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辦房產證,土地使用權上寫的是集體,劃撥。不知道對以後有沒有什麼影響
1、如果是農村宅基地上建的房子,是沒有《房屋所有權證》的,只有《集體土地使用證》。
2、農村宅基地申領的《集體土地使用證》的使用權類型是批准撥用宅基地,不是劃撥,劃撥是國有建設用地的其中一種取得方式。
3、《集體土地使用證》是村民合法使用集體建設用地的憑證,記載了權利人、面積、范圍等等重要信息,是維護物權、主張物權的重要憑證。
② 集體劃撥土地什麼意思
集體劃撥土地是集體對土地的劃撥權,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土地使用特性,也指劃撥土地使用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規定:
第二十三條土地使用權劃撥,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用權無償交付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
依照本法規定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第二十四條下列建設用地的土地使用權,確屬必需的,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劃撥:
(一)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
(二)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
(三)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項目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
(2)集體劃撥土地使用權轉福建擴展閱讀:
我國劃撥土地使用權有以下含義:
一、劃撥土地使用權包括土地使用者繳納拆遷安置、補償費用(如城市的存量土地和徵用集體土地)和無償取得(如國有的荒山、沙漠、灘塗等)兩種形式。不論是何種形式,土地使用者均無需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二、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劃撥土地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但未經許可不得進行轉讓、出租、抵押等經營活動。
三、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必須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核准並按法定的工作程序辦理手續。
四、在國家沒有法律規定之前,在城市范圍內的土地和城市范圍以外的國有土地,除出讓土地以外的土地,均按劃撥土地進行管理。
③ 劃撥土地變為出讓土地
一、如是集體劃撥土地要變為出讓土地,1、征為國有土地,2、規劃部門同專意,3補交出屬讓金二、如是國有劃撥土地要變為出讓土地,1、規劃部門同意,2、商業經營性用地要招拍掛出讓,非商業經營性用地可協議出讓,3補交出讓金
④ 集體土地轉換為劃撥需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集體土地轉換為劃撥不需要交土地出讓金,但如果土地上的附著物進行交易時,補交土地出讓金。也就是說如果劃撥土地上的房屋進行交易,需要補交土地出讓金
⑤ 集體土地使用證轉換劃撥 或者出讓土地使用證應該怎麼辦理
首先得把農村集體土地性質轉換成城市國有土地,即先由國土局徵收--對農民進行不少於20年的產值補償--"三通一平"--重新出讓或劃撥。具體手續資料請咨詢當地國土資源局。
⑥ 集體土地與劃撥土地
集體土地與劃撥土地是不是同一個概念。
一、集體土地指的是農村專農民群眾集體所屬有的土地, 可以使用集體土地的建設項目包括:
1、農民個人建房,但在兩處建住宅是禁止的。
2、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可以使用本集體或者使用其他集體所有的土地。
3、鄉(鎮)企業: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鄉(鎮)企業使用本鄉(鎮)集體所有的土地;二是村辦企業使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三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鄉(鎮)企業。
因此,集體土地不能進行以商品房開發為目的的住宅建設。
二、國有劃撥土地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將該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將土地使權用無償交給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為。國有劃撥土地主要適用於對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項目。對以營利為目的,非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項目,應當以有償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因此,城鎮住宅建設用地必須通過出讓方式進行有償使用。
⑦ 集體土地劃撥後,土地所有權還是該集體所有嗎
土地出讓(進入市場)政策之前,大多都是以集體土地劃撥的方式轉讓土地使用權,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所有,受讓方只有土地使用權。
⑧ 集體土地可以轉國有劃撥嗎
需要補交土地出讓金。根據土地性質,地類,地價等級,還有轉成國有土地性質類型,取得方式等,各要素不同價格也不同。集體工業用地可以請土地評估公司評估後辦理補出讓手續,集體團體用地可以評估後辦理國有劃撥手續,地方不同政策也不同,具體咨詢當地土地管理部門。
⑨ 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劃撥用地,要辦理哪些手續
集體土地要轉為國有劃撥用地需要辦理哪些手續?無償劃撥用地是否就是無償使用?讀者 趙松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集體土地要轉為國有劃撥用地主要須辦理以下手續:一要辦理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手續。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納入年度農用地轉用計劃,履行法定的占補平衡義務。二要辦理集體土地徵收為國有土地手續。必須依法補償,妥善安置被征地農民。以上兩項手續必須依法報批,批准以後生效。三要辦理供地手續。交通、能源、水利等單獨選址項目供地手續隨轉用、徵收手續一並辦理,城市分批次用地供地手續在轉用、徵收依法批准後由市縣政府辦理供地手續。
供地有兩種方式,即劃撥和有償使用。劃撥土地應依法繳納有關稅費,只是不再繳納土地出讓金。是劃撥還是出讓均有規定,劃撥的土地必須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納入有償使用的項目,無論用地主體是誰,均應有償使用。
法律熱線特邀咨詢顧問 王玲
⑩ 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能否轉讓
以劃撥方抄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未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不得轉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時,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准予轉讓的,應當由受讓方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並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報批時,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決定可以不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的,轉讓方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將轉讓房地產所獲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繳國家或者作其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