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微博是否受版權法保護
是否享有著作權,是微博時代在著作權法律保護問題上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著作權保護的對象是「作品」,而「作品」之所以成為「作品」的核心要件在於其具有獨創性。因此,判斷微博是否能夠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在於其是否具有獨創性。
❷ 公司官方微博使用了圖片,侵權問題
你好,按照你描述的情況,可以答復公司是在公開網站搜索到的分享圖片,圖片並未版有LOGO,也未註明著權作權人是誰,因此公司主觀上並不存在侵權故意,在收到律師函後方知道著作權人是華蓋創意,公司及時進行刪除,並未造成損害後果,請對方諒解。
或者,乾脆不做答復,等待對方起訴後再以上述理解答辯。
❸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歸屬問題的情況有哪些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歸屬問題的情況,計算機的軟體著作權,是需要當事人向國家登記機關,申請去辦理的。當事人應該先准備好申請登記所需要的相關資料,申請登記表上面還要有,當事人所屬單位的公章。那麼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歸屬問題的情況有哪些?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歸屬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歸屬問題的情況有哪些?第一種情況,計算機軟體的著作權,是屬於作為軟體的開發人員自己的。這里的開發人員可以是獨立的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的性質,或者是屬於其他組織的性質,這些人員對軟體進行了實際上的開發。也就是說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是獨立的屬於自然人、法人或者是其他的組織。第二種情況,計算機軟體的開發,是由一些開發人員合作開發完成的。這個時候,關於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歸屬問題,應該由開發人員一起在合同當中進行約定。如果這些人員之間,沒有進行書面上的約定,作為計算機軟體的開發人員,每個人都應該享有自己的歸屬權,也就是說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由合作開發的人員,一起進行分割。第三種情況,由委託其他人員進行開發的計算機軟體,作為委託的當事人,與受委託的一方,應該簽訂書面上的合同,對計算機軟體的著作權進行一個約定,如果雙方並沒有簽訂書面上的合同,沒有對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歸屬進行約定處理,在軟體完成開發之後,計算機軟體的著作權就應該屬於,受當事人委託開發的一方所擁有了。
❹ 百度貼吧和微博上發表文章有版權問題嗎
有,最好註明作者,不過不同的貼吧關於版權什麼的規定是不一樣的,微薄我不知道
❺ 電視台的節目,可以轉錄後發微博嗎會有版權問題嗎
電視台的節目是有版權的,用戶是不可以直接轉錄發布,可以通過電視台授權後發布。
❻ 在微博上發表的文章如何確定自己的版權和維護自身的利益
自己的原創申請版權,維護自己的利益不被小人盜用,有人轉發你直接投訴維權,但前提是你得申請一個版權,今年我們幫客戶減費用減了很多,你原創作品需要申請版權就留你的扣扣
❼ 想問一個版權問題,發微博的版權問題
如果你是自娛自樂不發生商業行為、產生經濟利益這個沒關系。如果你想產生經濟效益的話,那麼就是侵犯他人版權。想避免的話,可以找版權所有人進行許可,如果他許可了,那麼你就安全了。索賠金額根據你的銷售金額來定的!
❽ 微博版權怎麼保護
不一定的,這要看微博內容是否具有獨創性
1、如果微博已構成了著作權法保護意義上的回作品,就答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理所當然就有版權。
2、但是,在目前的狀況下,很多微博達不到獨創性標准,也未達到著作權法保護意義上的作品標准,有很多還是轉發他人的,因此不但沒有版權,可能還侵犯了他人版權。
版權(英文名稱:right)即著作權,是指文學、藝術、科學作品的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包括財產權、人身權)。
❾ 軟體版權保護:問題及對策
計算機的出現至今已逾半個世紀,但直到微型計算機問世後,計算機程序的知識產權保護才真正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隨著這一產業的發展,計算機軟體越來越容易受到個人復制的危害以及廣泛復制和盜版的威脅。計算機軟體已有的各種保護模式都有其優缺點,每種模式都存在自身缺陷。2001年我國《著作權法》第二次修改,《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下文簡稱《軟體條例》)於同年底開始施行,說明我國已經選擇了用版權保護計算機軟體的模式,但《軟體條例》與《著作權法》規定的種種不同,似乎又讓人感覺到立法者沒有完全將計算機軟體納入著作權法的一般規則之下。
一、我國目前計算機軟體保護的現狀
我國在1990年9月制定《著作權法》時,就在第三條規定計算機軟體屬於著作權客體,又在1991年6月發布了《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明確了以著作權客體的法律規定和單行法規相結合的形式保護計算機軟體,宣告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法律法規體系的基本建立。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訂,將計算機軟體的保護期限和一般文學藝術作品保持一致,不再需要在25年時申請延長。同年,國務院頒布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減少了對軟體著作權的權利限制范圍。包括:(l)取消了強制許可使用的規定。(2)明確了軟體合法復製品所有人享有的權利,即僅享有安裝權、備份復制權、使用中的修改權三項。(3)縮小合理使用的范圍,即僅在新《條例》第17條中規定:"為了學習和研究軟體內含的設計思想和原理,通過安裝、顯示、傳輸或者存儲軟體等方式使用軟體的,可以不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
應該說我國目前初步構建起了以版權法為核心的軟體保護體系,但由於專利法僅僅保護與其他方法相結合的計算機軟體,所以實際上我國還是依靠《著作權法》和《軟體條例》的組合來保護軟體的。
二、利用版權法保護計算機軟體存在的問題
版權保護是目前最主要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方式,由於利用版權來保護軟體有保護范圍寬、自動生效、手續簡便的特點,使得大多數國家都把計算機軟體的保護納入版權法的框架內。
但在目前的軟體版權保護模式中,主要問題是軟體的思想和表達難以區分,以致強行用版權法保護軟體存在著無法迴避的矛盾。版權法的基本原則是只保護作品的表達方式而不允許作者對作品的思想享有專有權,以避免作者就其作品享有思想壟斷權而妨礙公眾自由使用該作品的思想。計算機軟體的價值在於其工具性和實用性,也就是軟體的功能。在軟體的開發過程中,程序員相同的構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實現相同的功能。利用不同的高級語言寫出來的源代碼只要構思和結構相同,就會產生相同的功能和作用。如果按照版權法僅僅保護計算機軟體的表達即源代碼的表現形式,而不保護程序的功能、演算法、結構、組織等思想性內容的話,就會為計算機軟體的開發者帶來極大的風險。
❿ 微博轉載的版權問題
哥們:如果你耐心有限,就直接看第5點就明白了。
1、新聞如果是單純的事實消息,依法不享有著作權,所以,A不享有著作權,就沒有以下的關系了。
2、如果該新聞除去事實消息部分,還有評論等。則該新聞享有版權,A是著作權人。
3、需要界定你所說的引用。引用按照著作權法的規定,是指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意見等,在自己的作品中,適當摘錄、使用他人作品,並且署名的行為。屬於合法行為,不論是B還是CDE,任何人都可以。
4、你說的B網站的行為,預計不是引用,而是轉載!轉載行為屬於侵權!因為當前著作權法規定的法定許可轉載,僅限於期刊、報紙之間,不包括網路。200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再次修改了《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刪去了其中第3條的規定,網路轉載、摘編的法定許可司法解釋被取消。
5、微博發布該新聞,是否侵權,與B無關(即定性侵權行為與獲得作品的途徑無關),前提是能夠判定該新聞享有版權,其次是微博「提煉」後發布的內容,該內容如果是事實消息,則不侵權,如果並非事實消息,而是原作者的觀點,評論等,並且構成作品,則可以判定侵犯A的版權,同時有可能侵犯原作者的保護作品完整權。
總之,您的問題提的比較混亂,可見對於版權的認識比較模糊,有很多無關因素。
自己吹一句,哥們我是研究版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