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情況,CBA網路版權還沒有確定
已經確定了
在CBA聯賽2017-18賽季即將拉開大幕之際,CBA聯賽新賽季版權事宜也相繼塵埃落定。2017年10月27日,騰訊體育正式宣布成為CBA聯賽未來三年新媒體合作夥伴。
2. cba版權對海外輸出嗎
已經確定了
在CBA聯賽2017-18賽季即將拉開大幕之際,CBA聯賽新賽季版權事宜也相繼塵埃落定。2017年10月27日,騰訊體育正式宣布成為CBA聯賽未來三年新媒體合作夥伴。
3. CBA曾發生過哪些備受爭議,著名的沖突
2010-2011賽季CBA聯賽正式賽程已經出爐,新賽季的聯賽將從2010年12月10日一直延續到2011年的4月29日結束,常規賽共有34輪,季後賽將於2011年3月23日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首輪揭幕戰將在杭州舉行,由浙江廣廈主場對陣福建潯興。而備受關注的自然是廣東和新疆之間的強強對話,兩隊新賽季將在今年12月22日和明年2月12日,兩度在常規賽中相遇。
4. 騰訊體育,有沒有轉播CBA的版權啊
因為CBA的收視率太低了,而版權費又太貴,購買後根本無法收回成本,所以就不買版權了
5. 中超版權賣了80億,CBA怎麼那麼少
中超版權賣了80億,CBA如果出售的話絕對不會超過這個數字。就是因為足球的關注度還是要比籃球的關注度高出好幾個層次,雖然中國足球隊幾年沒有什麼太大的起色,亞洲都沒沖出去。籃球在姚明時代還是可以稱霸亞洲,甚至能夠打進奧運會前八。但是即使是這樣,足球的關注度還是要比籃球的關注度高,這是前面一個基礎的問題。中國的足球迷還是比中國的籃球迷要多做很多,這是體育行業現在的一個發展狀況,你不得不承認足球確實關注的人更多。
歐洲人他們的身體素質也很一般。但是他們有出色的教練員有出色的戰術體系,這些運動員從小就培養他們的戰術思維和戰術素養。歐洲人他們打球之所以厲害,就是因為他們戰術厲害,美國人那麼強的身體素質,當年也被阿根廷斬落馬下。我國完全可以學習歐洲足球和籃球的這種發展思維。
6. 十問CBA:轉播權怎麼能賣80億 管辦分離待何日
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周王室固有的尊嚴和原本嚴謹的秩序盪然無存,各項制度也顯得頗為混亂。而陷入戰國時代的新賽季CBA,在群雄逐鹿好戲連台的熱鬧景象背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職業性的缺失同樣是不小的問題。休賽期所產生的一些風波,包括CBA聯賽的固有問題,仍在向CBA這個職業聯盟的真實職業性打出了問號——
1、李根轉會何以成為鬧劇?
職業聯盟中球員的轉會本屬平常事,可以在CBA里球員轉會特別是有名氣的球員轉會,往往能夠成為引人關注的新聞。今年休賽期自由市場最大牌的球員當屬李根,他是北京隊去年奪冠的功臣,又身為新晉國手,引得眾多球隊爭奪。這其中呼聲最高的當屬老東家北京隊和聯盟中的土豪新疆隊。
李根究竟是姓「京」還是姓「疆」?這出大戲始自3月底,到8月底才落幕,9月上旬訴之公眾,幾乎覆蓋了整個休賽期。作為北京隊的奪冠功臣,李根的續約本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想半路殺出了財大氣粗的新疆隊,兩隊為爭奪李根形成了長達5個月的持久戰。雖然最終李根花落新疆,但整個過程之所以如此撲朔迷離,更多還是緣自CBA球員續約與轉會的不夠職業性。
失去李根的北京隊失策在於,按照職業聯賽的正常處理方式,對於這類大牌球星的續約,通常要至少提前一年就啟動程序,而不是等到其合同到期產生變數;而新疆隊爭奪李根之所以令人結果難料,還是由於他們給李根開出的年薪金額一直處於保密狀態。自由球員選擇下家往往更看重薪資待遇,新疆隊如此秘而不宣,只能令旁觀者猶如霧里看花。
2、郭艾倫、衡藝豐續約難為哪般?
李根的轉會雖然坎坷但畢竟已經塵埃落定,而兩名狀態當紅的年輕球員郭艾倫和衡藝豐,他們新賽季能否打上比賽還是一個未知數。郭艾倫在今年的亞錦賽上表演出色,衡藝豐在國奧隊多次拿下「得分王」,他們的能力展現提升了自身價值,也提高了向球隊續約加榜的底氣。
郭艾倫、衡藝豐續約的困局形成,在於他們都是「體制內球員」,不同於李根可以自由選擇去向。他們既與俱樂部的合約關系,也是地方體育局的注冊球員,這樣的雙重身份就決定了他們一旦想要轉會,必然面臨更多的約束。從情理層面上來看,郭艾倫、衡藝豐分別是遼寧和江蘇培養多年的球員,續約出現分歧如果一走了之也不大符合人情;但如果受困於此而接受並不滿意的合同,於球員的利益也無法保障。如此困局如何打開,涉及到整個CBA層面的問題,難以給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3、「體制內頂薪」背後的無奈何在?
對於郭艾倫的續約,遼寧隊方面一度傳出為其開出「體制內頂薪」的說法,其潛台詞便是:對待郭艾倫這種身份的球員,俱樂部開出這樣的價碼已經足夠仁至義盡了。而為何要特意強調郭艾倫的「體制內」身份,這就涉及到CBA國內球員的培養機制問題了。
如今的CBA賽場上,90%以上的球員是通過體育局組織的類似過去體工隊的方式,通過專業的訓練和教練團隊培養出來的,這樣的球員統稱為「體制內球員」。由於他們在球員長成階段享有體制方面低價培養的優勢,退役後又能得到一定的保障,因此通常而論,體制內球員的薪資收入要明顯低於同等水平的體制外球員。前幾個賽季遼寧隊為挽留體制外身份的大中鋒韓德君,為其開出300萬的隊內頂薪。而同時期的其他遼寧隊主力球員(均為體制內),年薪僅有100多萬甚至幾十萬。2013年從遼寧青年隊出走的周琦,也真是自恃前途無量,不願意進入體制內而受到相應的待遇「封頂」。
在球員青訓培養階段,體制內是一種保護是一種恩惠;而一旦球員進入成熟階段,打出了身價,體制同內又變成了一種束縛一種限制。這樣的矛盾正是造成近年來CBA「轉會難」,甚至一些球員不惜以罷賽爭取自由身的根源所在。CBA的青訓培養機制,嚴重依附於傳統的體育局系統,如此現狀怎能談得上與職業化掛鉤?
4、唐子豪無緣新賽季到底該怪誰?
郭艾倫和衡藝豐的問題還僅僅是懸而未決,近年來呼聲很高的年輕後衛唐子豪,卻已經註定無緣新賽季了。作為一名出自NCAA聯盟的「海歸」球員,唐子豪是何方神聖一直是球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今年他已經與上海隊達成合約一致,本有機會亮相CBA令人一探究竟。可惜籃協的一紙敕令讓他的CBA之夢被中斷——因未參加CBA選秀,唐子豪無法注冊參賽。
CBA選秀於今年8月正式啟動,本是籃協模仿NBA選秀、給諸多大學生球員及體校外的其他球員一個圓夢CBA的機會,不料反而成為了唐子豪加盟CBA的絆腳石。從制度上講,唐子豪因故未參加選秀,籃協拒絕其注冊資格本無可厚非,但這項新政的弊端還是顯而易見的,它對於NCAA這樣的海外球員自由選擇下家限制過嚴,實際上縮小了CBA的選材面。如果能類似NBA再進行非選秀球員的簽約制度規定,方可觸類旁通不至於令唐子豪無球可打。籃協這樣的制度不夠完善,顯得有些「畫虎不成反類犬」。
5、CBA管辦分離問題何時落到實處?
「管辦分離」是近幾年來涉及到國內職業聯賽的一個熱點名詞,實際上就是要求逐步剝離體育總局對於聯賽的控制,避免聯賽職業化的畸形發展。管辦分離最早由足球領域起步並開啟改革,這一點對於CBA來說也不再陌生。
2013年年底,信蘭成首次在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透露,中國籃協將積極推動CBA聯賽的管辦分離工作,並表示相關調研已進行了一年多;2014年10月,這一草案也已上報體育總局。隨後成立的裁判管委會,被視為邁向「管辦分離」的重要一步,籃協下屬的NBL聯賽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試點。始自今年夏天的球員選秀制度,同樣是實施相關改革的一項舉措。
盡管職業聯賽管辦分離已經是大勢所趨,但目前CBA的各種改革更多還只是具有表面形式和臨時性,缺少系統性深入改革,一切大小事務仍由籃協為主導權。因此CBA想要沖破目前的舊機制,真正實現「管辦分離」尚需一定的時日。
6、阿巴斯的失業是喜是憂?
新賽季的CBA賽場,將缺少一個熟悉的身影,他就是具有傳奇色彩的約旦外援阿巴斯。5支擁有亞洲外援名額的球隊,並沒有其中任何一家與阿巴斯簽約。隨著各隊外援人選全部敲定,阿巴斯也在今年的CBA正式失業,隨之一同離去的將是已持續了6個賽季的「得阿巴斯者得季後賽」的神奇定律。
從各亞外球隊激烈競爭的寵兒,到如今的CBA無人問津。阿巴斯本賽季的遭遇有一定的主觀原因,那就是隨著年齡增長,他的自身實力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滑坡;與此同時,更具備競爭力的新亞外人選增長,幾支三外援球隊在經過權衡之後,最終「另請高明」。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CBA國際影響力的增強,以及外援水平的水漲船高。
不過決定阿巴斯今年落選CBA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於,本賽季只有5支球隊擁有亞外名額,即全聯盟一共只能出現5名亞洲外援,市場需求量過小,導致阿巴斯在「精中選精」的過程中遭到淘汰。試想如果有更多球隊擁有亞外名額,甚至全部20支俱樂部都可挑選一名亞洲外援,那麼阿巴斯的CBA再就業無疑是十拿九穩。
一個成熟的職業聯賽,最大的特點就是其開放性和包容性,此外在制度上應該做到人人平等。只有聯賽成績靠後的幾支球隊享有亞洲外援名額,表面上是一種對弱者的照顧、對聯賽格局的相對制衡,實際上則是對強者的不公、對其他球隊的一種歧視。阿巴斯今年對CBA告別的背後,對CBA外援制度上的不規范性正是一種質問。
7、「八一條款」還要沿用到幾時?
新賽季的CBA外援政策沿用了去年的規定,其中特殊條款限定:與全華班球隊比賽時執行外援2人4節5人次,亞洲球員等同外籍球員計算上場人次,且對陣時外援只能報名2人。由於這一條款的實際使用者只有八一隊,因此通常被簡稱為「八一條款」。
八一條款對各隊現有外援使用做出了進一步限定,加上上賽季剛剛落實的「末節單外援」政策,導致三外援球隊在對陣八一時,僅能使用一名外援。這樣的一個實質上的歧視性條款,造成的結果是全聯盟只有八一隊不需要面對三外援的沖擊,其戰績獲得了隱性的加成;加上其指向性明顯,導致擁有亞外的球隊,在與八一交手時受到了極大程度的削弱,對於投入巨大的球隊卻只能獲得最小的回報,顯得極不公平。
「八一條款」的長期存在,製造了八一隊這樣一支享有「特權」的特殊球隊,對於CBA這樣一個職業聯盟中、競技水平最高的外援群體進行了更為嚴苛的限制。其出發點雖是為了鍛煉提高國內球員水平,但卻體現了籃協的意志以及對CBA聯賽發展的過度行政干預。這樣的條款存在一日,CBA都難以匹配得上「職業」二字。
8、CBA何時能賣80億?
今年9月底正當中國男籃征戰亞錦賽時,中超聯賽賣出80億版權的消息,令國內籃球迷們羨慕不已。幾乎同時起點的兩大職業聯盟,中超聯賽已經如此叫座,而CBA的市場價值仍未受到充分的認可,令人唏噓不已。
誠然,中超聯賽能夠賣出如此天價,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的光環有明顯的加成作用。但還是應該看到,盡管國足成績每每令人失望,但中超聯賽本身的賽事包裝、組織協調程度、對球迷的吸引力無疑是勝過CBA一籌,這才是他們能夠贏得80億版權的根本原因。CBA經過20年的發展,雖然也足夠火紅,但仍出現了諸如俱樂部必須付費才能讓地方電視台直播聯賽,多支球隊主場選址過於偏僻、令球迷現場觀戰不便等諸多怪象,這些都反映了CBA聯賽還沒有得到市場的足夠認可。CBA何時能賣80億,似乎仍是一個遙遠的夢。
9、到底誰不讓聯賽增加長度?
日前籃協公布了新賽季CBA的完整賽程,從今年10月31日打響揭幕戰,到最遲明年3月25日決出總冠軍,總歷時146天。與之前幾個賽季相比,籃協並未因為奧運年的到來而壓縮賽程。即便如此,今年的聯賽滿打滿算也只有不到5個月的時間,20支球隊僅參加38輪常規賽,整個聯賽的長度依然顯得偏短。
CBA聯賽長度偏短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過於短暫的聯賽除了讓業內人士和球迷觀看CBA比賽感到「不過癮」以外,場次過於有限既不利於國內球員的進一步鍛煉提高,也令CBA聯賽的看點和品牌價值呈現出縮水狀態。幾年前就有部分聯賽投資人表達出了適當增加比賽場次的想法,但這一提案至今遲遲沒有下文。
聯賽長度不夠直接導致的問題就是休賽期過長,除了少數組織去海外集訓拉練的俱樂部以外,大部分球員只能通過單純枯燥的日常訓練來打發時間,或者參與一些野球比賽。而籃協在去年休賽期的安排是,季後賽尚未完全結束就早早召集了首批國家集訓隊成員,投身於男籃亞錦賽的備戰工作中。過於看重國家隊長期集訓而壓縮聯賽賽程,恐怕正是籃協不願意增加CBA時長的主要因素。
10、裁判何時才能職業化?
前幾日的中超賽場上鬧出裁判爭議判罰,而CBA這些年的裁判亂象一點兒不見少。遠的不說,2014年季後賽遼疆大戰第二場比賽最後時刻,當值裁判無視韓德君被「一本」放倒,惹得郭士強大鬧技術台,拒絕退場並一度憤然辭職,這起風波正是CBA裁判問題的一個集中縮影。為了加強管理,上賽季CBA開始前,籃協宣布組建裁判管理委員會,由姚明等投資人共同監督CBA的裁判工作,並就出現的問題開出過相應的罰單。
CBA裁判問題屢禁不止原因眾多,但其中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裁判員未能實現職業化。如今CBA的裁判員多為高校老師,他們吹罰CBA聯賽不過是「兼職」行為,報酬有限又並非自己的本職工作,責任心缺失和缺少緊迫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為了聯賽的規范性、減少吹罰爭議,推進裁判工作職業化勢在必行。
CBA聯賽辦公室自今年4月、聯賽結束不久便提出了下賽季開始推動裁判職業化進程的提案,並表示將分為調研、可行性論證、培養使用計劃、完善管理規定這個四個步驟來加以實施。盡管此舉已經被提上了籃協的工作議程,但想要真正實現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由於現執法CBA的裁判大多屬於「體制內」人士,想讓他們辭職專門投身CBA工作很難成為現實;現階段裁判的薪資報酬有限,也難以打動更多有水平的裁判員轉型為聯賽專職裁判。因此,只有整個聯賽的運作和管理走向完全市場化,將CBA這塊「蛋糕」做大做強,聯盟有了足夠的收益,裁判職業化才能真正擺脫紙上談兵的地步。
7. CBA比賽規則,全
1、按2004年《籃球規則》中有關名次排列方法執行。
2、第三階段的總決賽勝隊為本次聯賽第1名,負隊為第2名。半決賽的負隊(即3、4名隊)和1/4決賽的負隊(即5、6、7、8名隊),常規賽名次列前的隊名次列前。
3、9-14名隊的名次按常規賽的名次排列。
(三)競賽規則及特殊規定(詳見規則補充解釋):
1、採用中國籃球協會審定的2004年《籃球規則》和國際籃聯的規則解釋。
2、採用4×12分鍾的比賽方式,其中第1、2節和第3、4節中間休息2分鍾,第2、3節中間休息10分鍾。
3、每隊在第四節和每一決勝期最後2分鍾各增加1次30秒短暫停。
4、中籃後和第4節及決勝期最後2分鍾內所有需要擲界外球恢復比賽的暫停,均在記錄台一側前場罰球線延長線和中線之間擲球入界(位於前場端線擲球入界除外)。
5、在比賽臨近結束時,某隊獲得一次擲界外球,當:
(1)比賽時間不足0.3秒(含0.3秒),比賽不再進行;
(2)時間還有0.4~0.7秒(含0.7秒),場內的隊員將擲進場的球直接拍或觸及(如空中接力),使球進進球籃中籃方有效;如雙手持球後再投籃,中籃無效。
6、比賽用球:採用中國籃球協會審定並提供的XXX7號比賽用球。
8. 2017cba網路直播版權到底是誰
2017cba網路直播版權是騰訊~
9. cba的版權能超過中超么
可能性真的不大,復現在連制這方面的消息都看不到,滿打滿算,cba版權5年也不會超過60億,畢竟cba比中超差的不是一點點,而是全方位的落後!再加上籃球本身就沒有足球有市場,能有賣個五六十億就應該很知足了!
10. 中超版權賣了80億,CBA怎麼那麼少
中超賣80億深深刺激了CBA
10月28日,體奧動力將與中超公司舉行簽約儀式,正式成為「2016-2020年中超電視公共信號製作及版權合作夥伴」。為了獲得中超聯賽版權,體奧動力公司5年要支付80億元人民幣,年均16億元人民幣,與今年的版權費相比上漲了20倍。盡管這一數字被業內驚呼為「天價」,但不少人認為這就是市場決定的結果,而CBA的主管部門中國籃協也受到了不少啟發。
10月10日,CBA聯賽新聞發布會上談到未來CBA的發展,中國籃協競賽部主任張雄表示:「中超的這個版權價格我認為是由市場來決定的,既然他們能賣那麼高,我相信我們CBA的電視版權銷售如果改變銷售模式的話,我相信電視版權的收入一定會比原來高。」
據張雄介紹,CBA聯賽的商務權益是籃協授權給盈方經營,其中包括電視轉播權和新媒體轉播權,目前的合同到2017年結束。張雄說:「2017年結束後,中國男籃是不是繼續選擇盈方,或是選擇其他的公司合作,目前還不能確定。並不排除CBA未來成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市場化公司,由自己的公司去運營商務合作方面的招商,這種可能性也存在。」
張雄表示:「一切由市場來決定,而不是由某個人的意識來決定市場的價值,CBA聯賽最近幾年得到了飛速發展,CBA聯賽的市場價值也應該水漲船高,現在各個CBA俱樂部對於中超的版權賣出這樣一個天價數字之後都對未來CBA的市場開發前景充滿了期待。」但是眼下這份版權合同距離到期還有兩年時間,CBA的天價還需再等等。
電視轉播費用低,俱樂部貼錢地方台直播
如果說中超已經實現了由版權公司負責製作電視信號並支出版權費用,那麼電視轉播目前對於CBA俱樂部來說是比較麻煩的問題。先不說央視轉播CBA比賽所付出的費用只有一百多萬,央視能夠承載的比賽畢竟有限,CBA球隊主要還得靠在地方台轉播,都是各家談自己的。由於電視直播平台的稀缺性,導致CBA俱樂部在轉播權的談判中屬於弱勢一方,得看電視台的臉色。
根據《金陵晚報》記者的調查,目前,像北京、遼寧、山西、上海及廣東等CBA俱樂部在地方台的轉播是不需要俱樂部掏錢的,有的只需要俱樂部解決一小部分製作人員的開支。
但是其餘的CBA俱樂部,只能通過與地方電視台艱難地談判達到自身比賽落地。像浙江廣廈及浙江稠州銀行這兩支球隊,由於浙江省電視台要價太高,已經放棄在省台轉播,只能與杭州少兒頻道合作,轉播費用是降低了一些,但是轉播信號不能覆蓋全省,只能是杭州范圍,最終受到影響的是浙江全省范圍內的球迷。
江蘇南鋼隊與江蘇省台之間也是就費用問題年年扯。隨著肯帝亞入主江蘇隊,人們原本以為江蘇隊的電視轉播問題會更容易解決,但是因為談判之初費用問題差異較大,肯帝亞俱樂部不惜將和江蘇體育休閑頻道的矛盾公開化,一度鬧得不可開交。好在最終雙方還是達成了一致,只是費用不降反升。
新媒體版權商業開發,網易栽樹搜狐納涼
2005年,瑞士盈方進入中國,盈方中國中國籃協達成協議,負責CBA聯賽商務開發和電視轉播,成為CBA聯賽商務推廣合作夥伴,當時承諾每年支付650萬美元(約4000萬人民幣)。
當時,通過銷售媒體版權來回收收入是很不現實的。電視媒體央視一家獨大,和當時的中超一樣,CBA版權在央視賣不起價,頂了天也就百萬級別,地方台更是雁過拔毛,俱樂部不貼錢已經算是賺了。而網路媒體當時對於CBA的價值並不看重,TOM網曾經拿到過CBA版權。
2008年,CBA的新媒體版權合同到期,網易正好對體育這塊有興趣想投入,於是和盈方中國聯系版權購買一事。當時時值馬國力正式成為盈方中國總裁之前,網易以非常低廉的價格成功地簽下了2009-2012賽季三個賽季的CBA新媒體獨家版權。當時,網易所拿到的權益很多,包括CBA和TCB(中國男子籃球隊)的獨家視頻直播、點播權利,獨家承建CBA和TCB官網的權利及相關現場廣告權益,甚至包括新媒體分銷權,而這些權利的三年總價值不過才1000萬出頭。此外,網易還擁有優先續約權。
雖然拿到了白菜價,但是那幾年的球市並不好,從2009年「北極星計劃」夭折、中國男籃兵敗天津亞錦賽開始,CBA和中國男籃的戰績和形象也開始明顯走低,CBA說不清楚的裁判黑哨疑雲、中國男籃亞洲霸主的淪落都讓外界開始拿中國籃球和中國足球相提並論,而網易接手CBA版權的那幾年正好是籃球職業聯賽和國家隊的最低谷。雖然是低價拿,卻並未成功售賣出去,這也直接導致了合同到期後,居然主動放棄了優先續約權,這個決定甚至也令盈方中國的老大馬國力很是不解。
2011年6月,CBA改變了銷售策略,不再賣獨家,而是賣給一家門戶+一家視頻網站,最終搜狐和PPTV聯合宣布正式成為中國男籃國家隊及CBA聯賽官方合作夥伴,搜狐成為中國男籃國家隊官方網站及CBA聯賽官方網站的獨家運營商,並與PPTV網路電視承建的CBA官方網路電視媒體。兩家拿下CBA版權一年的價格應該在1000萬左右,比三年前的價格翻了兩番。2014年1月,搜狐和PPTV又與CBA成功續約三年,價格在1500萬以上,而樂視則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拿到了互聯網電視平台的兩年轉播權,但是場次受到限制,因為搜狐作為CBA官網具有優先選擇權。
如果說網易前幾年做CBA官網是鋪墊,那麼自從2012年北京首鋼首奪CBA總冠軍以來,CBA球市回暖,重新獲得了市場和贊助商的芳心,搜狐也憑借著CBA官網的身份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強大的銷售能力完全能夠回收版權成本並有盈餘,也牢牢將版權控制在自己手中。說是網易栽樹,搜狐納涼,並不為過。
為什麼CBA版權這么便宜?和中超版權的5年80億相比,目前這份CBA版權合同的收益過於渺小,但是要知道2014年中超版權的收入也不過才5000萬左右,如果沒有市場和資本的干預不可能達到天價。而且中超的賽季時間跨度長達8個月,而CBA只有5個月,單場比賽的現場觀眾和電視轉播受眾人數也有較大差距。更不用說眼下從上至下發展體育產業的重心也是落腳於足球。
不過等到2017年與盈方的合同到期之後,CBA很可能不再將商業權利打包出讓,而採用類似中超的版權競標制,讓市場來決定媒體版權的最終價值,中超的5年80億屆時或許會被CBA刷新,但在此之前,CBA在商業化、職業化的道路上還需引入更多專業人才,將聯賽蛋糕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