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校知識產權保護論文5000字以上
問題抄的提出:講清所研究的問題襲「是什麼」.
選題背景及意義:講清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來研究,即闡述該研究對學科發展的貢獻、對國計民生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等。
文獻綜述:對本研究主題范圍內的文獻進行詳盡的綜合述評,「述」的同時一定要有「評」,指出現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講出自己的改進思路。
研究方法:講清論文所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
論文結構安排:介紹本論文的寫作結構安排。
「第2章,第3章,……,結論前的一章」的寫法是論文作者的研究內容,不能將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區分地摻和進來。已經在引言的文獻綜述部分講過的內容,這里不需要再重復。
(五)結論的寫法
結論是對論文主要研究結果、論點的提煉與概括,應准確、簡明,完整,有條理,使人看後就能全面了解論文的意義、目的和工作內容。主要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學術領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同時,要嚴格區分自己取得的成果與導師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2. 全國各高校知識產權法專業的排名怎樣
2014-2015年中國本科教育知識產權專業大學競爭力排行榜
1、中國計量學院 5星級
2、西南政法大學 4星級
3、杭州師范大學 4星級
4、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4星級
5、大連理工大學 4星級
6、華南理工大學 4星級
7、華東政法大學 4星級
8、山東政法學院 3星級
9、保定學院 3星級
10、南昌大學 3星級
11、上海政法學院 3星級
12、浙江工業大學 3星級
13、煙台大學 3星級
14、重慶理工大學 3星級
15、蘇州大學 3星級
16、武漢東湖學院 3星級
17、暨南大學 3星級
參考資料:高考網http://www.gaokao.com/e/20140409/5344f4c5168cf.shtml
3. 報考知識產權專業,哪些學校比較好
看到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回答一下啦,因為在高考報考志願的時候選擇了理工科專業,大一的時候申請修了二學位,所以發現自己更喜歡二學位的專業,對於知識產權也有深的了解,下面就給大家推薦下高校-中國人民大學。
而且還參與編寫了《民法原理》這本書,推薦喜歡的小夥伴們讀一下,邏輯性很強,很有收獲。在後期,郭壽康教授進行研究生的教學指導,也為知識產權方面輸送了很多優秀的人才。
3.培養
現在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於知識產權的看重,所以報考知識產權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了,中國人民大學對於此專業的同學,開展很多創新教育課程並鼓勵大家積極的參加社會調查,走進生活,聯系實際。是大家能夠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專業,找到自己以後的學習方向。
所以啊,對於知識產權感興趣的同學,一定不要錯過中華國人民大學呀。
4. 知識產權法全國高校排名
好像沒有專門知識產權的排名,只有民商法的。
我覺得考研不應該為了個人而去,吳漢東老師就曾說過本科看學校,碩士看專業,博士看導師,所以考研還得看學校的綜合實力(綜合實力強的學校為學生提供的機會多一點,如出國的交換生、獎學金、科研項目、實習等等)和法學的總體水平。讀法學的當然考五院四系比較好了(因為很多好的企業和律所招人,都要重點院校法學院畢業的,當然了如果考公務員有個文憑哪裡都一樣),當然了總體實力很強的像清華和復旦之類的也很好。然後還得看你以後想到哪裡發展:北京的學校機會比較多一點,適合全國各地發展(當然在北方就會更有利),想到東部的華東政法和復旦會好一點,西部就是西南和西北政法的天下咯,南方的中南政法、武大、西南。還有,還得看一下是讀二年的還是讀三年的,兩年和三年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像武大和人大是讀兩年的,中南和西南就要讀三年。最後,還得看看學校出題的特點是不是適合你,像北大、清華和人大就是要看很多很多書的那種,而且沒有指定書目。中南的只要看三本書和論文,而且出的題簡單,但是知識產權中南有教育部人文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又有吳漢東老師坐陣,也是有很多人慕名而來,但是相對於北大、人大的還是好考多了。
知識產權的有名的老師,有吳漢東、劉春田、張今、郭禾、馮曉青、陶鑫良、張玉敏、李明德等等,可以看看在網上看看誰學術成果多一點嘛,www.iprcn.com是很不錯的知識產權學術網站。
5. 目前全國有多所高校建立知識產權學院
您好,我國高校中的32家知識產權學院(系):
其中我國高校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早在1987年源於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教學研究中心等,而以知識產權學院或知識產權系架構與名義的,則從1993年建立的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開始,據相關數據可以看出迄今我國高校已經建立了知識產權學院(系)32家:
1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1993年9月)
2 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1994年7月)
3 華中科技大學知識產權系(1995年9月)
4 同濟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3年3月)
5 華東政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2003年11月)
6 暨南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4年9月)
7 華南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4年11月)
8 中山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4年11月)
9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5年4月)
10 南京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5年7月)
11 山東師范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5年9月)
12 西北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5年11月)
13 南京三江學院知識產權學院(2005年11月)
14 青島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6年6月)
15 杭州師范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系(2006年7月)
16 中國計量學院知識產權學院(2006年8月)
17 重慶知識產權學院(重慶理工大學)(2007年12月)
18 湘潭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8年11月)
19 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09年9月)
20 深圳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0年3月)
21 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0年6月)
22 西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1年5月)
23 重慶郵電大學法知識產權系(2012年)
24 溫州知識產權學院(浙江工貿學院)(2013年9月)
25 中原工學院知識產權學院(2014年9月)
26 四川理工學院知識產權學院(2014年12月)
27 北京知識產權學院(北京工業大學)(2015年2月)
28 鄭州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5年11月)
29 遼寧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6年4月)
30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6年5月)
31 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6年)
32 大連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6年9月)
6. 請問高校老師創業項目,其知識產權歸屬如何界定歸屬切割
根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草案),轉化科技成果獲得的收入全專部留歸本單位,屬在對完成、轉化職務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和報酬後,納入本單位預算,用於科學技術研究開發與成果轉化工作。草案還為加大獎勵力度留下空間,允許單位自行規定、約定給予科技人員獎勵、報酬的方式和數額,沒有約定的則按法定標准。從成果的產權歸屬來看,這樣的規定是合理的,但如果操作不當,就會出現爭議,主要有兩方面問題:一是在轉讓過程中做手腳;二是校方利用強勢地位,剋扣下科研人員的獎勵。
針對這兩方面的問題,就需要明確成果轉讓的程序以及教師的收益。對於科研成果的轉化,應該由學校委託(購買)第三方專業機構的服務,由其來負責學校科研成果的轉讓、許可和作價投資,在選擇第三方專業機構時,應公開招標,確保第三方機構的專業性、獨立性,而不能採取由學校組織機構或由科研人員直接負責的辦法。與此同時,學校和教師要簽訂規范的轉讓協議,一旦簽訂,具有法律效力,將科技成果轉化真正置於法律的保護之下。
7. 知識產權保護進高校有什麼意義
北京9月15日消息,「神秘抽檢假貨創意銷毀大賽」日前在中國政法大學啟動。這次活動旨在通過進行抽檢假貨的方式抵制假貨的生產,從而引起大眾尤其是在校大學生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鼓勵年輕學子提高創新能力,拒絕假冒偽劣。在未來一個月里,大賽將通過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全國21個省市799所高校徵集假貨銷毀的好點子、好創意。
當代大學生,要知法、懂法、守法,從自身做起,積極發現生活中的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並予以打擊。在中國政法大學啟動的「神秘抽檢假貨創意銷毀大賽」培養 「打假青年」,普及了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讓更多的人知道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與保護的必要性,也鼓勵了處於創新能力旺盛時期的年輕學子,勇於創新。吸引更多的有生力量投入保護知識產權的隊伍,形式靈活,方法多樣,效果會更好。
8. 重慶大學法學院的學術研究
西部環境資源法制建設研究中心(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主任:黃錫生副主任:秦鵬 唐紹均
重慶市協同創新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全國首個高校協同創新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齊愛民
重慶大學生態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陳德敏
重慶大學建築與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宋宗宇 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4項;
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精品課程3門;
國家「985」工程研究基地、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和重點學科4個
9. 哪些是知識產權與創新的協同發展的內容
知識抄產權的保護、管理、運營襲和維護工作是企業創新協同發展的體現,比如:可以通過知識產權戰略部署(如:專利分析、挖掘以及戰略布局),實現技術創新的挖掘和部署;可以通過知識產權分析愛評議(如:專利分析、專利評議),實現創新項目實施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創新性。所以說,充分利用現有的知識產權數據資源,對其進行周密的知識產權管理和戰略部署,可以大大提高企業創新力的提升。
10. 科研項目的知識產權歸屬到底歸誰
首先看你抄屬於什麼發明。是不襲是職務發明。
1、如果不是職務發明。是你通過下班後,業余時間搞的研發,這當然屬於你自己個人的。
2、是職務發明。那麼相應的權利是歸屬於單位的,但是職務發明人、設計人仍享有下列權利:
一、職務專利的發明人、設計人有權在專利文件中寫明自己是該專利的發明人、設計人;
二、職務發明人、設計人可獲得必要的獎金和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