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加多寶集團跟廣葯集團在王老吉品牌上的爭執上,將對以後的消費者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這兩種王老吉並不是出自同一家公司哦。品牌火了都要搶利益。
紅罐王老吉是鴻道集團有限公司授權,由浙江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生產。而綠盒包裝的王老吉,則是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食品飲料分公司生產的。
90年代,廣葯將罐裝王老吉的品牌使用權租給了香港加多寶集團,從此加多寶擁有了獨家經營紅罐王老吉的權利。不過最近,廣葯集團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他旗下的「王老吉」品牌價值超過千億元,成為目前中國評估價值最高的品牌。這種做法引起了多加寶集團的不滿,隨後,加多寶集團在網站上發表聲明,稱廣葯集團借用紅罐王老吉的銷售數據.多加寶集團在一次新聞發布會譴責廣葯集團對王老吉涼茶品牌的隨意性經營。
3月,廣葯集團發表聲明:由王老吉「整合」白雲山涼茶,將白雲山涼茶全面轉入綠罐王老吉涼茶銷售渠道,由王老吉葯業總經銷。
廣葯集團的此項聲明實則向紅罐王老吉產品的東家香港鴻道集團,進而向弘道旗下的加多寶集團發出「最後通牒」:欲終止王老吉商標租賃。
Ⅱ 央視廣告2013招標:王老吉VS加多寶,廣告宣傳方面加多寶一直占優勢,但這次總感覺沒有王老吉的好,為什麼
馬善記,男,湖北浠水縣人,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襄樊市某機關工作人員。言論寫手,娛評人。
世界級的「王老吉」屬於加多寶的四大理由
一個時期以來,有關王老吉到底應該歸誰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央視《對手》節目,兩方陣營的專家你來我往,隨即《財經郎眼》郎咸平也犀利發聲,好不熱鬧。那麼,這個王老吉到底是應該歸加多寶,還是應該歸廣葯集團呢?我非常認同郎咸平的觀點,應該是先有商品後有商標,商標是為了保護商品而存在的。我個人認為,紅罐王老吉應該屬於加多寶,因為紅罐王老吉是加多寶做大做強的商品,理由至少有四:
首先,王老吉這個品牌是加多寶通過正規渠道得來的。我們知道,當時加多寶公司的管理層為了把涼茶這個事業做大,向廣葯集團租用了王老吉這個品牌,從而拿到了涼茶傳人的配方和工藝。加多寶拿到配方之後,發現這個品牌名在國內,當時這種公私合營使得他們對這個品牌失去了國內的經營權,然後廣葯集團1993年注冊了這個商標,注冊了這個商標之後,加多寶公司為了能夠讓品牌、配方、工藝能夠合一,所以就向廣葯集團提出租用王老吉這個商標。這是合理合法的,廣葯集團不能想拿回就拿回。事實上,我們通常提到的涼茶始祖公認就是王氏家族,雖然配方就在王氏家族的手上,但擁有者就是加多寶公司,廣葯集團即使重新擁有王老吉商標的使用權和所有權,但所生產的王老吉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對應的涼茶始祖的配方,也就不是所謂正宗的涼茶。因此,如果我們承認王氏是涼茶始祖的話,正宗涼茶的配方生產、產品還在加多寶,而廣葯集團所收回的不過是三個字而已。
其次,加多寶為打造王老吉付出了大量心血。據了解,加多寶公司在2002年以前整整七年時間里,一直在為王老吉付出,日子過得很苦,可以說,整個公司幾乎是苦水泡大的,當時,他們的設備投入已經有幾個億,但是銷售收入也只有幾個億,銷售市場也僅限於溫州、東莞和深圳,所以那個時候企業幾乎是不賺錢的。不賺錢的時候,企業還要拿出幾百萬來支付商標的使用權,對於當時的加多寶公司來說是一個極其不容易決策。但加多寶為了讓涼茶始祖在中國、在世界發揚光大,一直堅持不懈,不斷在付出,不斷在努力。到目前,整個加多寶公司對營銷的投入已高達三百個億,工廠設備的投入達到了一百多個億。可以說,加多寶為打造王老吉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而且這種付出也是有目共睹的。人們常說,要想人前顯貴,先得背後受罪,王老吉「人前顯貴」、品牌成功的背後,正是加多寶「背後受罪」付出大量心血的結果。
再次,加多寶為王老吉承擔了巨大風險。王老吉火了,人們往往只看到王老吉對加多寶的回報,卻往往忽視了曾經的風險。事實上,加多寶在王老吉品牌上放的是一筆長期的風險投資,風險投資的回報無論多高都不應該被嫉妒,因為它當時承擔了幾乎全部的風險,而廣葯集團沒有承擔任何風險。現在,廣葯集團看到加多寶賺得盆滿缽滿了,就想坐收漁人之利,不說是無恥,至少是不厚道的。我們不能因為加多寶獲得了回報很多,就可以說你夠了,且不說回報本身沒有盡頭,只要它的回報是合理的,得到再大的回報都不過分。
最後,加多寶在品牌經營方面勝過廣葯集團。我們知道,品牌是經營出來的,沒有一樣產品隨隨便便就能成為品牌,一如沒有人能隨隨便便能成功。顯然,在品牌經營方面,廣葯集團不是加多寶的對手。事實上,王老吉作為一個品牌,在2008年之前和2008年之後是有本質區別的,而經營這個品牌的就是加多寶,而不是廣葯集團。專業的事要由專業的人來做,王老吉這個品牌讓加多寶來做,無疑更專業。數據最具說服力,2004年廣葯集團推出綠盒裝的王老吉,而且是跟著加多寶14.1億的餘威下做的,而加多寶已經做到180億了,廣葯集團推出綠盒裝的王老吉只是一個零頭。其實,在品牌營銷中,一個大的品牌裡面,一個產品具體的品質構成並不是最重要的,比如說王老吉可能有神秘的配方,但礦泉水有什麼配方?有的水賣到滿街都是甚至全球都是,但有的水就是賣不出去,區別何在?其實就是品牌的區別。而品牌是什麼構成的?不是水的品質,既使是你把他貶得一錢不值,只要它品牌好,仍然可以賣得全球都是。不難看出,加多寶不僅很會經營品牌,而且確實為經營王老吉品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加多寶作為一家民營企業,不僅為很多人解決了就業問題,而且極具社會責任感。據悉,加多寶公司現有直系員工一萬多,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問題。同時,加多寶熱心做公益,做慈善,他們為汶川地震災區加多捐了一個億,為玉樹地震災區又捐了1.4個億,等等,等等。
一言以蔽之,為了讓中國的王老吉能成為世界級的王老吉,而不會成為曾經的健力寶,我堅決支持加多寶。
以上這篇文章,是我轉載借用的。分析樓主的問題,首先必須明白該問題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好,我們現在回到問題本身:王老吉是一個擾亂正常市場競爭環境的流氓搗亂者,所以,它買什麼樣的廣告都改不了它丑惡的嘴臉,只會讓人對它更痛恨。但是,廣告的作用在於,把握話語權,讓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都被先入為主。況且,真相從來就是是非難明。
現在:加多寶36分; 央視廣告8600萬廣告1的乘數效應 1.09;央視廣告6080萬 1.07;
王老吉:2.5分 央視廣告8600萬廣告1的乘數效應 1.03;央視廣告6080萬 1.0295;
備註:乘數效應對於不同的企業的影響不一樣。乘數的數值是我瞎估的。如果你要把1分理解成10億我也沒意見。
所以,王老吉和加多寶的選擇都是對的,都是對產品銷售有正面促進的。。。
Ⅲ 加多寶與王老吉最新廣告詞
王老吉是廣州葯業的,加多寶是香港鴻道集團的!加多寶租賃的王老吉商標,然後一步步將王老吉養大(2011年銷售額160億人民幣),期間廣葯就很眼紅加多寶可以賺很多錢,所以就順勢推出了綠盒裝王老吉(也就是廣告中的那個王老吉,還有盒裝)!
後來,廣葯就要徹底的收回王老吉的整個商標,因為廣葯嫌加多寶給的商標使用費太低,而且廣葯想弄一個「王老吉大健康產業」,而加多寶只希望王老吉用於生產涼茶這單一產品,不希望王老吉因為多元化而失敗,成為第二個健力寶,於是上方分歧產生。
因為商標在廣葯那裡,並且商標租用合同也已經到期,所以在廣葯和加多寶的官司中,廣葯很正常的收回了商標,加多寶因而不能再使用王老吉這個由他一手帶大的品牌了,只能推出「加多寶」牌涼茶,所以,現在大家在市面上看到的加多寶牌涼茶,也就是以前的王老吉涼茶,兩者除了商標換了以外,其它沒有多少區別(口味絕對沒有變)!!!!
而廣葯收回王老吉商標後,也推出了廣葯版的王老吉,也就是現在市面上即將出售的包裝上帶有「廣州葯業」的紅罐王老吉,這並不是以前大家常喝的正宗的王老吉
希望大家能夠一如既往的支持加多寶,因為是正宗的。因為加多寶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汶川地震中捐款1億、舟曲中捐款1.1億的都是加多寶而不是廣葯,並且加多寶還連續很多年資助大學生上學)
加多寶加油!!!支持加多寶!!!!
Ⅳ 市場營銷的案例分析,誰能幫我解答一下啦!
我也想要這個的答案 哈哈 我們也要考
Ⅳ 「王老吉」品牌之爭留下什麼啟示
「王老吉」商標爭議,最主要的是對現有商標法關於使用者保護的制度提出了挑戰,它可能拉開使用者利益保護討論的序幕。給我們國內企業帶來的啟示有如下幾個方面:
啟示一:商標還是自己的好
「王老吉」商標爭議,爭議的背後在於商標的價值。根源是在於「王老吉」的商標使用權,加多寶不管如何向社會表現悲情和不甘,把王老吉商標從默默無聞做到年銷售收入160億,它只是取得了「王老吉」的商標使用權這是鐵的一個事實。商標的所有權是在廣葯方,即使加多寶擁有王老吉在港台及海外的商標注冊權,但在國內也必須要依照我國的《商標法》。
啟示二:從商標到品牌,需要經營
在多加寶租賃之前,2003年以前,王老吉只是一個區域性品牌,在廣東、浙南地區有比較固定的消費群,銷售額連續幾年維持在1億元左右,廣葯集團評估上千億的王老吉的品牌價值完全是加多寶公司塑造和運營的,加多寶成就是王老吉品牌的含金量。
啟示三:商標的價值無法估量
商標是一種商業符號,而品牌價值是與生產經營者的運作能力譬如廣告投入、銷售營運等投入分不開的,品牌不僅是企業做出來的,更有消費者情感上的認同。所以,商標產生之初並沒有價值,而是因為在使用中不斷累積商譽才逐漸產生價值。
啟示四:商標權的市場化
企業最寶貴資產不是土地廠房設備,而是品牌。商標是品牌的命根子。商標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具有經濟價值,可以用於抵債,即依法轉讓。王老吉雖然是一個中華老字型大小,但是它在2000年以前是一個日漸沒落的傳統醫葯品牌,廣葯集團手中的一塊「雞肋」,「用不上的資源」,加多寶公司正是看中了王老吉商標的潛質,1997年的某月某日加多寶和廣葯簽了個獨家的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合同約定租期15年,加多寶使用王老吉商標至2011年12月31日,商標使用費一年506萬元。
啟示五:民族商標前途無限
從王老吉商標之爭中,我們欣喜的看到民族商標的價值,至少王老吉在國內的品牌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在國內市場的兩樂。民族品牌不僅是企業的,更是民族的。沒有民族品牌的崛起,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很難說真正強大。
啟示六:商標的授權之道
如何完善使用者保護制度,平衡商標所有者與使用者的利益關系,打造商標許可使用的良性運行模式,這是國內企業的一個難題,一方面國內企業不會授權,王老吉的租賃合同就存在在很大的漏洞,甚至還出現受賄協議。另一方面國內企業的商標維權意識淡薄,在外企的市場擴張下,我們很多的民族商標(如活力28、天府可樂、奧妮等商標)就是這樣與消費者漸行漸遠,直到消失。
Ⅵ 王老吉營銷案例分析
紅色王老吉 ---防火讓自己火起來分析流程: 1、引言-- 2、紅色王老吉--歷史及概況簡介 3、公司簡介--加多保以及王老吉葯業公司 4、案例的理論分析--定位戰略、文化營銷 5、展望--王老吉路在何方 6、總結 1、案例基本情況分析 人們都習慣了一種說法: 怕上火,喝王老吉。2003年是飲料王老吉的旺年。 "這一年王老吉突然火了起來,飛身上了超市、飯店、飲料機的寵兒榜。延續至今,仍是勢不可擋。2005年,王老吉銷量超過25億,是2002年銷量1.8億的14倍,成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 2、歷史及概況介紹 王老吉涼茶? 老老實實王老吉,清熱解毒祛暑濕。在眾多老字型大小涼茶中,又以王老吉最為著名,堪稱涼茶始祖。何謂「涼茶」 涼茶,從字義理解,涼即寒涼,茶即茶葉,合起來講,涼茶乃用茶葉製成具有寒涼清熱,生津止渴作用的一種飲料。 " 涼茶起源於廣東,因為廣東地區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水質偏於燥熱,再加上廣東人喜歡吃煎炒燥熱的食物,並習慣晚睡,很容易生「熱氣」 ,即北方人所說的「上火」。每到夏天,涼茶是廣東人必不可少的飲料。 王老吉最早是在1828年由王澤幫(乳名阿吉)所創,在廣州市十三行路靖遠街開設了一間王老吉涼茶鋪,專營水碗涼茶。
王老吉涼茶由於配方獨特、價格公道,因而遠近聞名,門庭若市,供不應求。
在1840年,王老吉涼茶鋪便開始以前店後廠的形式,生產王老吉涼茶包。 解放後,王老吉葯號分為兩支,一支歸入國有企業,發展為今天的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王老吉牌沖劑產品(國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後人帶到香港。
在中國大陸,王老吉的品牌歸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國大陸以外有涼茶市場的國家和地區,王老吉的品牌基本為王氏後人所注冊。而目前生產紅色王老吉的加多寶公司則是通過品牌租賃形式向王老吉葯業租賃了20年的品牌使用權。 發展的困境
加多寶的紅色王老吉只在兩廣、浙南一帶,由於過於濃厚的地域色彩,從1998年到2004年,王老吉飲料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中,默默無聞地固守著一方區域市場。
羊城葯業發展不盡人意 成為廣州第一批股份制改革的企業,走上了包括房地產投資在內的多元化的道路。隨之而來的卻是連續幾年的巨額虧損,最終資不抵債、負債經營。現實中的解決之道 為了求得更大的突破,盡管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境,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攜手加多寶公司,依託紅色王老吉,王老吉葯業走出了困境,讓一個享有170餘年歷史品牌的老字型大小企業重新煥發了春光。3、公司簡介:王老吉的組成
加多寶-------------------廣東加多寶飲料食品有限公司是香港加多寶集團在大陸地區設立的獨家投資公司。公司主導產品是紅色罐裝王老吉飲料。
廣州王老吉葯業-------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於 1828年,歷經百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我國中成葯生產企業50強之一
主要產品有王老吉系列、保濟丸、保濟口服液、小兒七星茶、清熱暗瘡片、克感利咽口服液、痰咳凈、藿膽丸等。 2004年8月,東莞加多寶的「王老吉」紅罐涼茶銷售額突破了10億元人民幣,是2002年全年銷售總額的5倍
廣州王老吉葯業於2004年開始推出利樂包的綠罐包裝,全年銷售收入達到8,000萬元。
廣葯王老吉和加多寶現在已開始廣告時間上的互相配合,產品定位也有區別:紅罐是高檔,綠罐則定位中低檔市場,主要針對中小城市以及腹地更廣的農村地區。
轉自一網友的博客,僅供借鑒
Ⅶ 王老吉加多寶商標爭奪
市場就是這樣。加多寶當初買的是王老吉的商標,商標的背後有的是百年涼茶品牌的信譽。但是做大做強的還是加多寶。現在的困難對於加多寶來說是一時的,有如此精湛的營銷團隊,勢必會創造出再一個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