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1998年數字千年版權法

1998年數字千年版權法

發布時間:2021-09-16 23:35:58

1. 數字千年版權法的《數字千年版權法》 - 主要特點

《美國數字千年版權法》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以著作權人為中心,加強對其權益的保護,同時又對網路服務提供商(InternetServiceProvider,簡稱ISP)的責任予以限制,以確保網路的發展和運作。
1、加強對著作權人利益的保護
網路時代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進步,作品的著作權受到的威脅是十分巨大的。這種威脅表現在:
(1)、網路上作品傳播時,其中包括署名權、著作權聲明、作品出處等內容的信息極易被篡改或刪除,這不但讓作品著作權人的權益受到損害,也讓作品使用者的利益受到威脅。
《美國數字千禧版權法》在103條中做出「保護著作權權利管理信息的完整性( Integrity of right management information)」的規定,禁止任何人明知以及故意地引誘、促使、促進或隱藏侵害事實,或散布或為散布而引進錯誤的著作權管理信息;禁止任何人在明知該行為將引誘、促使、促進或隱藏侵害事實情況下,故意移除或修改任何著作權權利管理信息,或散布或為散布而引進已知在未經著作權人授權下被移除或修改過的著作權權利管理信息 」。
(2)、網路上作品未經授權的復制與傳播極為容易,對著作權人的損害突破了地域限制。
《數字千年版權法》在103條中對此予以立法,禁止破壞著作權之保護體系(circumvention of right protection systems)。即禁止破壞那些用於控制獲取作品渠道或者重製作品的科技保護措施的行為,除此之外,但凡製造、進口、交易或者向大眾提供用於破解他人作品保護措施並依此獲得少量經濟利益的破解裝置,也在禁止之列 。
2、對ISP著作權侵權責任限制,為網路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網路服務提供商在網路運作中充當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保證了網路的暢通和數字化信息的迅捷傳遞。但是正因為其在網路運作中的重要作用,網路服務提供商也經常成為著作權侵害案件的被告,令其苦不堪言。原因是,網路上著作權侵權行為發生時,侵權網站或侵權資料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也會在短時間內消失,加上網路上行為人多以匿名或不真實的身份出現,當著作權人無法找到真正侵權者時,經常會轉而以提供網路服務的ISP為對象請求賠償,因為他們的身份是確定的,且容易找到。
對ISP是否應該對利用其網路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承擔責任的問題,《數字千年版權法》在「網上著作權侵權責任限制」 這一部分,規定了ISP的免責制度,確立了過錯責任歸責原則,只有在明知網路用戶上載信息的行為已構成侵權,即著作權人提供的證明文件符合法律要求時,ISP仍不採取措施刪除信息或者阻止他人再次訪問,此時的ISP才需要承擔侵權責任。《數字千年版權法》的這一規定,保護了ISP的利益,使其擺脫了不斷被捲入網路著作權糾紛的困擾。

2. 美國版權法誰寫的

誰寫的比較難找,美國國會發布的第一部版權法是1790年版權法,這部法律保障作者14年出版內「地圖、圖表和書籍容」的專權,此後假如作者還活著的話他可以繼續延長14年這個專權。這部法律沒有規定其它作品如音樂創作、報紙的版權,它特別註明不禁止拷貝外國作家的作品。當時大多數作品沒有申請版權:從1790年到1799年在美國出版了1.3萬部作品,只有556受版權保護。

3. 美國版權法的歷史和細節

美國國會發布的第一部版權法是1790年版權法,這部法律保障作者14年出版「地圖、圖表和書籍」的專權,此後假如作者還活著的話他可以繼續延長14年這個專權。這部法律沒有規定其它作品如音樂創作、報紙的版權,它特別註明不禁止拷貝外國作家的作品。當時大多數作品沒有申請版權:從1790年到1799年在美國出版了1.3萬部作品,只有556受版權保護。
在美國,規范版權的法律主要有
1790年版權法
1909年版權法
1976年版權法
1998年版權期間延長法案(Sonny Bono Copyright Term Extension Act)
1998年數字千年版權法
2005年家庭娛樂和版權法
此後版權法被多次改變來適應新技術如錄音的出現,也來擴展保護的時間,此外還有一些其它的改變。美國法庭對憲法第八款的理解是版權的目的是鼓勵創造對公共有利的作品,因此假如公共利益與作家利益之間產生沖突的話,那麼公共利益比作家利益的地位高。這個理解方法導致了合理使用法律的產生。一些版權擁有者試圖擴展法律為他們提供的版權的應用范圍導致了濫用版權。
美國版權法區分「主意」和「實行」這兩個基本概念,但這兩個概念之間的界線不十分明確。一份描寫一個工業過程的論文受版權保護,任何人未得到作者允許不準拷貝這份論文,但這個工業過程本身不受版權保護,它可以受專利保護。另一個作者可以用他自己的語言來描寫同一工業過程而不侵犯原作者的版權。至於一個故事、一部小說或電影中的人物是否受版權保護不同的法庭意見不同。1976年版權法註明:
原作品的版權絕對不涉及到其中的任何主意、程序、過程、系統、操作技術、規劃、原理或發現,不論原作品如何描述、解釋、圖示或代表這些主意。
事實被看作是「主意」和「發現」的同義詞。不過版權法第103款允許保護「編輯」中的選擇和排列所體現的創造力。但這個保護僅限於選擇和排列,而不限於事實本身,事實本身可以隨便拷貝。美國最高法庭在一次判決中還明確規定一個編輯必須有創造性才受保護,因此電話簿不受保護,不論編輯電話簿需要多少工作,其編輯不需要創造性工作因此不受保護。
有時一部作品的作者是誰不很清楚。比如假如一個公司僱用某人來寫一部作品的話。在這種情況下法庭判決公司,而不是雇員是作者,也擁有版權。
作者可以出售、轉讓或授權版權。比如一個作者可以授權一個外國出版商翻譯他的書。美國版權也允許一個作家(或其繼承人)在轉讓後35到40年中收回其版權或在版權生效56到61年後收回其版權。但作者及其繼承人無法強迫收回這個版權。
在美國,隸屬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美國版權局管理版權問題。
美國法典第17篇,第105節規定:
這篇中規定的版權不適合於任何美國政府的作品,但美國政府不被禁止通過授權或購買或其它方式獲得和持轉讓的版權。
這一條的目的在於將所有美國政府的工作放入公有領域。所有美國政府職員在執行他們的工作義務時創造的作品都屬於這個范疇。
1988年美國加入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品公約,此公約從1989年3月1日開始在美國生效。美國也簽署了與知識產權有關貿易協定,這個協定本身要求服從伯爾尼公約。為了滿足這個協定版權保護被擴展到建築物。由於美國版權法中的合理使用條例比較強,一些學者懷疑美國法律是否完全符合伯爾尼公約和與知識產權有關貿易協定的要求。

4. 不違反美國版權法的音頻格式

MP3、WMA和WAV等多種音頻格式.你說的問題不全面, 沒法回答!著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可能是mp3本身的問題!

第一部美國版權法是於1790年制定的。

版權法的制定,來自於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八款的授權: 「議會有權......為促進科學和實用技藝的進步,對作家和發明家的著作和發明,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專利權的保障......」

在美國,規范版權的法律主要有

1790年版權法
1976年版權法
1998年版權期間延長法案(Sonny Bono Copyright Term Extension Act)
1998年數字千年版權法
2005年家庭娛樂和版權法
對美國有效的國際協定主要有:

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品公約
與知識產權有關貿易協定
目前在美國作家死後70年內擁有版權,假如作品是集體創作或是1978年1月1日以前發表的,那麼其版權保持75至95年。1923年以前發表的作品均屬公有領域。但這個規則也有例外,一些1963年的作品已經進入公有領域,而另一些早於1923年的作品重新被申請版權因此依然受版權保護。出於法律的改變,到2019年為止不會有作品進入公有領域。

歷史和細節
美國國會發布的第一部版權法是1790年版權法,這部法律保障作者14年出版「地圖、圖表和書籍」的專權,此後假如作者還活著的話他可以繼續延長14年這個專權。這部法律沒有規定其它作品如音樂創作、報紙的版權,它特別註明不禁止拷貝外國作家的作品。當時大多數作品沒有申請版權:從1790年到1799年在美國出版了1.3萬部作品,只有556受版權保護。

此後版權法被多次改變來適應新技術如錄音的出現,也來擴展保護的時間,此外還有一些其它的改變。美國法庭對憲法第八款的理解是版權的目的是鼓勵創造對公共有利的作品,因此假如公共利益與作家利益之間產生沖突的話,那麼公共利益比作家利益的地位高。這個理解方法導致了合理使用法律的產生。一些版權擁有者試圖擴展法律為他們提供的版權的應用范圍導致了濫用版權。

美國版權法區分「主意」和「實行」這兩個基本概念,但這兩個概念之間的界線不十分明確。一份描寫一個工業過程的論文受版權保護,任何人未得到作者允許不準拷貝這份論文,但這個工業過程本身不受版權保護,它可以受專利保護。另一個作者可以用他自己的語言來描寫同一工業過程而不侵犯原作者的版權。至於一個故事、一部小說或電影中的人物是否受版權保護不同的法庭意見不同。1976年版權法註明:

原作品的版權絕對不涉及到其中的任何主意、程序、過程、系統、操作技術、規劃、原理或發現,不論原作品如何描述、解釋、圖示或代表這些主意。
事實被看作是「主意」和「發現」的同義詞。不過版權法第103款允許保護「編輯」中的選擇和排列所體現的創造力。但這個保護僅限於選擇和排列,而不限於事實本身,事實本身可以隨便拷貝。美國最高法庭在一次判決中還明確規定一個編輯必須有創造性才受保護,因此電話簿不受保護,不論編輯電話簿需要多少工作,其編輯不需要創造性工作因此不受保護。

有時一部作品的作者是誰不很清楚。比如假如一個公司僱用某人來寫一部作品的話。在這種情況下法庭判決公司,而不是雇員是作者,也擁有版權。

作者可以出售、轉讓或授權版權。比如一個作者可以授權一個外國出版商翻譯他的書。美國版權也允許一個作家(或其繼承人)在轉讓後35到40年中收回其版權或在版權生效56到61年後收回其版權。但作者及其繼承人無法強迫收回這個版權。

在美國,隸屬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美國版權局管理版權問題。

美國法典第17篇,第105節規定:

這篇中規定的版權不適合於任何美國政府的作品,但美國政府不被禁止通過授權或購買或其它方式獲得和持轉讓的版權。
這一條的目的在於將所有美國政府的工作放入公有領域。所有美國政府職員在執行他們的工作義務時創造的作品都屬於這個范疇。

1988年美國加入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品公約,此公約從1989年3月1日開始在美國生效。美國也簽署了與知識產權有關貿易協定,這個協定本身要求服從伯爾尼公約。為了滿足這個協定版權保護被擴展到建築物。由於美國版權法中的合理使用條例比較強,一些學者懷疑美國法律是否完全符合伯爾尼公約和與知識產權有關貿易協定的要求。

5. 數字千年版權法的《數字千年版權法》- 簡介


《美國數字千禧版權法》通過國內立法的方式,對網上作品著作權的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這一法案是數字時代網路著作權立法的嘗試,亦是網路初期著作權利益沖突各方折中的產物。其主要特點體現在以著作權人為中心,加強對其權益的保護,同時又對網路服務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簡 稱ISP)的責任予以限制,以確保網路的發展和運作。

6. 數字千年版權法的《數字千年版權法》 - 條款修正

《數字千年版權法》在1998年通過施行後,每三年會對這一法案進行一次集版中修正,並頒發免責令權,以減少該法案在數字版權管理及其他技術層面版權保護上的「失靈」。
2010年7月26日,美國會圖書館修改《千禧年數字版權法》中的豁免條款,認可了iOS越獄的合法性,但這一裁決並未延伸至其他設備,如PS3。Geohot就因越獄和解鎖PS3,被SONY告上法庭。越獄軟體社群Cydia的創始人Jay Freeman (saurik)估計,全球大概有10%的iPhone曾進行過越獄。
2012年,針對蘋果iPhone越獄行為的豁免條款即將到期。美國版權局在2012年的春季就針對《數字千年版權法》所提出的免責豁免令申請舉行聽證會,最終敲定的法令則將會2012年的10月正式公布。美國電子前沿基金會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EFF)呼籲聚集眾人力量向版權局重申此項豁免條款,同時也希望能將進一步將相關條款擴及至平板設備,甚至於是針對電玩主機平台的越獄行為也希望能一並納入相關條款內。

7. 數字千年版權法在中國有用嗎

那是美國的法律,在中國適用中國的著作權法,該法對中國沒有約束力,但有借鑒意義。

8. 什麼是,數字千年版權法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6%95%B0%E5%AD%97%E5%8D%83%E5%B9%B4%E7%89%88%E6%9D%83%E6%B3%95%E3%80%8B
數字千年版權法案,英文全稱「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簡稱。中文也稱「千禧年數字版權法」。頒布該法的目的是滿足世界知識財產組織(WIPO)的需求,但該法沒能夠為大多數軟體、電影和音樂等行業的公司提供有效支持。所以,圍繞數字千年版權法案的爭議和風波此起彼伏,非常熱鬧。

《美國數字千禧版權法》通過國內立法的方式,對網上作品著作權的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這一法案是數字時代網路著作權立法的嘗試,亦是網路初期著作權利益沖突各方折衷的產物。其主要特點體現在以著作權人為中心,加強對其權益的保護,同時又對網路服務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簡稱ISP)的責任予以限制,以確保網路的發展和運作。

9. 為什麼美國的著作權法叫《數字千年版權法》

您好!
數字復千年版權法,制即數字千年版權法案,英文全稱「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簡稱DMCA。中文也稱「千禧年數字版權法」。
根據維基的說法,DMCA的D是數字,因為這法律主要是涉及到了數字的問題,M是千年,因為快到千禧年,CA版權法案,是法律名。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10. 數字千年版權法的《數字千年版權法》 - 產生背景

《數字千年版權法》
1995年9月美國政府發表《知識產權與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版:知識產權工作組的報告》(以下簡權稱《白皮書》),從法律、技術及教育等方向著手就數字時代對現行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造成的沖擊進行探討,並提出修改著作權法條文、付諸實施的建議。這部《白皮書》是美國有關網路知識產權問題的法律基礎,之後的討論和司法建議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在著作權方面,《白皮書》涉及到作品的臨時復制、網路上文件的傳輸、數字出版發行、作品合理使用范圍的重新定義、資料庫的保護等內容。
1996年12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WIPO)通過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著作權條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人與錄音物條約》兩項條約,試圖在國際范圍指導解決因國際互聯網蓬勃發展而引起的著作權問題。
為了將1996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通過的以上兩項著作權條約納入美國的著作權法,美國數字千年版權法於1998年10月8日與12日分別獲得美國105屆國會兩院的通過,並於1998年10月28日,經柯林頓總統簽署,正式生效,成為美國聯邦法律的一部分。

閱讀全文

與1998年數字千年版權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