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抵押物轉讓後,抵押權人的權利如何行使
該轉讓行為無效。第三人應該了解物權狀況,故此,不存在善意第三人。
擔保版法:第四十九權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轉讓已辦理登記的抵押物的,應當通知抵押權人並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經抵押的情況;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轉讓行為無效。
轉讓抵押物的價款明顯低於其價值的,抵押權人可以要求抵押人提供相應的擔保;抵押人不提供的,不得轉讓抵押物。
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所得的價款,應當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抵押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Ⅱ 法律關於抵押權的效力是如何規定的
抵押權的效力如何確定 ?有約定的,依照約定。沒有約定的,抵押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抵押權的費用。第三人與抵押物所有人為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共有人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抵押人對共有物享有的份額。
首先、對標的物的效力。1.抵押效力及於從物,擔保法解釋第63條規定:「抵押權設定前為抵押物的從物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抵押物的從物。但是,抵押物與其從物為兩個以上的人分別所有時,抵押權的效力不及於抵押物的從物。」
其次、對孳息的效力。債務人不履行債務致使抵押物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權人有權收取由抵押物分離的天然孳息以及抵押人就抵押物可以收取的法定孳息。收取的孳息首先充作收取孳息的費用,其次是主債權的利息,再次是主債權。
第三、對添附物的效力。對於添附物,依據擔保法解釋62條規定可以分如下情形對待:(1)添附物歸第三人時適用物上代位的有關規定。抵押物因附和、混合或者加工使抵押物的所有權為第三人所有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補償金。(2)添附物歸抵押人所有時及於整個抵押物。抵押物所有人為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的所有人的,抵押權的效力及於附合物、混合物或者加工物。(3)共有時及於抵押人的份額。
第四、對抵押人的效力——抵押人的權利。1.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抵押人在其財產設定抵押後,仍享有對抵押物的使用、收益和處分權。2.處分權。
(1)轉讓標的物的權利
標的物抵押後抵押人仍可轉讓其抵押物。但是在我國,抵押人轉讓抵押物的,受到如下之限制a.應通知抵押權人並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抵押的情況。不通知、不告知的,不影響轉讓的效力,即轉讓仍然有效。
b.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所得的價款,應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提存。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c. 抵押物轉讓後,抵押權人基於物權的追及效力仍然可以向受讓人就抵押物行使抵押權。當然,若債務人已經清償了其債務的,抵押權消滅。
(2)就標的物再次設定抵押權或者質權等擔保物權。
(3)就抵押物為他人設定用益物權。
(四)對抵押權人的效力——抵押權人的權利
1.抵押權的保全
在抵押權人因抵押物受到損害而遭受損失時,抵押權人基於其抵押權可以行使如下權利,保全其抵押權:
(1)在抵押人的行為足以使抵押物的價值減少時,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為。
(2)抵押物價值減少時,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恢復抵押物的,或提供與減少的價值相當的擔保。抵押人對抵押物價值的減少無過錯的,抵押權人有權在抵押人因損害而得到的賠償范圍內要求提供擔保。抵押物價值減少的部分,仍作為債權的擔保。
2. 處分抵押物的權利
在債權到清償期而未受到清償時,債權人有權將標的物進行處分,以受償。
3.優先受償權
Ⅲ 法院強制拍賣抵押物,但拍賣所得款已支付第三人,損害抵押權人的利益,是否執行回轉
一.首先你要明白執行回轉的意思:執行回轉是指是在執行完畢後,因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依法撤銷,由執行人員採取措施,強制一方當事人將執行所得的利益退還給原來被執行人,恢復到執行程序開始前的狀況的一種制度。
二.民事訴訟法》第214條及《規定》第109條對執行回轉作了明確規定,執行回轉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執行程序已經進行完畢。這是產生執行回轉的形式要件。如果是在執行進行過程中,發現執行根據有錯誤,執行人員可以報院長批准中止執行,也就不會產生執行回轉的問題。
2.執行根據被依法撤銷。這是產生執行回轉的實質要件。執行程序的發生以有執行根據為前提,即是強制實現執行根據中所確定的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程序。正確的執行根據在執行完畢後,是不會產生執行回轉的,而一旦執行根據有錯誤,依法定程序被撤銷,執行根據中所確定的權利義務即失去了其合法根據。那麼,將錯誤的執行根據執行完畢,自然就會產生執行回轉的問題。
3.根據新的生效法律文書執行。執行中,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人民法院應根據新的生效法律文書執行回轉。上述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如不滿足此條件則不能執行回轉.符合則產生執行回轉
三.你說的這種情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40條規定,人民法院有權對被執行人所有的其他人享有抵押權、質押權或留置權的財產,可以採取查封、扣押措施;但財產拍賣、變賣後所得價款,應當在抵押權人、質押權人或留置權人優先受償後,其餘額部分用於清償申請執行人的債權。
Ⅳ 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八條中的「第三人主張權利」是什麼意思
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八條
因第三人主張權利,致使承租人不能對租賃物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
第三人主張權利的,承租人應當及時通知出租人。
本條是關於出租人的權利瑕疵擔保責任的規定。
所謂出租人的權利瑕疵擔保是指出租人擔保第三人不能就租賃物主張任何權利。權利瑕疵擔保責任是指當第三人對租賃物主張權利時,出租人所應承擔的責任。
權利瑕疵擔保責任的構成要件為:第一,權利瑕疵在合同成立時已存在;第二,相對人不知有權利瑕疵的存在,如果在訂立合同時相對人明知行為人對該物無處分權而與之訂立合同,相對人不能作為善意相對人而享受對對方的權利的瑕疵擔保的要求;第三,權利瑕疵在合同成立後仍未能排除,如果在合同成立時,雖有權利瑕疵,但在合同成立後,行為人取得了該物的處分權,則應視為權利瑕疵已經除去。
出租人承擔權利瑕疵擔保責任的條件為,
1.因第三人向承租人主張權利。第三人主張權利可以是第三人作為租賃物的所有人主張出租人對租賃物無處分權,該租賃合同無效;也可以是作為租賃物的抵押權人,在義務人不履行義務,要求實現其抵押權。在這種情況下,勢必影響承租人對租賃物的使用、收益。
2.第三人主張權利妨礙承租人對租賃物的使用和收益。如第三人主張抵押權的實現時,因其涉及對租賃物實體的處置,則會妨礙承租人對租賃物的使用。
3.承租人在訂立合同時不知有權利瑕疵,如承租人在訂立合同時明知出租人對該租賃物沒有處分權,而自願承擔第三人主張權利的風險,出租人不負瑕疵擔保責任。
在第三人主張權利時,除出租人已經知道第三人主張權利外,承租人應當及時通知出租人,如承租人怠於通知致使出租人能夠救濟而未能及時救濟的,則出租人對承租人的損失不負賠償責任。承租人及時通知出租人,出租人對第三人主張權利不能排除的,承租人事實上對租賃物已無法使用、收益,這時,承租人有權請求減少租金或不支付租金。
Ⅳ 如何實現對第三人和債務人的抵押權
抵押人,是指為擔保自己或他人履行債務,而向債權人提供抵押擔保的人。抵押人回可以為債務人本人,也可以是答債務人和債權人以外的第三人。在抵押擔保中,抵押人的確定應當以抵押合同為標准,抵押合同中與債權人相對應的一方當事人就是抵押人。
抵押權人,是指對債務人享有債權,並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得就抵押物優先受償的人。抵押權人就是受抵押擔保的債權的債權人。
債權人是債的關系中有權利要求另一方(債務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當事人。在債的關系中,債權人是特定的,只有該特定的權利主體才有權要求義務主體履行約定的義務。負有履行義務的人如不履行義務,債權人有權請求司法機構強制其履行。如果債權人由於對方不履行義務而遭受到經濟上的損失,有權要求賠償。債權人還享有代位權和撤銷權。
債務人是債的關系中有義務按約定的條件向另一方(債權人)承擔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當事人。在債的關系中,債務人是特定的,只有該義務主體才必須向債權人承擔交付財產、提供勞務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義務。
Ⅵ 抵押權受侵害時,抵押權人享有哪些權利
您好,對抵押物加以侵害,使抵押物的價值減少,致使抵押權人不能完全受清償或者減縮優先受償范圍的,構成對抵押權的侵害。
抵押權受侵害時,抵押權人享有以下權利:(1)請求停止侵害和排除妨害。擔保法第51條第1 款規定:「抵押人的行為足以使抵押物價值減少的,抵押 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為。」物權法第193條規 定:「抵押人的行為足以使抵押財產價值減少的,抵押權 人有權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為」。根據上述規定,抵押權 人停止侵害的請求可以向抵押人提出,也可以向第三人 提出。抵押人或第三人妨害抵押權的行使時,抵押權人 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排除妨害。(2)請求恢復原狀或提供相當擔保。擔保法第51條 第1款還規定:「抵押物價值減少時,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恢復抵押物的價值,或者提供與減少的價值相當 的擔保。」物權法第193條還規定:「抵押財產價值減少 的,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恢復抵押財產的價值,或者提供 與減少的價值相應的擔保」。抵押物的價值已經減少時, 抵押權人還可以行使以下兩項請求權予以補救:一是請 求恢復原來的價值;二是提供相當的擔保,即在原擔保 之上再提出擔保。一般來說,能恢復原狀的,應請求恢 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可以請求提供相當擔保。(3)請求提前清償債務。物權法第193條規定:「抵 押人不恢復抵押財產的價值也不提供擔保的,抵押權人 有權要求債務人提前清償債務。」根據這一規定,為了更 好地救濟債權人,如果抵押人不恢復抵押財產的價值也 不提供擔保的,抵押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提前清償債務。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Ⅶ 法院強制拍賣抵押物,但拍賣所得款已支付第三人,損害抵押權人的利益,應該如何處理
你好:你所說的這種情況一般不會發生的,因法院在拍賣設有擔保物權的物品時版,按最高人法院的權有關司法解釋這規定要求要在拍賣時通知抵押權人到場的,抵押權人肯定會提出實現自己債權的要求的。如果法院沒有依定程序操作,是要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的。
Ⅷ 對於第三人提供的抵押財產,債權人怎樣主張權利
債權人要求債務人提前清償債務的情況合法嗎
就法律而言,雙方既以達成債權債務協議,應當按照協議還款期限履行,債權人要求提前還款屬於違約行為 ;但是,如果因為債務人惡意行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可因其不能履行約定的到期債務 ,要求債務人提前履行未到期債務,提前還款。
所以,如果沒有什麼特殊情況,債權人是不可以提前要求還款的,這樣是不合法的。
二、債權人與債務人
債權人與「債務人」對稱,是債務的主體之一,在債的關系中,有要求他的債務人實施一定行為或者不實施一定行為的權利的人。在羅馬法中,債具有嚴格的人身性質,債權、債務不得轉讓。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交換關系的復雜,債權債務逐漸可以轉讓,允許第三人享受債權或者履行債務,所以債權人的嚴格的人身信任性質則遠遠超過了過去。債權人和債務人是在權利主體與義務主體絕對情況下進行創分的,在大多數債的關系中,當事人可能既是債權人,又是債務人,既享受權利,又承擔義務。
債務人,與「債權人」相對,是債之關系中有義務按約定的條件向另一方(債權人)承擔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當事人。
按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在民間借貸關系中,將錢借給他人的人,稱為債權人;相對而言從別人手中借錢,欠別人錢的人稱為債務人。
三、債權轉讓與義務轉移
(一)轉讓權
在不改變合同內容的合同轉讓,債權人通過債權轉讓第三人訂立合同將債權的全部或部分轉移於第三人。債權全部讓與第三人,第三人取代原債權人成為原合同關系的新的債權人,原合同債權人因合同轉讓而喪失合同債權人權利,債權部分讓與第三人,第三人成為合同債權人加入到原合同關系之中,成為新的債權人,合同中的債權關系由一人變數人或由數人變更多人。新加入合同的債權人與原債權人共同分享債權,並共享連帶債權。
(二)轉讓前提
1、必須有有效存在的債權,且債權轉讓不改變債權的內容。債權的有效存在,是債權轉讓的基本前提。
2、被讓與的債權須具有可讓與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79條規定,以下三類債權不得轉讓:
(1)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的合同債權。包括:基於個人信任關系而發生的債權。如僱傭、委託、租賃等合同所生債權;專為特定債權人利益而存在的債權。例如專向特定人講授外語的合同債權;不作為債權。例如,競業禁止約定;屬於從權利的債權。例如保證債權不得單獨讓與。但從權利可與主權利分離而單獨存在的,可以轉讓。例如已經產生的利息債權可以與本金債權相分離而單獨讓與。
(2)按照當事人的約定不得轉讓的債權。當事人在合同中可以特別約定禁止相對方轉讓債權的內容,該約定同其他條款一樣,作為合同的內容,當然具有法律效力,因而此種債權不具有可讓與性。
(3)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的債權。合同法沒有明確規定何種債權禁止讓與,所以,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的債權是指合同法以外的其他法律中關於債權禁止讓與的規定。
3、讓與人與受讓人須就債權的轉讓達成協議,並且不得違反法律的有關規定。
4、債權的讓與須通知債務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80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從這個規定可以看出,轉讓通知是債權轉讓的一個必備條件。因為沒有通知,原合同對方當事人無法知道轉讓人對合同權利義務進行轉讓。轉讓通知應送達對方當事人。
(三)義務轉移
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轉讓權利或者轉移義務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一並轉給第三人。
四、債務人的權利
《 合同法》從公平原則出發,賦予了債務人諸多權利
1、 同時履行抗辯權
2、 後履行抗辯權
3、 不安抗辯權
4、 債權無效抗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