 在國際上,有許多國家採用多種協會體制,如德國截止1998年有11家集體管理組織,同是有關音樂的有音樂作品表演權、復制權集體管理協會和音樂版本管理協會,涉及影視作品的協會有4家,其他如法國、英國、瑞士、西班牙、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也都採用多種協會體制,也有其他國家如比利時、以色列、義大利、烏拉圭、委內瑞拉等採用一個中央協會擔負不同類作品的各種權利的集體管理。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成立後,國家版權局又多次指示並幫助組建文字、攝影、美術作品等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從目前的趨勢看,我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是採用多種協會體制的。在我國,單從作品種類的角度看,似乎每一特定類別的著作權都只能由一家單一機構管理,如音樂作品、文字作品等各個協會都分別被賦予相對獨立的壟斷地位,但按筆者的理解,這種僅僅是某一協會對某一類作品的壟斷模式,在我們這樣一個知識產權發展歷史較短,國民知識產權意識薄弱的發展中國家並不理想。理由是:首先,建立眾多的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在設立和管理成本上顯然過於巨大;其次,在對外的關繫上,分散的集體管理組織的權威性和效率難以得到有效體現,這一點將非常重要,我們知道即使在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健全和法制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著作權人實現其利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德國音樂表演者和機械復制權聯合會(GEMA ),每年總收入超過10億馬克,但一半以上不是通過正常運作收取,而是通過法律訴訟從使用者手裡獲得的。[⑥] 可見我們沒有理由過於盲目樂觀,只有集中力量,在作品傳播技術發達而數量眾多的傳播媒介團體和使用者面前,建立全國統一的綜合性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才能在與使用者談判或訴訟方面將比分散的多種協會更具有權威優勢和代表性,同時在影響行政當局制定著作權保護政策上也無疑會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第三,在對內的關繫上,分散的不同協會常不免難以整合不同類作品權利間的關系,這容易導致問題的滋生,因為許多情況下,作品並不是機械的相互獨立的概念,比如一首詩歌被譜上曲子,究竟是文字作品還是音樂作品?又比如戲劇作品和劇本是什麼關系?理論上至今仍有討論的餘地。這些在管理上僅管可能通過技術措施協調解決,但畢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前述強調的所謂壟斷與其說某一分散的單一協會對某一類作品的壟斷恐怕不如一個綜合的著作權管理組織對所有不同作品眾多的的權利壟斷更有效。綜上,筆者的意見是,統籌全體,改造音樂著作權協會、文字作品協會等,使其成為一個以音樂著作權為主要業務的統一的綜合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
⑷ 著作權的集體管理組織有哪些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中國音像集體管理協會,文字著作權保護協會,就這幾個 參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
⑸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組織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非營利性)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
⑹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有哪些
目前國內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有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 、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版協會權、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 、 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 、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
根據《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本條例所稱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指為權利人的利益依法設立,根據權利人授權、對權利人的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進行集體管理的社會團體。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應當依照有關社會團體登記管理的行政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進行登記並開展活動。」
⑺ 什麼是著作權的集體管理
著作權集體管理就是著作權人將自己的著作權作品委託給相關的管理機構進行管理,在面對其他人的侵權行為時可以要求管理機構為其進行訴訟維權、也可以委託機構為著作權進行轉讓和買賣。那麼著作權的集體管理的性質是什麼呢?接下來八戒知識產權就帶您了解相關知識。著作權集體管理1、我國《著作權法》在總則中規定著作權法的立法目的是保護權利人的正當權益,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2、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宗旨就是為著作權人提供服務的,其職能在於接受權利人的授權,向使用者發放許可,收取使用費,向權利人分配利益,同時加強國際間集體管理組織的合作。3、其在運作過程中收取的使用費,在扣除必要的活動經費(管理費)後,應當全部分配給權利人。所以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一般都是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性組織。世界多數國家通行的做法認為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非營利的民間私人團體。4、西班牙知識產權法規定,要求以自身名義或者他人名義為各類作者或者其他知識產權權利人管理使用權和其他財產權的機構應得到文化部的批准,該機構不得具有營利目的。所以,我國2001年新修訂的《著作權法》第八條第二款就明確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非營利性組織。5、由於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公益性非營利的社團組織,為了維護著作權利人的權益,其設立一般都採取會員制,即由著作權人組成會員自治管理的組織。我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中對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規定就採用了會員制。6、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第十七條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會員大會為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權力機構。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會員大會是權力機構,理事會是執行機構。7、《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收取的使用費,在提取管理費後,應當全部轉付給權利人,不得挪作他用。這就充分說明了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公益性非營利的性質
⑻ 我國目前的著作權的集體管理機構有多少以及他們的收費情況
著作權集體管理是著作權法的重要手段。它是指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在獲得著作權人授權的基礎上,以自己的名義向作品的使用者行使著作權。主要包括向使用者發放作品的使用許可並收取作品使用費,將使用費分配給權利人,對侵權者提出訴訟法律等。從世界各國的著作權保護實踐看,著作權人行使權利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權利人個人可以控制和操作的情況下自己直接行使權利。例如:個人的作品由出版社出版,個人的戲劇在舞台上演出。另一種情況,是在權利人個人無法或難以控制和操作的情況下,通過著作權的集體管理組織行使和主張權利。例如,作者行使音樂作品的表演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等,一些發達國家規定的復印權、公共借閱權、製作多媒體的權利等等,使用者使用作品與鄰接權客體、作者獲得創作回報,均是通過集體管理組織的運行來完成的。所以,如果沒有集體管理組織替作者主張權利、替使用者轉付報酬,法律規定的這些權利就很難實現。
隨著國際著作權保護制度的建立,各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逐漸建立起國與國之間的集體管理組織的相互代表協議制度,即兩國的集體管理組織根據協議各自代表對方在本國范圍內管理對方權利人的權利。CISAC就是管理各國集體管理組織的非政府組織。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於1994年經國家版權局和外交部批准,參加了CISAC。到2004年,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已經與42個國家的集體管理組織訂立了相互代表協議。
相關鏈接
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
1、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成立於1992年,由國家版權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共同發起,是我國第一家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其會員主要是詞、曲作者和部分音像製作者和創作團體,主要管理音樂作品的表演權(包括現場表演和播放背景音樂)、廣播權和錄制發行權(包括製作廣播電視節目、背景音樂製作、音像製品製作、網路下載等)。
2、中國文字作品著作權協會
該協會是1999年11月向國家版權局提出申請,經審查批准後於2000年5月成立的,但尚未經民政主管部門批准。該協會的籌備工作由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和中國作家協會權益保障委員會共同負責。協會管理的權利主要包括文字作品的法定許可報酬收轉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數字化復制權等。
3、中國音像著作權協會
國家版權局2001年11月5日批准中國音像協會負責籌備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工作。主要管理音像製品的公開表演權、廣播權、出租權、信息網路傳播權及經權利人特別授權的部分復制權、發行權。(中國知識產權報)
⑼ 國家版權局是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嗎
您好!國家版權局不是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
國家版權局是國務院著回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答國的著作權管理工作。國家版權局是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的著作權管理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實施著作權法律、法規;起草著作權方面的法律、法規草案;制定著作權管理的規章和重要管理措施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二)審批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著作權涉外機構、國(境)外著作權認證機關、外國和國際著作權組織在華設立代表機構。
(三)指導地方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查處或組織查處有重大影響的著作權侵權案件;代表國家處理涉外著作權關系,組織參加著作權的雙邊或多邊條約、協議的談判、簽約和國內履約活動。
(四)負責著作權管理工作全國性宣傳、教育及表彰活動。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⑽ 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有什麼優點
1、著作權集體復管理組制織是依法登記設立的社會團體。 2、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指為權利人的利益依法設立,根據權利人授權、對權利人的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進行集體管理的社會團體。 《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指為權利人的利益依法設立,根據權利人授權、對權利人的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進行集體管理的社會團體。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應當依照有關社會團體登記管理的行政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進行登記並開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