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家版權局與國家發改委連和公布教科書法定許可著維護了作者什麼權
公民作品版權自創作完成之日起就自動產生,不需要像專利需要申請、商標需要注冊才能取得專利權、商標權。在我國作品版權實行的是自願登記,就是自己想登記就登記,不想登記就可以不登記,不會因不登記版權而沒有版權。我國版權法定自願登記機構為國家版權局(已授權給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及各省(市、自治區)版權局。因此,只要法定機構獲得的作品版權登記證書,不僅在全國通用,而且在國外大多數國家也認可。不像一些許可或需要法律確認取得的證書,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2. 請問誰能找到《國家版權局關於對影樓拍攝作品的著作權的照片有無著作權的答復》(權辦〔1997〕12號)
我也在找相關的資料
呵呵
3. 關於版權問題國內的法律規定
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版權所有人可以根據法律在法律規定的年限內對作品享 有獨占權。一般而言,其他人需要使用作品,應當事先取得版權所有人的許可,並向其支付報酬。但是著作權法也規定了若干情形,在法律規定的使用方式下,該種使用無需取得版權所有人的許可,或者無需向其支付報酬。版權的期限,簡單來說,對個人而言,是死後五十年,署名權等精神權利期限無限制;對單位和法人而言,是作品首次發表後五十年。
外國人或者外國在中國國內首次出版的,受我國法律保護,其他的根據國際條約確定,多數重要國家已經和中國一起參加了共同的國際條約,在這些締約國境內產生的作品同樣受到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根據學理,版權具有地域性,也就是說,各國承諾保護作品的知識產權,但是如何保護,作者有哪些權利,保護期限多長,由各個國家自己決定,在中國發生的作品使用行為顯然就需要按照中國的著作權法來判定,在美國發生的著作權使用行為就需要按照美國的版權法來判定。
版權,又稱著作權,含以下人身權和財產權: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我國法律保護。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其著作權自在中國境內出版之日起受中國法律的保護。
4. 網路著作權法律上如何保護
網路著作權法律上如何保護? 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網路已經是對人們必不可少的東西了,但是網路為自己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出現很多弊端,比如出現網路侵權的行為也是越來越多,那對於網路著作權法律上如何保護的就看看下面了。網路著作權法律上如何保護關於網路著作權的法律保護需要考慮網路著作權保護與社會公眾利益的平衡問題。任何法律的制定都必須兼顧社會各方面的利益,必須在權利人的利益和社會公眾的利益之間尋找平衡點。一方面我國網路事業剛剛起步,絕大多數網站是虧損的,在這種情況下,強調著作權保護,無異於雪上加霜,因此,保護網路上的著作權,會起到限制網路事業發展的作用,有些圖書館將館藏圖書數字化,然後上網傳播,如果要求圖書館也必須取得著作權人許可,網路上的著作權保護會妨礙數字圖書館的發展,限制了公眾獲取知識的利益。另一方面在網路環境下,著作權人的權利一旦受到損害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同時,著作權保護是為了創作的繁榮,只有創作源旺盛了,才有作品在網上傳播,才有作品豐富圖書館的館藏,這時,社會公眾的利益才真正能夠實現。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同任何智力勞動一樣,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著作權保護正是為了保證為創作的投入能夠收回。這種投入如果不能收回,創作源就會逐漸枯竭,他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的。因此,此時著作權的保護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強。因為電子商務是建立在互聯網技術上的,互聯網技術發展極為迅速,對傳統法律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原有的法律無法滿足在電子商務中對著作權的保護,於是我國近幾年出台了一系列法律以期彌補原有法律的不足。最高人民法院於2000年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並於2003年底對此解釋進行了修改完善,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該決定於2004年1月起實施。然而,這些司法解釋只規定了對網上著作權案件審理時的適應措施,無法在更大范圍內保護廣大著作權人的實體權利。目前,我國對網上著作權的法律存在很大盲區,對傳統的著作權保護的辦法無法完全適用於網路。盡管2001年10月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將信息網路傳播權規定為著作權人的權利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但並沒有規定相應的保護辦法,對網上相關主體在著作權保護方面的權利義務規定得不明確,難以適應行政執法的需要。於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58條的授權,國家版權局和信息產業部制定了《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填補了在網路信息傳播權行政保護方面規范的空白,其規定的通知和反通知等新內容完善了原有的司法解釋。
5. 2007年頒布的有關新聞的法律法規
下面是全部的包括「中央通知」,「通知」也有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壓縮整頓音像單位的通知 新聞出版署、國家計劃委員會、建設部關於圖書發行網點建設若干問題的通知 重申出版黨中央會議學習輔導材料的有關規定新聞出版署關於認定、查禁非法出版物的若干問題的通知 新華書店圖書發運工作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新聞出版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廣播電影電視部關於禁止在宣傳品出版物及有關商品卜 使用人民幣、外幣和國家債券圖樣的通知 關於出版黨代會、黨中央全會和全國人代會文件 及學習輔導材料的暫行規定 關於縮小協作出版范圍的規定 國營報社成本核算辦法 圖書總發行管理的暫行規定 關於加強國營書店多種經營管理的暫行規定 新聞出版署科學技術進步獎勵辦法實施細則(試行) 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 新聞出版署、海關總署關於頒發音像製品進口出版許可證的通知 國家版權局關於加強音像版權管理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個人攜帶和郵寄印刷品及音像製品進出境管理規定 新聞出版署關於轉發國家測繪局《關於調整地圖上表示香港、澳門地區有關技術規定的通知》的通知 國家版權局關於報刊社聲明對所發表的作品享有專有出版權的意見 關於出版社自辦發行圖書的暫行規定 新聞出版署關於重申制止濫編濫印中小學復習資料的規定的通知 新聞出版署關於出版社不得要求作者個人包銷圖書的通知 關於圖書發行浮動折扣的試行辦法 新聞出版署關於加強新華書店門市部圖書宣傳和陳列工作的通知 新聞出版署關於不得擅用中央和國家機關名義編書和推銷圖書的通知 國家版權局關於當前報刊轉載摘編已發表作品付酬標準的通知 新聞出版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新華書店經營音像製品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新聞出版署重申《關於徵集圖書、雜志、報紙樣本辦法》的通知 關於建立出版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規定 新聞出版署轉發《關於民族貿易縣貿易貸款實行優惠利率的通知》的通知 關於加強農村圖書發行工作的意見 新聞出版署關於出版曾任和現任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著作的補充通知 新聞出版署關於調整向北京圖書館繳送雜志樣本數量的通知 新聞出版署關於音像出版單位不得出版圖書的通知 國家版權局關於維護出版社出版外國作品專有出版權的通知 新聞出版署關於期刊出版增刊有關事項的通知 關於加強計劃財務工作的意見 關於調整少數民族省(區)圖書發行折扣的若干規定 新聞出版署關於建立新聞、出版三資企業審批程序的通知 新聞出版署關於貫徹執行國務院《法規匯編編輯出版管理規定》的通知
6. 國家版權局對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管理規定
國家版權局對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管理規定,對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管理,我國是有專比較嚴格的管理屬規定的,同時也規定了由國家版權局負責進行相應的管理活動。那麼國家版權局對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管理規定有哪些?國家特色建築國家版權局對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管理規定:1、各地版權管理機關應認真對本地區的計算機軟體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掌握情況,為管理工作取得必要的信息;2、各地版權管理機關應大力開發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使得計算機軟體的開發、銷售單位和個人依法辦事,同時要求機關、事業單位使用合法軟體;3、各地版權管理機關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務院2001年12月20日三百三十九號令《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有關條款,對侵犯計算機軟體的有關行為行使行政處罰權,對於性質嚴重的製作、發行、銷售盜版計算機軟體的犯罪行為,可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請各地版權管理機關及時向國家版權局反映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管理工作中的經驗和問題。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
國家版權局是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的著作權管理工作。
2013年3月,全國人大十二屆一次全體會議批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和《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2013]14號),將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的職責整合,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加掛國家版權局牌子。
8. 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如何查詢著作權
一、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無法查詢著作權,可以登錄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查詢其登記信息。軟體著作權的代碼是查詢不到的。
二、著作權屬於作者,著作權法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符合著作權法第十一條第3款規定情形,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
三、兩人以上合作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沒有參加創作的人,不能成為合作作者。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
四、匯編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構成作品的數據或者其他材料,對其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體現獨創性的作品,為匯編作品,其著作權由匯編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五、委託作品。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六、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製片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並有權按照與製片者簽訂的合同獲得報酬。
一、著作權的取得
(一)、實質條件。實質條件是指法律對作品的要求
1、只要特定的思想或情感被賦予一定的文學藝術形式,這種形式無論是作品的全部還是其中的局部,也不問該作品是否已經採取了一定物質形式被固定下來,都可以依法被認為是受保護的作品。
2、另一種標準是,除了具備作為作品的一般條件,即表現為某種文學藝術形式外,還要求這種形式通過物質載體被固定下來,才可以獲得著作權法保護。按照這種標准,口述作品以及一些即興創作的舞蹈、音樂、曲藝作品,就可能被排除在著作權法保護之外。
3、對未以物質載體方式固定下來的作品是否提供著作權法保護,由各國自行決定。我國著作權法採用第一種標准。口述作品等均可以成為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因此,所謂實質條件,是指法律以文學藝術作品的產生作為取得著作權的惟一的法律事實。
(二)、形式條件。形式條件是指作品完成之後,是不附加其他條件就享有著作權,還是附加一定條件或是再履行一定的法律手續才能獲得著作。
1、以作品的產生為條件自動取得著作權。對外國人而言或同一國際公約締約國之外的人,著作權則因作品在該國出版或以其他形式被使用而自動取得。人們通常稱這種做法為著作權自動取得原則,也稱無手續原則。在已經建立著作權法制的國家,大多數實行這一原則。
2、除了作品創作出來以外,還須履行登記手續才能獲得著作權。但是,登記的時機和辦法,實行登記制的國家又各有區別。我國歷史上《大清著作權律》以及後來的《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和我國台灣地區的「《著作權法》」,都曾實行過登記制。
3、有些國家雖然實行登記制,但並不以登記作為獲得著作權的條件,而是分別作為確認著作權的條件,方便著作權確權訴訟的手段和國家有關部門有效收藏作品的措施。《伯爾尼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都沒有關於作品登記才能獲得著作權的規定。
4、所以,這兩個公約的某些實行作品登記制的成員國,有關要求登記的規定,其法律效力只及於本國作者。對公約其他成員國的作者的著作權保護,不得要求以登記為前提條件。
5、以加著作權標記為取得著作權條件,此外,無需再履行其他手續。這是一種有條件的自動保護辦法。比如,美國法律就要求作者在作品的復製件上加註著作權標記。《世界版權公約》也認可這種辦法。著作權標記通常包括三項內容:
①、「不許復制」或「有著作權」等一類的聲明,或將這種聲明的英文縮略字母C的外面加上一個正圓,如果是音像製品,則為字母P並在外面加上一個正圓。
②、著作權人的姓名或名稱及其縮寫。
③、作品的出版發行日期。由於《世界版權公約》有此要求,而且加註標記的方法簡便易行,故這種辦法被廣泛採用。
6、我國著作權法採用自動保護原則。作品一經產生,不論整體還是局部,只要具備了作品的屬性即產生著作權,既不要求登記,也不要求發表,也無須在復制物上加註著作權標記。
9. 請代國務院辦公廳寫一份通知國家版權局關於不得使用非法復制的計算軟體的通知
答案是:錯的 計算機軟體產品是指記載有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的存儲介質(包括軟盤、硬碟、光碟等)。對經過國家版權局注冊登記,在銷售時一並轉讓著作權、所有權的計算機軟體徵收營業稅,不徵收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