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為什麼要出高價買我國《三國演義》的版權
《三國演義》來小說根本無源所謂「版權」。按照國際條約,一本書的版權在作者逝世若干年後就自動消失。
所以,中國的書商大肆出版各種「經典」。魯迅,老舍,托爾斯泰,莎士比亞,他們的作品都沒有「版權」,不用付稿費,可以讓書商賺更多的錢。而當今時髦的作家如日本的「村上春樹」,捷克的「米蘭。昆得拉」,出他們的書就要付大量的「稿費」。堂堂大國,要搞「盜版」在全世界面前也不好意思。
因此,如果美國要出《三國演義》完全不要高價買「版權」。
再講一點使你少興的話。外國人(指歐美人,不包括日,朝,越等近鄰)由於文化的差異,根本就看不懂〈三國〉。關了門稱「大王」,人雲亦雲是要不得的。
② 三國演義是誰的著作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三國演義》是他的代表作。
③ 羅貫中寫了三國演義,版權是誰的那麼多出版社出版,不算侵權嗎
根據著作復權法的規定,版權所有制人可以根據法律在法律規定的年限內對作品享 有獨占權。一般而言,其他人需要使用作品,應當事先取得版權所有人的許可,並向其支付報酬。但是著作權法也規定了若干情形,在法律規定的使用方式下,該種使用無需取得版權所有人的許可,或者無需向其支付報酬。版權的期限,簡單來說,對個人而言,是死後五十年,署名權等精神權利期限無限制;對單位和法人而言,是作品首次發表後五十年。
貫中先生骨頭都爛的找不到了。。。還談什麼版權呢 您說是吧。。
④ 三國演義到底是誰寫的
《三國演義》
中國長篇歷史演義小說 。共120回 。元末明初羅貫中撰。又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志演義》。《三國演義 》是眾多的無名作者和文人作家集體創作的成果,它的成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流傳演變過程。小說所依據的史料主要是晉代陳壽的《三國志》和南朝宋時裴松之的注。羅貫中在長期民間傳說、說話藝術和元雜劇中三國戲的基礎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再創造而成這樣一部宏傳的長篇巨著。
《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的歷史為基本內容,通過藝術的想像和集中,概括了比三國時期遠為豐富的社會歷史內容。小說從漢靈帝建寧二年(169 )寫到晉武帝太康元年( 280 )晉滅吳統一全國為止的100多年的史事 , 其間著重描寫了大約半個世紀魏、蜀、吳三國的紛爭和興衰過程。《三國演義 》是一部以描寫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斗爭為內容的長篇小說 ,它對封建社會的歷史面貌(不局限於三國時期)和封建統治階級的本質特徵都有比較細致的描繪,生動地揭示了封建統治階級各政治集團之間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丑惡關系。小說著力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義,在他身上作者概括進了歷史上剝削階級代表人物自私、殘忍、虛偽、奸詐等基本特徵。《三國演義》描寫不同統治集團之間的關系,以軍事斗爭為主。它長於描寫戰爭,側重於表現每次戰爭的特定條件、環境、雙方力量的對比,以及戰略戰術的運用等決定戰爭勝負的諸種因素,尤其注重於戰爭指導者主觀指導正確與否對戰爭勝負的決定意義。《三國演義》通過不同人物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愛憎感情、道德觀念和理想願望。書中所表現的德治仁政、聖君賢相的社會理想,也符合長期戰亂中人民渴望過安定生活的要求。小說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戰亂中人民群眾所遭受的深重苦難 。「尊劉抑曹」是《三國演義》的基本思想傾向,其中既包含了封建正統思想,也曲折地反映了在整個成書過程中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民族思想。小說還表現了忠、孝、節、義等封建倫理觀念及迷信思想。
《三國演義》插圖(清初刻本)
《三國演義》在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塑造了曹操、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等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藝術結構既宏偉而又嚴密;小說的語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獨特的風格。它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典範。
現存《三國演義 》的最早版本是明嘉靖元年( 1522 )刊印的《三國志通俗演義》 ,24卷240則 。明末題為「李卓吾批點」的《三國演義》,並240則為120回。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進一步修訂《三國演義》,在思想內容、情節、回目、文字各方面都作了加工潤飾,並附評語,成為近代最通行的版本。
⑤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具有版權嗎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經過標點、整理,加有注釋,並寫有前言和整理說明,當然擁有版權。
⑥ 電視劇《三國演義》與電視劇《三國》有版權問題嗎
這兩部電視劇是沒有版權問題的,因為中國的版權法規定版權保護是有年限的,《三國演版義》作者權羅貫中都死了好幾百年了,而且他的後人是誰,版權受益人是誰也沒有明確的界定,作為三國這樣的作品版權保護年限早已超出,所以是可以使用的。
⑦ 三國演義的版權是誰的
無所屬,想用就用想玩就玩,日本那邊西遊三國這倆IP都玩爛了,你看中國收過一分錢嗎。。。還有一大堆中國人願意為此掏票子。
⑧ 水滸傳的著作權歸誰所有
對於羅貫中與《水滸傳》的關系,學術界也眾說紛紜。《水滸傳》的作者究竟系何人?一些知名專家認為,羅貫中對《水滸傳》至少擁有部分著作權。
關於《水滸傳》的作者,明代以來有3種說法:一說是羅貫中作,最早的水滸版本署名「東原羅貫中」;一說為施耐庵作,以金聖嘆修訂本為代表;還有一說是施羅合作,明代《百川書志》記載「《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現存《水滸傳》各種本子也多署「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
「施耐庵說」源於金聖嘆「腰斬《水滸傳》」。金聖嘆把《水滸傳》原本的前七十回定為施耐庵著,七十回以後為羅貫中續。他砍掉續加部分,改編為《貫華堂水滸傳》,題「東都施耐庵撰」,又偽造施耐庵序一篇,自稱「古本」,並說七十回以後是羅貫中「橫添狗尾」。
沈伯俊說:「由於金聖嘆修訂的《貫華堂水滸傳》是20世紀以來最流行的本子,所以施耐庵說影響甚廣,尤其在普通讀者中得到普及。事實上,學術界對施耐庵說多有爭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羅爾綱先生對水滸傳原本做了60年的探索研究,他的結論是:羅貫中是《水滸傳》的真正作者。而施耐庵是金聖嘆偽托的,歷史上並沒有這個人物。
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袁世碩認為:「水滸故事經歷了一個長期口頭傳說的階段,說書藝人作了很多加工創作,《水滸傳》即在這些話本的基礎上編纂而成。施耐庵可能是當時一個很知名、很優秀的說書人。但可以肯定的是,羅貫中是《水滸傳》的最後寫定者。」
沈伯俊認為,對《水滸傳》,羅貫中至少擁有部分著作權。他說,《水滸傳》一百回是一個整體,並不存在「續書」問題,之所以梁山好漢排定座次以後的部分寫得簡單,是因為在文學創作上,達到高潮以後就難乎為繼了。不僅《水滸傳》,就連《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死後的部分寫得也是索然寡味。另外,《水滸傳》原名就是《忠義水滸傳》,征方臘、招安等情節正是表其「忠義」所在,因此七十回後部分與前並不割裂。⑥2
http://news.sina.com.cn/o/2006-09-07/04279955231s.shtml
有一種比較有意思的說法是,以前在<水滸傳>上經常署名"羅貫中 施耐庵",如果倒過來讀,施耐庵可以讀成"俺乃是",整個就是"俺乃是羅貫中".所以"施耐庵"有可能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作者
⑨ 中國古人著作權受法律保護嗎
不保護,放心吧,瞎篡改沒人買,他們就賠錢了
⑩ 三國演義裡面的人物有版權么
歷史人物,沒什麼版權。即使有,死去的羅貫中也不會爬出來要你的人間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