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案外人異議審查期間法院處分了執行標的物有效嗎
我覺得這個應該不是有效還是無效的問題,是如何救濟的問題。此時,如果異議不成立,執行行為就沒有問題;如果異議成立,則可以主張執行回轉。
『貳』 三人對執行標的主張權利的.是什麼意思
案外人對被執行的標的物提出權利主張,要求停止或排除對標的物的執行。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七條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民事訴訟法解釋
第三百一十二條 對案外人提起的執行異議之訴,人民法院經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案外人就執行標的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的,判決不得執行該執行標的;
(二)案外人就執行標的不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的,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案外人同時提出確認其權利的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判決中一並作出裁判。
『叄』 行政強制執行中止的一種情況:第三人對執行標的主張權利的。是什麼意思
說白了就是第三人聲稱對執行標的擁有 所有權或者擔保物權(抵押、質押、留置等)或者其他物權如土地使用權 等等能夠排除法院強制執行該標的的權利。
『肆』 執行程序中案外人認為財產權屬有爭議,怎麼辦
在案件執行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物主張下列權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異議: (1)所有權; (2)擔保物權(包括抵押權、留置權、質押權等); (3)其他物權(包括土地使用權、國有企業經營權、承包經營權等); (4)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 其次,案外人異議,應當以書面形式向執行法院提交下列文件和證件: 1、異議書。異議書中應當寫明下列內容: (1)異議人的基本情況; (2)對執行標的物主張的權利,即異議的范圍; (3)主張異議的事實和理由。 2、異議人的身份證明。 公民個人申請的,應當出示居民身份證;企業法人申請的,應當提交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其他組織申請的,應當提交證明該組織依法成立的相關證照副本和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 3、證據材料。 4、其他應當提交的文件或證件。 以書面形式提出案外人異議確有困難的,可以以口頭形式提出 執行異議書文書樣式供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不同意見並主張實體權利時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項規定:「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伍』 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應如何處理
執行異議是指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旨在主張實體權利的不同意見。這里的案外人就是沒有參加執行程序的人,即執行案件當事人以外的其他人。例如,人民法院的執行員根據某甲的申請,查封、變賣某乙的一台電冰箱的時候,某丙聲稱這台電冰箱不是某乙的,而是他存放在某乙家中的,而且提出了證據。那麼,某甲和某乙是這個執行案件的當事人,某丙是案外人,冰箱是執行標的物,某丙的請求內容即是執行異議。民事訴訟法賦予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的權利,體現了實事求是的辦案原則,為案外人維護其合法權益,糾正人民法院及其他機關生效法律文書可能存在的錯誤,提供了有效保障,維護了國家法律的尊嚴。 在執行過程中提出執行異議,應具備下列條件: 1.在執行程序開始後,執行程序終結前提出。在執行程序尚未發生時,對生效法律文書的異議不具有執行異議的性質;而在執行終結後,案外人的異議已屬新的爭議,應通過新的訴訟程序加以解決。 2.由案外人提出。 3.執行異議的內容是對執行標的主張實體權利。案外人提出異議,是在其認為執行損害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時,而對執行根據所確定的給付內容主張自己的實體權利。例如,對執行標的物主張所有權;或者認為被執行人的行為(作為或不作為)涉及自己的合法權益等等。但如果只是對執行措施和方法提出不同意見就不是執行異議。 4.必須提供證據,說明理由。如果案外人只以陳述對執行標的主張實體權利,而不能提供任何證據,說明任何理由,那麼執行異議也是不能成立的。 在符合上述條件時,案外人應以書面形式向執行員提出執行異議;書寫確有困難的,也可以提出口頭異議,由人民法院記錄在案。 對於案外人提出的執行異議,執行員首先應當進行審查,然後根據情況分別作出處理。如果認為提出異議的理由不成立,應當通知駁回申請,繼續執行。如果認為提出異議的理由成立的,應當報請本院院長批准,中止執行程序。中止執行後,如果執行根據是人民法院自己製作的法律文書,就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即由本院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審查、討論決定是否再審。如果發現作為執行根據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決定再審的,應繼續中止執行程序;如果經過審查,認為生效法律文書沒有錯誤的,應立即恢復執行程序。如果執行程序是委託人民法院製作的法律文書,受託人民法院可提出書面意見,經院長批准後函請委託人民法院審查處理。
『陸』 案外人對法院正在執行的財產享有所 有權時應怎樣主張
案外人可以以書面形式向執行法院提出異議的申請,法院對該異議進行審查,如認為案外人異議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執行;如果認為理由不成立的,則裁定駁回異議。案外人對人民法院 作出的裁定不服的,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還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執行異議之訴。法律規定:案外人應當就其對執行標的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1、第三百零四條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案外人、當事人對執行異議裁定不服,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由執行法院管轄。
2、第三百零五條 案外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除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案外人的執行異議申請已經被人民法院裁定駁回;
(二)有明確的排除對執行標的執行的訴訟請求,且訴訟請求與原判決、裁定無關;
(三)自執行異議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提起。
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十五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3、第三百零七條 案外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以申請執行人為被告。被執行人反對案外人異議的,被執行人為共同被告;被執行人不反對案外人異議的,可以列被執行人為第三人。
4、第三百一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執行異議之訴案件,適用普通程序。
5、第三百一十一條 案外人或者申請執行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案外人應當就其對執行標的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6、第三百一十二條 對案外人提起的執行異議之訴,人民法院經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案外人就執行標的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的,判決不得執行該執行標的;
(二)案外人就執行標的不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的,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案外人同時提出確認其權利的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判決中一並作出裁判。
7、第三百一十四條 對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人民法院判決不得對執行標的執行的,執行異議裁定失效。
對申請執行人執行異議之訴,人民法院判決准許對該執行標的執行的,執行異議裁定失效,執行法院可以根據申請執行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恢復執行。
8、第三百一十五條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審理期間,人民法院不得對執行標的進行處分。申請執行人請求人民法院繼續執行並提供相應擔保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許。
被執行人與案外人惡意串通,通過執行異議、執行異議之訴妨害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處理。申請執行人因此受到損害的,可以提起訴訟要求被執行人、案外人賠償。
『柒』 案外人對執行提出異議該如何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
「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規定:「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主張所有權或者有其他足以阻止執行標的轉讓、交付的實體權利的,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的規定,向執行法院提出異議。」
(7)案外人可就執行標的主張用益物權擴展閱讀:
執行異議的提出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提出異議的主體是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即除當事人以外,還包括因強制執行而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的第三人。依據法律規定,在特定條件下法院可以對執行案件立案時確定的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強制執行。
(二)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法院的執行行為違法,異議的對象是執行行為本身,不能涉及該執行行為的依據。針對執行法院在執行過程之外的強制措施提出的異議不應屬於執行異議的審查范疇。
《民事訴訟法》第227條規定的案外人之訴與本文討論的執行異議有嚴格的區分,執行機構並不享有實體審判權,如果在執行程序中撤銷或改正執行行為所依據的生效判決,則有「以執代審」之嫌。案外人異議之訴,應當由案外人依照程序向法院另行起訴,由立案機關審查後,按照民事訴訟程序審理。
(三)執行異議必須在案件執行過程中提出,即只能在執行程序已經開始即已經立案執行且尚未結案時提出。
當事人針對執行程序中的任何違法行為均可以提出異議,但利害關系人提出異議應當有明確的時間限制,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15日內,這既能充分維護利害關系人的權益,又能保障執行案件的順利進行。若逾期未提出異議,應當告知其另行起訴,不再在執行程序中處理。
(四)執行行為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權利造成了實質上的影響。執行法院為採取執行措施作出的法律文書,如果依法應當發出而未發出,或者不應發出而發出了,或者發出了錯誤的法律文書,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利益造成影響的,當事人各方均享有提出異議的權利。
(五)執行異議的提出須符合法定形式,即提出異議的方式必須為書面形式。如果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口頭提出異議的,法院應當告知其採用書面異議的形式,並寫明事實與理由,提供主要證據,未按照規定提交申請的,不予立案。
執行異議應當向執行機構提出,進行初步審查,符合條件的情況下,由異議人向立案機構申請立案,依據案件的實際情況交由執行機構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
『捌』 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應如何處理
執行異議是指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旨在主張實體權利的不同意見。這里的案外人就是沒有參加執行程序的人,即執行案件當事人以外的其他人。例如,人民法院的執行員根據某甲的申請,查封、變賣某乙的一台電冰箱的時候,某丙聲稱這台電冰箱不是某乙的,而是他存放在某乙家中的,而且提出了證據。那麼,某甲和某乙是這個執行案件的當事人,某丙是案外人,冰箱是執行標的物,某丙的請求內容即是執行異議。民事訴訟法賦予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的權利,體現了實事求是的辦案原則,為案外人維護其合法權益,糾正人民法院及其他機關生效法律文書可能存在的錯誤,提供了有效保障,維護了國家法律的尊嚴。
在執行過程中提出執行異議,應具備下列條件:
1.在執行程序開始後,執行程序終結前提出。在執行程序尚未發生時,對生效法律文書的異議不具有執行異議的性質;而在執行終結後,案外人的異議已屬新的爭議,應通過新的訴訟程序加以解決。
2.由案外人提出。
3.執行異議的內容是對執行標的主張實體權利。案外人提出異議,是在其認為執行損害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時,而對執行根據所確定的給付內容主張自己的實體權利。例如,對執行標的物主張所有權;或者認為被執行人的行為(作為或不作為)涉及自己的合法權益等等。但如果只是對執行措施和方法提出不同意見就不是執行異議。
4.必須提供證據,說明理由。如果案外人只以陳述對執行標的主張實體權利,而不能提供任何證據,說明任何理由,那麼執行異議也是不能成立的。
在符合上述條件時,案外人應以書面形式向執行員提出執行異議;書寫確有困難的,也可以提出口頭異議,由人民法院記錄在案。
對於案外人提出的執行異議,執行員首先應當進行審查,然後根據情況分別作出處理。如果認為提出異議的理由不成立,應當通知駁回申請,繼續執行。如果認為提出異議的理由成立的,應當報請本院院長批准,中止執行程序。中止執行後,如果執行根據是人民法院自己製作的法律文書,就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即由本院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審查、討論決定是否再審。如果發現作為執行根據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決定再審的,應繼續中止執行程序;如果經過審查,認為生效法律文書沒有錯誤的,應立即恢復執行程序。如果執行程序是委託人民法院製作的法律文書,受託人民法院可提出書面意見,經院長批准後函請委託人民法院審查處理。
『玖』 執行異議案外人是否有權提起確權之訴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是指案外人就執行標的物享有足以有效阻止強制執行的權利,(如所有權或者足以阻止執行標的轉讓、交付的實體權利)在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申請執行人(必要時候被執行人可列為共同被告)提起的旨在阻止對執行標的物的強制執行的訴訟。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目的當案外人的合法權益收到侵害時,可以採取有效手段予以救濟,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同時維護了司法公正。
特點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與普通訴訟程序相比,存在如下特點:
1、訴訟請求的特殊性。案外人提起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訴訟請求是請求法院停止對執行標的物的執行,訴訟的目的在於通過訴訟阻卻對執行標的物的強制執行,是我國民訴法中唯一一種允許當事人在訴訟請求中允許提出阻卻對執行標的物執行的訴訟,並不是單純確認標的物所有權或者交付標的物等實現當事人的某項民事權益。
2、程序啟動的依附性。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啟動有法定的前置程序,即只有在執行終結前,案外人提出書面異議聲明,待執行法院作出裁定後,案外人才可以提起訴訟。
3、訴訟主體的特殊性。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原告為案外人,且案外人對執行標的物享有足以排除的實體權利。被告是申請執行人,在被執行人否認案外人權利時,可以將其列為被告。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審判實務操作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構成要件
一、主體
原告:案外人(案外人必須對執行標的物享有所有權或者足以阻止標的物轉讓、交付的實體權利,如所有權人、共有權人,案外人的債權人為了保全債權亦可。)
被告:申請執行人/當被申請執行人反對案外人對標的物主張的實體權利時,將其列為共同被告。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條"案外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提起訴訟,對執行標的主張實體權利,並請求對執行標的停止執行的,應當以申請執行人為被告;被執行人反對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所主張的實體權利的,應當以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為共同被告。"
二、事由
對標的有享有排除強制執行的權利。司法實務中提出異議的情形有: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債權等。
三、起訴期限
提起異議之訴的期限:執行法院審查處理執行異議,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裁定。裁定對異議標的中止執行後,案外人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提起訴訟。
四、范圍
僅限於對財產權的執行。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程序要件
一、管轄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管轄法院為執行法院。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8條規定:「案外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提起訴訟的,由執行法院管轄。」
二、起訴
在裁定送達之日起15日內,提起訴訟,訴訟請求應有撤銷對標的物的強制執行的內容。
三、審理
1、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審理,按照普通訴訟審理,不排除適用簡易程序。
2、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訴訟期間,不停止執行。若案外人提供擔保,可以裁定停止執行;若申請執行人提供擔保則裁定不停止執行。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0條規定:「案外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提起訴訟的,訴訟期間,不停止執行。
案外人的訴訟請求確有理由或者提供充分、有效的擔保請求停止執行的,可以裁定停止對執行標的進行處分;申請執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擔保請求繼續執行的,應當繼續執行。
案外人請求停止執行、請求解除查封、扣押、凍結或者申請執行人請求繼續執行有錯誤,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予以賠償。」
四、裁判
裁判的效力,理由成立,作出相應判決;理由不成立,駁回訴訟請求。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9條規定:「案外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提起訴訟的,執行法院應當依照訴訟程序審理。經審理,理由不成立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理由成立的,根據案外人的訴訟請求作出相應的裁判。」
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與其他程序的區別
與案外人申請再審的區別
一、案外人申請再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定:「案外人對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確定的執行標的物主張權利,且無法提起新的訴訟解決爭議的,可以在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或者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利益被損害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作出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
二、兩者區別
其一,性質不同。前者是一種執行救濟制度;後者則是一種審判監督制度。
其二,目的功能不同。前者解決的是異議標的應否執行的問題,旨在阻止、排除對特定標的的執行;後者解決的則是生效法律文書的對錯問題,旨在撤銷、變更原生效法律文書。
其三,適用情形不同。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的規定,前者針對的標的物是法院在執行中審查認定屬於被執行人的標的物,而非執行依據中確定執行的標的物,不涉及執行依據本身的對錯問題;後者針對的標的物則是作為執行依據的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中確定的標的物,旨在通過改變或撤銷原生效法律文書維護案外人就該標的享有的合法權益。
與第三人撤銷之訴區別
一、第三人撤銷之訴
《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第五十六條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二、兩者區別
其一,性質不同。前者是一種特殊的執行救濟制度;後者本質上仍屬於通常的訴訟程序。
其二,目的功能不同。前者旨在阻止、排除對特定標的的執行,後者旨在通過一個新訴改變或撤銷前訴生效判決、裁定或調解書,維護第三人因此受到損害的民事權益。
其三,主體范圍不同。前者中的案外人,可以是實體權利因執行受到損害的不特定第三人,而後者中的第三人,則須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或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
其四,適用情形不同。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適格第三人如有證據證明生效法律文書部分或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即可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可見,第三人撤銷之訴針對的仍然是生效法律文書的對錯問題,且在訴訟終結後的一定期限內均有適用可能,而不限於執行階段。
對執行標的物享有所有權的案外人可否提起確權之訴
2011年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權合理配置和科學運行的若干意見》第二十六條規定,「審判機構在審理確權訴訟時,應當查詢所要確權的財產權屬狀況,發現已經被執行局查封、扣押、凍結的,應當中止審理;當事人訴請確權的財產被執行局處置的,應當撤銷確權案件;在執行局查封、扣押、凍結後確權的,應當撤銷判決或者調解書。」
由此可以看出,對執行標的物享有所有權的案外人只能提起案外人異議之訴,不能提起確權之訴。
『拾』 執行涉及案外人財產時,案外人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
現實困惑
秦某與周某因爭奪房屋所有權起訴到法院,秦某敗訴,後周某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要求秦某搬出該房屋。在執行過程中,靳某聽說周某出現,聲稱該房屋為自己所有,周某的房產證是偽造的,並提供自己的房產證為證據,靳某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律師點評
靳某可以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執行異議是指在執行過程中,沒有參加執行程序的案外人,對被執行標的主張實體權利或者提出不同意見。提出執行異議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第一,提出執行異議的主體必須是案外人;第二,案外人對被執行的標的物主張實體權利,即認為該標的物為自己所有或標的物與自己有某種利害關系;第三,要在執行過程中提出;第四,一般要以書面形式提出。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的,法院進行審查,認為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物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如果案外人或當事人對裁定不服,不得提起上訴。但是如果認為據以執行的原判決或裁定有誤,可以提起再審。如果與原判決、裁定無關,可以另行起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七條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四百六十四條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應當在該執行標的執行程序終結前提出。
第四百六十五條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的異議,經審查,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不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權益的,裁定駁回其異議;(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權益的,裁定中止執行。
駁回案外人執行異議裁定送達案外人之日起十五日內,人民法院不得對執行標的進行處分。
特別提醒
案外人認為執行的財產與自己有利害關系的,可以提出執行異議。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的,法院進行審查,認為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物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