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注冊商標使用許可有哪些法律規定
商標法:
第四十三條 商標注冊人可以通過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專標。許可人屬應當監督被許可人使用其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被許可人應當保證使用該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
經許可使用他人注冊商標的,必須在使用該注冊商標的商品上標明被許可人的名稱和商品產地。
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的,許可人應當將其商標使用許可報商標局備案,由商標局公告。商標使用許可未經備案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② 商標權可以善意取得嗎
你好,
注冊商標專用權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一)商標轉讓人具有令人合理信賴的理由
商標善意取得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求轉讓商標的主體在外觀上具有令第三人信賴其有權處分的理由。這種理由可以來自於商標管理機關的登記信息所產生的公信力。例如,如果商標轉讓人系該商標登記主體的主管人員,就應當認為構成了具有令人信賴的理由。
(二)對商標的轉讓系無權處分
對商標權的轉讓必須是無權處分,即行為人沒有處分權,卻以商標權人的名義(通常是行為人所屬的企業)實施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轉讓行為。
(三)第三人受讓商標出於善意
第三人受讓商標出於善意,這是善意取得制度保護第三人利益的重要考慮因素。關於如何確認善意,理論上有「積極觀念說」和「消極觀念說」,我國學者傾向於「消極觀念說」,即受讓人不知或者不應當知道轉讓人無權處分所轉讓的權利。[4]但是,受讓人如果是出於重大過失而不知道的,則不適用善意取得。例如,在交易中獲得的信息,足以引起一般人對處分人的合理懷疑,而第三人卻置之不顧,出於懈怠而貿然從事,即屬於重大過失。[5]判斷受讓人的善意,可以參考以下事實綜合判斷:1.交易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格且無正當理由;2.讓與人身份可疑或交易時言行可疑;3.交易雙方關系密切。[6]因此,如果有證據表明,商標受讓人和讓與人惡意串通,或者商標受讓人在商標轉讓過程中應當知道轉讓的非法性卻因為重大過失而不知道,都會破壞「善意」的成立。
(四)第三人以合理價格有償取得商標權
善意取得制度的宗旨之一是保護交易安全,因此,受讓人只有通過買賣、互易、出資、債務清償等行為繼受取得財產,才能適用善意取得。對於第三人無償取得的情形而言,則失去了對其利益保護的必要。同時,第三人是否有償取得財產,也是判斷第三人善意的一個重要標准。因此,第三人不但應該有償取得轉讓的權利,而且應該以合理價格取得。
(五)商標轉讓行為本身有效
有效的法律行為才能產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後果,從而受到法律保護。根據善意取得理論,善意第三人的善意取得僅能補正權利來源方面的瑕疵,但不能補正交易行為方面的瑕疵。[7]如果交易行為因欺詐、脅迫和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等因素而發生,則受讓人仍有返還商標權之義務,善意取得不能適用。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③ 如何考量以非善意取得的商標向他人提起侵權之訴
如果有任何人認為注冊商標非善意取得,可以向商標局提出宣告無效。另外,商標有在先注冊權利與在先使用權利。如果他人在先使用並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產生了影響力,即使商標後期被其他人惡意搶注。該他人也可在原有范圍內繼續使用該商標,注冊人可以要求該他人加上一定標識,以便於注冊商標區分。
④ 商標法善意取得是什麼意思
原意為商標持有人(其實非商標權人)將商標轉讓給善意第三人(即不知商標持有人為非法轉讓的第三人)時,善意第三人一般可以取得商標所有權,商標權人不得請求善意第三人返還商標。
善意取得,亦稱即時取得,是指無處分權人擅自處分財產權於第三人,如第三人在有償取得該財產權時出於善意,即依法取得該財產權。
法律上,善意取得制度必須具備以下構成要件:
1、標的物須為動產,但是盜臟、遺失物等佔有脫離物在特定情形下才能成為善意取得的客體。
2、讓與人須為動產佔有人和無處分權人。
3、買受人須依法律行為受讓動產之佔有。
4、受讓人須為善意。
但是也有法律依據是這么規定的:
《北京市高級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權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
40條:第三人不得從無權處分人那裡主張善意取得。一般認為善意取得制度只適用於物權,其他權利因為缺乏公示性無法善意取得。
⑤ 關於知識產權能否善意取得的問題:
因為甲乙公司未約定歸屬,所以知識產權歸屬為乙公司
但甲公司有優先購買權,還可以兩年內擁有優先使用權
那麼乙公司是可以把知識產權轉讓給丙公司的
乙公司擁有轉讓權就說明乙公司擁有知識產權的所有權
所以答案選B
至於解讀裡面說丙公司善意取得,是說丙公司在不知道甲乙公司之間的委託約定,搶佔先機買了技術,剝奪了甲公司的優先購買權及兩年內擁有優先使用權
⑥ 什麼是商標質押權善意取得制度
一、什麼是質押權的善意取得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轉質權人是指因轉質而取得質權的人。適用善意取得,但是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轉質,造成質押財產毀損、滅失的,應當向出質人承擔賠償責任。 二、具備條件 1、善意取得的標的物限於動產。以下幾類動產不適用善意取得:一是登記為對抗要件的特殊動產,例如以航空器、船舶、車輛,或以企業的設備和其他動產抵押的,質權人誤信出質人有處分權缺乏合理根據;二是貨幣,因為貨幣所有與佔有合而為一,貨幣的佔有人視為貨幣的所有人;三是記名有價證券,因為記名有價證券依背書設定質押,不會發生誤認出質人為所有人的情形;四是法律禁止流通的物品,例如毒品、槍械等;五是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六是遺失物和盜贓物。 2、質權人取得動產的佔有。具體包括三種佔有方式:一是現實交付,現實交付可以由質權人自己佔有,也可以由質權人的代理人佔有;二是簡易交付,即質權人已經佔有動產,質押合同成立時,視為交付成立;三是指示交付,即動產由第三人佔有時,出質人將其對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讓與質權人,以代替交付。但不包括佔有改定,即出質人與質權人特別約定,標的物不移交於質權人,仍由出質人繼續佔有使用。佔有改定在質權設定中不具有物權的公示效應,不能依佔有改定的發生設定質權,因此實務中當事人約定由出質人或者出質人的代理人代為佔有質押財產的,不構成設定質權意義上的有效交付,質權不生效。 3、須以設定質權為目的。即出質人將動產移交債權人佔有,須有設定質權、擔保債權的意圖和目的。 4、質權人須為善意。善意是指質權人不知出質人無處分權,且無重大過失。因為動產質權的善意取得在於兼顧質權人與所有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應當使質權人承擔一定程度的注意義務。因重大過失而不知出質人為無處分權人的,應認定為非善意。對於過失的判斷,憑借交易經驗即可作出的判斷作為衡量善意與否的客觀標准。例如,質權人與出質人之間的擔保交易足以使一個正常人生疑,應推定為惡意。善意的舉證責任,對質權人應當採取推定為善意,而由主張惡意的人負舉證責任。
⑦ 關於商標的許可權:「未在商標局備案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怎麼解釋
商標使用許可合同未在商標局備案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商標使用權金如何匯出? 答:必須要有商標局開出的<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備案通知書>,否則不能辦理外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