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足球甲級聯賽什麼意思
排名第二的聯賽。最上級的聯賽是中國超級聯賽。
⑵ 為什麼以前中國足球頂級聯賽叫甲A而不叫中國足球甲級聯賽,有什麼意義嗎
甲a的由來
甲A:我國的體育賽事,如果過多的話會把隊伍分成若干個等級,足球就分為甲乙級,其中甲級隊又將球隊分為AB兩種,當然A組的球隊又高於B組,沒有中超的時候,甲A就是由最好的10多支球隊組成,再往下是甲B,乙級隊,其中甲A的比賽是每個城市的形象,電台、電視台都會轉播,而且往往是在城市主要的體育場地進行比賽,而甲B不會轉播,只是可能和A級隊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使用同一場地,一般當時的甲A會在周三和周日比賽,而甲B在周六比賽,至於乙級隊,只能在其他場地(如學校的操場)比賽,一般也不會有觀眾去看。球隊的升降級制度也現今的升降級大致一樣,每年有些B級球隊會升到A級,乙級的會升到B級,當然也有A級的降至B級,B級的降至乙級。
⑶ 中國足協對足球聯賽有版權嗎
沒有版權。來
2015年9月25日中源超公司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體奧動力公司成為「2016-2020年中超電視公共信號製作及版權合作夥伴」。為了獲得中超聯賽版權,體奧動力公司五年要支付80億元。
中國足球協會是中國足球運動的管理機構,國內簡稱中國足協或足協。它是亞洲足球聯合會及國際足球聯合會的成員。全國性群眾體育組織。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團體會員。1955年1月3日成立。總部設在北京。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由主席、專職副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司庫組成的常務委員會,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履行其職務。主席會議是執行機構,處理日常工作。下設咨詢、財務、競賽、女子足球、青少年足球、學校足球、裁判、法規、科學技術、教練、安全、新聞、外事等12個專項委員會。職能是:研究制定足球的發展規劃、計劃和方針政策;負責和指導本項目俱樂部的建設和後備人才的培養,管理本項目的各級國家隊;研究制定並組織實施本項目的全國競賽制度、競賽計劃、規劃和裁判法;組織教練員、裁判員培訓;組織科學技術研究,提高訓練水平;制定足球場地標准和足球器材的研究、發展;開展國際交往和技術交流等。
⑷ 中國足球甲級聯賽怎麼樣
中國足球甲級聯賽是由中國足球協會組織的,由國內職業足球俱樂部參加的全國次高水平的足球職業聯賽僅次於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簡稱為中甲。該聯賽開始於2004年,前身為中國足球甲級B組聯賽。第一屆有17支球隊參加,實行升降級制度。2008年中國足球甲級聯賽規定每隊勝一場得3分、平一場得1分、敗一場得0分。
⑸ 請教大家,中超的每場比賽的版權是誰的
體奧動力80億「天價」購買中超版權底氣何來?
2015年10月29日 09:48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體奧動力和中超簽約
「你我為了理想,歷盡了艱苦,我們曾經哭泣,也曾共同歡笑,但願你會記得,永遠地記著,我們曾經擁有閃亮的日子……」
9月底,80億元拿下中超聯賽5年媒體版權後,體奧動力(北京)體育傳播有限公司(下稱「體奧動力」)至今沒有舉辦慶功會,執行董事李義東只是給公司股東「黎叔」黎瑞剛發去了上面這首歌——羅大佑1977年發表的《閃亮的日子》。
「重新出發首先是要站在未來看今天。」10月28日,中超聯賽版權簽約後,李義東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曲終人散後,體奧動力團隊面臨的則是加班。作為內容提供商,如何提高製作水平及轉播質量、優化媒體覆蓋、豐富版權產品等都將是未來的工作重點,其目標是讓中超聯賽成為世界一流聯賽。
從3億到80億
兩個月前,李義東發給「黎叔」的另一首歌是《上海灘》,因為面對中國足球、中超聯賽,這位老球迷當時的心情可謂「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歡笑悲憂」。
喜,因為中國職業足球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即便1992年啟動改革的背景是一種被「拋棄」的悲涼,但1994年開始的職業化還是造就了中國職業足球的輝煌十年。
1994年到2004年,投資一家中國足球俱樂部一年的金額,從100萬元被迅速「炒」到了2000萬元,甚至更高;俱樂部平均年廣告收益從最初的幾十萬元增長到了約3000萬元;中國足協則從曾經的清水衙門變得炙手可熱。
李義東1994年發起創立的體奧動力(前身為華奧星空)在甲A時代就是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的合作夥伴,配得上「合作時間最長夥伴」的稱號。
「我今天站在這里不容易,很幸運。」說到這里,李義東很感慨,畢竟與他打過交道的5位足協專職副主席、6位中超公司總經理中的一部分,在2009年的反腐風暴中相繼身陷囹圄。
那一年,所有人都在問,中國足球該走向何方?
於是,2009年開始,相關部門對於足球產業鏈條進行了多次調研;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出台,足球產業成為被寄予厚望的改革「焦點」;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方案包括11個部分、50條改革措施,無論是各大俱樂部負責人呼籲多年的「足球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造血功能」還是「體制改革」都有所涉及。
投資者則最關注足球改革中的兩點:「管辦分離」和轉播權。觸及中國足球「靈魂深處」的前者在今年8月已有動作。改變中國足球盈利模式的後者在今年5月也有試水,即中國足協通過公開招標將國足未來4年電視轉播、新媒體版權等四項權益銷售給一家民營公司,當然故事的主角是體奧動力。
9月,中國足協銷售「中超聯賽」5年媒體版權的消息一出就引發業界關注,畢竟,作為「中國體育版權市場上的皇冠明珠」,誰擁有中超聯賽版權,也就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對於這一點,大家都不傻,所以競爭很激烈。到最後沖擊階段,8家企業中只剩3家,包括體奧動力、中視體育等。」一名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一家首輪被淘汰的知名企業負責人透露,版權價格最初起價在3億元左右,被淘汰是因為相關資質不符合足協要求,「大家都不差錢,主要還是資質的問題。」
本報記者了解到,參與競標的幾家企業背後,不僅有輪流坐過榜首位置的幾位中國首富的背影,也有的獲得華人文化產業基金這樣強大基金支撐的,更有實力雄厚的國有傳媒老大。
投標沖刺階段,有一家企業將競標最高價叫到了43億元,這對李義東也造成了很大壓力,最終他做出了「一桿清台」的決定——80億!沒有給投標對手們留下第二輪回手的機會,雖然另一家企業的底牌叫到60億元。
中超轉播權平均半場僅賣7萬元
李義東表示:「其實我們有一個很顯性的參考系統,80億5年,按照14億的人口來算就是人均1.1元。英超的轉播權價格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180億元,英國總共6400萬人口,折算下來大概人均280多元。這是我們聯賽的經濟水平、管理水平、轉播水平、傳播水平等各方面的差距造成的,這說明中超聯賽未來會有極大的上升空間,這正是我們敢於投出80億的基礎。」
由於漲幅太大,雖然李義東的這種橫向比法理論上沒問題,但不少體育界人士在情感上卻很難接受。
2012年,中超的轉播權以730萬元出售;2014年,這個價格漲到了8000萬;2016年,這個數字就到16億元,也就是說,從2012~2016年的這4年之內,中超單賽季的轉播費用大約漲了218倍。
「誰都會被嚇到,但這個數字可以理解,因為中超聯賽的轉播權價值過去一直被低估。」著名足球評論員顏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般來說,在國際知名賽事的收入組成中,轉播權收入佔到一半以上。如英超2016~2019年三個賽季的本土轉播權銷售總價達到51.36億英鎊,這一數字比上一輪電視轉播費用增長了70%,這也是足球界目前金額最大的一個轉播合同。
雖然中超與英超差距較大,但並不意味著中超的轉播權不值錢。
一些公開信息顯示,中超聯賽的收視率經常會達到0.3、0.4、0.5,甚至到過0.6。收視率達到0.6意味著會有幾千萬人同時收看比賽直播。2013年數據顯示,當時中超聯賽就有2.79億的全年收視人次,這個數據在亞洲可以排在第一位;德甲聯賽超0.15都很難,有球迷換算一下,中超的收視率穩定在德甲的2到4倍。
不過,中超轉播權的銷售收入很「低廉」。有圈內人士估算過,轉播權收入僅佔中超總收入的9%,平均「一集」(半場比賽45分鍾)賣7萬元,而曾獲得中超轉播權的平台則獲得巨額收益。某賽季,中超聯賽電視轉播權銷售額僅730萬元,但通過直播中超,該平台單是獲得的廣告收入就有近9000萬元,網友戲稱,這比搶錢都牛,因為凈賺1000%以上。
「這種現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們今天也不予置評,但這次中超聯賽招標是讓轉播權回到一個正常的軌道上來。」中國足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桿清台」底氣何來
理想狀態下的足球市場化至少包括三點:一是中超俱樂部自身的良性循環發展——投資者是一如既往追求企業品牌傳播價值還是出於對足球本身的熱愛;二是中超聯賽本身體制機制改革——管辦分離如何落地,體育相關人才如何培養;三是青少年的培訓機制。
中國足協副主席張劍在昨天的發布會上表示,中超聯賽在《足球改革方案》推動中國足球事業穩步發展的進程中穩步前行,中超聯賽將進一步完善中超聯賽各項建設,用最短的時間將「中超品牌」引入新的發展軌道。
也只有基於中超聯賽各項改革建設與完善,中超聯賽的轉播權價值才能發揮到最大。如此,圈內人士認為,80億的「天價」轉播權在某種層面是倒逼中超聯賽整體改革要扎扎實實落地。
當然,體奧動力最終勝出,不僅是因為給出了80億的價格,更為重要的是其在版權分銷、轉播信號製作和傳播等方面,有著對手們難以企及的優勢。
體奧動力是目前國內從事足球賽事製作經驗最豐富的公司,迄今為止累計製作場次超過3500場;體奧動力還是目前國內賽事版權分銷體量最大的公司,與中央電視台、地方衛視及近20家地方電視台有超過十年以上的穩定合作關系。
傳統電視媒體短期內要實現大幅增長並不容易,可互聯網媒體、移動互聯網媒體則有著更大的想像空間。而體奧動力與主要的互聯網公司也有著常年的合作關系,這也是80億「天價」能收回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義東表示:「和英超相比,我們的經營水準、聯賽包裝程度還相當落後,但只要在各個不同方面循序漸進地提升,中國市場的規模和潛力舉世無雙。前兩年10億版權,我們會要支付額外的學習和改進成本,這一切,都會是後三年成功的基礎。」
體奧動力總經理趙軍表示,下賽季開始,中超聯賽全部240場比賽都將執行全新的製作標准,每一輪的焦點比賽都將配備超高速攝像機、字幕系統、數據系統、飛貓等特種設備,而中超聯賽製作中心則生產基於中超聯賽的各類節目,通過不同平台進行版權的銷售。
「或許,再過一兩年,你們再看今天的80億,就不會覺得驚詫。」李義東說。
⑹ 有那些國家購買中超聯賽轉播權
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始於2004年,是中國職業足球的頂級賽事,2008年共有16支俱樂部隊參加(大部分俱樂部為民營企業或私企所有)。第二級別的賽事中甲聯賽共有13支俱樂部球隊參加。 脫胎自原中國足球甲級A組聯賽。第一屆計劃有12隻球隊參加,首兩屆暫停降級制度,於2006年球恢復升降級制度(但由於四川冠城解散及上海申花與上海聯城合並,故只實行「升二降一」,即從中甲中升兩隊,降一隊落中甲)。2008年賽季起正式恢復到原先計劃的「升二降二」制度)。在中超成立之初,由於硬體設施不能達到中國足協所制定的中超准入標准,遼寧隊的參賽資格曾引起過很大爭議。2006年4月,為進一步完善中國足球產業的市場化進程,中國足球協會與所有中超聯賽參賽俱樂部共同出資成立了中超聯賽有限責任公司。 中超聯賽以主客場雙循環的方式進行,全賽季30輪比賽,210場激烈對決,並實施升降級制度。此外將附加中超聯賽杯賽(目前已取消)。全中國共有3億群迷關注中超聯賽,他們中的大多數同時又是歐洲五大聯賽的球迷。多達1,050家媒體、7,000名專業體育記者報道中超聯賽。
10年甲A平均電視觀眾每年15億;中央電視台收視率1.78%;地方電視台收視率7.3%;平均每年現場觀眾人次2620萬;中國足球聯賽曾向亞洲53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轉播。
2004年ESPN、STAR曾經轉播過中超。
⑺ 中超版權賣出天價 中國足球值多少錢
昨日,中超公司宣布,體奧動力公司成為2016-2020年中超電視公共信號製作及版權合作夥伴。簡單來說,未來5年,中超版權屬於體奧動力,後者將為此付出80億元人民幣。這個價格也創造了中國體育轉播史上新的紀錄。
四家企業競爭
9月2日,中超公司發布了「徵集2016-2020年中超聯賽電視公共信號製作及版權合作夥伴」的項目公告,共有8家企業提出了申請。
9月21日和24日,中超公司董事會對申請企業進行了資質審核。五星體育傳媒有限公司、中視體育娛樂有限公司、體奧動力(北京)體育傳播有限公司和廣東廣播電視台通過了審核,獲得與中超公司就該項目談判的資格。昨日上午,上述4家企業向中超公司股東代表進行合作方案陳述並現場答疑,最終,體奧動力勝出。
據了解,體奧動力的前身是曾在2007年成為中超合作夥伴的華奧星空,其背後有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身影。這80億元,體奧動力將分批支付,前兩年每年支付10億元,後三年每年支付20億元。
版權費創紀錄
從中超伊始年均的5000萬元到今年的8000萬元,再到未來5年年均16億,中超版權價格暴漲了20倍之多,實在令人咋舌!
在中超的頭三年,外界普遍信心不足,不願在中超版權上投入太多資金,央視甚至一度拒絕轉播中超比賽。最終,上海文廣以3年1.5億的價格獲得了中超版權。這種不溫不火的態勢持續到上賽季,本賽季中超的版權費終於增至了8000萬元,搶得版權正是體奧動力。而這一次,體奧動力的手筆更大:5年80億元的價格不僅超過了英超、西甲、NBA三大頂級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一年版權費用的總和,而且秒殺了日韓等亞洲各國聯賽。
這筆版權費將會為中超注入活力,至少可以讓近年來虧損嚴重的中超諸強分得一杯羹。據了解,中超球隊每年的分紅為版權費用的4%。
分析
有泡沫 更有美好的預期
5年80億元,中超到底值不值這個價?
毋庸諱言,中國球迷尚未養成付費看球的習慣。因此,指望拿到中超版權之後,像英超、NBA以及職業拳擊那樣通過付費電視的手段「賣」給球迷,收回每年16億元的費用,基本上不可能。體奧動力還是只能通過向各大電視台、網站等的分銷,來收回成本。這樣看來,體奧動力是在賭博。
可是,資本所看重的並非當下,而是受眾和預期。近年來,中超聯賽越來越有看頭了,願意走進球場為一場中超掏錢的球迷也越來越多。去年,中超的場均上座率就超過1.8萬人,名列亞洲第一,今年更有望刷新這個紀錄。而在足改方案出台後,中國足球也有了一個可以預見的美好未來。從這個層面上來看,5年80億或許真的不貴。
⑻ 足球的超級聯賽和甲級聯賽有什麼區別
足球超級聯賽地區最高級別的職業足球聯賽,甲級聯賽是第二級別的足球職業聯賽,乙級聯賽是第三級別的足球聯賽。
三者區別如下(以中超、中甲和中乙為例):
1、級別不同:
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簡稱「中超」,參賽球隊數固定在16支,是中國大陸地區最高級別的職業足球聯賽。
中國足球協會甲級聯賽,簡稱為「中甲」,是由中國足球協會組織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次級聯賽,位列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之後,中國足球協會乙級聯賽之前。
中國足球協會乙級聯賽是中國第三級別的足球聯賽,簡稱「中乙」。其前身是1956年舉辦的全國足球乙級隊聯賽。
2、競技水平不同:
中超是中國水平最高的聯賽,也是亞洲范圍內職業化水平最高的聯賽之一,參賽隊員多為職業足球運動員。根據國際足球歷史和統計聯合會2017年最新排名,中超聯賽排名世界第36位,亞洲聯賽第3位。
中甲是中國競技水平僅次於中超的聯賽,職業化程度較高。
中乙競技水平落後於中甲和中超,屬於半職業半業余的聯賽。
歷史沿革
中國足球協會甲級聯賽(簡稱:中甲聯賽)是由中國足球協會組織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第二級別聯賽,位列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之後,中國足球協會乙級聯賽之前,前身是中國足球甲B聯賽。
1987年由於是全運會年以及國家隊沖擊奧運會,中國足協試行將全國足球甲級隊聯賽分成A組和B組,1989年甲B聯賽正式建立,1994年甲B聯賽職業化,2004年甲B聯賽改組為中甲聯賽。
2015年,中國足協首次針對中甲聯賽出售冠名權和媒體版權,力圖在商業開發上扭轉中甲聯賽低端的形象。2015年3月13日,58同城宣布冠名未來五年的中甲聯賽,中甲聯賽11年來首次擁有了聯賽冠名贊助商。
2018年,在中國足協正式下發的《2018年中國足球協會甲級聯賽規程》里對新賽季的中甲聯賽的降級規則特意進行了調整,實行升2降2.5的升降級制度。
2019年3月6日,中甲聯賽正式宣布與卡爾美達成深度合作,卡爾美成為2019-2022賽季中甲聯賽官方用球和裝備贊助商。
⑼ 中國足球甲級聯賽的介紹
中國足球協會甲級聯賽(Chinese Football Association CHINA LEAGUE)是由中國足球協會主辦的、由國內的職業足球俱樂部參加的除中超聯賽外,全國高水平的足球職業聯賽,簡稱中甲聯賽。該聯賽開始於2004年,前身為中國足球甲級B組聯賽。第一屆有17支球隊參加,實行升降級制度。2015年,58同城決定冠名贊助未來五年的中甲聯賽,至此,中甲聯賽結束了自開賽以來的11年冠名「裸奔」狀態。1奪冠次數最多的俱樂部:廣州恆大、河南建業(各兩次奪冠。廣州恆大奪冠賽季年份:2007賽季、2010賽季;河南建業奪冠賽季年份:2006賽季、2013賽季2)應屆冠軍(2015賽季):延邊長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