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經登記的物權人可否行使排除妨礙請求權
未經登記的物權人,不能行使排除妨礙請求權,因為無法證明是物的權利專人,當然也就無法屬行使請求權。
《物權法》:
第九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七條 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
第三十五條 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2. 物權中關於排除妨害請求權的問題
這句話的意思是針對「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說的,可以這么理解,排除妨害請求權必須是存在現實的妨害無權的情形,所謂「可能妨害的」,在法律上不存在。
不知道我說明白了嗎
3. 「恢復原狀、排除妨害」是《物權法》的第幾條
《物權法》
第三十五條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第三十六條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恢復原狀是指行為人導致他人財產損害後,應當進行修補,使財產恢復原有的狀態。物權請求權中的恢復原狀,主要是指對物的恢復原狀而非對人格利益遭受損害的恢復,它不同於恢復名譽,亦不同於合同被宣告無效以後的恢復原狀,後者是指通過返還財產,使當事人達到訂立合同前的狀態。在所有人的物受到他人侵害的情況下要充分保障所有人的利益,僅僅通過損害賠償的方法並不能滿足受害人的利益要求。金錢賠償畢竟不是萬能的,不能完全代替恢復原狀的方法,因為對物的侵害既可能造成毀損,也可能造成物的滅失。如果已造成物的滅失,當然只能採取損害賠償的方法,若僅僅造成物的毀損,則要考慮該物是否為可代替的物,能否在市場上購買到。如果是市場上能夠購買到的物,則在這些物受到侵害以後,通過賠償的辦法使所有人在獲得一定金錢以後,在市場上購買到替代物,這有利於充分維護所有人的利益,而且便於法院的判決執行。如果被毀損的物並不是可替代物而是特定的、在市場上難以購買到的,採用損害賠償的方法並不一定對受害人有利,受害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
排除妨害,是指當所有權的圓滿狀態受到佔有以外的方式妨害時,所有人對妨害人享有請求其排除、使自己的權利恢復圓滿狀態的權利。例如他人在自己的房屋附近堆放物品,導致出入困難,即可要求排除妨害。此處所謂「妨害」,是指已經實施了某種妨害所有人行使所有權的行為,在法律上不存在未來的可能造成妨害的情況。妨害一定是現實地造成了對他人的權利行使的阻礙,這是妨礙與危險的區別。此種請求權也是物權請求權的一項重要權利。
對於未來的妨害的排除,則應適用「消除危險」的請求權。此處所說的危險是指他人的行為或者設施可能造成自己佔有物的損害,此種損害尚未發生但又確有可能發生,對此種危險所有人也有權請求排除。例如請求鄰居拆除可能倒塌的建築物。當然危險必須是可以合理預見的,確實存在著某種危險,而不是主觀臆測的危險。所有人在行使消除危險的請求權時不考慮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故意或者過失。
4. 對妨害物權的行為,物權人是否有權請求排除妨害
可以。
《物權法》
第三十五條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5. 民法典236條規定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什麼
民法典236條規定,
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6. 物權法破壞他人公物 將會怎麼樣
樓主的 "他人公物" ? 具體指什麼呢?
物權是一種重要的財產權,與債權、知識產權等其他財專產權不同,物屬權的客體主要是動產和不動產。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包括能夠為人力所控制的電、氣、光波、磁波等物。 物權法涉及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住宅小區車位歸誰所有、企業改制中國有資產流失、一物二賣、相鄰關系、拆遷補償、建築用地使用權期限等,這些都能在物權法中找到答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http://ke..com/view/15668.html#2
7. 我國民法典第236條規定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
我國民法典第二百三十六條規定,
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8. 我國民法典第236條規定妨礙物權或者可能妨礙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什麼
我國民法典第236條規定,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