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黑蝙蝠中隊》背後的故事
《 黑蝙蝠中隊 》是中國歌手劉德華演唱的一首歌曲,出自《美麗的一天》專輯。 曲調源自挪威傳統民謠《Varsog》;韓國組合JTL改編了該歌曲,定名為《A better day》,收錄於《Enter the Dragon》專輯中;此後,劉德華對該歌曲翻唱,定名為《黑蝙蝠中隊》,收錄於《美麗的一天》專輯中。 歌詞涵義 歌詞中的情境,純屬虛擬。詞中所言「三十多年」,是指赴大陸作戰的台軍與其親人分離直到遺骨返台的年數。
㈡ 黑蝙蝠中隊有幾個版本
版本很多。 有劉德華版黑蝙蝠中隊、劉德華黑蝙蝠中隊英文版、鐵竹堂-黑蝙蝠中隊英文版、女聲版感人淚下翻唱劉德華之黑蝙蝠中隊、英文版 a better day黑蝙蝠中隊、jil-a better day韓文版黑蝙蝠中隊....
㈢ 劉德華的《黑蝙蝠中隊》背後的真實故事 ,求詳情
2002 年,香港天王劉德華發行了名為《美麗的一天》的唱片專輯,專輯中有一首名為「黑蝙蝠中隊」的歌曲,榮登當年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這首歌描述了一名飛行員和新婚的妻子道別,去執行飛行任務,卻不想成為永訣的故事,歌詞如下:
照片中 B-17 的編號是 815,看來是台方資料有錯
然而,家屬期待的奇跡並沒有出現。一個偶然的機會,當年的機組成員的家屬傅依萍無意中發現《全球防衛雜志》有篇文章,報道「八三五」號機出事的詳細經過和葬身處所:該機機長李暋胞弟李華偉 1987 年開始探詢此事,並有意將罹難空軍成員遺骨迎回台灣安葬。傅依萍得知此事後,立即聯絡上該文作者劉文幸與李華偉,同時設法以新聞報道的方式與其他家屬聯絡。
傅依萍當時擔任《聯合晚報》副總編輯,充分發揮媒體人優勢,一連 3 天在《聯合報》繽紛版推出半版專文介紹「西方公司」與 34 中隊的特種任務,立即發生驚人的「廣告」效果,三十多年來散居各地,未曾聯絡的家屬陸續與報社聯系,一周內就找齊了13 位失事機員家屬(陳亞興在台無家屬)。之後,家屬便決定赴廣東尋親迎靈,共 14 人分自美國、台灣兩地到荊棘叢生、山勢陡峭的金雞山,尋找他們親人的遺骸。
然而當年飛機被擊中墜毀時,分散在山腰上殘缺不全,有些已被燒焦的屍體,被草草地埋在一個荒廢的舊炭窯內。而金雞山杳無人煙,無道可行沒有留下標志,當時負責處理善後的兩人,其中一位農民已過世。最終憑借當地一位派出所所長劉金榮及幾位年長村民殘存的記憶。找到了出事 33 年後找到遺骸的現場。
整個尋骨過程出奇順利,中共中央與地方全力協助。李華偉為美國俄亥俄大學圖書館長、在學術界頗負盛名,由恩平政協聯誼會會長關中人居中協調,加上傅依萍在台灣媒體界的影響力,終於完成了第一樁在大陸尋獲官兵遺骨且集體歸葬。
1992 年 12 月 14 日,在「黑蝙蝠」離家33年後,終於回到台灣,這是兩岸展開交流以來,第一樁空軍人員由大陸集體歸葬台灣的先例。家屬皆認為,14 位機員同生死共患難,33 年來同葬一穴,歸葬後自應合葬一處,因此將他們一起葬在台北近郊碧潭空軍公墓一個 480 厘米長的大墓穴里。
至此,由劉天王歌中引出的故事已經可以告一段落,然而,「八三五」號機不過是上個世紀兩岸關系對立的時候,台灣派出的偵察大陸的眾多「幽靈」之一,在「八三五」號機失事前後,還有眾多的「偷窺者」在大陸上空折翼,這段歷史,也是海峽兩岸在那段特殊的時期,演繹的一段悲劇……
㈣ 劉德華的《黑蝙蝠中隊》是翻唱的還是原唱
翻唱。
曲調源自挪威傳統民謠《Varsog》,由挪威著名美聲歌唱家AnneVada於1977年演唱。國外組合multicydeanea改編了該歌曲,定名為《Abetterday》。
韓國組合JTL於2001年翻唱了multicydeanea的歌曲,歌名同樣為《Abetterday》,收錄於《EntertheDragon》專輯中。此後,劉德華2002年對該歌曲翻唱,定名為《黑蝙蝠中隊》,收錄於《美麗的一天》專輯中。
(4)黑蝙蝠中隊下架版權了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兩岸軍事對峙期間,國民黨空軍第三十四,三十五飛行中隊,駕駛美國提供的偵察機趁夜幕從台灣空軍基地起飛,穿越整個中國大陸拍攝情報、空投傳單或空降特務然後返航。
其中,三十四中隊的隊徽是有著北斗七星的深藍色背景下一隻展翅的黑蝙蝠,象徵其飛翔於深藍的夜空中,翅膀穿透外圍的紅圈,潛入「赤色鐵幕」。
三十五中隊的隊徽則是紅色背景下的一隻很萌的黑貓,寓意著在黑夜中有雙明亮的眼睛,迅捷地出入於「紅色鐵幕」。
兩個飛行中隊的旅途要面臨大陸無數雷達、高炮、導彈和米格戰斗機的攔截,埋伏著無盡的凶險。為避開大陸的雷達偵搜,「黑蝙蝠」們進行的是超低空飛行,可謂九死一生。
㈤ 歌曲黑蝙蝠中隊劉德華是原創嗎來歷是怎麼回事
黑蝙蝠中隊——冷戰時期台灣電子情報搜集編隊!
20世紀60年代,台灣當局為了維系「美台關系」與獲得美援,派出台灣的空軍黑蝙蝠中隊替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偵察中國大陸軍情,整個過程有逾140名空軍軍官喪生。他們為保住機密,即使飛機被擊中也不跳傘逃生,選擇如蝙蝠般消失在歷史的黑暗中,如今新聞探射燈正試圖將真相尋回。
《黑蝙蝠中隊》——中國歌手劉德華演唱的一首歌曲,出自《美麗的一天》專輯。
曲調源自挪威傳統民謠《Varsog》,由挪威著名美聲歌唱家Anne Vada於1977年演唱;國外組合multicyde anea 改編了該歌曲,定名為《A better day》,韓國組合JTL於2001年翻唱了multicyde anea 的歌曲,歌名同樣為《A better day》,收錄於《Enter the Dragon》專輯中;此後,劉德華2002年對該歌曲翻唱,定名為《黑蝙蝠中隊》,收錄於《美麗的一天》專輯中。歌詞中的情境,純屬虛擬。詞中所言「三十多年」,是指赴大陸作戰的台軍與其親人分離直到遺骨返台的年數。
黑蝙蝠中隊
集合完畢
准備起飛
秋風無情吹落葉飄滿地流水無情像東去的漣漪
請別再哭泣那傷心的歌曲當楓葉再紅我會回來看你
這樣說那樣說這故事到底怎樣說說三十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十點多
在空軍眷村裡的一個小小小角落女老師飛將軍剛剛結婚一年多
女老師懷了孕想在今夜說飛將軍有任務說要馬上走
一時一言不合不巧女老師她說不出口飛將軍一急他轉身走
人難料事難曉命運實在更難了誰知那晚飛將軍他一去不復返
而女女女女老師她心碎得不得了獨自忍著萬分的傷痛養著小強褓
啊寂寞孤單眼淚失落傷心和煩惱那一種她沒嘗到啊那一種她躲得掉
只是在她心中一直不能很明了到底命運對她是怎麼了怎麼了
說也快啊說也慢啊說也三十年過了是老天爺突然睡醒了
還是命運的編劇換了人做
台北機場跑道上長長的迎接人群中小孩都已三十多而飛機載回來的是
傳說已久從未謀面名叫"父親"的英雄傳說已久從未謀面
名叫"父親"的英雄
有一句話女老師她三十年前說不出口有一句話女老師她三十年後
說不出口
有些話一直說不出口
有些淚一直沒有停過有些傷一直沒有合過
有些痛一直沒有醒過有些話一直說不出口
有些淚一直沒有停過有些傷一直沒有合過
有些痛一直沒有醒過
㈥ 劉德華的《黑蝙蝠中隊》是翻唱的誰的
A Better Day 歌手:Multicyde.Anea A better day when night belongs to dawn Another way for us to get along Although some might say its never meant to be You gotta be strong, a better day will come This ain't fiction, its all reallity You better listen because this means a lot to me I got something to say just give a moment of your time This has gone way too long and I'm sorry I'm out of line In our society the lines have gone from thik to thin And its a shame you gotto die for the colour of your skin Put aside every feeling you hold for Multicyde Keep listening to what we say together its allright. A better day when night belongs to dawn Another way for us to get along Although some might say its never meant to be You gotta be strong a better day will come By all is necessary listen up 'cause this is heavy Break it up so y'all can get it, there's a way to get ready, Got to step it up 'cause enough is enough Inspectate is to long, now it's time to get rough Not physical but in a serous way Take a look outside your window analyze the day, It ain't over like the song from day one News since 7:30, see the bullets fly by A better day when night belongs to dawn Another way for us to get along Although some might say its never meant to be You gotta be strong a better day will come So this is how we should get up and on it And we can get it if we stand up for it Cause everybody got to want it want it Stand together we can rise abow it So this is how we should get up and on it And we can get it if we stand up for it Everybody got to want it want it Stand together we can rise abow it A better day when night belongs to dawn Another way for us to get along Although some might say its never meant to be You gotta be strong a better day will come A better day when night belongs to dawn Another way for us to get along Although some might say its never meant to be You gotta be strong a better day will come
麻煩採納,謝謝!
㈦ 劉德華《黑蝙蝠中隊》講的是什麼故事
歌詞涵義
兩岸軍事對峙期間,國民黨空軍第三十四、三十五飛行中隊,駕駛美國提供的偵察機趁夜幕從台灣空軍基地起飛,穿越整個中國大陸拍攝情報、空投傳單或空降特務然後返航。其中,三十四中隊的隊徽是有著北斗七星的深藍色背景下一隻展翅的黑蝙蝠,象徵其飛翔於深藍的夜空中,翅膀穿透外圍的紅圈,潛入「赤色鐵幕」。
三十五中隊的隊徽則是紅色背景下的一隻很萌的黑貓,寓意著在黑夜中有雙明亮的眼睛,迅捷地出入於「紅色鐵幕」。兩個飛行中隊的旅途要面臨大陸無數雷達、高炮、導彈和米格戰斗機的攔截,埋伏著無盡的凶險。為避開大陸的雷達偵搜,「黑蝙蝠」們進行的是超低空飛行,可謂九死一生。
因為每次任務的飛行時間都很長,黑蝙蝠中隊機組成員最高達14人,分三班次輪值,一旦被擊落即傷亡慘重。從1953年始到1967年止,黑蝙蝠中隊進行過八百多次的飛行,共損失148名飛行員,佔全部成員的三分之二,眷村因此而時常有哭聲。
從1961年始至1974年止,黑貓中隊28名飛行員共執行了220次偵查任務,損失10人——「黑貓」們駕駛的是著名的U-2高空偵察機,只需要一名飛行員,傷亡人數相對較少。然而,「黑蝙蝠」和「黑貓」們用生命搜集到的情報,並沒有落到國民黨手中。飛機一落地,美方情報人員立刻登機取走情報。美方出錢,台灣捨命,這是在用鮮血維系美台同盟。
兩岸對峙也造成了骨肉分離。1982年,大陸方面曾將擊落後俘虜的兩名「黑貓」飛行員葉常棣和張立義釋放,允其返回台灣。不過台灣方面卻一直拒絕接收,生怕這些被「染紅」的人登島後產生統戰效應,對其統治構成威脅。直到1990年台灣政治局勢發生變化之後,葉、張二人才得以返台。
說三十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十點多,在空軍眷村裡的一個小小小角落
女老師懷了孕想在今夜說,飛將軍有任務說要馬上走
誰知那晚飛將軍他一去不復
說也三十年過了
台北機場跑道上長長的迎接人群中,小孩都已三十多,而飛機載回來的是
傳說已久從未謀面,名叫「父親」的英雄。
飛官遺孤長大成人,終得見三十多年未曾謀面的父親——盡管他們已經凋零在兩岸兄弟相爭的炮火之中。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黑蝙蝠和黑貓中隊的捨命偵查,美方才深刻了解中國大陸日漸強大的軍事實力,最終選擇了聯中拒俄的策略,台灣反倒成為被美方拋棄的對象。兩岸對峙猶如「鶴蚌相爭,漁翁得利」。
時過境遷。盡管島內政治風雲變換,「反攻大陸」早已不再是台灣朝野的追求,「去中國化」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台灣年輕人,對這些行動背後的家國情懷也略顯陌生,不過黑蝙蝠和黑貓中隊的故事也並未就此被島內民眾遺忘。2011年台灣東吳大學法律專業碩士班的綜合常識測驗中有一道題:以下何者不是「中華民國」空軍曾經編制下的偵察機中隊名稱?四個備選項中,即有「黑蝙蝠」和「黑貓」。
《黑蝙蝠中隊》是歌手劉德華演唱的一首歌曲,出自《美麗的一天》專輯。曲調源自挪威傳統民謠《Varsog》,由挪威著名美聲歌唱家Anne Vada於1977年演唱。
歌曲翻唱
國外組合multicyde anea 改編了該歌曲,定名為《A better day》,韓國組合JTL於2001年翻唱了multicyde anea 的歌曲,歌名同樣為《A better day》,收錄於《Enter the Dragon》專輯中。
獲獎記錄
第九屆華語榜中榜獲獎名單(2002年)最受歡迎十首歌曲
㈧ 劉德華唱的那首《黑蝙蝠中隊》是國民當反動派的那隻黑蝙蝠嗎
是以當年的台灣34中隊,也就是黑蝙蝠中隊為原型。不過僅僅是為了表
達離別之情,沒有任何政治關系。
黑蝙蝠中隊的故事
黑蝙蝠中隊
黑蝙蝠中隊集合完畢
准備起飛
秋風無情吹落葉飄滿地
流水無情像東去的漣漪
請別再哭泣那傷心的歌曲
當楓葉再紅我會回來看你
這樣說那樣說
這故事到底怎樣說
說三十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十點多
在空軍眷村裡的一個小小小角落
女老師飛將軍
剛剛結婚一年多
女老師懷了孕
想在今夜說
飛將軍有任務
說要馬上走
一時一言不合不巧
女老師她說不出口
飛將軍一急
關於黑蝙蝠中隊——空軍三十四中隊的故事
台空軍黑蝙蝠中隊冒死刺探大陸軍情內幕,殉職人員達148人,佔全隊2/3
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東西方進入冷戰時期,美國渴望搜集中共的電子情報,國民政府剛撤退到台灣,亟需美援,為了維系美台關系,當時蔣介石總統指派其子蔣經國和CIA簽約,雙方以「西方公司」為掩護,由美方提供飛機及必要器材,成立34中隊(黑蝙幅中隊)和35中隊(黑貓中隊),直接受命於蔣介石夫人蔣宋美齡,專門替美國搜集情報,「順便」空投心戰傳單、救濟物資,偶爾也空降情報員。執行任務期間,「黑蝙蝠」一隻只悲壯地在大陸夜空折翼斷尾,超過140名空軍人員喪命。
34中隊晝伏夜出的習性正與蝙蝠相同,於是該隊就以「蝙蝠中隊」命名,而執行此項任務的B—17、P2V型偵察機為安全計,都漆成黑色,故亦稱黑蝙蝠。該隊的標志即為一隻展翅的蝙蝠,在北斗七星之間飛翔;蝙蝠翅膀穿透外圍的紅圈,則象徵這個部隊潛入赤色鐵幕。
34中隊出勤都在下午4時左右,黃昏以後進入大陸空域,每趟偵察任務時間有長有短,超過8小時者,則有3組替換人手。他們憑借先進的電子設備和高超技藝,利用夜幕掩護,按照「最低安全高度」准則,沿著100米至200米低空飛行,有時為了躲避雷達,甚至在30米左右超低空飛行於茫茫夜空中。
由於是低空飛行,34中隊的任務驚險萬狀,一被發現就是死路一條。
在密集炮火中竄逃,對「蝙蝠中隊」隊員而言,可說是家常便飯。有一架B—17直到返航,才發現機艙被地面炮火震破一個大洞。因此,34中隊每次出航總像跟死神挑戰一般,沒人能保證一定可以安全返航。
據統計,黑蝙蝠中隊1953年成立至1967年12月停止偵察任務,共執行特種任務達838架次。先後有10架飛機被擊落或意外墜毀,殉職人員達148人,佔全隊2/3。黑蝙蝠的這一頁青史,至今還鎖在空軍有關單位「空軍特戰史」的檔案里,列為最高機密。
1992年12月14日,在「黑蝙蝠」離家33年後,終於回到台灣,這是兩岸展開交流以來,第一樁空軍人員由大陸集體歸葬台灣的先例。家屬皆認為,14位機員同生死共患難,33年來同葬一穴,歸葬後自應合葬一處,因此將他們一起葬在台北近郊碧潭空軍公墓一個480厘米長的大墓穴里。
㈨ 大陸引進劉德華《美麗的一天》專輯為什麼沒有《黑蝙蝠中隊》這首歌
《黑蝙蝠中隊》寫的也是一個悲慘的故事,黑蝙蝠中隊本屬於台灣軍方的一個飛行中隊,因他們都是在夜晚執行任務,故此被成為黑蝙蝠中隊。故事中李老師的丈夫在一次執行任務時不幸犧牲,三十年後他的骨灰才運送回台灣,「飛機載回來的是,傳說已久從未謀面名叫「父親」的英雄……」
歷史上確有其事,黑蝙蝠中隊是台灣派往大陸的間諜部隊,所以當初引進的時候刪除了這首歌
先說一下黑蝙蝠中隊的歷史!
台空軍黑蝙蝠中隊冒死刺探大陸軍情內幕
四十多年前,台灣當局為了維系美台關系與獲得美援,派出空軍黑蝙蝠中隊替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偵察中國大陸軍情,請看——
香港《亞洲周刊》12月15日一期報道 四十多年前,台灣的國民政府為了維系美台關系與獲得美援,派出空軍黑編幅中隊替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偵察中國大陸軍情,整個過程有逾140名空軍軍官喪生。他們為保住機密,即使飛機被擊中也不跳傘逃生,選擇如蝙蝠般消失在歷史的黑暗中,如今新聞探射燈正試圖將真相尋回。
時序推移,1959年5月30日上午,空軍情報署一輛勤務車疾駛至新竹縣第一中學,急促的腳步聲傳入二年一班,一位軍官快步走進教室,跟老師交頭接耳。每隔一段時間,同學中有擔任飛行軍官的父親出事,軍方都是循同樣模式通知家屬。學生黃力智對這種事早已見怪不怪,總覺得不會輪到他,但當天他被叫了出去。
黃力智是空軍子弟。父親黃土文原在台北市中華商場擺攤賣皮鞋,為了讓一家人生活過得好些,他加入待遇不菲的空軍情報署34中隊。新竹縣一中位於十八尖山上,黃力智喜歡仰頭看天上的飛機,想像隨機工作的父親在飛機上,此時他會覺得平常遙不可及的父親跟他特別接近,但在噩耗傳出後,所有的夢想都已破滅。
1953年韓戰結束,東西方進入冷戰時期,美國渴望搜集中共的電子情報,國民政府剛撤退到台灣,亟需美援,為了維系美台關系,當時蔣介石總統指派其子蔣經國和CIA簽約,雙方以「西方公司」為掩護,由美方提供飛機及必要器材,成立34中隊(黑蝙幅中隊)和35中隊(黑貓中隊),直接受命於蔣介石夫人蔣宋美齡,專門替美國搜集情報,「順便」空投心戰傳單、救濟物資,偶爾也空降情報員。執行任務期間,「黑蝙蝠」一隻只悲壯地在大陸夜空折翼斷尾,超過140名空軍人員喪命。
34中隊晝伏夜出的習性正與蝙蝠相同,於是該隊就以「蝙蝠中隊」命名,而執行此項任務的B—17、P2V型偵察機為安全計,都漆成黑色,故亦稱黑蝙蝠。該隊的標志即為一隻展翅的蝙蝠,在北斗七星之間飛翔;蝙蝠翅膀穿透外圍的紅圈,則象徵這個部隊潛入赤色鐵幕。
34中隊出勤都在下午4時左右,黃昏以後進入大陸空域,每趟偵察任務時間有長有短,超過8小時者,則有3組替換人手。他們憑借先進的電子設備和高超技藝,利用夜幕掩護,按照「最低安全高度」准則,沿著100米至200米低空飛行,有時為了躲避雷達,甚至在30米左右超低空飛行於茫茫夜空中。
由於是低空飛行,34中隊的任務驚險萬狀,一被發現就是死路一條。
在密集炮火中竄逃,對「蝙蝠中隊」隊員而言,可說是家常便飯。有一架B—17直到返航,才發現機艙被地面炮火震破一個大洞。因此,34中隊每次出航總像跟死神挑戰一般,沒人能保證一定可以安全返航。
著有《CIA在台活動秘辛》的《聯合報》資深記者翁台生表示,「蝙蝠中隊」的任務本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CIA設定的偵測航程「投石問路」的跡象甚明,所經之處皆是中共重要軍事基地,空防系統嚴密自不待言。
現年87歲的前空軍情報署署長衣復恩指出,大陸有一百多處雷達設施,台灣偵察機一飛進其領空,他們的雷達就會開啟,偵察機上的電子設備便可測錄電波等資料,回來後將高低空偵察結果比對研判分析,便可知對方何處設有雷達、飛彈和高炮,下次再進去時,即可作電子反制干擾,使大陸雷達看不見來機,戰管因而失效形同瞎子。
搜集大陸情報換取美援
台灣派最優秀的空軍替美國人作戰,使美國對大陸的軍事部署了如指掌,美方則以美援相報。衣復思表示,台灣沒有反攻大陸的能力,34中隊搜集的情報對台灣沒有任何意義,但對美方幫助很大,黑蝙蝠完成任務返航時,美國專用飛機已在新竹基地守候,等飛機落地,美方人員立即登機,拆卸飛機上的電子監聽設備,把搜集的情資帶回美國研析,並直接送交美國白宮。
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孤立無援,尤其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白皮書,指國民黨已無可救葯,根本不願跟台灣打交道,但借著替美國賣命的黑蝙蝠和黑貓中隊,「使台灣可拉著美國」,衣復思語重心長地說,「沒有他們冒險搜集這些情報,美國不會這么喜歡我們」。
在碧潭空軍公墓中,34中隊弟兄的墓一個接一個。
CIA化身的「西方公司」,位於新竹市東大路與北大路口神成橋畔的灰白色洋房,裡面住著很多外國人,極為神秘。歷史評論家郭冠英的家就在附近,他說,小時候不知道那裡是做什麼的,只是常看到黝黑色的雪佛萊轎車進出,就像電影中的那種車一樣。
「黑蝙蝠」進出大陸低空亂竄,甚至還有一架B—17連續飛越大陸九省,共軍緊急向蘇聯輸入一批米格—17全天候戰機和雷達設備,並成功發展夜間攔截的戰術,台灣優勢漸失仍不自短,「黑蝙蝠」還以為可來去自如,遂一步步踏入險境。
兩天共飛行三十多小時
1959年5月29日是個陰霾的日子。34中隊飛行官李李德風照例和妻子孟笑波話別。當天天空飄著細雨,她多麼盼望任務會被取消。他昨天出任務,今早才到家。進門不到兩小時,隊上又來催行。估計兩天下來,總共飛行時間有30多小時,也就是48小時不能成眠。雖說飛機上有3位飛行員可輪班,但恐怕沒有人有閑情睡覺。
當天空軍情報署先後派出兩架B—17「八三五」、「八一五」號機同時對華南進行偵察,分別由李德風和徐銀桂駕駛,從廣東南部進入大陸,前者向東,後者朝西繞行,雖然西區的航程較遠,但雲貴高原的空防較弱,一般公認是最輕松安全的航道,東區則相反,李德風還認為自己運氣不好而嘀咕了兩句。
兩架B—17進入中共領空後,李德風這架飛機先被共軍鎖定,立刻遭窮追猛打,但因其偵測區較小。完成任務後,就出海朝台灣返航,先行離開了大陸境內。共軍轉而傾力圍剿「八一一五」號機,該機是由徐銀桂、李德風、韓彥等3位飛行官輪流駕駛,另外還有電子官傅定昌、馬蘇、葉震環,領航官黃福洲、趙成就、伏惠湘,通信官陳駿聲、機械士黃士文、宋迪洲、空投士李德山及空投兵陳亞興,共計14名成員。
深夜11時10分,共軍廣州的雷達站發現「八一五」號機正從廣西返回廣東境內,准備出海返航,再過3分鍾就要脫困,共軍把握最後機會,從當地派出一架米格—17加以攔截。
眼看就要出海的「八一五」號機陷入危機,先後兩次中彈。第一次被米格機攻擊起火,沒中要害,仍強撐著。機上人員一面救火,一面超低空朝南逃離。但在雷達的鎖定下終插翅難飛。沒多久,米格—17隨著火光追了上來,「八一五」號機再也撐不住。終於墜落於恩平與陽江兩縣的交界山區,飛機起火撞山爆炸,機員全部罹難。
「八一五」號機失事並沒有阻擋「黑蝙蝠」深入大陸的決心,34中隊開始換裝更先進、監聽設備更好的P2V偵察機。1963年6月19日夜間,34中隊作戰長周以栗率組員於8時進入大陸,越過杭州、南京、武漢等地,他與同機戰友運用電子偵察及干擾密切配合,如入無人之境,中共空軍先後派出8架次米格—17和圖—4進行攔截,緊追了數小時均無功而退。
午夜,這架P2V在大陸境內飛行,超過1350公里後,進入江西境內,輪到駐南昌的共軍第24師出動,副大隊長王文禮單獨駕駛米格—17發炮,致命的一擊。飛機墜毀在江西臨川的大窩坑,周以栗和同機飛行官陳元瑋、黃繼鑫,領航官王守信、汪洽,電子宮黃克成、馮成義等14人,無一生還。
據統計,黑蝙蝠中隊1953年成立至1967年12月停止偵察任務,共執行特種任務達838架次。先後有10架飛機被擊落或意外墜毀,殉職人員達148人,佔全隊2/3。黑蝙蝠的這一頁青史,至今還鎖在空軍有關單位「空軍特戰史」的檔案里,列為最高機密。
「八一五」號機失事,當時軍方的說辭是飛機在執行空投任務中,在廣東上空失蹤,機員生死未卜。事實上,所有偵察機墜毀,遺眷接獲的通知都是「失蹤」,而不是「死亡」。在資訊封閉、軍方刻意隱瞞下,家屬總存著一絲希望,或許跳傘逃生、或受傷被俘。黃力智表示,他媽媽一直不願承認父親死亡的消息,因此每月仍領父親的月俸,6年後,媽媽才向軍方申請死亡撫恤,為他父親立了衣冠冢。
33年後才知道真相
三十幾年過去了,家屬期待的奇跡並沒有出現。遺眷傅依萍表示,父親到底是出什麼任務、在什麼情況下出事,她到33年後,1992年歲末才知道真相。傅依萍幼時,鄰居無意中發現《全球防衛雜志》有篇文章,報道「八一五」號機出事的詳細經過和葬身處所:該機機長李德風胞弟李華偉1987年開始探詢此事,並有意將罹難空軍成員遺骨迎回台灣安葬。傅依萍得知此事後,立即聯絡上該文作者劉文幸與李華偉,同時設法以新聞報道的方式與其他家屬聯絡。
傅依萍當時擔任《聯合晚報》副總編輯,充分發揮媒體人優勢,一連3天在《聯合報》繽紛版推出半版專文介紹「西方公司」與34中隊的特種任務,立即發生驚人的「廣告」效果,三十多年來散居各地,未曾聯絡的家屬陸續與報社聯系,一周內就找齊了13位失事機員家屬(陳亞興在台無家屬)。
在短短幾天內,家屬便決定赴廣東尋親迎靈,共14人分自美國、台灣兩地到荊棘叢生、山勢陡峭的金雞山,尋找他們親人的遺骸。當年飛機被擊中墜毀時,分散在山腰上殘缺不全,有些已被燒焦的屍體,被草草地埋在一個荒廢的舊炭窯內。
金雞山杳無人煙,無道可行沒有留下標志,當時負責處理善後的兩人,其中一位農民已過世,僅憑另一位派出所所長劉金榮及幾位年長村民殘存的記憶。竟能在出事33年後找到遺骸的現場,不能不說是奇跡。
整個尋骨過程出奇順利,主要是中共中央與地方全力協助。李華偉為美國俄亥俄大學圖書館長、在學術界頗負盛名,由恩平政協聯誼會會長關中人居中協調,加上傅依萍在台灣媒體界的影響力,全力操盤,終能完成第一樁在大陸尋獲官兵遺骨且集體歸葬。
1992年12月14日,在「黑蝙蝠」離家33年後,終於回到台灣,這是兩岸展開交流以來,第一樁空軍人員由大陸集體歸葬台灣的先例。家屬皆認為,14位機員同生死共患難,33年來同葬一穴,歸葬後自應合葬一處,因此將他們一起葬在台北近郊碧潭空軍公墓一個480厘米長的大墓穴里。
出於政治方面的考慮,因此沒有引入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