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地使用權
土地使用權,是指單位或者個人依法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
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劃撥、出讓、出租、入股等。有償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和繼承。劃撥土地使用權在補辦出讓手續、補繳或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之後,才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是指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可分為農用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農用地使用權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是指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的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興辦鄉(鎮)企業和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用地的使用權。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用地使用權通過發包方與承包方訂立承包合同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通過土地使用者申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取得。
在中國,土地使用權的主體是廣泛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民集體和公民個人,以及三資企業,凡具備法定條件者,依照法定程序都可以取得土地使用權,成為土地使用權的主體。土地使用權可以出讓、轉讓、買賣、出租、抵押。①土地使用權出讓是國家以土地所有人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期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土地使用權出讓有拍賣、招標和協議三種方式。②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通過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將土地使用權再轉移的行為,如出售、交換、贈與等。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構成土地使用權流轉的一級市場,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構成土地使用權流轉的二級市場。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轉讓,目前情況比較復雜,在法律中並無系統的規定,各地的做法也不一致。從原則上講,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建設。因此,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轉讓,目前一般是指不改變農用地性質的承包和轉包。通過土地劃撥及建設用地程序取得的使用權是無限期的,通過土地使用權出讓取得使用權的,按照土地的用途不同,使用權的年限也不同。③土地使用權出租是指土地使用者作為出租人將土地使用權隨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租賃給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為。未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投資開發、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租。④土地使用權買賣是土地使用權人以獲取價款為目的將自己的土地使用權轉移給其他公民或法人,後者獲得土地使用權並支付價款的行為。⑤土地使用權交換是相鄰的集體所有制單位,為了改變土地利用的缺點、機械化作業條件和水利灌溉條件,進行局部土地界線的調整與交換部分土地。經調整後,土地利用條件得到改善。土地使用權的交換必須在自願基礎上產生,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上協商解決,因而可由交換單位提出申請,在土地管理部門指導下,經協商提出方案,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後,進行劃界,申請辦理變更登記。土地使用權可以作為抵押權的標的物,以土地使用權設定抵押權時,其地上的建築或其他工作物也隨之抵押;當地上的建築或其他工作物抵押時,其適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也隨之抵押。⑥土地使用權變更指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在初始登記後發生的變更,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a.國有土地劃撥、集體土地內部劃撥;b.依法通過土地有償出讓、轉讓取得土地使用權;c.因贈與或繼承、買賣、交換、分割地上附著物引起;d.因土地交換、機構調整、企業兼並等原因引起;e.因宗地合並或分立引起;f.因處分抵押財產取得土地使用權;g.更改土地使用者名稱、地址等。⑦土地使用權贈與是土地使用權人將土地使用權無償地轉移給相對人,相對人予以接受的行為。⑧土地使用權繼承指公民按照法律規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遺囑取得死者生前享有的土地使用權的行為。繼承人除繼承土地的使用權外,其地上附著物的所有權也隨之得到繼承。⑨土地使用權劃撥是指國家依法按照一定的程序將國有建設用地的使用權無償地轉移給建設用地者。土地使用者以無償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但需要支付給原土地使用者拆遷安置及各項補償費用。⑩土地使用權終止指因某種原因造成土地使用權的結束或停止,一般有四種情況:a.使用年限屆滿,未經批准續期,土地使用權即告停止;b.情況特殊,根據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在給予合理補償的前提下,依法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c.土地滅失;d.土地使用權受讓人逾期未全部支付出讓金的,出讓方依照法律和合同規定,終止其土地使用權。
② 地契就是土地使用權證嗎
急需要,要看你的地契的是什麼時間的,看是土地的使用權證明還是土地的所有權回證明。如果答你的地契是土地的所有權證,那就已經作廢,但應該能證明土地來源,具體情況應盡快問一下你們當地的土地發證機關和土地登記機關。最後你辦理土地使用權證是必須的,而且會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③ 我祖傳土地有地契如何去辦理土地證
土地證辦理抄程序
1、房屋轉讓連襲同土地使用權轉移,需提交房屋買賣協議、房照、原土地使用證。
2、房屋連同土地使用權繼承,贈與需提交房照、原土地使用證、公證書或使用權人親筆簽名協議與街道證明。
3、新建房屋土地登記需提交土地和規劃部門建房批件。
4、土地證書遺失或者損毀的,土地權利人應當及時向原發證機關備案,申請補發新證,在當地報紙上進行公告。自公告之日起三十日內無異議的,原發證機關注銷原土地證書,補發新證書。
5、買賣分宗、繼承、贈與分宗須雙方共同到局辦理。
6、委託代辦除提交上述資料外,還須提供委託人簽名蓋章的委託書。
④ 歷史老宅有地契怎麼辦土地使用證
這種情況屬於比較普遍確有特殊的情況,一般都出現在僑產房上面,只要不怕麻煩,所有權證可根據相關規定補回來。地契(房契)是建國前的土地(房屋)私有所有權憑證,建國後土地全部收過國有,地契全部轉化為土地證(或土地證明);特別是2013年以來,很多地方都進行了土地確權改革,絕大部分地區都為土地和房產補發了身份證明。只要有證據證明該地塊和房產為祖宅,所以雖因各種原因沒有辦理宅基地證,但是鑒於房產已經建成,該房屋的所有權在房屋完成建造時就已自然取的,其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歸法定繼承人所有。當然,如果在2013年以來的確權活動中,尚未能取得當地政府的有效承認,則土地視為集體或國有,則該祖宅就可有類似違建的嫌疑,即便拆遷,也只能取得市場價值之下的賠償(具體從當地拆遷規定)。
⑤ 自家墓園有1951年地契現在還能要回土地使用權嗎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五二年以前的老土地證沒有法律效力,因為那是土地私有制時期的產物,與現行的土地公有制是不符的,經過土改後國家把土地都收歸國有,以前的土地所有權證書就都不具有法律效力了。五二年後的新的土地證是有法律效應的。
還有一種情況是,你一直居住在該地,或者有該地的使用權,那麼將地契換成新的土地證即可。
法律變遷:
1950年通過的《土地改革法》規定「土地改革完成後,由人民政府發給土地所有證,並承認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經營、買賣及出租其土地的權利」。到1953年時,《土地房產所有證》作為權屬憑證大量頒發給個人。
1982年憲法確立了土地公有,即國有所有和集體所有,標明使用權的《宅基地證》、《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以及現在的《集體土地使用證》應運而生。原有的老房契、老地契自然失效。但作為證明權屬來源的憑證,雖不能直接產生物權法律效力,但依然是其主張物權(房屋所有權或土地使用權)的證據之一。
⑥ 地契是不是都沒有年限,出租土地使用權可以
集體土地 分好幾類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類《物權法》中對 耕地 草地 林地 規定如版下 第一百二十六條權 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延長。 前款規定的承包期屆滿,由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繼續承包。 另外關於宅基地的使用年限 應該是沒有年限的《土地管理法》等法律並未涉及,也無相關的行政法規。因為宅基地是村民使用自己所在的集體組織享有所有權的土地,與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情形完全不同,通常使用一生,可由子女繼承,倘若遷出某村,自然不再享有
⑦ 1953年地契中的代表人有土地使用權嗎
帶上地契當面咨詢律師。
⑧ 購買土地使用權需要什麼樣的手續,怎樣才能拿到屬於我的地契
對方是什麼權屬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