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阿里巴巴突然起訴騰訊,馬雲和馬化騰徹底鬧掰,騰訊這回又做了啥
一個是杭州的「馬雲」,一個是深圳的「馬斯拉諾」,跟馬雲雖然是互聯網巨頭,但一直是兩家企業之間的競爭,尤其是最近阿里巴巴起訴騰訊,關於馬雲的謠言徹底讓它再次引起廣大網民的關注,那麼這次又發生了什麼呢?隱藏著什麼樣的商業糾紛?
2021年1月19日,阿里巴巴與騰訊侵犯作品發布信息網路傳播權一審判決,原告為阿里巴巴傳媒有限公司,被告為騰訊科技有限公司。騰訊電腦系統有限公司、騰訊音樂娛樂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以單獨合作的方式,未經授權,使用「騰訊叮當樂智能視聽屏幕」和「騰訊叮當樂APP」,向客戶提供所涉及服務的錄音資料的網路傳輸。
然而,就在半個多月後,騰訊與阿里巴巴再次相遇,再次失敗。至此,「南山必勝客」終於成為過去,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競爭也再次開始。
近20年來,馬雲與馬化騰的「兩匹馬」之爭,一直很激烈,不知道接下來兩大巨人之間的摩擦會產生怎樣的火花,讓人拭目以待,你對此有何看法?在下面留下你的想法吧!
❷ 阿里巴巴店鋪因為知識產權被投訴幾次扣了16分會被降權嗎多久可以恢復 還是有什麼辦法恢復搜索排名
搜索降權,活動限制,無法參加官方活動。扣分需要第二年的1月1號清楚。恢復的話只有2個辦法。第一是:投訴方撤銷投訴。 第二是:馬雲是你爸爸。
❸ 馬雲憑什麼說互聯網能解決假貨問題
馬雲不久前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說,互聯網是解決假貨問題的最有效途徑。但在一般理解中,網上買到假貨的可能性好像比線下更大,馬雲何出此言?
事實上,正像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邵曉鋒所說,「電商平台本身不生產假貨,假貨的源頭在線下。」用一位海關總署官員的話說,淘寶有點像北京的秀水街,在假貨問題上背負了罵名,但它只是一個平台,一個房東。然而,網購模式增加了消費者識別假貨的成本,這正是平台需要替消費者解決的問題。
淘寶打假靠的是大數據,所面對的是10億件商品和900萬商家。邵曉鋒對記者說,造假具有區域性特點,「一個村子一個鎮子的人不是什麼假貨都會生產,就只會生產這一個」,基於阿里後台的大數據以及專門識別假貨的演算法模型,幾乎可以按照商品品類繪制出一張反映中國假貨源頭和主要流通地的地圖,淘寶網會派團隊深入這些源頭,跟蹤並梳理造假產業鏈。而制假團伙也像黑客一樣,隨時找機會突破平台的審核,形成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博弈。
據淘寶方面透露,每年通過投訴發現的問題商品大概是600多萬件,而阿里今年前三個季度發現的問題商品總數為9000多萬件,這實際上有90%以上的假貨是通過阿里自己的數據後台主動識別的。
但出於種種考慮,淘寶網並沒有向媒體公開手中積累的這些制假數據,這份地圖還停留在阿里巴巴的伺服器上。更重要的一點是,淘寶網不是執法部門,面對線下的造假產業鏈鞭長莫及。
淘寶不是今年才開始打假,讓人記憶猶新的2011年中小賣家圍攻淘寶的事件,經調查,其中的十幾個帶頭人的身份就是線下制假團伙。但可以說,今年淘寶在打假上最大的收獲是納入更多政府機構,將一套社會協同打假機制的雛形建設起來。
目前,在阿里內部負責打假的網路安全部,有一半員工是技術出身,甚至包括不少有警察、檢察官、法官等背景的員工。淘寶網利用技術手段獲取的打假大數據會同步給相關省份的公安、質監、知識產權等部門,配合這些執法部門推進打假。
馬雲在2014年留給公眾的一個深刻印象是,他一個省接一個省地親赴當地談合作,馬不停蹄。盡管阿里巴巴與各省的合作領域存在差異,但由此建立的政府關系,在打假上是阿里的優勢所在。
「其實很多人已經在講了,現在在淘寶上售假越來越害怕,因為他會被跟得緊。」邵曉鋒說,但這些假貨總要找到一個出口,因此淘寶打假的本意不是讓假貨的銷售渠道從線上迴流到線下,而是希望藉助電子商務,幫助他們去賣自己的自主品牌,轉身從良。
能將產品做出以假亂真的效果,本身的生產能力不會差。舉一個福建莆田的例子,全國山寨的阿迪達斯和耐克運動鞋的源頭在那裡,當地政府很希望藉助淘寶為當地造假企業走上一條正路,淘寶會向這些企業傾斜一些資源,甚至給對方提供好的貨源讓他們做選擇。
❹ 有公司偽造了馬化騰的簽名,為何馬雲卻要告它
這一事件最新的進展是,「網衛」在自家官網掛出了聲明稱,「從未趁機勒索商家,更未有脅迫商家收取保護費。從未惡意搶注商標,也沒有開展商標代理業務。」不過,阿里方面卻表示,將披露更多「知產流氓」勒索商家擾亂市場的惡行,並表示正在對「網衛」進行訴訟准備工作。
知識產權流氓們的黑暗一角已經被揭開
知識產權流氓在國內屢見不鮮。有不少知識產權流氓,專門在特定的節假日,雙十一、聖誕節、春節期間發送惡意侵權通知,從而藉此牟利。
知識產權流氓的存在又需要談到法律層面的一些爭議和盲點問題。
這里不得不說到國內知識產權領域非常有名的「通知刪除」規則。早在2016年4月26日知識產權日,法治周末就曾組織過一場有關「通知刪除」規則的討論,專門研究如何既保護知識產權,又防範濫用知識產權,平衡商家合法經營權。
所謂的「通知刪除」規則來源於《侵權責任法》,其中第36條規定: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然而,在實踐過程之中,如果過分信任投訴人,投訴人的一紙通知就會直接將電商店鋪的商品下架,很可能讓賣家失去抗辯和舉證的機會,誤傷商家的正常經營權。而如果確系侵權,電商平台則又可能因為侵害後果加大而要承擔連帶責任。
所以在當時,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的朱巍認為,當前「通知刪除」的情況比較亂,存在大量的虛假投訴,很多投訴是沒有理由的,一下子就把電商平台的成本提高了,效率降低了。
過去在操作過程之中,電商平台一直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而這種左右為難的境地又被一些不法分子加以利用,鑽法律空子,形成了靠知識產權流氓行徑牟利的黑色產業,這種黑色產業鏈甚至有越演愈烈的傾向。
比如說,有知識產權代理公司在箱包類別搶注NIKE的Y型圖案,甚至對NIKE官方旗艦店和官方授權店鋪發起惡意投訴。在阿里巴巴平台介入溝通下,NIKE提供著作權證明,該代理公司才停止這種行為。
據淘寶平台治理部調查,有位70歲的老太太張某注冊了上百個品牌關鍵詞,例如「破洞」、「郵差」、「花苞」等,然後對涉及這些詞的商品進行惡意投訴。這類詞語相對冷門,但又是很多商品的不得不使用的關鍵字,商家一旦面臨關鍵詞的惡意投訴時,往往無可奈何。如果又是遇到雙十一、春節、聖誕等大促節點,為避免節外生枝造成更大損失,也容易忍氣吞聲選擇屈服。
而根據阿里平台治理部的數據來看,惡意投訴在2015年影響平台商品量增加150%超過200萬條,2016年則猛增至600萬條。而絕大部分惡意代理公司投訴成立率不足10%。
在一些經銷商的操縱下,知識產權流氓成為部分經銷商私下合謀打擊對手的黑色工具。知識產權流氓利用投訴機制達到渠道和價格管控,實現暗箱操作下的利益分配,甚至是脅迫商家收取保護費。目前來看,在阿里平台上,每年有超過百萬淘寶商家因這類知識產權流氓行為產生了上億元的損失。
應該如何應對法律盲點之外的流氓行徑
所幸,目前阿里作為企業方給出了相對較為可行的解決方案。品牌權利人在面對惡意侵權的時候,可以通過阿里的線上維權系統進行投訴。權利人只要一鍵就可發起投訴,遠離流氓代理並不難。
不過,行業凈化不僅僅需要靠企業來解決,更需要政府和法律介入才能真正做到治根治本。
遺憾的是,國內相關部門雖然也意識到這種知識產權流氓以及有敲詐目的的惡意投訴存在,但因為目前法律上對品牌保護涉及的諸如顯著性詞彙等缺乏明確規定。很多時候知識產權流氓的行徑很難嚴格界定。法律層面上面臨一定的盲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做法。
因為不僅僅是國內有知識產權流氓的問題,國外其實也有。知識產權流氓們不製造或銷售任何產品,主要通過向某個特定技術領域的公司發起專利訴訟以獲利,而這類訴訟最終多數都由被告支付合解金以獲得專利許可告終。
美國的Uniloc Corporation公司是業界赫赫有名的專利流氓,不僅蘋果、微軟,邁克菲、索尼、谷歌、NEC、FACEBOOK都曾遭遇過這家專利流氓的勒索。而另一家專利流氓NPE每年讓美國產業界花費的專利訴訟費用以及和解金高達數十億美元,涉及企業超過2600家。
為了抑制這類知識產權流氓,美國立法、司法、行政部門採取了一些新舉措。隨著2011年美國通過了美國發明法案,2014年美國知識產權界誕生了非常有名的「Alice案」。這些法律和案件的審理更多否決了專利流氓的無理取鬧。此後,美國新增專利侵害訴訟案件大幅降低,半年減幅超過100%。
美國最高法院審理Alice公司與CLS銀行案件 (Alice Corp vs CLS Bank) 所做的決議,使得部分專利的有效性標准更趨嚴格。基於這些新判例及准則,美國地方法院裁定許多系爭專利無效,並駁回許多現有的訴訟案件,「專利流氓」也因此減少了有關軟體專利的購買與訴訟活動。
對於國內而言,相關法律也確實需要盡快完善。不過,法律法規已經走在了路上。2015年,相關部門已經啟動了《濫用知識產權反壟斷規制指南》的研究起草工作。
偽造了馬化騰簽名,卻有可能被阿里巴巴給告了。這個故事看似荒謬,恰恰體現了知識產權流氓的危險性所在。這次阿里和「網衛」們之間的戰爭可能僅僅只是開始,這其實也是給國內互聯網行業、法律界提出了一定的警醒。國內互聯網行業發展起於草莽之間,未來相關的知識產權糾紛一定還會不斷涌現。
解決這類問題,可能真的更多還是要依靠法律政策的不斷完善。
作者:深幾度,轉載請保留版權內容。
❺ 馬雲申請過的專利有什麼
沒有馬雲個人為申請人申請的專利,都是以阿里巴巴公司的名義申請的,如下:
❻ 老子有錢還開淘寶商城啊你tm馬雲就是混蛋
馬雲就是一個騙子,為了賺錢對侵犯知識產權的產品給予包庇,美國最後點名的侵犯知識產權的網站就包括淘寶,中國也別叫冤,咎由自取! 因為馬雲,中國想在世界面前最為負責任,講信譽的大國,就是白日做夢!永遠也就做個三流的國家
❼ 馬雲發明的手機支付為馬雲最早用的移動支付,那他為什麼不申請專利呀什麼不申請專利
二維碼不是他發明的,移動支付也不是他最早用的,所以他不申請
❽ 有人說馬雲一邊打假,一邊鼓勵賣假是真的嗎
日前有代表提出「網路假貨」議案,並點名批評淘寶網和馬雲。馬雲對此並未正面回應,而是向代表委員發出《像治理酒駕那樣治理假貨》的公開信,呼籲收緊制假售假入刑准,「銷售一件假貨拘留七天,製造一件假貨入刑」。對馬雲的言行態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贊同和同情的很多,反對和批評似乎也不少。有一種批評觀點認為,馬雲的公開信把問題導向了現有法律體系,是「踢皮球」。
假冒偽劣,由來已久,成因復雜,需要綜合治理。現行法律、法規對製造假冒偽劣行為的處罰和打擊,力度仍顯不足也是一種社會的呼聲。有人說憑馬雲的號召力,可以一呼百應,事實上打擊假貨、保護知識產權、渴望公平創新環境已是國人也是企業的「痛點」。如果馬雲的呼籲能夠引發討論,進一步完善市場競爭的法律制度,各項打假措施得以進一步加大,這對於整個中國商業,尤其是中國創造來說,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衣食無憂乃人的基本需求。我們期待政社、政企合力,擼起各自的袖子,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和「中國消費」,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
❾ 馬雲在哪裡說的後悔阿里做得如此之大
許多人都想成為馬雲,但馬雲並不想成為現在的自己。7月11日,在網商大會的訪談上,馬雲的後悔之情溢於言表。他表示,好企業並不在於多大,企業越大越累,「我可以告訴大家,我是真的挺後悔的。所以我真覺得如果我們這家阿里巴巴公司能小一半、(或者)小三分之一,這個公司會做得非常舒服。但是今天沒辦法,因為誰讓你把它搞大了,這是個責任。」
馬雲曾在2016年6月對「假貨」、「仿品」問題進行回應。他說,許多大品牌更青睞選擇中國的OEM(代工)廠商,當這些OEM廠商發現通過互聯網可以賣出更好的產品,於是人們看到市場上開始出現與正品質量相當、但價格低得多的商品,而生產正品和「仿品」的可能就是同一個工廠。馬雲認為這種現象非常值得研究,「他們面對的不是知識產權問題,他們面對的其實是新的商業模式問題」。
假貨只是阿里帝國在擴張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之一。「忙的像個總統一樣」的馬雲還會面臨各種挑戰,去留與否顯然也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