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設用地使用權到期,地表建築怎麼算
土地使用權中,地上、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是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土地的立體化利用而出現的土地權利。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德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就已經相繼出現土地的立體利用。由此而產生的土地權利,我國以前稱為空間權。但是去年10月1日實施的《物權法》並沒有採用空間權的概念,而是統稱為建設用地使用權。如《物權法》第一百三十六條中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別設立」。但這種權利具體如何設定和登記,《物權法》中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只是規定「新設立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損害已設立的用益物權」,另外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應包括「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的空間」的條款。2008年1月3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國發〔2008〕3號)明確要求:「國土資源部要會同有關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有關規定,抓緊研究制訂土地空間權利設定和登記的具體辦法」。 《土地登記辦法》沒有對地上、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如何進行登記作出明確的規定,而是通過明確宗地的概念將其納入了一般土地登記范疇。《土地登記辦法》根據《物權法》第一百三十六條和第一百三十八條的規定,將宗地明確定義為土地權屬界線封閉的地塊或者空間,使宗地不再僅僅是一個平面的概念,而且還是一個立體的三維的空間概念了。因此土地登記不僅要登記土地平面的四至界限,而且要登記土地的上下立體空間,從而解決了地上、地下設立的土地權利的登記問題。
2008年4月29日,國土資源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布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示範文本(GF-2008-2601)明確指出出讓宗地空間范圍是以平面界址點所構成的垂直面和上、下界限高程平面封閉形成的空間范圍,並要求「出讓宗地的平面界限按宗地的界址點坐標填寫;出讓宗地的豎向界限,可以按照1985年國家高程系統為起算基點填寫,也可以按照各地高程系統為起算基點填寫。高差是垂直方向從起算面到終止面的距離。如:出讓宗地的豎向界限以標高+60米(1985年國家高程系統)為上界限,以標高-10米(1985年國家高程系統)為下界限,高差為70米」。2008年4月3日,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國有建設用地劃撥決定書〉的通知》也有類似的規定。因此以後在登記實踐中,碰到此類地上、地下設立的土地權利,直接按照出讓合同或者劃撥決定書約定的內容加以登記即可。 《物權法》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別設立。新設立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損害已設立的用益物權。」
(1)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實務界已經接受了地下空間使用權的概念。
(2)「地下空間使用權」的概念與土地使用權的概念類似,可以平行使用。
(1)地下空間在物理學、測量學上比較容易界定其四周,並且能夠進行物權公示登記;而地上空間在物理學、測量學上雖然也能夠確認,但通常不能為普通公眾接受,並且無法進行物權公示登記。因此,有待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能夠為公眾所認知。
(2)現實中,地上空間使用權的糾紛比較少,司法實踐中也沒有相關案例。而地下空間,由於現有法律沒有相關規定,影響了其開發利用,司法實踐中存在著許多糾紛。
(3)近些年,我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發展比較迅速,出現了各種形態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許多城市地鐵設施、城市廣場下面的地下街由於無法進行不動產登記,沒有辦法向銀行進行抵押貸款;同時也出現了地下空間建設施工糾紛,甚至有人提出,城市的地鐵規劃是否需要徵求土地使用權人的意見的說法。社會的需要催生了法律的產生。
地下空間使用權性質及立法思考
http://wenku..com/view/0029431aa8114431b90dd823.html
地下空間使用權性質及立法思考
http://www.mfb.sh.cn/mfbinfoplat/platformData/Infoplat/pub/shmf_104/docs/200801/d_54724.html
B. 如何查詢各個地區的土地規劃
如果你是產權人本人,可以自己前往國土局查詢;如果你不是本人,則需要委託律師前往國土局查詢。
1、土地登記,是指將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和土地抵押權、地役權、及依照法律法規規定需要登記的其他土地權利記載於土地登記簿公示的行為。
2、土地證號都是印製在土地證上的,是國家對土地證的編號。土地證號查詢和土地證查詢都需要到土地所在地的土地局查詢,最低到縣級的土地局,無法在網路上進行查詢。
3、土地使用權(Land Use Rights)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民集體和公民個人,以及三資企業,凡具備法定條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農民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利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
(2)三維土地使用權擴展閱讀:
土地影響:
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上的均衡。每塊土地都有特定的「三維」空間位置而不能有一點移動,只能在所處地域內加以利用,這是土地不同於其他生產資料的又一特性。土地位置的好壞直接影響土地純收益,從而影響地價,土地位置是決定土地等級和形成土地級差收入的重要條件。
在這里,土地位置已不單純是一個自然因素,位置的好壞主要由該地塊所屬地區的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行政等因素來決定。工廠的選址應選在靠近原料產地,交通便利的區位;商業的選址需選在人口密集、流量大的中心區。土地位置的好壞將最終導致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上的不均衡。
C. 澳大利亞的土地
澳大利亞是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的世界上第六個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但它擁有的人口卻較少。�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管轄整個洲和它的外圍島嶼的國家。澳大利亞大陸是地球上最大的島嶼,也是地球上最小和最平坦的陸地。澳大利亞位於南緯10度到39度之間。�
澳大利亞擁有灌溉良好的肥沃土地。這一土地資源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以幫助養活世界人口。在乾旱地區可以放牧牛羊,但是必須精心保護土壤。當澳大利亞降雨量的周期比較長時,就會出現乾旱,一些牧場將變成沙漠。
D. 土地使用權中關於地表、地上和地下的使用是怎麼區分的
土地使用權中沒有對地上、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如何進行登記作出明確的規定,而是通過明確宗地的概念將其納入了一般土地登記范疇。
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這種劃撥土地使用權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
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後,土地使用者無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這種劃撥土地使用權也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是無償的,也就是說無須繳納任何費用、支付任何經濟上的代價。
《土地登記辦法》根據《物權法》第一百三十六條和第一百三十八條的規定,將宗地明確定義為土地權屬界線封閉的地塊或者空間,使宗地不再僅僅是一個平面的概念,而且還是一個立體的三維的空間概念。
因此土地登記不僅要登記土地平面的四至界限,而且要登記土地的上下立體空間,從而解決了地上、地下設立的土地權利的登記問題。
(4)三維土地使用權擴展閱讀:
劃撥土地使用權是指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或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後無償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由此可見,劃撥土地使用權有兩種基本形式。
土地登記實行屬地登記原則。
申請人應當依照本辦法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登記申請,依法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土地權利證書。但土地抵押權、地役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登記,核發土地他項權利證明書。
跨縣級行政區域使用的土地,應當報土地所跨區域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分別辦理土地登記。
在京中央國家機關使用的土地,按照《在京中央國家機關用地土地登記辦法》的規定執行。
E. 土地證上的使用權面積是什麼意思應該等同於房產證上的建築面積么
不等同,81.89平米復是建築面積制,包含你的8.68平米以及公共走廊,樓梯,牆體的等公共區域的面積。
第一, 81.89是指你目前居住的房子的使用面積,就是卧室,客廳啊之類的。
第二, 8.68平米,是因為你是買的單元房,所謂分攤,商品房應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各產權戶的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配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為整幢建築服務的共有房屋和管理房屋。
(5)三維土地使用權擴展閱讀
不計算建築面積的范圍
1、突出牆面的構件、配件和藝術裝飾,如柱、垛、勒腳、台階、無柱雨篷等。
2、檢修、消防等用的室外爬梯。
3、層高2.2米以內的技術層。
4、構築物,如獨立煙囪、煙道、油罐、水塔、儲油(水)池、貯倉、圓庫、地下人防干支線等。
5、建築物內外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築物的空間安置箱罐的平台。
6、沒有圍護結構的屋頂水箱。舞台及後台懸掛幕布、布景的天橋、挑台。
7、單層建築物內分隔的操作間、控制室、儀表間等單層房間。
8、層高小於2.2米的深基礎地下架空層、坡地建築物吊腳架空層。
F. 「數字國土」工程在土地管理部門的實施
1 概 述
「數字地球」,是一種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數據的、多解析度的和三維的地球的表示。它是對真實地球及其相關現象的統一性的數字化重現和認識,包括構成體系的數字形式的所有空間數據和與此相關的所有的文本數據,及其涉及到的把數據轉換成可理解的信息並可方便地獲得它的一切相應的理論和技術。「數字地球」核心思想有兩點,一是用數字化手段統一性地處理地球問題,另一點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資源。
「數字國土」是「數字地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對真實國土及其相關現象的數字化重現和認識。「數字國土」的基本特徵是國土資源信息的數字化、網路化以及信息服務的社會化。
數字國土工程是「數字國土」的具體實現,是國土資源信息基礎設施的開發、建設和利用。其主要內容就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國土資源基礎資料庫建設、國土資源信息網路的建設、國土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和國土資源信息社會化服務系統的建設。
2 實施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21世紀的到來,全球正在迅速地進入信息化社會。浙江省結合土地管理工作的實際,在全省開展建立「數字國土」工程工作。實施「數字國土」工程目的在於:
(1)通過「數字國土」工程,實現浙江省土地管理信息的數字化、網路化。浙江省十幾年的土地管理工作,積累了大量豐富翔實的數據、圖件和資料,這些寶貴翔實的資料,如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以管理,就難以保證資料的現勢性,甚至若干年後將失去其應有的利用價值,因此,通過建立數字國土工程,實現浙江省土地管理信息的數字化、網路化,加強國土資源動態監測,既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又為整個社會提供信息服務。
(2)通過「數字國土」工程,推進土地管理信息技術及信息系統的開發、研究工作。傳統的手工方式已不能滿足土地管理信息化的需要,通過實施數字國土工程,推進土地管理信息化技術的研究、應用,開發出先進適用的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土地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及信息社會化服務系統,促進資源調查和評價工作的現代化、土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以及信息服務的社會化。
(3)通過實施「數字國土」工程,推進土地信息系統建設的規范化、標准化。數字國土工程的實施,必須在國家空間基礎數據框架下,結合浙江省實際情況,在基礎數據建庫、系統開發、網路建設、信息社會化服務方面制定省級規范、標准,以保證數據實時更新、信息共享、系統互聯互動。
(4)通過實施「數字國土」工程,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管理模式、管理體制的改進,推動工作、管理上台階。通過提供各種查詢、統計、虛擬現實的手段,提供翔實的土地圖形和屬性資料,輔助領導決策,提高辦事效率,轉變管理模式,增強宏觀控制,推動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上一個新台階;為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集中統一、精幹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權威的國土資源管理新體制,提供現代技術支撐和保障。
3 實施內容
3.1 總體構成
「數字國土」工程建設包括基礎資料庫建設、網路建設和信息系統及信息社會化服務系統的建設,結合浙江省信息化工作實際,具體分為:標准化建設、基礎資料庫建設、信息系統建設、信息網路建設和信息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浙江省數字國土工程系統構成如下圖所示:
土地資源監測調查工程論文集[2]
3.2 標准化建設
3.2.1 目標任務
通過「數字國土」工程的實施,在實踐中探索國土資源信息採集、存儲、處理、開發利用、制圖輸出的一系列規范和標准,形成規范整個浙江省的一系列完整、科學、實用的省級規范和標准,並輔助國家制定有關的規范和標准。
3.2.2 主要內容
(1)空間定位框架。它為各種數據信息的輸入、輸出和匹配處理提供共同的地理坐標基礎。這種坐標基礎可以歸結為地理坐標、網格坐標和投影坐標三種坐標系統。
(2)數據分類標准。為了計算機存儲、編碼、檢索、分析等的需要,必須有統一的數據分類標准。分類體系劃分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地理信息數據的組織,系統間的數據聯結、傳輸和共享,以及地理信息系列產品的質量。
(3)數據編碼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存儲的空間要素具有時空及屬性的復雜性特徵,需要通過計算機能夠識別的代碼體系來提供數據信息的地理分類和特徵描述,同時需要制定統一的編碼標准,以實現地理要素的計算機輸入、存儲及數據間的交換、共享。
(4)數據交換格式。對不同來源和不同形式的數據,都必須提供標準的數據交換格式,以保證系統對各種數據信息的接納、處理和共享。
(5)系統建設規范。系統建設規范又可分為浙江省土地資源管理相關技術規定、浙江省土地產權產籍管理相關技術規定等一系列開發建設規范。規范中對系統硬體選型、軟體選擇、數據採集、數據管理、系統開發、系統輸出、系統測試、成果上報等均提出了具體要求。
3.3 基礎資料庫建設
3.3.1 目標任務
通過實施數字國土工程,建立起浙江省全省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土地變更調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農用土地分等定級估價、城鎮土地產權產籍管理、城鎮基準地價等一系列基礎圖庫,實現浙江省國土資源的數字化,從而實現數據的有效管理,提高數據的查詢、檢索、利用的效率。
3.3.2 主要內容
(1)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資料庫。為了能夠全面、准確地反映浙江省土地詳查數據匯總的結果,把1986~1998年9月底完成的浙江省土地資源詳查資料入庫,建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資料庫,充分利用投入了大量資金、人力、物力獲得的詳查成果,實現信息的共享。
(2)土地變更調查資料庫。為了保證土地利用資料的現勢性,及時開展每年一次的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工作,建立土地變更調查資料庫。相應的前一年的資料變為歷史資料,予以保存,以備查閱。
(3)土地利用遙感監測資料庫。配合土地資源監測調查工程,利用遙感影像數據和監測結果數據,逐步建立起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資料庫,並與變更調查、土地統計數據相結合,運行和不斷完善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系統,形成自上而下的監測管理體系和用地變化快速預警機制。通過土地利用日常監測、應急監測的開展,實時更新監測資料庫,向社會發布土地利用監測信息。
(4)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資料庫。在土地利用現狀和土地變更資料庫的基礎上,為保護基本農田,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建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資料庫,對建設用地進行總量控制,對耕地實行切實保護。
(5)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資料庫。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資料庫,切實保護基本農田。
(6)農用地分等定級資料庫。結合土地資源調查和評價,建立起反映浙江省農用土地、特別是耕地質量的農用地分等定級資料庫,為耕地保護和農用地規劃提供基礎信息和科學依據。
(7)城鎮地籍資料庫。建立1∶500縣(市)級城鎮地籍資料庫,形成以變更地籍調查、土地登記、地籍統計和地籍信息社會化查詢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化管理體系。用公開、公正和高效的管理手段代替傳統的作業方式,推行地籍資料公開查詢制度,全面提高地籍管理社會化服務的水平。
(8)城鎮基準地價資料庫。建立城鎮基準地價資料庫,根據評價模型和評價因子,實時更新城鎮基準地價。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城市基準地價更新、管理和社會化服務體系。
(9)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引進、研究和開發。引用和開發資料庫管理信息系統,對各資料庫的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進行統一管理,保證各資料庫間數據的協調一致、信息共享。在網路互聯的基礎上,按存儲量及反應時間的要求建立分布式資料庫。
3.4 系統建設
3.4.1 目標任務
通過實施「數字國土」工程,利用國土資源資料庫的數據信息,在國際互聯網和國家專用通信網的環境下,採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計算機輔助辦公自動化系統,以提高工作效率、轉變管理模式、增大監督力度,使工作、管理水平上一個新的台階。
3.4.2 主要內容
(1)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運用現代先進的GIS技術,建立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土地變更調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資料庫為基礎的,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土地用途管制、農用土地分等定級估價等為主要內容的,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管理、農用土地產權管理為根本目的的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以加強對土地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真正實現按規劃管地、按產權管理,實施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動態監測。它又可分為: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信息系統。該系統主要是對土地利用調查的成果進行建庫,內容包括圖形、屬性和必要的統計匯總;其次是依據變更數據及時對庫內容進行修改,以保證土地利用現狀數據的現勢性。
——遙感動態監測信息系統。該系統利用遙感資料進行圖像處理來獲得地面數據,通過GIS技術進行空間數據的定位來對土地利用的變化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
——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以輔助決策的方式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專項規劃,建立土地利用規劃信息庫,實行土地用途管制;監察規劃實施過程中土地利用的時空變化,對其實行技術、行政和法律的管理;同時,進行規劃實施中的效益分析,實施過程中對規劃逐步更新、完善,優化土地利用。
——耕地保護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採用GIS技術,在土地利用現狀圖上提取基本農田塊和范圍,建立基本農田管理資料庫,建立保證耕地動態平衡的管理信息系統,切實保護耕地。
——農地轉用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根據土地利用規劃資料庫、耕地保護資料庫、建設用地指標對農地轉用項目進行審查、審批,建立農地轉用管理資料庫。針對土地徵用的流程建立計算機管理程序,建立農地徵用管理資料庫。
——建設用地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用於建設用地項目的審查、審批和管理。系統具有建設用地審批全流程,並可調用土地利用現狀進行空間分析來進行項目的選址,利用建設用地指標資料庫、行業項目用地指標資料庫審查項目用地面積,建立建設用地管理資料庫。建設用地項目的會審需要利用土地利用規劃數據、耕地保護數據、土地權屬數據並與其相應的系統發生關系。
——土地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信息系統。該系統根據土地地貌、土相、自然環境、土地質量、土地區位、種植制度等影響因子進行農用土地分等定級,建立不同區農用土地的分等、定級模型,建立相應的信息庫,按有關模型進行分等定級。
(2)土地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根據城鎮的規模、類型,結合當地的經濟技術條件建立以城鎮村莊初始地籍調查、土地登記資料庫及城市基準地價資料庫為基礎,土地變更登記為主要內容,土地市場交易管理為目標的土地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地籍工作過程的現代化、資料管理的數據化和信息交換的網路化,建立以計算機為支持的地籍資料公開查詢制度,促進地籍成果的推廣應用。它又可分為;
——土地產權產籍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城鎮村莊地籍調查,建立地籍調查庫及產權產籍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地籍管理日常業務,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基準地價管理信息化。該系統對確定基準地價區域內影響基準地價的各種因子(如土地級別、土地出讓、轉讓、出租、抵押等價格、房產交易中的地價,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區位等)進行分析和計算,選擇適當的測算模型及相關參數來確定各土地級內或均質地域內的土地收益曲線或地價曲線,進而計算行業的區域平均價,確定地價曲線和區域內的基準地價,確定區域或區域內各個等的標准宗地的標定地價,建立基準地價信息庫。
——土地利用管理信息化。開展土地利用管理信息化建設,建立土地使用權出租、抵押、轉讓資料庫,實現查詢、統計、管理的信息化。
(3)輔助決策及辦公自動化系統。建立包括窗口辦文、政府上網、公文傳輸、建設用地報批、人事、財務、檔案、政策法規咨詢等內容為主的辦公自動化系統。通過建立辦公自動化系統,以擴大政務公開、方便群眾辦事、規范辦文流程和辦事程序、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改善機關形象。它又分為:
——辦文管理信息化。開展公文管理、檔案管理和土地宣傳信息化應用,實現公文管理、檔案管理和土地宣傳的信息化。在窗口辦文的基礎上,實現公文跟蹤管理的信息化;並將已有資料建庫。
——人事科教管理信息化。開展信息化知識培訓,建立人事管理、科技教育和外事管理信息庫,實現信息化管理。
——財務管理信息化。建立財務信息庫,實現財務管理、統計管理和收費管理信息化。
——政策法規管理信息化。開展政策法規、信訪和監察管理信息化建設,建立政策法規、信訪案件和監察案件資料庫,提供多種方式的查詢服務,並對信訪信息進行統計、分析。有條件的地方,可開展土地監察快速反應系統。
——紀檢和機關黨委管理信息化。開展紀檢和機關黨委管理信息化建設,建立紀檢和機關黨委管理資料庫,提供多種方式的查詢服務,並對有關信息進行統計、分析。
3.5 網路建設
3.5.1 目標任務
通過實施「數字國土」工程,全面建成鏈接國家和省政府信息中心、有關部門,各市(地)、縣(市、區)土地管理局,覆蓋全省的、高速有效、安全的網路系統和數據通道,從而快速高效獲取、存儲、共享國土資源數據,提高國土資源社會化服務水平。
3.5.2 主要內容
(1)機關內部區域網建設。建立局機關內部區域網,以實現辦公自動化、信息發布及土地資產管理、土地資源管理業務的開展。對外數據發布網與內部辦公網採用物理分隔方法,確保信息安全。
(2)城域網建設。通過國際互聯網、國家專用通信網,連接各縣、市土管局及土管所,實現城域范圍數據共享、信息發布、聯網辦公。
(3)廣域網建設。通過衛星、微波、專線等實現與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及其他部門信息中心的數據傳輸。
(4)網路管理系統。通過地址管理、域名解析或虛擬技術等手段,將各站點間的物理鏈接分解為不同的業務、信息查詢發布等邏輯網。各邏輯網獨立運行,互不幹擾,但在物理上使用同一信息通道。
(5)網路安全系統。採用國家安全部門認證的先進的安全保密及防火牆技術,建立起安全屏障,保證信息網路的安全。
3.6 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3.6.1 目標任務
通過建立國土資源信息發布網站,建立社會服務資料庫系統,實現與省內各相關信息發布網站的鏈接,向社會提供方便快捷、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國土資源信息服務,形成一個功能強大、有廣泛影響的國土資源信息服務網。
3.6.2 主要內容
(1)信息發布系統建設。在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土地產權產籍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信息系統建設的同時,建立信息發布系統,把土地資源調查統計信息、土地利用狀況統計信息、地籍資料、城鎮基準地價、法律法規等信息進行發布,充分發揮信息的公益性。並與熱門站點、導航系統建立鏈接,提高使用頻率。
(2)社會服務資料庫建設。通過對各種資料庫的提取、分析、加工、數據格式轉換及篩選後,經過審查、認定,形成不同專業的信息服務資料庫,建立起面向不同用戶的信息服務系統,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
4 結束語
通過「數字國土」中標准化建設、基礎資料庫建設、信息系統建設、信息網路建設和信息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土地信息的數字化、網路化、時態化,推動土地信息系統建設的標准化、規范化、科學化,並最終推動土地管理工作的決策科學化、管理規范化及辦事高效化。
G. 德國的土地性質怎麼區分的
《土地登記辦法》沒有對地上、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如何進行登記作出明確的規定,而是通過明確宗地的概念將其納入了一般土地登記范疇。《土地登記辦法》根據《物權法》第一百三十六條和第一百三十八條的規定,將宗地明確定義為土地權屬界線封閉的地塊或者空間,使宗地不再僅僅是一個平面的概念,而且還是一個立體的三維的空間概念了。因此土地登記不僅要登記土地平面的四至界限,而且要登記土地的上下立體空間,從而解決了地上、地下設立的土地權利的登記問題。
更多土地類知識可以去聚土王看看
H. 如何查詢編號土地地塊位置和相關信息
目前土地地塊位置和相關信息去國土局查詢。
土地確權是指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他項權利的確認、確定,簡稱確權,也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規定確定某一范圍內的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隸屬關系和他項權利的內容。
依照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的規定,確權的權利主體為鄉級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也就是說只有鄉級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才具有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權力。
(8)三維土地使用權擴展閱讀:
1、土地登記,是指將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和土地抵押權、地役權、及依照法律法規規定需要登記的其他土地權利記載於土地登記簿公示的行為。
2、土地證號都是印製在土地證上的,是國家對土地證的編號。土地證號查詢和土地證查詢都需要到土地所在地的土地局查詢,最低到縣級的土地局,無法在網路上進行查詢。
3、土地使用權(Land Use Rights)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民集體和公民個人,以及三資企業,凡具備法定條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農民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利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
在這里,土地位置已不單純是一個自然因素,位置的好壞主要由該地塊所屬地區的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行政等因素來決定。工廠的選址應選在靠近原料產地,交通便利的區位。商業的選址需選在人口密集、流量大的中心區。土地位置的好壞將最終導致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上的不均衡。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優化土地管理
I. 中國土地利用現狀
我國土地利用具有以下特點:
①土地開發歷史悠久,開發程度高,而利用程度低,發展潛力大。找國土地開發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到目前為止,已開發利用面積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73.95%,剩餘未開發利用部分多屬難利用土地.已開發土地中,耕地中中,低產田約佔2/3,林地森林覆蓋率低,草地產草量少。可見,我國土地開發利用潛力較大。
③土地資源比較豐富,土地利用類型復雜多樣.我國土地資源面積大,種類多,為多種開發利用提供了條件.主要用地類型有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等,其中耕地按水利灌溉條件,又分為水田和旱地。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比重大.耕地約佔全國總土地面積的14.2%,人均耕地1.6畝;有林地約佔16.8%,人均林地僅1.89畝;草地面積約佔28%,人均草地3.1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