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著作權法》對合理使用的相關規定
合理使用是著復作權法中的一制項重要的制度,是指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的同意,也不向其支付報酬。在一般情況下,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而使用其作品的,就構成侵權,但為了保護公共利益,對一些對著作權危害不大的行為,著作權法不視為侵權行為。這些行為在理論上被稱為「合理使用」。
② 我國著作權法對著作人規定了哪些義務
《著作權法》主要保護著作權人各項權利不受侵犯。涉及著作權人的義務條版款散見各處,現整理如權下。
該法第4條規定,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對於再創作的作品,該法第12條規定,改編、翻譯、注釋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對於合作作品,該法第13條規定,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
對於匯編作品,該法第14條規定,匯編人行使著作權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對於職務作品,該法第16條規定,作品完成2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
最後,該法第22、23條列舉了若干限制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的情形。僅供參考。
③ 我國現行著作權法頒布的時間是哪一年
2020年11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④ 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是什麼
《著作權法》第三條 本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
(四)美術、建築作品;
(五)攝影作品;
(六)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
(七)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計算機軟體;
(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4)我國著作權法全文擴展閱讀:
著作權保護是維系知識產權不斷發展,創新、拓展的重要法律保護,也是為哪些辛辛苦苦進行創作的主體們獲得認可、獲得收益的,防止濫用、侵犯的重要方式。
著作權保護的范圍很廣,但是著作權也十分容易遭到侵犯,給著作權人造成損失。從這點上來看,其實也就需要著作權人通過一些方式,更好的保護自身權益。
而在發生侵權事件的時候,也可以委託律師去法院起訴,追究侵權人的責任,要求對方做出相應的賠償。
⑤ 我國著作權法於哪一年通過了修訂後的著作權法
1990年來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源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於2010年2月26日發布,2010年4月1日生效。
望採納!
⑥ 什麼叫著作權,我國最新的《著作權法》是什麼
《著作權法》是知識產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現代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法律制度。現代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三百多年前源於西方,促進知識的積累與已交流,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推動經濟的發展和個人為社會進步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和完善的,著作權保護不僅僅能夠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時版權產業也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著作權法》是一種無形的權利,同時是用有形物體現的,包括精神權利和財產權利,因此著作權也是人權,又是一種財產。侵犯他人著作權如同偷盜他人錢財。盜版就是盜竊。保護知識產權不僅是保護著作權人的個人利益,同時也是為了維護公眾利益,維護國家利益,維護國家經濟秩序,促進社會的發展。
⑦ 我國著作權法對著作權的取得是怎樣規定的
第二節 著作權歸屬 第十一條 著作權屬於作者,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 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 第十二條 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第十三條 兩人以上合作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沒有參加創作的人,不能成為合作作者。 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 第十四條 匯編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構成作品的數據或者其他材料,對其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體現獨創性的作品,為匯編作品,其著作權由匯編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第十五條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製片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並有權按照與製片者簽訂的合同獲得報酬。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中的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 第十六條 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 第十七條 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第十八條 美術等作品原件所有權的轉移,不視為作品著作權的轉移,但美術作品原件的展覽權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第十九條 著作權屬於公民的,公民死亡後,其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依照繼承法的規定轉移。 著作權屬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變更、終止後,其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沒有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由國家享有。
⑧ 我國的著作權法是何時制定的
1979年開始啟動立法工作。 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5次會議通過,1991年6月1日起施行。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4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3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11年啟動 第三次修改工作,目前在按程序修改中,還未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因此,目前正在實施的是第二次修正的版本。
⑨ 我國著作權法的作者包括
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
共同創作里,提供便利等屬於輔助行為,不屬於創作行為,不應被認定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