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甘肅省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

甘肅省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

發布時間:2021-09-14 05:05:32

Ⅰ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流轉

中共來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源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指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 。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減少非公益性用地劃撥。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

Ⅱ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具體怎麼做

目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權利主體:村民小組、居委會、街道辦抑或「經濟社」。
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概念界定與形成原因。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並非是一個法律術語,對於什麼是「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也尚沒有統一的界定。所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是指用於(1)除傳統的農業生產經營之外的,(2)所有權仍然屬於傳統意義上的「農村集體」的,(3)但其位置已經不在傳統意義上的「農村」而是位於城市或城鄉結合部的,(4)商業性經營用地。這其實是對當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既成事實」的概括。
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城市中的「宅基地」的聯系和區別。
二者在性質上仍然屬於集體所有。其區別在於,「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仍然在「集體」名下,「集體」依然擁有其市場化流轉的主導性話語權,而城市中的「宅基地」的使用權則在個人手中,其主導性話語權也在個人而非集體手中。
三、「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中的若干法律問題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權利主體:村民小組、居委會、街道辦抑或「經濟社」。
當前,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中的最小權利主體是「村民小組」,或者是所謂「經濟社」,例如廣東的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即是採取這種做法,且全省的確權登記工作已經完成。
實際上,城市中的「村民小組」已經名存實亡,被城鎮社區的「居委會」或「街道辦」所取代。這是「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確權登記與其他類型的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在權利主體上存在的一個較為明顯的區別。
從概念上說,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確權給由過去的農村「村民小組」演變而來的如今的城鎮「居委會」或「街道辦」並不具有公正性。從法律意義上說,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確權給當地的「居委會」或「街道辦」其實不利於當初農戶的利益保護,因為後來落戶到居委會或街道辦管理區域的居民,也可以以自己屬於當地居民為由享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上的權利,例如請求分紅的權利。再者,原來的在如今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上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當中,有相當多的成員已經遷離原地或者轉行,也即脫離了當時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這部分成員是否應當可以回來主張權利,同樣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此,倘若將集體建設用地的所有權確權給「居委會」或「街道辦」,即會出現「主體錯位」的問題。
其次,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權利主體界定為「經濟社」這一集體經濟組織也存在問題。一是農村的「經濟社」從歷史上看即是農村的互助性合作組織,類似於如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但是,過去的「經濟合作社」如今絕大部分都已經名存實亡,而如今的新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則是依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成立的組織,跟之前的經濟合作社沒有任何關聯。二是如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農業的生產經營,因此主要分布在農村,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則主要位於城區或城郊結合部。因此,即使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確權給當初的諸如「經濟社」這樣的農村經濟組織,但鑒於這類組織大部分已經不復存在,且已經沒有繼續存在的實際意義,因此也存在著「主體虛位」的瓶頸問題。
因「規劃調整」和「用途改變」等原因導致「農用地轉用」,例如「集體建設用地」,應當一律按照「非農用地」的標准確定統一的權屬,即要麼「歸公」(國有化),要麼「歸私」。但鑒於後者根本行不通,與我國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不兼容,那麼就只能走國有化的道路,實行城市建設用地土地所有權「國家獨占」。否則,永遠無法解決「城中村」等問題。
位於城區之中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含城中宅基地)與農村的承包地有著本質的用途區別,宜徵收為國有土地,實行「城市土地所有權國家獨占」。而目前的做法,僅僅是過渡性的舉措。否則與此相關的「小產權房」問題,永遠都無法得到妥善的解決。

Ⅲ 國土部選定的28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市縣都是哪些

國土部選定的28個試點,分別為: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黑龍江省哈爾濱內市阿城容區、黑龍江省同江市、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句容市、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浙江省開化縣、浙江省嘉興市、浙江省德清縣、安徽省壽縣、福建省廈門市、江西省於都縣、山東省桓台縣、河南省獲嘉縣、湖北省鄂州市、湖南省臨湘市、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廣東省四會市、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廣西自治區賀州市、重慶市江津區、四川省宜賓市江津區、四川省綿竹市、雲南省大理市、陝西省富平縣、陝西省榆林市、甘肅省敦煌市、甘肅省玉門市。

Ⅳ 在哪些情況下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流轉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流轉:
(1)不符合土地利用版總體規劃、城市規權劃或村莊、集鎮規劃的。
(2)土地權屬有爭議的。
(3)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依法裁定、決定查封或以其他形式限制土地權利的。
(4)村民住宅用地使用權因轉讓、出租和抵押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而導致住宅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和抵押的除外。村民出賣和出租住房後,不得再申請新的宅基地。

Ⅳ 國家對集體所有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流轉有何政策規定

《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規定:在符合規劃的版前提下,村莊、集鎮、建制鎮權中的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依法流轉。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執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也進一步明確:嚴格控制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范圍。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發生破產、兼並等情形時,所涉及的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方可依法轉移。其他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必須是符合規劃、依法取得的建設用地,並不得用於商品住宅開發。

Ⅵ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需滿足哪些條件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出讓、轉讓、出租和抵押,並享回有與城鎮國有土地使答用權同等的權益:
(1)經依法批准使用或取得的建設用地。
(2)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村鎮建設規劃。
(3)依法辦理土地登記,領取土地權屬證書
(4)界址清楚,沒有權屬糾紛
依法應當進入土地交易機構公開交易的,按照《廣東省土地使用權交易市場管理規定》辦理。通過出讓、轉讓、出租和抵押方式流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隨之流轉。

Ⅶ 該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能否流轉

問:A企業是鄉鎮企業,經批准取得某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2014年,A企業因融資想把該地轉讓給B企業,雙方簽訂了轉讓協議。B企業支付了相應款項後未實際佔用該地塊,也未實施建設。B企業能否取得該地塊的建設用地使用權?

答:(1)集體建設用地有特定的使用范圍。集體建設用地,是指鄉(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個人投資或集資、進行各項非農業建設所使用的土地。集體建設用地主要有三種類型:鄉鎮企業用地、宅基地和公共設施、公益事業用地。此外,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這就從法律上明確了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原則上不允許出租、出讓或者轉讓,只有在企業發生破產、兼並或資產轉移的情形下才可以轉移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此外,《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執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07〕71號)也明確嚴格控制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范圍。本案中,A企業並未破產、兼並,不能將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給B企業。B企業無法取得該地塊的建設用地使用權。

(2)本案中轉讓合同屬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第五十九條規定,建設用地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並依照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五條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變更登記。據此,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須經縣級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批登記、核發證書後方能取得。B企業若是在A企業破產、兼並的情形下取得該地塊,也應履行相應的審批手續才能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本案中A企業與B企業僅簽訂了轉讓協議,並未進行審批登記,不發生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轉移的效力。

至於轉讓協議的效力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九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手續,或者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才生效,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仍未辦理批准手續的,或者仍未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未生效。據此可知該協議雖經雙方達成意思表示的一致,但仍屬於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雙方還要承擔合同可能最終無法獲得審批登記而歸於無效的風險。

(3)試點地區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依相關規定流轉。2015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大興區等三十三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暫時調整實施有關法律規定的決定》。在試點地區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關於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有關規定。因此,該決定實施後,在試點地區進行的流轉可按照試點地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相關規定進行認定。

Ⅷ 村集體建設用地出讓/流轉手續怎麼辦理的

第二十條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首次流轉的程序:
(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持土地所有權證等資料,向所在鎮國土資源分支機構提出申請;
(二)經鎮國土資源分支機構和鎮人民政府提出初審意見後,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定,符合條件的發給流轉批准書;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取得流轉批准書後,按有關規定確定土地使用者,簽訂流轉合同;
(四)流轉雙方按流轉合同約定繳納土地流轉有關費用後,持流轉批准書、流轉合同、地上建築物合法證明等文件於簽訂流轉合同之日起30日內,到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土地登記手續,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領取土地使用證。

Ⅸ 《物權法》對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有什麼規定

A 物權法》對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有什麼規定?


《物權法》對建設用地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流轉僅做了原則性規定,如第151條規定:「集體所有的土地作為建設用地的,應當依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規定辦理。

總的來說,根據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及流轉有嚴格的條件限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除耕地外,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只能用於鄉鎮村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以及農民住宅建設。近年來。我國土地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國務院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涉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規定。國務院關於200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進一步研究探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進入市場。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一直將加快集體建設用地使用制度改革作為工作的重點,在對集體建設用地進行嚴格管理的同時,也允許一些地區開展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方面的試點,2004年,國務院頒布《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 》,其中關於「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依法流轉」的規定,強調「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村莊、集鎮、建制鎮中的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依法流轉。」

同時,在中國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安徽、天津等地的農村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開始了局部或區域試驗,並發展出了重慶農地入股、廣東海南出租農地、北京郊區等地小產權房等模式。

閱讀全文

與甘肅省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