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房屋部分使用權,變全部產權步驟怎樣,多長時間下證
辦理流程
編輯
1.購房者要審查發展商的資格手續是否健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五證是否完備。
2.買賣雙方進行房產交易後一個月內持房屋買賣合同和其他證件到房地產交易所辦理買賣過戶登記。去辦理登記需要攜帶身份證、戶口本、《商品房銷售合同》等證件和資料。
3.買賣雙方接到交易所辦理過戶手續的通知後,應攜帶身份證、戶口本、圖章等,在交納了手續費、契稅、印花稅後就可以辦理過戶手續。交易所會給買方發放房產賣契,原則上房屋產權證需買賣雙方共同辦理。買賣雙方或一方因故不能辦理買賣過戶手續和產權登記的,可出具委託書委託代理人代為辦理。
4.辦理完買賣過戶手續後,買方應持房地產交易所發給的房產賣契,在三個月內到房屋所在地的市或區(縣)的房屋土地管理局登記申請。辦理申請需要的證件和資料有:賣方所有的整棟樓的房屋所有權證、《商品房購銷合同》、商品房銷售發票存根復印件、身份證復印件、《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表》、《牆界表》、《面積計算表》。
5.經房地產管理部門審查驗證後,買方可領取房地產權證。
有些地方在商品房買賣過程中,開發商也會提供代辦交易登記、過戶和房地產權證的服務,不過,具體過程基本上都由開發商一手操辦,買房人控制不了具體的進度,不能及時了解相關情況。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購房者最好能由本人或委託代理人與開發商一起辦理。
❷ 機關房屋使用權交換是否有年限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百一十七條第一款、《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辦法》第四條、第十七條之規定於2006年9月8日作出(2006)皋民一百初字第0484號民事判決書:被告於判決生效後30日內返還原告所有的坐落在如皋市鎮紡織廠河東宿舍的幢號為東2號樓110室房屋(面積為58.7平方米)。
宣判後,各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未提起上訴,判決發生法律效力。
評析
本案爭議的焦點:一、原、被告雙方交換的是房屋產權還是使用權?二、本案是否違反「一事不再理」的原則?
從雙方房屋居住使用的實際狀況來看,原、被告之間進行了房屋互換是事實,如果是動產的話,可以認定雙方是進行的所有權的交換,因為對動產所有權變更的公示制度是佔有的改變,而本案雙方交換的對象已進行了佔有權的變更;但本案的特殊性是雙方訴爭的標的物是不動產房屋,對於不動產所有權變更的公示制度,各國通行的是登制度。我國法律亦規定,國家對房屋所有權實行登記發證制度,因房屋買賣、交換、贈與、轉讓等原因致其權屬發生轉移的,當事人應申請轉移登記。房屋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依法擁有房屋所有權並對房屋行使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的唯一合法憑證。再結合雙方的證據,首先雙方對交換沒有書面約定只是口頭洽談而現在雙方對交換的內容各持各的觀點,被告亦沒有其他來證明雙方是進行的產權的交換,所以原告現依其對訴訟爭的房屋擁有房屋產權要求收回該房屋依法有據。
所謂「一事不再理」,即對於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以同樣的事實和理由再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其含義包括兩個方面:第、當事人不得就已經向法院起訴的案件重新起訴;第二、判決生效後就產生既判力,當事人不得就雙方爭議的法律關系向本院和其他法院再行起訴。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11條第5項規定「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訴處理,但法院准許撤訴的除外。」正確理解「一事不再理」原則、准確判斷是否重復起訴,不能僅以訴訟請求是否相同來判斷,而應該以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即訴訟標的是否相同來認定。「一事不再理」原則的適用應當是同一當事人和同一事實理由的統一、缺一不可。本案中原告兩次起訴的事實與理由不同,而且訴訟標的也不同。即兩次訴訟只是標的物相同,而訴訟事實訴訟理由法律關系均不同,上次訴訟是借用關系,是基於借用的事實與理由及法律關系,而此訴訟是基於所有權的事實與理由及法律關系,故本案沒有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
❸ 使用權的房子可以賣嗎需要有年限限制嗎
我國是土地國有,買復房子實際制是國家土體使用權的出讓,所以我國房屋有產權年限。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明確規定了房地產的買賣是指房屋的所有權和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同時轉讓。也就是說,在土地使用權期限內,產權人擁有對房產及土地使用權的完全所有權。按我國有關土地法律規定,土地使用權有一定的期限,但並不意味著土地使用權到期後房屋產權也隨之到期。 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在土地使用權期滿後,使用人要求繼續使用的,國家可以不收回土地使用權。《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屆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繼續使用的,應當最遲於屆滿前1年申請續期,除根據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該塊土地的,應當予以批准。續期後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依照規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❹ 使用權房屋的訴訟時效有何規定
有時效問題。而且如果承租人是你,可以不理會他的。
❺ 現在北京限購房屋,我想與別人互換房屋產權,是否受到政策限制
為了以後考慮做好以買賣的形式換。先把你的房子賣給他,然後你再買他以前的房屋。不然你以後要是打算賣房的話,稅會比較高。
❻ 房屋產權調換標准有何規定
通常在被拆遷人不願意獲得補償資金去市場購房的情況下,由拆遷人提供合適的房屋,對被拆遷人進行妥善安置。房屋產權調換的特點是以實物形態來體現拆遷人對被拆遷人的補償,居住房屋和非居住房屋均可採用產權調換的方法。產權調換一般分為原地回遷和異地安置。 : 1、產權調換時,調換房屋的面積。 在商品房價格普漲的今天,調換房屋的面積,對於拆遷當事人雙方利益均具有直接的重大的影響。這中間有兩種情況應加以注意,一是對於人均居住面積不到本地政府規定的標準的,被拆遷人可直接依據政策的規定,要求調換房屋的面積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二是調換房屋的面積,原則上是以被拆遷房屋面積來確定,而不是以被拆遷房屋的價值來確定,除非被拆遷人主動放棄面積上的利益。當前一些拆遷人以拆遷補償貨幣化為借口,在產權調換時,按被拆遷房屋的價值來確定最終還房的面積,實際上是變相剝奪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不符合《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規定。2、原地還房 不同級別的地段,房屋價值會出現明顯的差異,同一級別的地段,也可能會因為房屋的所處的具體位置、朝向、樓層等因素,而出現巨大的差異。原地,應當就是被拆遷房屋的原址。實際生活中,一些拆遷人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往往會對原地作出與規定不相一致的理解,認為原地,就是指與被拆遷房屋處於同一地段,有的甚至將原地理解為與被拆遷房屋處於同一級別的地段。更有甚者,一些拆遷人利用自己特有的優勢地位,以此觀點影響到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最終給被拆遷人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根據相關規定,只有基於公共利益、軍事設施建設需要以及城市規劃確定的不適宜原地還房的,才可另行安置房屋,因此,除以上所列三種情形以外,原地還房均應在被拆遷房屋原址還房。3、產權調換協議 根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規定,拆遷當事人就拆遷補償安置達成一致意見,應當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雖然從合同法的角度來講,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屬於無名合同,但是由於《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作為一部專門用於規范房屋拆遷的行政法規,對協議的名稱已作出明確規定,因此,選擇產權調換時,雙方簽訂的協議名稱應當為拆遷安置補償協議,而不應以其他名稱不替代,協議的內容中,也應當明確調換房屋的位置、面積、樓層、用途等內容。現實生活中,我們注意到一些拆遷人提供的產權調換的協議名稱五花八門,其中有一種叫著《商品房置換合同》。表面上看,協議的內容都是產權調換,但是協議形式不同,所獲得的保障程度也是不同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按照所有權調換形式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明確約定拆遷人以位置、用途特定的房屋對被拆遷人予以補償安置,如果拆遷人將該補償安置房屋另行出賣給第三人,被拆遷人請求優先取得補償安置用房的,應予支持。該條司法解釋實際上是賦予了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優先效力,當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與其他商品房買賣合同發生沖突時,對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被拆遷人予以特別保護。 正是因為司法解釋對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所賦予的特別效力,才使得被拆遷人有權優先於第三人獲得約定的房屋,可以依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對抗第三人,從而在實體利益上得到保障。如果忽視這一點,將本應為拆遷補償安置的協議搞成了《商品房置換協議》,其優先權可能因此而喪失,最終房屋被拆遷,約定的房屋無法取得,鬧得雞飛蛋打。 另外,國家針對房屋拆遷所獲得產權調換房屋在稅收上是給予優惠的,而針對商品房置換所獲得房屋是沒有優惠的,這也是事關被拆遷利益的一個方面。
❼ 房屋過戶有時間限制嗎
房屋過戶有時間限制。辦理住房過戶手續,房管部門自收到雙方過戶申請和提內交的過容戶證件材料起,30個工作日可以辦理完畢新的房產證。
《房屋登記辦法》規定:
第二十三條
自受理登記申請之日起,房屋登記機構應當於下列時限內,將申請登記事項記載於房屋登記簿或者作出不予登記的決定:
(一)國有土地范圍內房屋所有權登記,30個工作日,集體土地范圍內房屋所有權登記,60個工作日;
(二)抵押權、地役權登記,10個工作日;
(三)預告登記、更正登記,10個工作日;
(四)異議登記,1個工作日。
公告時間不計入前款規定時限。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登記時限的,經房屋登記機構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但最長不得超過原時限的一倍。
法律、法規對登記時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❽ 法律上的房屋限制使用權是什麼
一般來說個人是有房屋的買賣權利,轉讓和使用權利。但是如果房屋在有債務或內者抵押的時候,權利會受到限容制,還有牽扯到變更拆遷,和一些案件,房屋的使用權利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受限是指不能從事正常的買賣轉讓交易,只有使用的權利
❾ 買下房屋使用權可以終身居住嗎
一般最高是70年,但是如果是二手房的話眼看元房主是什麼時候買的。
參與物權法起草的一些人士表示,公眾首先要明確,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不同。房屋所有權即房產權,是私有財產權的一種,受憲法和物權法保護,沒有期限限制。而土地使用權是有期限的,目前規定的住宅用地最高使用年限是70年。
拓展資料;
交易形式:
公房承租人之間以互補差價的方式互換房屋使用權; 公房承租人有償轉讓房屋使用權; 公房承租人以房屋使用權交換住房產權; 公房承租人將其承租的公房部分或全部轉租給他人使用。 房屋使用權交易的條件及辦理手續: (1)持房屋使用權上市交易一方當事人應當是公有住房合法承租人。
(2)房屋使用權交易,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協議。協議簽訂後,當事人雙方持下列①-④項相關材料到房屋所在地直管公房經營管理單位辦理房屋使用權互換、轉讓、轉租手續。
①申請書;
②雙方當事人身份證;
③公有住房租賃合同及共居人、合居戶同意意見書;
④房屋所有權證和共有人同意意見書。
當事人因故不能親自辦理相關手續的,可以委託他人代為辦理。受委託人應當提交當事人出具的授權委託書。
以房屋使用權交換住房產權,當事人雙方須按規定到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辦理交易及產權變更登記手續。
(3)房屋使用權互換、有償轉讓、交換住房產權前,公房承租人須結清房屋租金和其他與該房屋有關的應由承租人交納的各項費用;以房屋使用權交換住房產權的,住房產權人亦應結清應當交納的物業管理費等與該房屋管理有關的各項費用。
(4)房屋使用權互換、有償轉讓、交換住房產權後,該房產權性質不變,新的承租人應當與出租人重新簽訂公有住房租賃合同。
(5)通過房屋使用權互換、有償轉讓和交換住房產權方式取得房屋使用權的新承租人,可以將房屋使用權再次上市交易。
(6)公房承租人將其所承租的公房轉租給他人使用的,應當向原出租人進行備案。轉租人繼續享有並承擔原租賃合同規定的承租人的權利和義務,受轉租人享有並承擔轉租合同規定的承租人的權利和義務,但原出租人與轉租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轉租期間,原租賃合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轉租合同也隨之變更、解除或者終止。
(7)合居戶公房承租人將其擁有的房屋使用權上市交易的,在同等條件下,合居另一方有優先權。合居戶公房承租人將其擁有的房屋使用權上市交易,不得侵犯合居另一方對共用部位和設備設施的正常使用權。
(8)可能將公有住房轉租給外地來京務工人員的,也可以將公有住房轉租給廉租戶,但應當按照相關規定執行。使用權買賣的風險 使用權買賣實際上是限定在直管公房的范圍內,這不包括已購公房、商品房和私房,也不包括產權不明的房屋,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違規開發商和房屋中介的介入,使得使用權買賣變成欺詐或詐騙的高發區。一套房子幾十萬元,對購房人來說都是一輩子的積蓄,購買房屋使用權被騙的購房人大多數是被拆遷戶,很多購買所謂使用權的購房人血本無歸,甚至淪落為無家可歸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