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應該怎樣申請呢
網路出版服務許可證申請流程:
第一步:審核公司基本情況(包含經營范圍、地址、人員等情況)【審核階段】
V(5-10個工作日)第二步:初步確認公司基本信息,根據信息撰寫專業性申請材料【確認信息階段】
V(5-10個工作日)第三步:由集團實施部同事上報省(市)新聞出版總局申請材料【提交階段】
V(20-30個工作日)第四步:下達省(市)批復/不批復批文,並遞交國家出版總局【發送證書階段】
V(60-90個工作日)第五步:下達國家批准/不批准文件通告(批准:下達發放證書)【結束】
【注釋:此流程為總概述流程,並未包含修改材料流程,此證書最為難點屬於申請材料】
年辦理網路出版服務許可證所需材料:
材料1、確定的從事網路出版業務的網站域名、智能終端應用程序等出版平台;材料
2、確定的網路出版服務范圍;材料
3、從事網路出版服務所需的必要的技術設備,相關伺服器和存儲設備必須存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材料4、確定的、不與其他出版單位相重復的,從事網路出版服務主體的名稱及章程;
材料5、符合國家規定的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必須是在境內長久居住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中國公民,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負責人至少1人應當具有中級以上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材料6、除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負責人外,有適應網路出版服務范圍需要的8名以上具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可的出版及相關專業技術職業資格的專職編輯出版人員,其中具有中級以上職業資格的人員不得少於3名;
溫馨提示
《網路出版服務許可證》有效期為5年。有效期屆滿,需繼續從事網路出版服務活動的,應於有效期屆滿60日前按本規定第十一條的程序提出申請。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該許可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續的決定。批準的,換發《網路出版服務許可證》。
❷ 什麼是版權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與版權保護
在現代知識經濟社會中,文化創意產業漸漸成為主導產業。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各國及地區間經濟競爭的一個重要戰略規劃。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版權保護,文化創意產業自始就與版權制度緊密聯系在一起,版權保護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和基礎。版權保護的完善與否將直接決定了該國家與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成敗。
一、版權保護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與基礎
版權保護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與基礎作用,首先就體現在了「創意產業」的定義與界定上。我們今天所說的「創意產業」這個概念起源於英國,1997年該國政府成立了「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並於1998年對「創意產業」進行了定義。但是還有不少國家地區及國際組織把「創意產業」就直接稱之為「版權產業」,而且在時間的起源上也更早。1990年,美國國際知識產權聯盟就已經利用「版權產業」的概念來計算其對美國整體經濟的貢獻。現今更是以與版權制度的關系將「版權產業」劃分為「核心版權產業、交叉版權產業、部分版權產業和邊緣支撐產業」等四個部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也是採用的這種劃分方法。無論是美國的「版權產業」還是英國的「創意產業」,其所包含行業部門都是相同的。所以有人就認為無論是「版權產業」,還是「創意產業」,都是「殊途同歸」。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版權保護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與基礎作用。
其次,版權保護是文化創意產業賴以存在與發展的基礎。被譽為「創意產業之父」的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霍金斯在《創意經濟》一書中認為,知識產權法的每一形式都有龐大的工業與之相應,加在一起「這四種工業就組成了創造性產業和創造性經濟」。實際上目前各國和地區劃分的「創意產業」絕大多數都對應的是知識產權法中的版權制度,其核心產品和服務的保護都是以版權制度來保護的。而且這種基礎作用要遠超傳統的知識產權制度對產業創新的保護與促進,版權制度直接成為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版權成為了創意產業的核心價值,版權收入成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第一大收入,甚至有以「版權」作為直接交易對象的行業部門,比如說「版權貿易」。
再次,版權保護決定文化創意產業競爭的走勢。各個國家與地區的版權制度的不同,對版權保護力度的差別,使得版權人及其投資流向版權制度完善、版權保護力度大的國家與地區,從而決定了各國家與地區間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格局。諸如我國近來在加強計算機軟體版權保護的行動,要求所有品牌計算機要預裝正版操作系統,促成了微軟從聯想、方正、TCL等三家PC廠商處連獲大單,但旋即換來了微軟對我國打擊軟體盜版的認可和信心,已經與國家發改委達成了37億美元的投資協議。
二、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版權保護的不足與建議
基於版權保護的核心與基礎作用,傳統的版權保護在當前文化創意產業中具有不足之處。這種不足不是指版權制度對於版權人權益保護上存在重大漏洞,2001年我國修改了著作權法,目前來看,內容還是相當完善的,沒有太大的欠缺,版權人利益能夠得到切實保障。但是對於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角度來說,我國版權保護的尺度還有加強的空間。因為版權保護能夠決定文化創意產業競爭的走勢,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重要扶持手段就是加強版權保護,包括從制度和實踐兩個方面。
首先,我國版權制度一些方面的保護尺度與國外一些國家還存在有差距。我國著作權法在一些領域,諸如「錄音錄像製作者」、「表演者」等權利,給予了保護,但是范圍過窄,難以更大地促進其積極性。諸如影視節目製作和交易行業所涉及到的「錄音錄像」作品,我國著作權法將其列為領接權保護的客體,給予了保護。但是權利范圍較窄,錄音錄像製作者只有「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權」等四項經濟權利。像德國卻有更為廣泛的保護,錄制者可以與表演者一起分享播放錄音錄像所帶來的有關收益,還可以從錄音錄像製品的出租、出借中分享一定的報酬,從空白磁帶和錄像帶所徵收的費用中分享一定的份額。這樣看來,德國著作權法給予錄音錄像製作者的權利要比我國著作權法廣泛,相對來說對於這一產業就有著更大的吸引力。
在新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頒布實施之初,在計算機軟體的合理使用和最終用戶使用盜版軟體所應負擔的法律責任等相關規定上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不少人認為這是「超世界水平」的保護。如今,將其放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來看,意味著軟體行業在我國受到了更為嚴格的保護,能夠提高我國在與印度等國在軟體產業發展中的競爭力,這種保護尺度未嘗不可。
其次,網路出版、網路游戲等文化創意產業的版權保護制度還不夠完善。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路出版、網路游戲等文化創意產業日益成熟,可網路版權保護還處於相對滯後狀態。目前著作權法僅僅是籠統規定了著作權人的「信息網路傳播權」,其中具體的權利內容還有待用行政法規的形式加以規定,而且網路技術的發展,隨時都有可能提出新的版權問題。這一領域不僅目前而且會持久地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版權保護的問題之所在。據悉,《信息網路傳播權規定》即將出台,在這一領域內的相關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得到解決。
第三,版權的「事後救濟」保護不能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需要。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採用行政與司法雙軌制,司法保護是一種被動的「救濟」手段,行政保護是主動的、經常的管理方式。可是因為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影響,行政保護的這些功效並沒有完全發揮,更多的還是提供事後的行政救濟,與司法保護無異,只是相對來說處理時間較快、效率較高,可一旦被相對人提起行政訴訟,就連效率上的優勢也盪然無存。文化創意產業的高風險性,需求不確定,促使了該產業從一開始就必須擁有完善的版權保護,機會稍縱即逝,否則在市場丟失之後,事後的救濟於事無補。這里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版權行政保護仍然處於「行政救濟」領域的局面,更多更主動地去發揮行政管理職能。北京市版權局聯合華旗資訊等一些高新企業開發的「數字作品版權登記平台」來對數字作品進行版權登記和數字水印加密等,就是一個全新的嘗試。這樣在數字作品的版權保護上變「被動」為「主動」,化解了長期困擾在數字作品版權保護中的權利認定問題,必定能夠極大地促進數字作品的相關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不僅僅是在圍繞數字作品的文化創意產業,其它的文化創意產業一樣需要版權行政管理機關主動採取措施來保護其核心價值,產業才會健康快速發展。
(作者分別為中國政法大學科學技術教學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說行天下:小說網站上千個,總有一個適合您。 說行天下
希望採納
❸ 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 和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有什麼區別么
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簡稱:文網文),指經文化行政部門和電信管理機構批准,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其中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通過向上網用戶收費或者電子商務、廣告、贊助等方式獲取利益,提供互聯網文化產品及其服務的活動。
網路文化許可證涉及的業務大致可分為六大部分:
1、游戲類:游戲產品合規運營的准入許可,包含發行游戲幣作為游戲里的流通貨幣;
2、表演類:利用互聯網進行網路在線直播表演;
3、音樂娛樂類: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音樂娛樂產品類經營;
4、動漫類:利用互聯網經營動漫畫視聽產品;
5、展覽比賽類:利用互聯網進行網上文化產品的展覽以及其他比賽活動;
6、演出劇目類:利用互聯網提供演出出節目的傳播服務。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可以辦理網路文化許可證的,申請時有一些條件是必須滿足的:
1、申請者是組織或企業,自然人不能處理;
2、應有確定的互聯網文化活動規模;
3、應有至少10名互聯網業務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
4、企業注冊資本認繳100萬;
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證書案例
❹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怎麼辦理
從事互聯網出版業務,就需要申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辦理。互聯網出版業務,是指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將自己創作或他人創作的作品經過選擇和編輯加工,登載在互聯網上或者通過互聯網發送到用戶端,供公眾瀏覽、閱讀、使用或者下載的在線傳播行為。
申請從事互聯網出版業務就需要辦理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申請該項資質時申請
者應該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新聞出版總署審批。互聯網出版業務主要
包括:互聯網圖書、互聯網學術出版物、互聯網文學出版物、互聯網教育出版物、互聯網地圖、互聯網游戲出版物、互聯網報紙、互聯網雜志、互聯網音像出版物、
互聯網電子出版物、手機出版物。
申請條件:
從事互聯網出版業務,除符合《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規定的條件以外,還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確定的出版范圍;
二、有符合法律、法規的章程;
三、申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辦理單位有必要的編輯出版機構和專業人員;
四、有適應出版業務需要的資金、設備和場所;
五、符合全國互聯網出版機構總量、結構、布局的規劃。
申請材料:
1、新聞出版總署統一制發的《互聯網出版業務申請表》。
2、單位的概況。
3、技術和管理人員清單及不少於10人身份證、學歷/職稱復印件。
4、申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辦理的單位必須至少5名專業編輯人員(含2名或2名以上中級編輯)專業職稱證明和身份證明復印件。
5、房產證及有效期不少於一年的租賃合同復印件。
6、申辦單位最近兩年的驗資報告或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復印件。
7、申辦互聯網出版許可證單位的公司章程復印件及股權結構及股東的有關情況說明。
8、已取得相關省級主管部門同意的前置審批文件或保證書。
申請地點:新聞出版總署
審批時限: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並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書面通知主辦者;批準的,頒發《互聯網出版許可證》。不批準的,說明理由。
❺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還是網路出版服務許可證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是網路出版服務許可證,現在相關審核部分統一改為網路出版服務許可證了,接下來天磊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2021年網路出版服務許可證申請條件:
條件1、至少有九名新聞編輯人員:4名中級、5名初級;【人員硬性要求】
條件2、實際經營地址部的少於200平米,需要實地核查;【地址實際要求】
條件3、伺服器、域名證書和網站必不可少;【伺服器必須在中國境內】
條件4、提供最新的公司章程,和注冊資本的來源詳情;【工商局最新調檔章程】
條件5、可實施性報告:包含資金使用、產品規劃、技術條件、設備配備、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市場分析、風險評估、版權保護措施等;【專業性材料由我們實施部撰寫】
2021年辦理網路出版服務許可證所需材料:
材料1、確定的從事網路出版業務的網站域名、智能終端應用程序等出版平台;材料2、確定的網路出版服務范圍;材料3、從事網路出版服務所需的必要的技術設備,相關伺服器和存儲設備必須存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材料4、確定的、不與其他出版單位相重復的,從事網路出版服務主體的名稱及章程;材料5、符合國家規定的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必須是在境內長久居住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中國公民,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負責人至少1人應當具有中級以上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材料6、除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負責人外,有適應網路出版服務范圍需要的8名以上具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可的出版及相關專業技術職業資格的專職編輯出版人員,其中具有中級以上職業資格的人員不得少於3名;
❻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怎麼辦理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為了加強對互聯網出版活動的管理,保障互聯網出版機構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互聯網出版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沒有它將會有許多的處罰。
申請從事互聯網出版業務就需要辦理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申請該項資質時申請者應該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新聞出版總署審批。互聯網出版業務主要包括:互聯網圖書、互聯網學術出版物、互聯網文學出版物、互聯網教育出版物、互聯網地圖、互聯網游戲出版物、互聯網報紙、互聯網雜志、互聯網音像出版物、互聯網電子出版物、手機出版物。
申請條件:
從事互聯網出版業務,除符合《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規定的條件以外,還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確定的出版范圍;
二、有符合法律、法規的章程;
三、申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辦理單位有必要的編輯出版機構和專業人員;
四、有適應出版業務需要的資金、設備和場所;
五、符合全國互聯網出版機構總量、結構、布局的規劃。
申請材料:
1、新聞出版總署統一制發的《互聯網出版業務申請表》。
2、單位的概況。
3、技術和管理人員清單及不少於10人身份證、學歷/職稱復印件。
4、申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辦理的單位必須至少5名專業編輯人員(含2名或2名以上中級編輯)專業職稱證明和身份證明復印件。
5、房產證及有效期不少於一年的租賃合同復印件。
6、申辦單位最近兩年的驗資報告或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復印件。
7、申辦互聯網出版許可證單位的公司章程復印件及股權結構及股東的有關情況說明。
8、已取得相關省級主管部門同意的前置審批文件或保證書。
申請地點:新聞出版總署
審批時限: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並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書面通知主辦者;批準的,頒發《互聯網出版許可證》。不批準的,說明理由。
證書案例
❼ ICP證書和互聯網出版許可證這些怎麼申請多少費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簡稱:ICP許可證)是指一般性經營性網站的主辦者向當地區縣申請的證書證明,即《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經營性ICP,經營的內容主要是網上廣告、有償提供特定信息內容、電子商務及其它網上應用服務。
國家對經營性ICP實行許可證制度。規定各公司網站必須辦理ICP許可證。ICP許可證由各地通信管理部門核發。
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既ICP經營許可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9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292號《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1] ,國家對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的ICP實行許可證制度。從而,ICP證成為網站經營的許可證,經營性網站必須辦理ICP證,否則就屬於非法經營。因此,辦理ICP證是企業網站合法經營的需要。ICP許可證由各地通信管理部門核發。
❽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有什麼用
如果企業從事互聯網出版業務,就需要申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辦理。互聯網出版業務,是指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將自己創作或他人創作的作品經過選擇和編輯加工,登載在互聯網上或者通過互聯網發送到用戶端,供公眾瀏覽、閱讀、使用或者下載的在線傳播行為。
互聯網經營主要包括:
已正式出版的圖書、報紙、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等出版物內容或者在其他媒體上公開發表的作品;經過編輯加工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方面的作品。
以上所述按照新聞出版總署的要求,凡是在互聯網和移動網上上線運營電子閱讀,電子出版物,音像製品,互聯網圖書,互聯網報紙,互聯網雜志,手機出版物,學術出版物,藝術出版物,教育出版物,游戲,地圖等,都需要到相關單位申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辦理。
聯網出版許可證為了加強對互聯網出版活動的管理,保障互聯網出版機構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互聯網出版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沒有它將會有許多的處罰。如果您開展相應業務,還未辦理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的話,美域高建議您最好盡快辦理,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和麻煩。
❾ 網路出版服務許可證這個證書跟互聯網出版許可證作用有什麼不同應該怎麼辦理
申請辦理網路出版服務許可證的企業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確定的從事網路出版業務的網站域名、智能終端應用程序等出版平台;
二、有確定的網路出版服務范圍;
三、有從事網路出版服務所需的必要的技術設備,相關伺服器和存儲設備必須存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四、有確定的、不與其他出版單位相重復的,從事網路出版服務主體的名稱及章程;
五、有符合國家規定的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必須是在境內長久居住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中國公民,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負責人至少1人應當具有中級以上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六、除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負責人外,有適應網路出版服務范圍需要的8名以上具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可的出版及相關專業技術職業資格的專職編輯出版人員,其中具有中級以上職業資格的人員不得少於3名;
七、有從事網路出版服務所需的內容審校制度;
八、有固定的工作場所;
九、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定的其他條件。
申請辦理網路出版服務許可證的企業所需提交的材料:
一、《網路出版服務許可證申請表》;
二、單位章程及資本來源性質證明;
三、網路出版服務可行性分析報告,包括資金使用、產品規劃、技術條件、設備配備、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市場分析、風險評估、版權保護措施等;
四、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負責人的簡歷、住址、身份證明文件;
五、編輯出版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明和主要從業經歷及培訓證明;
六、工作場所使用證明;
七、網站域名注冊證明、相關伺服器存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承諾。
申請辦理網路出版服務許可證審批流程:
一、應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二、經審核同意後,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批。
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
四、設立網路出版服務單位的申請者應自收到批准決定之日起30日內辦理注冊登記手續:
五、持批准文件到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版行政主管部門領取並填寫《網路出版服務許可登記表》;
六、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對《網路出版服務許可登記表》審核無誤後,在10日內向申請者發放《網路出版服務許可證》;
七、《網路出版服務許可登記表》一式三份,由申請者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各存一份,另一份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在15日內報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備案。
如有疑問請追問,如果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