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知識產權法和民法的有什麼關系
1、相同點:
作為法律,知識產權法和民商法具有某些相同或者相似之處。
(1)兩種法律都是以財產利益和人身利益為杠桿,以權利和義務為手段來調整社會關系的;在具體的法律規范中,都是以確認和保護權利為中心展開的。
(2)在知識產權法中,當權利人許可他人使用,或者轉讓自己的權利時,與他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將成為一般的民事法律關系,將依據債和合同的原則來處理。這種現象可以看作是知識產權法與民商法的交叉。
2、兩種法律的區別:
(1)兩種立法的價值趨向不同。(2)兩種立法的結構不同。
(3)兩種法律的屬性不同。
(4)兩種法律的內容存在很大差別。
(1)民法和知識產權擴展閱讀:
與知識產權法中的權利相比,民法中的權利在形態上是單一的,也就是說,每個權利都是相互獨立地存在的,它們都在一個層面上,屬於同一層面上的東西;相互之間並不互相影響和制約,都在獨立地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而知識產權中的權利卻大不相同,這里的權利是分層排布的,層與層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前面的權利可以影響和制約後面的權利,整個權利體系呈現網狀結構。 總之,知識產權法和民法的區別是非常顯著的,二者之間的相似點只是兩種法律之間的有限的交叉,不同和差異佔了主要部分,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兩種法律並為一起。
② 知識產權在民法中的地位是怎樣的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間權利與義務關系的法律。平等主體間權利一包括財產權與人身權專。
財產權包括物屬權、債權、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其中物權和債權在民法中佔有重要地位。知識產權主要以財產權為主也有部分的身份權,其地位比物權、債權稍低些,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生活中的作用起來越重要了。
③ 如何理解知識產權法與民法的關系
1、知識產權法和民法的相同點:
作為法律,知識產權法和民商法具有某些相同或者相似之處。
1)兩種法律都是以財產利益和人身利益為杠桿,以權利和義務為手段來調整社會關系的;在具體的法律規范中,都是以確認和保護權利為中心展開的。
2)在知識產權法中,當權利人許可他人使用,或者轉讓自己的權利時,與他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將成為一般的民事法律關系,將依據債和合同的原則來處理。這種現象可以看作是知識產權法與民商法的交叉。
2、兩種法律的區別:
對於知識產權法和民商法來說,差異大於共性,兩者的區別是很明顯的。
1)兩種立法的價值趨向不同
2)兩種立法的結構不同
3)兩種法律的屬性不同
4)兩種法律的內容存在很大差別
民商法主要是實體法,而知識產權法中除了關於權利的實體性規定以外,還同時有大量的程序性規定,可以說是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結合。當然,這里的程序法是指知識產權的權利依法獲得和保護的程序。
其次,知識產權法中的大部分規定都是強制性規定,任何人,包括權利人在內,都必須無條件的遵守和執行。在知識產權法中,關於權利的取得和保護條件等方面不提倡個人的意志自由和個人的選擇,更不可能遵從某個人的個人意願。即使在權利的使用和轉讓中,雖然允許權利人可以通過與他人簽定協議來行使使用權和處分權,但是,同樣對可以轉讓的權利類型和轉讓方式作了限制,權利人必須遵守。如人身權利不可轉讓,有些權利甚至不能繼承。這與民商法的立法精神和尊重個人意願的作法相差很大,完全不是一種價值趨向。
第三,責任的產生方式和承擔的責任不同。
對於民商法來說,產生責任的方式主要是違約和侵權,其中又以違約為主,因為違約責任產生於交易過程中,屬於民商法的主要內容。對於違約責任來說,當事人之間只承擔民事責任。對於侵權責任來說,關於承擔責任的方式,民商法中也只是規定了承擔責任中的民事責任部分,如果侵權人在侵權中造成了他人人身及財產的嚴重傷害和損失,涉及到刑事犯罪的話,則有刑法單獨處理,不再屬於民商法的處理范圍,即在民商法中不含有行政和刑事責任。與此不同的是,對於知識產權法來說,雖然也同樣存在著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兩種責任形式,但是,知識產權法只規定了侵權責任。在權利使用和轉讓一節中,由於是和民商法的交叉部分,直接按照民商法中的違約責任處理,就沒有另做規定。在侵權責任中,同時規定了民事、行政和刑事三種承擔責任的形式,這三種形式的使用范圍和程度又各不相同,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⑴只承擔民事責任;
⑵只承擔行政責任;
⑶既承擔民事責任又承擔行政責任;
⑷既承擔民事責任又承擔刑事責任。
這幾種情況在實踐中都是具體應用的,相比之下,第一種情況使用的程度高一些。知識產權法和民商法中對責任的不同規定,實質上是兩種法律中的權利不同屬性的反映。作為私權和私法,民商法把承擔責任的方式緊緊地限定在民事責任的范圍中是合適的。而對於知識產權法來說,由於知識產權並不是簡單的私權,知識產權法也不是簡單的私法,甚至可以被認為是半公半私的法,這樣,反映在承擔責任的方式上肯定應該存在差別,這樣是合理的,也反映著兩種法律的差別。
5)兩種法律中的權利存在重大區別
兩種權利的性質不同
兩種權利的形態不同
④ 知識產權法屬於民法還是經濟法
知識產權法屬於民法,知識產權法是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節知識產權規定如下:
第九十四條: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權(版權),依法有署名、發表、出版、獲得報酬等權利。
第九十五條: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專利權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六條: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依法取得的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七條:公民對自己的發現享有發現權。發現人有權申請領取發現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公民對自己的發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權申請領取榮譽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
(4)民法和知識產權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法的特徵如下:
(1)無形財產權。
(2)確認或授予必須經過國家專門立法直接規定。
(3)雙重性:既有某種人身權(如簽名權)的性質,又包含財產權的內容。但商標權是一個例外,它只保護財產權,不保護人身權。
(4)專有性:知識產權為權利主體所專有。權利人以外的任何人,未經權利人的同意或者法律的特別規定,都不能享有或者使用這種權利。
(5)地域性:某一國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知識產權,只在該國領域內發生法律效力。
(6)時間性:法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規定一定的保護期限,知識產權在法定期限內有效。
⑤ 為什麼知識產權法即屬於民法又獨立於民法
您好:
知產法是民法序列,但因為是後起之秀,後來居上,漸漸有一些傳統民法所不能涵蓋的回特色,比如答知產受保護有時限,又不絕對,不會無限期,既特殊保護甚至類於壟斷,又不能讓其有礙競爭,這些都漸漸超出原來絕對的私有權了。
知識產權作為一般的民事權利是民法的組成部分,但是知識產權有明顯的特性比如有較強的專業性,不同於一般的民事權利。
⑥ 民法通則保護知識產權嗎
有專門的《知識產權法》。屬於民法體系。
不過《民法通則》中有關於知識產專權內容的規定。詳細屬的還是要去看《知識產權法》。
第三節知識產權
第九十四條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權(版權),依法有署名、發表、出版、獲得報酬等權利。
第九十五條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專利權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六條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依法取得的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七條公民對自己的發現享有發現權。發現人有權申請領取發現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
公民對自己的發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權申請領取榮譽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
⑦ 請問,知識產權法屬於民法還是屬於商法還是屬於經濟法呢會在司法考試的卷幾出現啊
知識產權法屬於民法,知識產權法是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節知識產權規定如下:
第九十四條: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權(版權),依法有署名、發表、出版、獲得報酬等權利。
第九十五條: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專利權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六條: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依法取得的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七條:公民對自己的發現享有發現權。發現人有權申請領取發現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公民對自己的發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權申請領取榮譽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
(7)民法和知識產權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法主要包括:
1、知識產權法律:如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
2、知識產權行政法規:其主要有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商標法實施條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等。
3、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如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
4、知識產權行政規章,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規定。
5、知識產權司法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⑧ 知識產權和民法上一般所有權哪個具有更大的公益性,盡量有點論述。。。
問題的結果不重要,對其分析是關鍵,因為有很多問題沒有答案或者問題本身是錯的。知識產權法和民法的所有權制度有什麼不同?前者帶有雙重屬性,即人身性與財產性,專利、商標、著作權皆能說明這一點,而後者僅具有財產屬性,該不同也是知識產權法主張應脫離於民法的關鍵原因。公益性是什麼?我不是特別了解,只能狹隘理解成對社會的利益性,如此而論,民法上所有權強調的是物權的絕對性與他人禁止干涉性,而知識產權的產生、保護、強制使用等制度說明了對社會承擔者一定程度的義務,如非典期間他國醫療專利應當以合理價格為我所用,排除所有權的絕對性。綜述,前者可能具有更大的公益性。呵呵……
⑨ 知識產權與一般民事權利的區別
這位同學:
關於你的問題,本人總結為:知識產權與其他(一般)民事權利聯系和區別,其中
民事權利為包括知識產權、財產權(物權和債權)、人身權在內的法律所保護的利益。
知識產權為包括商標、專利、版權(著作權)在內的以獨創構思為核心並附以載體表達的民事權利。
其他(一般)民事權利主要為財產權(物權和債權)、人身權等民事權利。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物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債權是債權人請求特定相對人行為的權利;財產權和人身權分別以財產和人身為內容的權利。
知識產權和其他(一般)民事權利的聯系在於都同屬於民事權利范疇,具備民事權利的基本屬性,即法定性(產生、行使、保護依法律規定)、自由性(根據權利人自己意志行使),以及作為民事權利之間的互相轉換或讓渡,特別是知識產權本身融合了物權、債權、財產權、人身權等其他(一般)民事權利部分或主要特徵於一身。
知識產權和其他(一般)民事權利的區別主要源於知識產權本身的特殊性,即知識產權具有復制性、地域性、時間性。
復制性在於知識產權在載體上重復體現價值特點;地域性源於各個主權國家或地區對其管轄范圍知識產權的特殊規定;時間性源於各個主權國家或地區對其管轄范圍知識產權時間有效性限制。
知識產權與物權區別主要在於物權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更加排他,由物權權利人自己意志行使即可完成,而知識產權需要法律和法定程序的保障才能完成;且二者產生權利沖突時候,知識產權必然要讓渡於物權。
知識產權與債權區別主要在於債權的相對性,而知識產權本身具有法定對世性和排他性。
知識產權本身融合了權利人的財產權、人身權(人格權和身份權),因此單純對比財產權和人身權,知識產權均有區別。
希望能幫助你,同時建議你在考試或規范的答案中再整理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