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創新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創新中心

發布時間:2021-09-11 00:57:13

⑴ 粵港澳大灣區有什麼政策是可以幫助創新及科技發展的

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幫助創新和科技發展的政策有:

  1. 支持深港科技的創新合作區建設;

  2. 對進境動物源性生物材料實行通關便利;

  3. 放寬內地人類遺傳資源過境港澳的限制。

參考資料:粵港澳大灣區官網

⑵ 粵港澳大灣區網是什麼機構

粵港澳大灣區網是由中國企業新聞觀察網聯合粵港澳大灣區28家金融機構、36所院校、200個商協會和100多家全球知名媒體於2017年聯合舉辦,現由中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是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站。
粵港澳灣區網堅持"縱覽粵港澳形勢動態,聚集粵港澳大灣區經營謀略,傳播區塊鏈熱點信息,展示區塊鏈豐富價值"的辦網方針,依靠世界權威機構(中國社會經濟決策咨詢委員會、中國社會經濟決策咨詢中心、中國市場研究中心和中國市場調查研究中心)對粵港澳大灣區進行研判和決策,運營機構與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十大商業銀行、十大律師事務所、十大會計事務所、十大知識產權公司、中國職業信用平台及國家相關部委100餘家互聯網和金融研究機構平台合作,吸納國際、國內200所重點院校650位知名專家、學者的權威觀點,擁有兩千餘名優秀采編人員和五百名全國互聯網技術骨幹特約撰稿人提供的一線資料。其權威性、前瞻性、綜合性、戰略性、真實性、實用性獲得全球市場認可,使粵港澳在全球大灣區領域獨樹一幟。

⑶ 粵港澳大灣區,是怎麼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把“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作為推進大灣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強調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優化創新制度和政策環境,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賦予了大灣區在引領支撐創新驅動方面重要使命。

粵港澳大灣區能否成為全球第一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必然是世界第一,網上所謂行政區劃地區競爭等負面因素,並不會對這個結果造成致命影響,宏觀層面上,這些負面因素,都屬於短時間周期。粵港澳大灣區上承接中國的規模優勢,下面對國際最活躍的環南海經濟區,輻射南亞非洲,最重要的,雙重人口紅利優勢,從內地和粵東西北吸收低端勞動人口,從全國各地吸收知識人群,質量雙重膨脹,最終必然成為一個人口約1.3億左右,人均gdp世界前列,全球最富的地區。這個過程,甚至國家和廣東犯一些不算大的政策錯誤,也不會影響最終結果。國家搞平衡扶周邊湖南江西廣西的措施,會讓灣區的基礎更扎實。

⑷ 為什麼要提出創建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有了粵港澳大灣區之後給三地帶來哪些變化

因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粵港澳大灣區之後給三地帶來的變化:

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便利三地居民生活。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已通車,未來隨著三地基礎設施和交通互聯互通進一步完善,三地居民工作生活的空間距離將不斷拉近,「半小時生活圈」指日可待;

二、產業升級創造就業機會。大灣區將聚焦引才育才機制和人才市場統一化,將帶來更多更高端的就業崗位,為粵港澳居民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工作機會、更好的居住條件;

三、治理創新提供更優質生活圈。灣區內社會治理協防共治,資源整合,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隨著大灣區影響力的提升,灣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不斷提升。

(4)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創新中心擴展閱讀

創建粵港澳大灣區的意義

1、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有利於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進一步密切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為港澳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

2、有利於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支撐;

3、有利於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台;

4、有利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區域雙向開放,構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

⑸ 粵港澳大灣區是否要打造世界級創新中心

據香港媒體6月16日報道,理論上來看,這是一個將中國南部一些城市融合起來的乏味的經濟整合計劃。但實際上,中央政府的大灣區計劃已經成為當地帶有國際意味的流行語,至少當地一些年輕人是這樣認為的。

報道稱,過去幾十年,中國南方已經發生了轉變,從20世紀80年代的廣袤農村轉變為如今的高科技製造業中心。這一轉變很大程度上由來自香港和澳門的資本推動,並通過廉價勞動力和土地開發持續至21世紀初。

報道稱,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時,香港的經濟產值相當於內地整體產值的五分之一。現在內地有了一批可與之媲美的城市,包括毗鄰香港的深圳。

深圳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2萬億元人民幣,與香港2.66萬億港元(約合2.18萬億元人民幣——本報注)的經濟規模相當。

深圳是中國一些領先科技公司所在地,包括互聯網巨頭騰訊、無人機製造商大疆以及通信巨頭華為,並成為來訪國際要人必到之地,例如德國總理默克爾。

報道稱,分析人士表示,這種經濟實力為更高水平的融合奠定了基礎。

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表示,內地不斷崛起的經濟實力使北京有信心把香港和澳門進一步納入其軌道。

大灣區共涵蓋6800萬人口和5.6萬平方公里土地,不僅包括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還包括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和肇慶。

報道稱,這些城市去年GDP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亞洲第五大經濟體,集裝箱總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是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以及東京灣區總量的4.5倍。到2030年,這一區域GDP將增至4.6萬億美元,居全球所有灣區之首。

但是這些城市提供的不僅僅是經濟實力。深圳智庫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表示,每一個城市在這個計劃和更廣泛的國家改革中都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鄭天祥和郭萬達說,一旦大灣區總體規劃最終出台,將大大推動人員、後勤、資本和信息在這一地區的流動,克服長期阻礙香港、澳門和廣東政府融合經濟、文化、政治和法律體系的挑戰。

來源:參考消息網

⑹ 中軟國與深圳共建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為全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什麼服務

中軟國際與深圳共建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為全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提供「全棧式雲智能服務」、「深圳市互聯網+軟體交易服務」、「產業數融加速器」、「信息技術軟體應用創新中心」、「工業互聯網使能平台」等數字經濟創新載體和平台服務。

閱讀全文

與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創新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