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未及時繳納土地出讓金違反哪條法律,依據哪條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第十六條
土地使用者必須按照出讓合同約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未按照出讓合同約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土地管理部門有權解除合同,並可以請求違約賠償。
(1)未繳清出讓金土地使用權的財產保全擴展閱讀
《土地出讓金「黑洞」亟需法治「填補」》
財政部24日公布的2014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支情況顯示,去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4.29萬億元,同比增長3.1%。同時,土地出讓收入徵收管理不到位現象依舊存在,一些地方存在少征、緩征、減免和返還土地出讓收入行為,或以土地開發、獎勵款等名義返還土地出讓收入,變相減免土地出讓收入。
其實,早在審計署2008年和2010年的兩次專項審計中,人們就看到了土地出讓金收支管理中的亂象叢生,由於一直「封閉運行」,違規現象時有發生。有統計指出,在過去的13年間,土地出讓年收入增長超30倍,總額累計近20萬億元,可其去向卻雲里霧里,成了一筆「糊塗賬」。
由於缺乏了有效的監督,再加之個別地方抱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歪念頭,打起了歪主意,在個別地方,出讓金儼然成了任由政府宰割的「自留地」,監管問責的無力,導致土地出讓金變成監督外資金,早已對此覬覦已久的官員們便開始了瘋狂地侵佔、挪用,腐敗「蛀蟲」既侵蝕著巨額資金,更是給了公信力狠狠一刀。
不僅如此,我們也注意到,部分地區土地出讓金占據地方財政「半壁江山」,有些省份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甚至超過稅收收入,要知道,土地、房價、地方政府三者之間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很多地方囿於「快賣地、多賣地、賣好地」的財政怪圈。
大肆「透支」土地收益,短期讓財政答卷上面的數據一個比一個漂亮,可從長遠看,賣地熱情高漲,必然導致強拆不斷、房價攀升,最終還是讓百姓吃了「苦果子」。
要杜絕亂象,不僅要完善土地出讓金相關監管問責機制,把土地出讓金置於陽光之下,更要清除「蛀蟲」,對一些非法侵佔、挪用土地出讓金的不法分子予以嚴懲。
尤為關鍵的是,如何讓地方政府擺脫土地財政的怪圈?如何構築起適合當地實際的經濟發展框架?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政績考核體系?這些問題也考驗著決策者們的智慧和膽識。
② 未繳納出讓金的土地使用權,抵押權能實現嗎
某企業以出讓方式取得一塊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後因資金緊張遂與縣國土資源局商議先辦理《國有土地使用證》,企業以土地使用證為抵押向銀行貸款後再支付土地出讓金。國土資源局同意並為企業辦理了《國有土地使用證》。但隨後兩年,企業一方面在銀行辦理抵押貸款,另一方面以各種理由拒付出讓金。近期,由於企業經營不善無法按時還款,銀行欲實現抵押權。國土資源局在銀行來辦理相關手續時告之該土地未繳納土地出讓金,使用證有瑕疵,抵押權不能實現。雙方協商未果,銀行將國土資源局告上法庭,要求順利實現抵押權。
請問,能否在未繳納完土地出讓金的情況下辦理《國有土地使用證》?本案中的抵押登記有什麼效力,銀行的抵押權是否受法律保護?縣國土資源局應如何履行自己的職責。
讀者 王強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十五條規定:「土地使用者必須按照出讓合同約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未按照出讓合同約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土地管理部門有權解除合同,並可以請求賠償。」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55號發布)第十四條規定:「土地使用者應當在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後六十日內,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逾期未全部支付的,出讓方有權解除合同,並可請求違約賠償。」由此可見,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使用者應當在出讓合同簽訂後60日內支付全部土地出讓金。
土地使用者在約定期限內支付完土地出讓金後,按照《土地登記規則》(修正)第二十六條的規定:「以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受讓方應當在按出讓合同約定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後三十日內,持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支付憑證申請國有土地使用權設定登記。」按此規定,以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辦理土地使用證必須出具兩份文件,即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支付憑證,這兩者缺一不可。由此可見,土地使用證必須是在土地使用者繳納完土地出讓金後才能辦理,縣國土局不能在企業還未繳納完土地出讓金的情況下為其辦理土地使用證。
在我國,土地抵押登記是土地他項權利登記的一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土地使用權抵押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土地登記規則》第二十九條規定依法抵押土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在抵押合同簽訂後十五日內持抵押合同以及有關文件申請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從這些規定我們不難看出,抵押登記是土地使用權抵押的法定生效要件,銀行在為企業辦理抵押貸款時,只有當雙方當事人到相應管理機構辦理抵押登記後,抵押才生效和受法律保護。
按照民法理論,土地登記是一項法律制度,它的根本目的是對權利的公示,確定土地權利歸屬和保障土地交易安全。土地使用證一旦辦理就具有法律效力,它不但證明了土地使用者對土地的合法權利,也意味著土地可以正常進入市場進行其他合法交易。同樣的,土地抵押登記一旦設定,對於抵押權人來說也是擁有了實現抵押權最大的法律保障。雖然案例中企業的土地使用證從實質內容上來看是存在瑕疵的,但這種瑕疵的存在所導致的後果不應由銀行來承擔,無論是從保護善意第三人的角度或是從維護土地登記的法律效力的角度來說,銀行的抵押權應受到法律保護並得到順利實現。
實際上,縣國土資源局在企業未繳納土地出讓金的情況下就為企業辦理土地使用證的行為是一種不依法行政的行為,其帶來的惡果是使國家財產和政府信譽受損。國土資源局在履行其職責處理這個問題的過程中,一方面應通過行政或司法的手段追回企業未支付的出讓金,盡量減少國家損失;另一方面,國土資源局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八十四條的規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有關人員進行處理,處理違法違規行政的問題。
中國土地礦產法律事務中心 胡卉明
③ 未繳清土地出讓金能不能頒發土地使用權證,如果頒發了
一般而言,未繳清土地出讓金,國土資源局是不會給你辦理土地使用權證的。除非你有非常鐵的關系。
④ 國有土地使用權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未繳納土地出讓金而轉讓的,轉讓合同有效嗎
如果轉讓時簽正式轉讓合同是無效的,因為土地出讓合同中都有約定,項目轉讓須開工量達25%以上後方可轉讓。
但如果是採用現在私下裡普遍採用的項目公司收購的形式是可以的,並且不需要支付轉讓的稅費。
⑤ 法律法規有沒有明文規定土地出讓金不繳清不得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細則》,《土地登記規則》,《土地登記辦法》,《物權版法》等權法律法規規定:若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受讓方在交付土地租金後,帶齊相關手續,在規定時間內到國土部門登記,國土部門在規定時間內審理並給予答復,若審查通過則頒發權證,若不通過則以書面形式告知原因。
以上是法律規定,但有些地方政府亂來,不交也給辦了;還有些地方更亂來,你手續都齊全,土地出讓金都交了,但依然不給你辦,要不怎麼出現一地兩賣糾紛了呢?
⑥ 人民法院怎樣對土地使用權進行預查封,什麼是債的保全
預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對被執行人尚未進行權屬登記、但將來可能會進行登記的房產進行的一種預先的限制性登記。
2004年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國土資源部、建設部聯合發布了法發(2004)5號《關於依法規范人民法院執行和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部門協助執行若干問題的通知》,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對涉及房地產案件的民事強制執行程序和協助執行程序進行了具體規范,較為全面地規定了執行和協助執行房地產的主體行為,對房地產的查封、預查封以及查封沖突時的輪候等房地產執行制度均有一系列創新性的規定。
1、根據《通知》第13條、14條之規定,可以預查封的土地使用權包括兩種情況:
(1)被執行人已全部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但尚未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的;
(2)被執行人部分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但尚未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的。該情況應注意區分下列兩種情況:可以分割的土地使用權,按被執行人已繳付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確認被執行人的土地使用權,由人民法院對確認後的部分土地使用權予以預查封;不可分割的土地使用權,人民法院可以全部進行預查封。
被執行人在規定的期限內未全部繳納土地出讓金的,在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的同時,應當將被執行人繳納的按照有關規定應當退還的土地出讓金交由人民法院處理,預查封自動解除。
2、根據《通知》第15條之規定,可以預查封的房屋包括:
(1)作為被執行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已辦理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且尚未出售的房屋。此時,作為被執行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雖然已對所建房屋享有物權,但由於該物權尚未登記公示,不能進行移轉處分,人民法院只能進行預查封;如果房屋已經出售,為保護購房人的物權期待權,不能進行預查封。
(2)被執行人購買的已由房地產開發企業辦理了房屋權屬初始登記的房屋。這是指建築物已經由房地產開發企業辦理了大產權證,但還沒有劃分所有權,作為被執行人雖不對房屋享有真正意義上的物權,但已經享有期待權,具有排他性,可視為其財產而預查封。
(3)被執行人購買的辦理了商品房預售合同登記備案手續或者商品房預告登記的房屋。預售合同登記備案制度和預告登記制度均具有保全債權的實現、保全將來發生的不動產物權的功能。雖不直接導致不動產物權的設立或變動,但是可以使登記申請人取得一種具有排他性的物權期待權。
⑦ 國有土地 未繳納土地出讓金 但有土地使用證 法院能否拍賣
不知道你是哪裡的,有土地使用證而未繳納土地出讓金,從法律上講你這個土地是劃撥使用權土地而不是出讓性質的。只要有權證那麼不影響拍賣。涉及產權糾紛等法律問題則另當別論。
⑧ 欠繳土地出讓金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嗎
欠繳土地出讓金,可以由土地管理部門收回出讓的土地。
也可以由土地管理部門做出徵收決定,然後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法律鏈接:《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房地產用地供應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嚴格土地出讓合同管理。土地出讓成交後,必須在10個工作日內簽訂出讓合同,合同簽訂後1個月內必須繳納出讓價款50%的首付款,餘款要按合同約定及時繳納,最遲付款時間不得超過一年。出讓合同必須明確約定土地面積、用途、容積率、建築密度、套型面積及比例、定金、交地時間及方式、價款繳納時間及方式、開竣工時間及具體認定標准、違約責任處理。上述條款約定不完備的,不得簽訂合同,違規簽訂合同的,必須追究出讓人責任。受讓人逾期不簽訂合同的,終止供地、不得退還定金。已簽合同不繳納出讓價款的,必須收回土地。
⑨ 未交土地出讓金,土地證如何處理。
在對於有爭議的土地證信息時,國土局會查看土地登記卡,土地登記卡為最終的發證信息,土地證只時登記卡的副本,從法律上來說已登記卡為准。一般來說國土局會要求您補交土地出讓金而不會強制注銷您的土地證,但是在未補交土地出讓金的情況下土地證沒有合法性,不可以抵押,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