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高法物權法司法解釋 明確如何解決不動產登記與確權爭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今天發布,共22個條文,將於今年3月1日起施行。依據《解釋》,對發生爭議的不動產物權歸屬的最終判斷,應當依賴於對原因行為或基礎關系的審查,而不全依賴於不動產登記簿。
《物權法》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實踐中,出現了民事、行政審判部門互相推諉以及民事裁判與行政裁判沖突的現象。
針對這一情況,《解釋》作出了明確,最高法民一庭庭長程新文分析:因為不動產物權的歸屬、買賣、贈與、抵押是否生效等發生爭議的,由民事訴訟來解決;涉及不動產登記機構它的行為本身是否合法、程序是否有錯誤,就通過行政訴訟來解決。
當然了,在涉及登記的行政訴訟中,如果當事人提出將民事爭議一並解決的,法律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一並審理。
依據《解釋》,對發生爭議的不動產物權歸屬的最終判斷,應當依賴於對原因行為或基礎關系的審查,所以,在當事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的記載與真實權利狀態不符、自己是真實權利人的情況下,法院應當支持他的訴求。
程新文解釋,不動產登記是不動產物權的一種公示方式,不能把不動產物權登記理解為國家對不動產物權關系的一種干預,解釋為行政權力對不動產物權的授權或確認。
有記者問,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關於不再封閉建小區,小區道路將公共化,會不會與現行《物權法》規定相違背?程新文分析,政策上升為法律需要一個過程。
「黨的政策、國家的政策上升為法律,是立法機關要做的事情。當國家政策和法律產生相互影響的時候,我們會積極協調有關方面,妥善處理好相關的糾紛,我們司法機關執行法律和執行國家政策,目標是一致的」。
實權利狀態不符、其為該不動產物權的真實權利人的情況下,應當支持其訴訟請求。
(1)不動產物權登記擴展閱讀
實踐中,有觀點認為,除非法律另有規定,未經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就不能取得及享有不動產物權,不動產物權爭議涉及到登記就應通過行政訴訟解決。
於是,實踐中就出現了民事、行政審判部門互相推諉以及民事裁判與行政裁判沖突的現象,這不僅徒增當事人訟累,也有損司法的權威和公信。針對這一情況,《解釋》從兩個方面作出規定:
一是在案件的受理上,規定因不動產物權的歸屬,以及作為不動產物權登記基礎的買賣、贈與、抵押等產生爭議而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民事訴訟受案范圍,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受理,民事審判部門應依法予以審理。
二是從訴訟中不動產登記簿證明力的角度,規定對發生爭議的不動產物權歸屬的最終判斷,應當依賴於對原因行為或基礎關系的審查,故在當事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的記載與真實權利狀態不符、其為該不動產物權的真實權利人的情況下,應當支持其訴訟請求。
⑵ 不動產物權登記具體指的是什麼
房屋買賣合同自合同簽訂之日起生效
房屋產權過戶自過戶登記之日其生效
兩者效力互不影響
買賣備案不影響既不影響合同效力,也不影響產權過戶效力
⑶ 不動產物權和動產物權的有什麼區別動產物權具體是什麼意思
動產與不動產的抄區別:襲
1、移動性
動產具有可移動性。比如說手機、機動車、辦公桌椅等流動資產與資金等動產、。
不動產這種就是屬於位置固定性。比如說像土地,房屋、等這些就是屬於土地定著物。
2、個別性
動產一般來說不具特殊個性,都是普遍存在的。
不動產可以說它都是有著它的獨特性、異質性,包括位置差異、權利差異 等。
3、耐久性
動產一般來說都是會存在損耗的,它的耐久性一般來說都是有限的。
不動產可以說它的壽命長久,比如說有的時候可能是土地不因使用或放置這樣也是會造成損耗、毀滅,且增值。
4、數量有限性
動產數量一般來說也是量化的,但是它的數量沒有太多的局限性。
不動產卻是供給有限。
5、保值增值性
動產很少具有保值增值性_。
不動產這種是由於數量有限性及耐久性,相對來說它的財產可以說具有一定保值增值特性的。
⑷ 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就是不動產物權的什麼和什麼制度
事實上,早在6年前,《物權法》首次提出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但此後一直處於停滯狀態。直到2013年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在關於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中再次表示將出台並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什麼是不動產登記制度?不動產登記制度又為何需要統一?對於不動產登記機構的選擇,我國應當考慮哪些因素?如果無法解決上述問題,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功能就無法得到有效的發揮,本文總結了目前國內學者的觀點,試圖探究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出路所在。
一、不動產以及不動產登記
動產與不動產,是近現代民法體系對於物所作的一種重要區分,其最早可以追溯至羅馬法時期。不動產是指在一定的空間上佔有有形的固定位置,移動後會影響其經濟價值的物。現代民法理論和立法活動關於不動產與動產的分類方法,都是先確定不動產的范圍,然後再以排除的方式確定動產的范圍。如,我國《擔保法》第92條第1款規定:「本法所稱不動產,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著物」。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土地包括耕地、建設用地、林地、草原、水面、荒山、荒地、灘塗等。定著物,有時又稱附著物,是指附著於土地、具有連續性、不能移動,且在一般社會交易觀念中也將其視為具有獨立完整的經濟價值的物。
不動產登記是指依法被授權的國家登記機構根據登記申請人的申請,依照法定的程序,將不動產物權產生、變更、轉讓、消滅的物權變動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登記簿上,並供公眾查閱的行為。
不動產登記的內容主要是不動產物權的變動,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我國的不動產登記范圍大致如下: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包括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國有農用地使用權)、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集體土地使用權登記(包括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農用地使用權登記)、無地上定著物的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房屋所有權登記、房屋抵押權登記、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林地所有權登記、個人使用的林地使用權登記、林木所有權抵押登記、探礦權登記、采礦權登記等。
⑸ 跟根據《物權法》規定,哪些不動產的取得不需要登記
根據《物權法》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條的規定,在我國有三種不動產物權的取得是不需要以登記為生效要件的,它們分別是:
(一)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
(二)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三)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但是,上述不動產在取得物權後,權利人需要對其進行處分時,依照法律規定需要登記而未登記的,不發生物權效力。
⑹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規定,不動產物權登記的種類包括( )。
B,C,D
答案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確定的不動產物權登記的種類如下:①回設立、變更、轉讓答和消滅的登記;②更正登記,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書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證據證明登記確有錯誤的;③異議登記,是將事實上的權利人以及利害關系人對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所提出的異議記入登記簿;④預告登記,是使被登記的請求權具有物權的效力。
⑺ 不動產物權是登記生效,還是合同生效
物權法第二章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第十四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第二十八條規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第二十九條規定: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不動產需經過登記生效,為什麼呢?很簡單,舉個例子,我賣一個蘋果給你,你一手交錢,我一手把蘋果給你,蘋果從我手裡到你手裡那一瞬間完成了交付,自此以後蘋果就是你一個人的個人財產,與我無關了,那為什麼不動產不是我拿到鑰匙那一瞬間就完成了產權的轉移呢,因為不動產是需要『公示』的,而公示的憑證就是不動產登記簿,分發到你手裡就是那本房產證,只有房產證是你的名字,才是你的房子,不然天下豈不是亂套了,我拿著這個房子的鑰匙,房子就是我的了嗎?所以登記產權就是一個公示的過程,就是對全世界宣告:這個房子是我張三的,就這么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