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是否有權將建設用地使用權質押
案例:某鄉鎮企業以該企業廠房為抵押向當地農行貸款,後因企業效益不佳,無力償還貸款。經與該企業協商還款無效後,農行訴之法院,要求以抵押廠房折價清償債務。法院支持了農行的訴訟請求,並在法院判決生效後,經農行申請,執行了生效判決結果。現農行欲將該廠房轉讓,卻因該廠房所佔用的土地為集體所有土地未能順利實現。現就此案提出以下問題: 1、。 2、法院能否直接執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 3、農行取得廠房後應依法辦理何種手續後方可轉讓該廠房。 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三十六條規定:「鄉(鎮)、村企業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單獨抵押。以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抵押的,其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按此條規定,集體土地使用權不得單獨抵押,但鄉鎮企業廠房抵押後,廠房佔用范圍內的集體土地使用權也同時抵押,農行對該企業抵押廠房抵押權的實現實際上也導致了該廠房所佔用的土地的使用權的轉移,這就造成了由國有企業擁有集體土地使用權的局面。而《擔保法》第五十五條規定「以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抵押的,在實現抵押權後,未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和土地用途」。由於國家實行徵收是改變集體土地所有權性質的唯一途徑和法定程序,因而,未經國家徵收,該廠房所佔用的集體土地所有權性質不因該廠房的轉讓而改變,農行所擁有的是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法院判決生效後,一方拒絕履行,經另一方當事人申請,法院可以執行判決結果。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國土資源部、建設部聯合發布的《關於依法規范人民法院執行和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部門協助執行若干問題的通知》(法發[2004]5號)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人民法院執行集體土地使用權時,經與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取得一致意見後,可以裁定予以處理。」因此,法院有權執行該判決結果,但在裁定執行之前應先徵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意見,取得一致意見後再執行。 至於農行取得廠房依法辦理何種手續後方可轉讓該廠房這一問題,在最高人民法院、國土資源部、建設部聯合發布的《關於依法規范人民法院執行和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部門協助執行若干問題的通知》中,第二十四條第一款還規定:法院裁定予以執行集體土地使用權時,應當告知權利受讓人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辦理土地徵用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及有關稅費。根據這一規定,法院在執行集體土地使用權時就應告知農行辦理土地徵收和出讓手續,而筆者也認為這條規定不失為目前解決這一問題的較好途徑,農行可在判決結果執行後辦理集體所有土地的徵收和出讓手續並取得國有土地使用證,以順利實現該廠房的轉讓。當然辦理徵收的前提是被徵收的集體土地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② 物權法案例試題
《物權法》第17條規定:「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不動產權屬證版書記載的事項權,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之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准。」由此房屋所有權按照公示原則歸屬於丙,除非甲有證據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
③ 物權法題,土地
a.
物權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地役權不得單獨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轉讓的,地役權一並轉讓,但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一百六十六條需役地以及需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部分轉讓時,轉讓部分涉及地役權的,受讓人同時享有地役權。
④ 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有權將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資還是出讓兩者有何區別具體怎麼操作
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方式有四種:協議出讓、招標出讓、拍賣出讓、掛牌出讓
2、設立商業建設用地使用權不是一種出讓類別,只是土地的用途類別;不同的用途,最高出讓年限不同。
⑤ 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有權將建設用地使用權進行出資,互換,抵押等,請解釋這里的出資是什麼意思謝謝!
出資:就是進抄行收益分配 和擁有股權!舉個例子就行了:
比如:你有一塊土地,我想在你的土地上建廠。找你去商量,你說:我這塊土地不想賣給你,希望能和你合作。土地建廠 我不用花任何費用,但是廠子建成後。根據贏利情況咱們一起按事先約定好的比例分紅。
這里的出資 是廣義的出資: 比如建廠,至少需要三樣東西:土地 資金 專利 ,這些東西都可以相應的這算成 成本,你用土地出資 可以簡單(但不等同)理解為,你用土地入股。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歡迎追問
⑥ 二建試題
《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考試時間2小時,題型: 單選60個,多選20個, 滿分100
《建設工程施工管專理》考試時間3小時,題型: 單選70個,多選25個 ,滿屬分120
《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考試時間3小時,題型: 單選20個,多選10個,案例分析4個(其中案例題80分)滿分120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⑦ 物權法的一個問題
舉個例子,好吧?甲將一地塊A(建設用地使用權)用來擔保向乙借的500萬元債務,現A地塊上沒有廠房(建築物),後甲因業務需要增蓋一廠房,至約定的債務旅行日期屆滿時,甲尚有400萬元債務未清償,乙此時可以將甲名下的A地塊變現清償,但此變現要及於地上的廠房,也就是廠房與地塊一起變現(「房不離地,地不離房」)。現假設地塊值300萬元,則甲就300萬元的債務有優先受償權,但就廠房的變現價值(假設為100萬元)沒有優先受償權,也就是剩下的100萬債務如果沒有擔保就變成裸債,甲成為一個普通債權人。
⑧ 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有權將建設用地使用權質押嗎
抵押設定之後,如果債務人到期不履行承諾,抵押權人有權依照法律的規內定以抵押物折價或以容抵押物的變賣價款較其他債權人優先受償。從法律的角度講抵押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對債權人以抵押一定財產作為清償債務擔保的法律行為。它多發生於購買房地產時銀行借出的抵押貸款或在典當商折現非不動產的物品。
⑨ 民法學問題(地役權)
建議你還是買相關的書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